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衣食住行之.汽车行】 [打印本页]

作者: 上下游    时间: 2018-4-22 13:45
标题: 【衣食住行之.汽车行】
我第一次见到汽车已经是几十年前的事了。那是1958年初夏的一天,这天是“赤桐公路”(赤水到桐梓)习水至赤水段通车的日子。一大早,我们一群孩子就邀约到距镇一公里多的地方,迎接从习水开到赤水的汽车。大约上午10点来钟,终于见到了梦寐以求的汽车。从这一天开始,我的家乡土城镇就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多少年后我就坐着汽车,沿着这条通往山外的公路,走向后来改变我命运的历程,这是1974年4月的事。
我记得,自从土城通了公路,家乡的面貌就开始有了不小的变化,出远门也就不再步行。而对小孩子的我们,又多了一项带有危险但又具有挑战与乐趣的活动——追逐汽车。
我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是到遵义市郊修公路。那是1968年的春天,也是我第一次坐汽车。先从土城坐汽车到赶水,再从赶水坐火车到遵义。我第一次从土城到赤水也是坐的汽车。当时坐车的感觉真好,既稀奇又激动,几十公里路步行得二天功夫,可坐汽车半天就可到达,沿途还可以看到山水风光,田园美景,更是避免了腿脚劳苦。1
在当时,坐汽车是一种奢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当时每公里0.28元车费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呢!假如从土城坐车到遵义,车费就得6.4元钱,而在当时6.4元是一个人10~15天的生活费呢。车费是一回事,能否坐上车则是另一回事。因在当时,要从土城坐车外出,只能乘坐赤水经土城到遵义或赶水这二班车。从土城到赤水也就只有这二趟返程车。短途是没有班车的,只能坐过路的车,如果过路车上不去,就只有等待第二天或第三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逐步改变。
1970年10月的一天,参加修建湘黔铁路的我们,从土城坐汽车到松坎,转乘火车到贵定。然后分30多个民兵乘坐一辆卡车,由几十辆车组成的车队,分不清东西南北,一路颠跛,半夜时分才抵达施秉县城。在车上休息半宿后,第二天从施秉出发,中午到达目的地瓮塘,随后开始了20个月的铁路建设。
1974年4 月,我终结了66个月的知青生涯,跳出了“农门”,坐着汽车离开了家乡,为实现儿时梦想成了漂泊在外的游子,至今(2012)已整整38年。在外多年,每年我都要回乡探亲一次。每次都得经历那些山道湾湾,陡坡险道。一路少不了艰辛劳顿,一路免不了露宿风餐。但思乡心切,思亲倍急,年复一年,乐此不彼。2
在外这些年,我有三次坐长途汽车的经历。
第一次是1981年,当时我在开阳磷矿工作,在磷矿我认识了矿务局车队的杜师付,他开的是一辆“黄河”大货。这天他受命到四川简阳拉“打桩机”,并相约我一同前往。离开遵义时已是下午5点钟,过了桐梓天快黑了,到习水三岔河是次日二点过钟,休息到天亮车开到习水吃早餐,在赤水吃午饭,晚上在四川隆昌吃住。吃晚饭时杜师付多吃了二杯,半夜解手在房间门后就方便了。第二天,从隆昌出发经资中、资阳到简阳,装上设备吃过晚点午饭,原路返回到泸州歇息。第三天中午在习水吃午饭,午饭后离开习水,谁知车刚爬上黎桠大坡,汽车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在修理过程中我又帮了倒忙,将发动机汽缸阀门螺杆拧坏,在当时“黄河”大货配件十分难找,可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车修好。车到南白时也是半夜时分了。就是这三天功夫,遵义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霍乱病流行,我在南白镇被困了整整10天,偷偷跑回磷矿又被隔离了一周。  3
第二次坐长途汽车是1997 年,这年遵铝进行二期建设,但污染治理成了拦路虎,当时我在安全环保科工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陪同省环保局计划开发处沈处长到甘肃兰州铝厂考察,趁机到敦煌石窟一游,谁知计划不周,没有返程机票,坐火车得一天一晚,其它人又在兰州等着我们,无奈之下,选择包车回兰州。1150公里,包车费2300元,比坐飞机还要贵些。
当天中午后从敦煌出发,400公里只花了四个多钟头,到嘉峪关时天都黑了。在街上找了家饭馆,老板推荐特色菜烧羔羊肉,不知是肚子饿了,还是从未吃过如此美味佳肴,味道之美至今难忘。一天下来疲惫不堪,一夜无话睡到天亮。
从嘉峪关到兰州尚有750多公里,七点起床,八点上路。天气晴朗,车轮滚滚。一路除了平坦洁净的公路,就是“秦长城”这伟大的工程。除此,偶见部队军营和村寨尚存些许生气,沿途所见满目戈壁更显西北荒凉。进入兰州境内,天色渐晚,车辆多了起来,车速一下减慢,到达目的地兰州时也是七点过钟。
第三次长途汽车行是2011年10月。此行是四妹组织的家庭自驾游。起点贵阳,终点云南丽江,单程约1200公里。当天中午出发,晚上九点到昆明。第二早上午从昆明出发,晚上八点过到丽江。在丽江古城玩了一天,原本还去香格里拉,但天气不好,取消行程。因四妹单位有事,第四天一早从丽江往回赶,仅在大理休息片刻吃午饭,便匆匆赶到昆明。第五天从昆明出发到晴隆吃午饭,下午四点过平安返回贵阳。此行除中间一天在丽江参观外,四天时间平均每天行程500多公里,实属不易。更为不易的是,此行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全程参与,那就是我的母亲。4
土城镇的公路交通通车虽早——至今54年,但在改革开放前(1979年)却变化不大,乘车出行仍然不便。改革开放后,乘车难虽然有所改变,但道路条件依然如故。直到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土城小河、大河二座大桥相继开通,“赤习公路”改造升级,土城的交通才得以畅通。
想过去,土城人要走出大山,乘车何其的难,虽不致难于上青天,但确实非常不易。票难买、车难坐,钱难挣、车费高(当时经济条件下)。上趟遵义得花二天时间,途中还要住宿一晚。
现如今:道路条件改善,交通状况改变,外出乘车异常方便。到赤水一小时,到习水半小时,就连到遵义一天就可跑个来回。
展未来:高速公路开通,小镇与遵义甚至贵阳将会近在咫尺。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现在土城人的福祉。
注:2012年10月,高速公路正式通车。
(作者:承上与启下)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8-4-23 20:12
古今对比,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没有汽车到如今马路上车水马龙,仅仅隔了十几年的时间。相信未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更上一层楼。赞。
作者: 一方    时间: 2018-4-24 08:44
想起我同学的父亲,和楼主见到汽车差不多的时段吧。那天他去几十公里外的石灰窑边砍柴火,还没有下刀便看见了石灰窑边停着的大卡车,感到非常新鲜,于是来到卡车边,前后左右上下,抚摸了一遍又一遍,直把汽车看走……人问他汽车如何?“越看越好看”……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8-4-25 16:15
感谢这个时代。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