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有个成语“楚人遗弓”。春秋时,楚共(恭)王出外打猎回宫,才发现弓箭遗失。于是,大臣要求回去寻找。而楚王说:楚人遗弓,楚人拾之,不必找了。
孔子听说了这个故事,对身旁学生说:去掉“楚”字,亦可。
老子也听说了这个故事,边说:去掉“人”字,可。
这个故事大概记载在《荀子》或《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上。那么,其社会意义何在呢?事实上,牢记这个故事,应该有醍醐灌顶之效果!恰是人世间诸多观念纷争、唇枪舌剑或矛盾重重的产生根本所在……也就是对待人生、社会和世界的看法和境界的差异化所致。
一个人一生最难的事情不是说服别人,而是如何才能说服你自己,也就是老生常谈的“认识你自己”的根本问题。
即便世界上荣誉、财富和各种欲望与万千色相充斥于一个人身上,且不说如此境遇的你我他和她,是否一定都会是“幸福”的无以复加?!单单回头看一些有记载的人类文化史,那其中凡是被视为伟人圣贤或罪人恶魔者,如果有一个是自我暗地或公开的崇拜者,那么就去大胆追求就是了。然而,在做这样的一生选择时,最好别被盛名外观的形象或印象所迷惑,而最好要有所准备地去了解,但也是必须去经历和体会的是:任何一个有所社会影响者,其所经受的更多不被外人所知晓的艰难困苦和条件因素……《吕氏春秋》有句话:“由其道功名不可逃。”而这样的话如同“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狂言。那么,像这些狂言豪语都是笑话吗?答案即是也不是!社会发展到今天,回头再看过去的世界,起码从没有什么真正惊世骇俗的言论、想象和事实,而有的只是有限或无限的未知而已。
(2017年7月26日有感于当下西祠胡同《另一种存在》论坛上某些旧贴被激活而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