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瞻仰王阳明故居 [打印本页]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8-16 13:52
标题: 瞻仰王阳明故居
本帖最后由 第一打工老头 于 2017-8-16 15:12 编辑
8月12日,去余姚瞻仰王阳明故居。之前坐火车过往余姚境多次,宁绍平原工厂林立,火车汽车在原野上奔跑如蝗,地表水都污染,想来没看头。近日听百家讲坛郦波讲王阳明,增进了一些了解,近在眼前的景点,机不可失,还是去看看。 王阳明被后人称作两个半圣人中的和孔子并列的圣人之一,半个圣人指曾国藩,所谓圣人,指立德,立功,立言都做到做好了,立德,王阳明小时候就要立志做圣人,一生孜孜不倦修炼和追求,光明磊落,正心诚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品德之高,得到身前身后的崇敬;立功,王阳明文韬武略,平叛闽粤赣匪患,平定宁王之乱,平叛广西匪患,立下赫赫战功;立言,平生最爱做学问,独创自成一家的心学哲学体系。
王阳明心学的学术地位极高,500年来很多名士学者都拜服在他门下。我曾尝试学习了解,走近后发现难懂,玄之又玄,似乎高不可及,冲刺几回,力不从心,遂放弃。听讲座还是不知所云,王阳明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道究竟是什么?心学的高明怎样铸就了王阳明心理的强大,他所参悟的道如何帮助他成就了功业?再三拜读和思索,找不到理解的切入点,只好用孔圣人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来自我解劝。勉强找理由,首先承认自己笨,悟性差;其次年轻正求学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维受到扼制,不熟悉儒术之外的学问如何入门如何领教的路径和方法;第三学问太高深,非凡夫俗子所能登堂入室。这感觉和接近佛学知识时相同,我对王阳明的景仰也和太史公称赞孔圣人的心情相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故居现当做王阳明纪念馆,在余姚市区,坐北面南,自街沿往北,依次牌坊、塑像、影壁,大门,院子四周高墙,大片的房子,几进几出,左右若干处院落和厢房,规格高。偶然听到内设视频里说房子是他爷爷租住的,意思是王阳明父子志存高远,无心置产业,我觉得此说法虚假,这是我国历史上对完人粉饰的传统,必一尘不染,尽善尽美,不光学问大,而且品行高洁,重义轻利,时刻牢记匡扶社稷,视钱财如粪土,不贪享受,做人既忠义,又孝悌,固然完美高尚,却像天外来客。能租用如此豪华住宅的人家,说什么清廉节俭呢?即如至尊,来杭57次,每次来都住在刘庄,住所靠山面湖,风光美轮美奂,屋舍家具精美绝伦,真的住里面天天粗茶淡饭,穿补丁衣服吗?我的经验是,任何说法违人情悖事理必伪无疑。
纪念馆里的陈列,不去看都知道只是些表象皮毛,把各种皮毛分类列示,贴上学问的标签,就算万事大吉,至于游客懂不懂,无关紧要,学问的深邃义理不会有恰当的展示或讲解,这些场合我看过很多了。
无人解说,走马观花转一圈,离去时向入口的门卫、一位工作人员讨教了一番,门卫长期在此供职,耳濡目染,居然能讲出一些心学术语和典故,例如致良知,知行合一,甚至知道温家宝回答记者提问:为何提出的目标不能实现,用知易行难表达,我表扬他除了有近水楼台的便利,更得益于爱看书勤思考,才能说出内行话。工作人员称他去过贵州修文,那儿的纪念馆经费由国家拨款,学术研究比余姚做的好,建议我有机会可去龙场观摩。
王阳明是伯爵
今年太热,圣人都晒黑了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吾心光明。王阳明辞世时,从人问有何遗嘱,先生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出生的房子。出生时瑞云绕屋,他祖母为其取名王云。
天泉证道的四句教,郦波解释:此乃心学宗旨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百度释义:这是王阳明全部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他明确指出:心的本体晶莹纯洁、无善无恶;但意念一经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能区分何为善、何为恶这种能力,就是孟子所说的“良知”;而儒学理论的重点之一---格物,在这里就是“为善去恶”。真是画龙点睛,简易直接,不偏有,不着空,直趋中道。
回来后,有关王阳明的思绪还在心里萦绕,想的杂,剪不断,理还乱,大致是,文脉中断,好多典籍不曾接触和学习,是我以及新社会红旗下这一代人的缺憾,生也有涯,此生此世再也不能返回到志于学的年龄了;而学也无涯,只好活到老学到老,慢慢走近,学以致用也许办不到了,领略人类智慧的高峰,体验一把,无悔此生吧;再,告诉子孙世界上有希圣希贤,他们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有条件务必积极进取,钻研,深造,使人生有所作为,过得有意义,有意思,尤其是活得明白,获得更多的价值和成就感,幸福感。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7-8-16 14:44
好文。知识含量颇丰。推荐阅读。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8-16 15:09
值得阅读。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视觉,结尾点睛。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8-16 15:14
要退出时突然想起记忆中王阳明的一句话(文中提到辞世时的八个字,我更不能忘记这一句):有谁知道生命的真相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8-16 16:50
生命的究极意义话题,很多人都关注过,很多人不限于思考,还试图著述解析和论证,但是圆满的足以令人拜服的文字暂时没有见到。因为这是一个很大很复杂的话题,很难一言以蔽之,1990年代初,《读书》杂志曾有很多学者参与讨论过,各执一词,不了了之。一方老师如果有兴趣,可以看张中行《顺生论》,会得到一些启示。《顺生论》把人生话题分为60个方面,条分缕析,逐一论述,娓娓道来,可读性极好,读书人肯定爱不释手,其他如胡适之、钱穆、季羡林、王蒙等的专著我浏览过,最好的还是《顺生论》。如有新知,请不吝赐教。
作者: 胡永忠 时间: 2017-8-16 17:45
我对一方老师的评语,及以前文章草览了一遍。结论:杂学大家。啥都能糊弄几句
如:佛、道教;易经,圣经,看病,可能还会算命,
女工针线,文学方面就更不要说了。佩服呀!这绝不是套话!
作者: 第一打工老头 时间: 2017-8-16 19:21
说得好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7-8-16 20:06
图文并茂,余姚王阳明故居仿佛就在眼前。欣赏学习佳作。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8-16 20:58
张中行先生的书看得不多,读你的文章时才更注意些,前段准备购一套,心想南怀瑾老先生的一套还没有时间读完呢,愁死我了,就暂时打消了,其他几位的只是浏览过一点,你知道我看书浅。今天还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方老师”四个字(看下面老胡也这样说)很是别扭,还说了什么赐教——这是你一贯的风格?说心里话,我比较喜欢南怀瑾先生的书,风格合口味。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8-16 21:05
本帖最后由 一方 于 2017-8-16 21:08 编辑
你跟着第一在那里什么一方老师,你别扭不别扭呀,
真没劲!再这样说一次我骂一次,让你见识见识那什么什么的风范。哈哈~~什么大家,不是说了零打碎敲捡来的吗?都是捡点皮毛,算命可不会,易经的八卦都没有弄明白,不懂的太多了,以后别这么夸我了,我会脸红的。![](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发出之后发现里面有两个字说得太中肯,可以点精:“糊弄”。哈哈,一针见血。![](static/image/smiley/default/titter.gif)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7-8-16 21:09
嘿嘿,什么时候学会起哄了?![](static/image/smiley/default/curse.gif)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7-8-23 15:06
借老师慧眼妙笔,赏心悦目。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