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淮南王二世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转)
[打印本页]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9-2-28 16:03
标题:
淮南王二世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转)
淮南王二世刘安幽居信阳游河镇之谜
文/语哲
(一)惊世!信阳游河发现淮南王二世刘安印
1921年(民国十年),河南省信阳市游河镇游河街东北二里许的古城岗古墓出土淮南王刘安印一枚,同时出土古文物一批,一时轰动中原。
游河镇位于信阳市西北,距城区二十公里。
原镇政府驻地游河街北的古城岗(西汉蔡阳城、莽母城,东汉平春城、平阳城遗址),其东南方向有一片高地,当地人称小高原(游河山淮村审食其),其上有大墓堆一座,远高于平春侯国王子墓和家族墓,等级之高看似符合王侯墓制,出土文物盖出于此墓山之下。
时值民国初年,国内军阀混战,地方匪患横行,游河喻湾村民众为狙土匪侵扰,决定筑墙建寨,因而急需砖石材料。村民发现小高原下有砖石可用来修寨,遂决定挖山取砖,不期挖出了一枚淮南王二世刘安的印鉴。
彼时直系冯玉祥驻军信阳,河南督军为赵倜,时局正处于军阀混战之际,军政要员都在争名夺利、争抢地盘;所以,没有人上心一个死了两千年的历史过客,此事很快被人淡忘。冯玉祥驻军信阳,正整天为募集军饷发愁,士兵有时只吃两顿饭,还是就盐水下白饭,甚至靠当地富人捐赠度日。为筹军饷,曾经发生过直系士兵拦截武汉送往北洋政府的税银火车事件。冯玉祥财运极好,此役搂草打兔子,还拦下了一批汉阳造等武器装备。后来河南督军为赵倜住信阳半个多月交涉催缴,最后冯玉祥把二十万银子截留充作军饷,交了一部分汉阳造了事。而淮南王刘安之印不知是落入贪官军阀政客之手,还是流落民间,从此下落不明。据说信阳军政当局仅上交了几块汉墓砖、古瓶、剑、碗、镜等陪葬品。
这一重要事件被陈善同记录在1936年成书的《重修信阳县志》中。
陈善同(1876--1942年),字雨人,信阳平桥区人。清朝癸卯科进士、翰林院编修,曾任大理院推事,掌辽沈、陕西、京畿等道御史;民国时期,先后出任豫东西道、实业厅、财政厅厅长,河务局长,民国十五至十六年任河南省长。
因愤于军阀混战,厌于官场倾轧,陈善同弃官隐退,静心整理旧日文稿、奏折、书法诗词等工作,致力著述,民国二十年(1931年)他回到故乡信阳老家。陈善同学识渊博,文笔如椽,不仅是清末民初有影响的政界人物,也是河南学界耆宿,留有《豫河续志》《樗园奏稿》等多部著述,所以1933年被信阳县府请出任《重修信阳县志》主纂,历时三年,修成八十余万言三十一卷《重修信阳县志》。时任县长方廷汉对志书评价说:“选择也审,考核也精”。
《重修信阳县志》八十三页明确记载:“民国十年(1921年)匪乱修寨,指其地挖砖得淮南王刘安印一方,并有古瓶、剑、碗、镜等(陪葬品)。”汉墓有死者生前印鉴陪葬规制。此后,该地还相继出土被阳敬侯刘燕印一枚,被当时村民左世琴收存。当时就有很多人质疑淮南王刘安、刘燕的印鉴为什么会在游河出土。
作为淮南王的刘安,所居淮南国都邑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所谓谋反犯上事发亦在寿春,距离信阳七八百里之遥,刘安印为什么会在信阳游河古墓出土呢?
而刘燕封地在山东临济,距离更加遥远。汉武帝元朔四年(前125 年) 齐孝王的儿子敬侯刘燕封国被阳(山东临济),元朔五年(前124年 )汉武帝把临济封给李蔡,立为侯国。封侯不足两年,为什么剥夺封地?史料仅有“刘燕前113年毙”一句,他死在那里?他失去封地之后十多年又去了哪里呢?难不成刘燕或是刘安的忠实粉丝,公元前124年后的十年追随刘安而来淮阳侯国了吗?
