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读论语随笔]浅说 孔子的家事与婚事中的文化与哲理 [打印本页]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17-4-20 21:13
标题: [读论语随笔]浅说 孔子的家事与婚事中的文化与哲理
 [读论语随笔]浅说 孔子的家事与婚事中的文化与哲理

  [原文]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论语_先进篇第十一第6章)

  [白话]

  南容把《诗经.大雅.抑》篇的“白圭之玷”当做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来习读,孔子与兄商量了一下决定把侄女嫁给他做妻子。

  [笔谈]

  南容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排行第21名。南容是鲁国人,是孔子的老乡。南容生于何年何月,死于何年何月,无历史记载。从本章说的推算,大约二十岁左右结婚,小孔子三十岁左右,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容时五十岁左右。
  本章所说的是四个人,即孔子、南容、孔子哥孟皮、孔子侄女。但是孟皮和孔子侄女没有提及他们的名字。未提及他们的名字,这说明《论语》编写者著书很严谨,不应该提到的真实姓名他们坚决不提,因为提到他们的姓名就是历史人物,孔子兄长及侄女并非历史人物,对孔子学说也无贡献,他们不属于学究们研究的对象,而是附带要涉及到的人物,孔子的亲兄,侄女的名字不能上书,孟皮生活怎么过的?他一家子怎么生活的?孔子侄女嫁给南容后怎么生活的?《论语》上一点消息都没有,看来他们没有参与管理孔门学府,但帮助做点孔子家庭的事务可能是有的。
  孔门学府和孔子家庭可能是两本账。孔门学府可能是“私性”中的“公性”,孔子让非亲非故的弟子原先管理,对孔子直接负责,不用请示孔子的老婆和子女,孔子小家庭可能有孔子老婆亓官氏管理。
  南容是孔子的侄女婿,在孔门学府和孔子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没有任何历史记载。没有什么历史记载,说明他不是孔家的主要角色,他仍然是一个学生,跟随孔子学道。孔门学府没有搞老婆孩子店,也没有搞裙带关系,名义是“私办”,实质按“公办”的形式管理。孔子一直到死没有指定子女接班。孔子一死,孔门学府自行解体,南容领了老婆孩子自谋生计。

  读本章不要误解,不要简单地认为“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南容每日反复读《诗经》中的“白圭”一首诗,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他做妻子,孔子的生活中有这么简单的事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孔子是天下第一傻瓜,也是天下第一书呆子,不值得出后人称他为万世师表,称他为天下第一圣人。
  孔子有三千弟子,哪一个没有反复读过这首诗呢?不用说反复读,就是《诗经》三百首人人都会背,而且懂“白圭”之诗的人,不知有多少青年学子,南容不过是其中之一。
  “三复”是什么意思?就是指每天读多遍,至少三遍以上,古用“三”是指多的意思。据说清王朝皇帝子孙他们读经典文章,每天要读百遍,并有老师监督。据现代记忆专家认可,凡文章包括诗词之类及名人名言,每天读百遍以上并能坚持一个月以上,终身不会忘记,直到快老死时也能背诵出来。
  又如,加、减、乘、除,读小学时要运算练习万次以上,因此任何时候终身不忘。但平方、立方的运算,在初中时候运算不足千次,长大后到了社会上有的会忘记。
  又如,一市亩土地多少平方米,在初中时听老师讲了约等于667平方米,但练习运算不过三五次,参加工作后经常忘掉。即使一些高中生、大学生,如果与专业没有关系的话,如问一个大学本科生,一市亩土地等于多少平方米,不一定答得上来,早忘记了。有意识是记忆定律,据说要达到万次以上,才能记住在大脑的“计算机”中。
  孔子提倡经典型的文化,要天天读、天天背、天天思考,到时候才能熟练生巧,产生新的思维和创造。人生如果能坚持一、二条人生哲理经典语言,并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体现出来,那就是一个实际大学问家、实际大实践家,但是这样的人是很少的,因此,人类大学问家不多也是这个原因,大实践家就更少了。
  读书要博要多,扩大知识面,但运用知识要精、要深,这是专。光博出不了多少成就,只有专才能有发明创造,才能有非凡的杰出成就。
  当今世界自然科学家不少,而且都是顶尖的人才,但社会科学家实在太少,杰出人才也不多,好像马克思、列宁之后没有出多少天才。马克思、列宁属于社会科学家、理论家,但是他们的许多理念、言论,随着时代的发展,问题也不少,有的不少基本原理已被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淘汰,不能再运用了。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17-4-20 21:14
 自然科学家是跟金属、物件、物质、资源等方面打交道的,是“活人”对“死物”的关系,而社会科学家是“活人”对“活人”的关系,因为双方都是活的物质形态,其原有的原理原则也会发生陈旧及不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
  孔子的言论是中国古代史上的最高亮点,在中国历史上发劲了二千五百年,这是了不起的成就。有人贬低孔子及孔子的言论(真理性),那么我问你们,你们做的到吗?你们的言论“真谛”能发劲三、五个月或者三、五年,已经是了不得了。
  二千五百年前的《论语》,其中孔子的许多话(真理),至今还在发劲,不仅在中国大地上发劲,而且还在国外发劲。试问:谁能做得到?有人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积贪积弱,是受东、西方列强的欺辱,这是事实。但不是孔子及孔子儒文化的责任,是我们自己不争气,特别在做人孝道、良心问题上严重违背孔夫子主义。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孔子没有讲学习只学中国的,外国的不能学,他说的没有种族、国界和时间的,是超时代、超时空、超宇宙的学习理念。近代以来一、二百年,我们没有学好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圣言,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愚蠢,有宝不识、有眼不睁、有圣人之言不学,落后挨打也活该!自己穷了,怪父母。自己没有知识,怪老师。自己没有本事,怪祖宗,这是天大的笑话。这就是孔子批评的不仁不义之人。
  现在,儒学又在中国大地上发劲,这是好事。当今世界上许多强国很怕中国儒学在中国人民中间发劲,他们知道这一发劲,中国将来不仅是科学上世界第一、经济上世界第一,而且在做人伦理上也是世界第一。现在世界上不少人士把将来的世界大同寄托在具有礼仪传统的中国人身上,他们喜好儒学,看好中国。这就是当今世界上文化理念上的潜在的潮流,这股潮流正在凸显。

