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再上庐山 [打印本页]

作者: 泡人    时间: 2013-11-27 08:30
标题: 再上庐山

作者: 泡人    时间: 2013-11-27 08:32
再上庐山
   
    难忘青葱六六年
    匡庐总在梦魂间
    河山依次抛轮下
    奇秀突然到脚前
    人世几经新面孔
    石松仍是旧容颜
    草民莫起桓温叹
    纵览云飞不变天
   
   
    从前曾经写过一首《题旧照》的七律,题的是我1966年大串联时上庐山留下的一张照片。照片的景物是仙人洞旁边的“石松”。这棵松树干脆就长在石头上,故称石松。树根下是一块悬石,上边镌刻“纵览云飞”四字,从此地望去,可见云海。原诗是这样的:
   
    扰攘神洲洞有仙
    痴迷朝圣大江边
    登临始觉天云阔
    经历方知世事艰
    渺渺云烟三楚地
    纷纷来去九江船
    何当再起南游意
    得与枯松话暮年
   
    没想到暮年真的再次上了庐山。故地重游,感慨万千。更没想到的是,那棵别了46年的石松还在,身形依旧,枝干似乎毫无变化。《世说新语》上说:东晋大司马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可我偏偏见到一成不变的树,所以诗中说,“莫起桓温叹”。人跟树比,人还是不抗老啊!46年,死了多少人?连山呼万岁的太祖也变成了腊肉。他临死前背诵《枯树赋》,人树皆枯,还算有点儿安慰,要是他看见这棵石松,不知作何感想。人跟天就更不用比了,所以董仲舒说:“天不变,道亦不变。”
    据开游览车的司机说,他爷爷小的时候,这棵松树就是这样。不过前些年,因大旱,此树也差一点儿死去,人们给它挂上了“吊瓶”,才保住。
    本来想找出旧照来对比一下,翻了半天没找到,只好单贴新照。值得说明的是,这张照片跟旧照稍有不同,旧照是站在悬石上拍的,现在为了安全,也为了保护石松,已经不允许人登上悬石了,另外在前边修了一个站脚点,供人拍照。其他景物毫无改变。
   
    2012年12月7日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3-11-27 09:14
泡人 发表于 2013-11-27 08:32
再上庐山
   
    难忘青葱六六年

触景生情,展开时代大背景,隐约远去,可谓“纵览云飞”。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11-27 15:49
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3-11-27 15:56 编辑
泡人 发表于 2013-11-27 08:32
再上庐山
   
    难忘青葱六六年


欢迎泡人来社区!你的诗大气磅礴,有意境,拜读了!
看到先生66年大串联时游庐山,好羡慕,只是那时我胆子小,错过了去庐山的机会,如今年老体衰去不了了!

作者: 泡人    时间: 2013-11-27 16:06
独版请看短信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11-27 21:48
泡人 发表于 2013-11-27 16:06
独版请看短信

看了,有眼不识泰山,原来是老朋友来了,捧上茶来。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11-27 22:45
飞添  情感家园的蕞尔小民是逍遥老师,都是老年社区来的。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