(二)刘安其人其事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其父刘长是刘邦第七子,被封为淮南王,死后追谥号厉王。其间刘长因谋反被文帝废国褫夺王位,其子一律降低爵位。刘安是刘长长子,在刘长死后五年,汉文帝闻得民意,让他恢复继承了淮南王位。
刘安也被誉为汉代思想家、文学家。说刘安,你可能有所不知,提《淮南子》你就不能不知道。
刘安同时还是发明家。他和八大门客在淮南小山上炼制仙丹,实验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豆腐。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史料对刘安评价颇高:刘安好读书鼓琴,辩博善为文辞,可谓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史传汉武帝让刘安作《离骚传》,早晨接到皇旨,他傍晚便把洋洋大观、文采四溢的《离骚传》呈上汉武帝,并搏得刘彻欣赏,刘安一时名传天下。
《离骚传》是中国最早对屈原及其《离骚》作高度评价的著作,对后世楚辞和屈原研究影响很大。刘安主持编写的《鸿烈》亦称《淮南子》,是我国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学术巨著。
刘安虽出生王侯之家,贵为皇孙,但人生并不平坦。
高祖十一年(前196年)七月,淮南王英布谋反,刘邦亲自率军出征平叛,剿灭了英布,废淮南国;次年恢复,立七子刘长为淮南王,掌管四郡封地,于是七皇子刘长即淮南王位。(《汉书》)淮南王刘长就是刘安的父王,其生世很是凄婉。
刘安的奶奶赵姬,是刘邦的女婿赵王张敖的嫔妃。
这赵王张敖乃秦汉名将张耳之后,论起辈分来是刘安的姑父了。张耳和刘邦曾一块闹革命,交情颇深,汉初被刘邦封为赵王,以襄国(今邢台)为国都。此时匈奴不断犯汉,谋臣几次提出让公主远嫁匈奴和亲,皇后吕雉身心备受煎熬。于是,刘邦与老婆赶紧将独生女鲁元公主下嫁张耳之子张敖为妻,另选王室一女和亲匈奴。
张耳死后,其子张敖嗣位赵王,仍以襄国为都,鲁元公主即为王后。张敖与鲁元公主生子张偃,吕后高兴,敕封外孙为鲁元王,故鲁元公主又称鲁元太后。
张敖有个女儿张嫣(或为其他嫔妃所生),吕后为巩固势力,借“亲上加亲”之名将其嫁给汉惠帝刘盈(也就是鲁元公主弟弟,乱辈了哈),相当于舅舅娶了外甥女。如此说来,张敖送嫔妃给刘邦,这种女婿把自己的嫔妃送给老丈人的事体,也就见怪不怪了。
各位看客,当时这种习俗可以有,而且,这个不尊重妇女的封建礼俗后世曾经延续好久,唐宋文人商贾交往深厚的也开始送仕女歌伎;到了清朝,乾隆帝皇上还给纪晓岚送过两宫女伴宿。
回到正题。汉高祖八年(前199年),刘邦从东垣县经过赵国,赵王张敖把嫔妃中最妩媚的赵姬献给岳丈刘邦伴宿。赵姬受到高祖刘邦的宠幸,怀下身孕,于是张敖为她另建外宫居住。
次年(前198年),赵相贯高等人谋弑刘邦阴谋被朝廷发觉,张敖因此获罪,他的母亲、兄弟和妃嫔包括赵姬全部株连被捕入狱。赵姬在囚禁中对狱吏说:“我曾受到陛下宠幸,已有身孕。”
狱吏不敢怠慢,如实禀报,刘邦正当时还在气头上,也许没有听清楚,反正是没有理会赵姬的申诉。赵姬的弟弟赵兼也就是刘长的舅舅拜托辟阳侯审食其转求吕后,反引起吕后妒嫉,不肯帮助向刘邦求情;摄于吕后权势,朝廷老油条审食其便不再尽力相劝。
赵姬生下刘长后,心中怨恨而自杀。狱吏抱着刘长送到刘邦面前,刘邦后悔莫及,下令吕后收养他,并在真定县安葬了赵姬。刘安之父刘长自幼丧母,一直由吕后抚养长大,吕后无子,对刘长渐生爱怜,因此刘盈和吕后当政时期他有幸免遭政治祸患。赵姬自杀的经由刘长长大后知道了,心中一直怨恨辟阳侯审食其而不敢发作。
公元前179年刘邦、吕雉相继去世,汉文帝刘恒继位,刘长自恃皇弟,骄横不逊,胆大妄为,另立国法,谋反僭越,按汉庭规制把淮南国打造成自己的独立王国;后(前177年)又伺机杀死审食其,为母报仇;更严重的是乱杀贫民百姓,勾结闽越、匈奴欲图谋反。
中郎将袁盎入宫进谏:“淮南王擅杀(审)食其,陛下置诸不问,竟令回国,必滋后患。”