  《诗经》是孔子的文化根基之一,孔子把它看得比命还重要,他一生最大的成果是编订《诗经》。《诗经》虽然不是孔子亲手创作的,但是他综合了他之前的三千年华夏民族的文化精华,百里挑一,他至少费了十几年的功夫编定了《诗经》,他与《诗经》已经融汇一体,而且他的文化和思想已经大大地超越《诗经》。
  《诗经》的灵魂不是《诗经》本身,而是孔子的灵魂。现在有人认为,二千多年来没有人真正读懂《诗经》,李白、杜甫也没有真正读懂《诗经》,在人生哲理上,李白不过读懂了一点《诗经》皮毛而已,杜甫比李白稍微强一点。孔子活着时,他有一大群弟子,但是真正读懂《诗经》的只有五人而已,即:子夏、子贡、子舆、子游、南容。
  从人生哲理修养上说,南容读的最好,他立志要成白玉。“白圭”就是白玉,白玉纯洁无暇。南容的人生目标,不让任何污点的东西染其身。他要保持一生纯洁、一生纯真、一生纯白如玉,这就是南容的“白圭”价值观。
  孔子看到了南容的高尚志向,而且有行动,处处事事用“白圭”价值观要求自己。孔子看到了南容在真的学《诗经》,“南容三复白圭”是真学、真干,真是按这条精神做人做事,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容做妻子,绝不是南容天天读“白圭”一句《诗经》而成功,不要误解,孔子不会那么傻,孔子是对南容全面考察过的,“南容三复白圭”是一个婚姻事件的引子。

  关于《诗经》应该说在《论语》中有三次高潮。
  第一次,孔子说诗三百首“思无邪”。
  第二次,孔子说可以与子贡、子夏谈论诗了。
  第三次,“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里孔子在告诉我们,第一《诗经》是一部千年不朽的文化思想的经典杰作。第二,在他的弟子中真正读懂《诗经》的人很少。第三,他希望对《诗经》研读后继有人,至少是孔家的亲戚中有这样的后代子孙。南容生下来的子女至少一半也是孔门的血脉吧?
  孔子有一个重大行为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布局并不一定要赢,有时即使输了他也是忍了,但在百年、千年大计中的布局他总想赢。
  现代的人就不一样了,在现实生活中总想赢,不想输,输了就受不了,甚至会走极端,做出非理智的事件来了,而百年之后他死了后会怎么样根本不考虑,输赢是子孙后代的事,与他没有关系,这叫死人不管。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般的人倒也没啥了不起的关系,但如果在社会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那可就关系大了。
  其父母辈善恶,会影响后代子孙。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上辈子身上不报,在后代身上必报,这个因果规律应该相信是有的。
  有人认为,一首诗南容早已背得出来了,还要天天读干什么?这里背和读是有学问的,读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会产生灵感,而背的时候就比较专心了,不大可能联系实际,不容易产生灵感。
  又如,一篇好文章,每天读一百遍可以做到 ,但背诵一百遍,任何人是做不到的。什么原因?可能大脑中没有背百遍的基因。
  “南容三复白圭”就是每天读它十遍百遍,“天天读”可能是南容的“专利”吧。他是在边读边想,在理论联系实际,他是在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他是在自我反省,自我对照检查,自我修身养性,自我突破挺进。南容的“三复”不是简单的重复,其核心是在修炼如何做人,做一个纯洁无暇又高贵无比的好人。因此,南容天天读“白圭”诗经不会感到枯燥无味。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17-4-20 21:17
宝贝小菩萨 发表于 2017-4-20 21:14
 自然科学家是跟金属、物件、物质、资源等方面打交道的,是“活人”对“死物”的关系,而社会科学家是“活 ...

