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六千里路云和月】16 《不周山花烂漫》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7-5-30 20:11
标题: 【六千里路云和月】16 《不周山花烂漫》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7-5-30 20:13 编辑

【六千里路云和月】16

《不周山花烂漫》

2017-5-29

   辞别杨大妈,踏上归程,计划看看大槐树、苏三监狱、黄河壶口瀑布。
   先走S326省道,看到有指示牌“发鸠山9公里”,拐下去看看!下路了,走的是县道“古杜线”。
   来到一个小寺院,干干净净,清清静静,一片寂静。开着门,不见僧人,有一棵化石玉的树挺立在院子里,第一次近距离看到变成玉的大树,镇寺之宝,露天之下,很震惊,很震撼。
   这个寺院的名字记不住了,回来后查了不少地图、搜索了不少信息也没查到它,有些神秘。
   出了寺院来到一森林检查站,
   问:要门票不?
  答:不要门票。不要携带火种。
  问:寺院在哪儿?
  答:哪个寺院?
  问:山上那个?
  答:在上边,十几公里。
  还是看看好,开始是旋而上。
我形容着:
看着不高,其实很高。
看着不险,其实很险。
看着不陡,其实很陡。
觉得不大,其实昊大。
想着不美,其实很美。
   发鸠山,原来没听说过的一座名山,我们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走进来了。路没个尽头,坡没个尽头,山头一个个,一片片地被踩在了脚下。这是全国唯一的“自助森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尤其是迎春花,当我们4月初开始行动时,正是含苞待放的时候,到了这里已经是4月底了,迎春花已经到了鲜花怒放的时候了。
满山的黄,
点缀着红,
点缀着绿,
点缀着紫,
点缀着灿,
点缀着烂,
点缀着漫。
   一座座漫弧形的山头,簇拥着主峰,你若飞翔在蓝天白云间,俯瞰着山,俯瞰着河,俯瞰着山花烂漫。你在陶醉,你在吮吸,你在惊叹,你在遐想。
   一切都是机缘,从下省道进入县道指示牌的9公里(到山下边的距离),不觉之间已经走了几十公里,后来查资料才知道,发鸠山比泰山还高出来200多米呢。
   一切都是机缘,冥冥之中我们来到了发鸠山,孰不知发鸠山的三个主峰被形容为三个老翁。而且恰恰我们三个老汉来了。
走着看着,
攀着赏着,
旋着升着,
走着停着,
说着唠着,
侃着笑着。
山中无人,
唯仨老汉。
似在云巅,
犹若神仙。
“同心干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万木霜天红烂漫”原来发鸠山就是不周山啊!
敬仰!
敬仰!
【链接】
发鸠山
发鸠山,位于长子县城西约 25公里处,由三座主峰组成,奇峭的山峰逐次排列,像三尊傲立苍穹的巨人,蜿蜒南北,雄伟壮观,山头雾罩云腾,翠奔绿涌,颇有仙境气势。发鸠山有着美丽的传说。上古时共工和颛项争夺帝位,共工发怒后头触“不周山”使天柱折,地继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这“不周山”就是发鸠山,该山以其悠久的历史传说而深得大家喜爱。
简介
  方山峰是发鸠山的主峰,它比海拔1524米的泰山最高峰还高出120米。峰恋叠起,怪石峥嵘,云涛雾海,景色奇特。峰顶是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古人曾在这里修筑庙宇。
  主峰稍南有一无风台,这里任何时候都无一丝一缕的风息。偏南依岩筑室,为寺僧禅室,称"起云洞",洞口有石山,云气冉冉。
  发鸠山东山脚下有清泉,是浊漳河主要源头。古时源头建有"泉神庙",后改为灵湫庙,传说是神农炎帝为纪念其女儿女娃所建。庙宇宏大,造型别致,庙的周围有摩天塔、上天梯、通天桥、南天门、八角琉璃景、四星池等建筑。
  发鸠山脚下有一景观称"浊源泻碧",河水从山脚下流出,一片碧绿,湍流直泻,西流东往。当游人夜宿灵湫庙,静夜时能听到山下汩汩泉水的响声,妙不可言。
传说
  《山海经.北山经》中说:"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小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中国远古神话中以"女娲补天"与"精卫填海"最为有名,也最为感人,其中尤以"精卫填海"极具感染力。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着精神而抛洒热泪。
  神话《精卫填海》中说,炎帝的小女儿女娃游东海溺死后,为了报仇,便化做精卫鸟,"常衔西山之山石,以堙于东海",这里所说的"西山"即指发鸠山。发鸠山的庙宇大多与精卫鸟有关。陶渊明的《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他把区区精卫小鸟与顶天立地的巨人刑天相提并论,一种悲壮之美,千百年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沧海固然大,而精卫鸟坚韧不拔的精神更为伟大,这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
神话故事
  炎帝有一爱女,名叫女娃。女娃游于东海,与仙女竞游嬉戏,不料至深海溺水而死。炎帝闻讯,悲痛欲绝,随下令实行三项海禁政策:不许百姓出海打鱼,不许寻仙之人去往扶桑、蓬莱等异域,不许开展海洋贸易。同时规定:在大陆禁止竞争,禁止交易,禁止远游。女娃死后,变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父狩猎,绕飞林中,悲鸣声"精卫",炎帝举弓欲射之,随从方士禀告:"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不禁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精卫在父亲的头顶上盘旋了几个时辰,不肯离去。炎帝作歌曰: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
  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精卫听得父亲"海何以不平"的歌词,遂下决心,填平大海!于是,她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木石虽瞬间即被浪涛冲走亦不气馁罢休。
悠久历史
 唐代以后直至明清之际,在山西东南泽、潞两郡(今长治、晋城)一带民间多见一种在其它地方见不到的庙宇,称曰"崔府君庙"。今人多不知这其中的瓜葛与原委。殊不知这个"崔府君"不但与长子县而且与发鸠山都有着某种直接的联系。所谓"崔府君",本名崔珏,字元靖,隋末唐初乐平(今山西省昔阳阳县)人。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时崔元靖为长子县令,其在职期间秉公执法、除恶扬善,一时间威名四震。崔曾严戒民间不得杀生,但有一日有人讲在发鸠山一带有猛虎伤人,于是崔元靖派人去拘捕该虎。
  虎见县吏即随之而至县衙,崔元靖升堂历数该虎吃人罪恶,该虎当即伏罪触阶自杀而死。从此,崔府君的名声更是轰动城内。据说,现在发鸠山上的"李能伏虎处"、"拴虎石"和"黑虎庙"等就均与当年崔珏的断虎伤人案有关。崔珏是唐太宗李世民时的长子县令,但在其一百余年后的"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居然还梦见他,而且梦醒后立即敕封百年前的崔珏为"显圣护国侍应侯"。这可能就是为什么山西东南一带多见"崔府君庙"的缘故。
  发鸠山是古老的,文化古老,山水自然也古老。本世纪80年代,有关部门曾在发鸠山东南20余公里处的长子县南陈乡苏村、团城、壑只村一带,发现了举世罕见的古树化石群落,分布在7个地方共30余株,其中树身最长者达14米,树径最粗者则达1.24米,属于约2亿年前的自然孑遗物。按照我们一般的说法,炎帝和他的女儿女娃距离今天最远也不过七、八千年吧(假如说他们确实存在的话),然而南陈乡的那30余株古树化石却竟有了约2亿年的存在历史!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7-5-30 21:42
不知道这山,也许“真人”不露面吧!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7-5-30 22:40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7-5-30 21:42
不知道这山,也许“真人”不露面吧!

不周山都知道。发鸠山没听说过。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