文帝只此一弟,对其格外宽容,直到前173年,文帝才废除刘长王位,令刘长流放蜀地。刘长途入陕西雍县境内绝食身亡。
刘长始料不及的是,他诛杀辟阳侯审食其,与审氏一族结下世仇,也为子孙埋下了灭族之祸。
刘长杀辟阳侯审食其次年,也就是文帝八年(前172年),汉文帝刘恒废淮南国,将刘长之子刘安降封为阜陵侯、刘勃为安阳侯、刘赐为阳周侯、子刘良为东城侯。文帝刘恒为避世人非议他贪图淮南王的封地,不久徙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
从此,刘安兄弟们的人生一落百丈。
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汉文帝刘恒听闻民间传颂的兄弟不相容的民歌,又动了恻隐之心,哀怜淮南王刘长失国早死,遂追谥“厉王”,并按王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刘安时运出现转机,文帝令刘喜复位城阳王,复封刘长在世的三子嗣继袭王位,阜陵侯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三分共享淮南厉王刘长时的三郡封地。
父亲刘长“犯上”流放蜀地并被虢夺王爵,刘安人生从巅峰跌入低谷,近十年里身心备受煎熬。此时刘安虽然名义上重获淮南王世袭王位,但封地仅是其父辈的三分之一;况有父王刘长变故之训,不像父王刘长那样不讲君臣之礼,超越了人臣的本分,任上处事比较谨慎;对淮南之外世事刘安处之漠然,专心做学问,醉心炼丹;对治下的淮南国,以善为本,以仁为君,以恩治民,以德济世。日常政务基本上交由国相打理。
史籍这样评价他:刘安修养有素,性情温良,“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
刘安为治学炼丹,广召天下贤士。他以淮南王的身份写下《招隐士》一诗,振臂一呼:“王孙兮归来,山中不可久留”,天下文人墨客无不动容,纷纷慕名投奔淮南国,集于刘安麾下。一时间,天下名流贤达汇聚于淮南国都城寿春(今安徽省寿春),刘安手下门客多达数千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苏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和晋昌等八人,人称“八公”。后来这竟成为谋反证据,是刘安始料未及的。
学识渊博的刘安依仗着淮南八公,淮南八公又领导着数千文人术士,埋头著书立说,学术成就颇丰。据《汉书•艺文志》中记载,淮南王有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编写有《内书》《外书》和《中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内书》即《淮南子》(亦称《淮南鸿烈》或《鸿烈》)。
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被后人称为“牢笼天地,博极古今”的旷世巨著,胡适先生给予高度评价:“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并称其为“绝代奇书”。(《淮南王书》)
(三)游河小镇的前世今生
现在,我们需要对信阳市游河的历史考察一番。
贯穿游河镇全境的游河,古时几移其名。最早称蔡水,见诸于《汉书地理志》:“南阳郡有蔡阳县。”其注云:“蔡水所出东入淮,城在游河镇北二里许,古城岗即其治。”
据此可断,游河在汉代之前称蔡水。城在蔡水之北,故曰阳,蔡阳之名或也由此而来。称油水(其上游湖北省随州河段古称油溪)则见诸于《水经注》:“淮水又东,油水注之,水出县西南油溪,东北流迳平春县古城南,又东北注于淮。”
《水经注》成书于北魏,蔡水更名油水应在汉与北魏之间,今名游河之游,或因游油同音而来。如此看来,定名游河时间应在北魏之后了。