  “白圭”是《诗经.大雅.抑》篇中的诗句,《抑》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不搞清它的中心思想是很难理解“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这句话的。看《抑》的诗篇,其中心说了做一个高官及国家的要员,应该要自警自勉,做官要有官样,不要有狗样,要成为百姓的榜样。
  诗中还表示了做人要表里如一,不要对外一套,对内一套,对上一套,对下一套,表面上一套,内心又是一套,还要求做官仪表有章、执法严谨,决策拍板说话谨慎,不要随心所欲,不要拍脑袋决定处理国法国纪,做官要让天下百姓信服,翘大拇指,不愧一生为官。
  还说做人做官不要趾高气扬,对任何人都要有礼仪礼貌,官越大越不要摆臭架子,要加强自身的礼仪道德修养。还说做官后要听得进各种言论,对当政不满的话也要听,对官场上出现严重问题可以让百姓去揭露,可以让有知识、有文化、有政见的人“骂”上几句,绝不生气,要善听众言,才能使国家安祥康达。
  《抑》特别警告君主,不听善言,早晚会亡国灭族。亡国倒不打紧,旧的国家亡了,新的国家起来了,国家有亡兴之分,国家有盛衰之别,但国家亡了国君之族会彻底灭亡,甚至一个不留。国君修身实际上是保国,保国实质上是保家保族。国君修养比白玉还重要,白玉有污点可以磨掉,国君治国产生污点很难洗净,只有被后人咒骂,遗臭万年。《抑》就是讲做官要态度谨慎、决策慎重、心地善良、举止大方。

  《抑》的历史背景,据说是周大傅做以教诲周王之诗。
  中心是要周王“慎言决策国事,多听各大臣的各种政见”,又说《抑》是指召穆公哀伤周王室内衰亡之诗。厉王无道,听信小人诽谤之言,召穆公无奈有悲愤,乃托言文王哀殷之亡,不鉴于夏朝以为戒。
  《抑》是一篇政治诗,也是一篇政治教育诗,更是一篇对君主的教育、警告诗。我们读历史发现,忠臣都是“警告”君主的,奸臣都是拍君主的马屁。不忠不奸的官臣,他们明哲保身,不愿在君主面前多说话的,他们知道与君主玩不起,也玩不过。玩不起、玩不过君主干脆不玩,君主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做对了不要君主记功劳,做错了是君主的责任。
  忠臣喜欢“玩命”,奸臣喜欢玩权。忠臣不一定有好下场,奸臣不一定有坏下场,不过一个朝代完了,忠奸臣都要遭殃,一切都完蛋。皮子不存,毛将焉附。实质上一个朝代的君主是一张皮,大小官员都是这张皮上的毛。
  南容读《抑》这首诗中的:“白圭之玷”是另作他用,读书读出本事来了就会把书中的东西另作他用了。这里的另作他用就是指南容把这句话对照自己,即用这句话作为自己修身养德的最高宗旨,把书本上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抑》是《诗经》五篇的第156首,全诗分十二篇章,共114句,469个字,基本上属于四字体。南容“三复白圭”是全诗中的第五段章,
  全文是:“质尔人民,谨而侯度,用戒不虞。慎而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全文白话的意思是:“君主要关心人民痛苦,带头谨守为君的法度,要准备以外的事变,君主对人民说话要谨慎,行为表现要做人民的榜样,这样的君主和人民就会和谐,如果白玉上有一点污点,只要用功还能磨掉,如果君主言行中出现污点,及时用功了但很难涂改掉”。
  这首诗本来是教育君主的,是一首政治诗,但南容读了后作为他自己的“政治诗”,用诗中说的政治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至于君主能不能做到不管他的事。南容可能知道没有资格和机会教育君主,只有他的老师孔子才有资格和机会教育君主。他学习和苦读“白圭之玷”是修自己的人生境界。
  孔子就是看中了他的这种精神,他把书上的东西变成他自己的东西,把人生的修炼比作白玉,这是非常高的境界了。我们在看小说中形容一个人质地如玉,意思是说这个人完全可以信得过,完全可以与他交朋友。
  南容的人生目标是要超白玉,要比白玉还要纯洁无暇,荷花出污泥而不染,但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白玉无瑕,比金子还贵重,比荷花还要坚强。南容喜欢白玉,但不允许有一点点污点,有了一定要磨掉,这样手里拿着白玉,心里才舒服。
  南容可能是白玉专家,也可能是白玉收藏家。他喜爱白玉,玩白玉,从白玉中得出人生的哲理,这叫“玩家”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文化品位。南容高就高在玩物得志。南容可能是中产家庭出身的人,否则他玩不起白玉。
  南容读《诗经》读到白圭(白玉)心领神会,他的心和神比白玉还要宝贵,他强制自我修炼,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不允许自己的言行有一点毛病和问题,他是一个慎重思考和慎重出言的人,他要求自己的言行百分之百的准确无误,更不允许自己在生活中发生非礼非议的事情,他喜欢白玉式的做人。
  那么,南容这样要求自己能否做到?我看比较困难的,但他比其他人失误肯定要少的多。高标准、严要求,做人做事一般都不会错到什么地方去。
  孔子为什么喜欢他的高标准做人呢?因为孔子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人,不过孔子他自己认为他要五十岁后读《易》才不会过失,而南容二十多岁读《诗经》不允许自己有什么过失,这是了不起的志向,比孔子的志向提前了二十多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南容至少在志向上 立志比孔子早。

  孔子喜欢有志向的青年,他对青年抱着很大的期望。孔子的大多数弟子的年龄是孙子辈的。孔子搞隔代教育,重视青少年弟子,他的文化眼光比任何人都远大。孔文化在历史上很长时间的成功,这是与孔子隔代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
  孔门学府大约三、四代人学的是相同的课程,不像今天的学校,小学有小学的课程,中学有中学的课程、大学有大学的课程,这样设置当然很好,不过不是中国自己的,而是从国外的,或者叫西方学来的。
  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从小学到博士生课程是相同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汉赋散文,从小到大,就学这些东西。从现代观念来看,这是不科学的课程设置,但是想不通的是这种“不科学”的设置,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这个“不科学”里到底蕴含着什么秘密,现在无人去揭晓。
  近代以来的中国学校的课程设置学西方的,一百多年来没有什么杰出人物,特别是科学人才。现代中国人用的许多东西都是外国人发明的。中国人发明了毛笔后再也没有人发明钢笔、铅笔、圆珠笔、水笔了。有人认为中国人的文化是讲修养文化,而外国人的文化是讲发明文化。近一、二百年以来,中西文化结合好像没有搞好,有人急,有人叫,有人跳,有人怨,也有人“骂”。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三次“洋务运动”:一次是晚清,一次是民国,一次是改革开放。出现了两次批孔运动:一次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一次是“文革运动”,批林批孔。
  晚清搞洋务运动是想对抗西方列强;民国搞洋务运动是想振兴民族工业;现在搞改革开放是想赶超世界先进之国。对“五四”运动肯定的多,否定的少,不过近几年来对“打倒孔家店”有不同的声音,认为有点过。对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大多数人认为是历史上的政治文化灾难。
  我们要知道,孔子是尊君的,他从来不反对那一个君主的,但是孔子又不是盲目崇拜君主的。要孔子出任为官,孔子先要与君主讲好条件,合则从之,不合弃之!
  南容把《诗经》中的这首政治伦理诗,当做个人修养诗去学习,孔子很佩服他。他的哥哥孟皮有个女儿,年龄正好相配,孔子看好南容,他与哥哥合计,把孔门之女嫁给南容。后来有的弟子在编《论语》时把这个故事和孔子的原话弄上了书,成为千古婚姻中的有趣故事。可见,孔子为<<诗经>>普及提高化了大本钱的。
  南容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读诗读到了老婆,又是孔子侄女,而且在千古不朽的<<论语>>中有他一笔。
  结语:从南容这个故事中品味到,一个人会读书、读好书、修好人是<<论语>>密码之一。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4-20 21:27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7-4-23 12:37 编辑

先生真是神人——写这么多文字,我阅读都找不出时间,今天晚了,我还得去摆弄身体,再找时间细品。不过,我把结语——《论语》的密码之一记住了。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7-4-20 22:13
宝贝小菩萨 发表于 2017-4-20 21:17
  “白圭”是《诗经.大雅.抑》篇中的诗句,《抑》这首诗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不搞清它的中心思想是很难 ...

通家尚言。敬佩。段落文字安排出现重复。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7-4-21 08:26
先飘红推荐,回头细品。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17-4-21 08:31
侯诗杰 发表于 2017-4-20 22:13
通家尚言。敬佩。段落文字安排出现重复。

谢!纠正了!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7-4-21 14:37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精华,弃其糟粕,是有必要。但现今了解其主要内容者,少之又少,老兄所学所有,令人敬佩。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7-4-21 21:34
“南容三复白圭”,敬佩南容的人生目标,慎重思考,慎重出言,如莲似玉,品行高雅,更欣赏您的结语,精 ,赞。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4-23 12:36
白玉式地做人,做人的修炼恒久。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