游河这个地方历史上可是不同凡响。游河村韩湾的北部、喻湾的东部山岗上曾先后发现有石镰、石斧、石铲、石箭头等数千件石器时代的狩猎、农耕工具和一些兵器;在擂鼓台还发现有新石器晚期磨制品,磨制的石器比较精细,在形状上有三菱形、四方形、长方形、圆形等,有的石器上面还钻有孔,并磨制有精细的花纹,其年代接近仰韶文化。据此可断原始社会中期就有人类在游河流域栖息生存。
春秋战国以降,这个地方曾经数次卷进历史的风口浪尖上。楚平王时期,古城岗(楚时地名待考)之地已是申县的小城,申县治所谢邑在其北(今平昌北,汉为安昌县,莽新为始成县)。楚国驻申县(东申国)办事处设在其东北负函(城阳,莽新为新利,魏设城阳郡),楚国大夫叶公沈诸梁就全权代表楚国在那里办公。
三城呈掎角之势,可见“古城岗”当时已是楚国控制东申、北进中原的一个战略据点。
另外,昭公二十一年(公元前521年),吴人侵楚伐夷占据扬州庐河郡潜县,潜长跑来请求楚大夫沈尹帅师救潜。潜县潜长(古时万户以上之县为令,万户以下为长)当时可能避居这里,并死于此地。可见这里当时已是可以安置官府人员的客居之所。若此,民国十一年(1922年)古城这里出土了一枚“潜长之印”就不难理解了。该印被当时乡民苏东圃收藏。(《重修信阳县志》83页)
两汉时期游河曾两度为侯国,两度作县邑。
西汉汉武帝时,这里先为淮阳侯国,可能归属淮南王国,刘安事件后汉武帝刘彻降为县治,改属南阳郡。
蔡阳这块地方汉代也可能曾经从属于长沙王刘发的治域。汉武帝刘彻正式执政以后,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施行“推恩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结果是诸侯王国越分越小,王侯的势力就逐渐被削弱。这样,对中央朝廷的威胁自然也越来越弱小了。
彼时,此地应该是“推恩令”后刘发子嗣后代分封之淮阳侯国(万户小国,相当于王的政治待遇,有别于周口市的淮阳王国),都邑是在楚申时期据点之上建的蔡阳城(汉平帝后称莽母城,汉章帝时期短暂称平春城、平阳城,北魏之后已称古城了),治域达枣阳东北、随州及桐柏之东;疆域不是很小,但人口不足万户,只是一个王侯名头。联系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汉更始帝刘玄祖籍均是南阳郡蔡阳县人(刘玄祖籍地是从蔡阳划入舂陵侯国的),刘秀、刘玄都是刘发五世孙,是故首任淮阳侯又该是刘秀、刘玄的祖辈。
汉武帝时,刘彻在处理刘安“谋反”案时废除淮南国,一并废除了淮阳侯国,以都邑名改称蔡阳县,改属南阳郡节制。刘安当时或是软禁于此。
西汉平帝时王莽之母渠氏敕封于蔡阳县。《汉书地理志》所记“南阳郡有蔡阳县”特注:“莽之母功显郡(君)邑。”上文提到,蔡阳县邑蔡阳城有称“蔡母城”,或为莽母城之误。《汉书·王莽传》《汉书·平帝纪第十二》均载:“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夏,皇后(王嬿)见于高庙。加安汉公(王莽)号曰‘宰衡’。赐安汉公(王莽)太夫人(王莽之母渠氏)号曰功显君(初号曰‘明君’)。食邑二千户。黄金印赤韨。……食邑于蔡阳也。”新莽时期,人们拍王莽的马屁,蔡阳县邑遂改称“莽母城”。
王皇后此举等于朝廷收回了一个县的部分地盘,相当于王皇后请客,让长沙王刘发世族买单。这个王莽后来坐上新朝帝位,蔡阳因皇太后食邑在此而备受刘皇族人心中嫉恨。单田芳评书讲刘秀管王莽叫姥爷,可能刘秀的父亲刘钦不止一室,或是叔伯亲戚关系。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里又一汉墓出土王莽新朝所铸钱币,墓砖有“永元十年”字样。“永元”为东汉和帝刘肇年号,“永元十年”为公元98年。可以想见王莽新朝对蔡阳的影响。
反王莽新朝最强势、并且先后夺回刘汉帝位的两支力量刘玄、刘秀都是长沙王刘发的后人。王莽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汉朝宗室刘玄作为义军领袖,攻克长安,王莽被杀,新朝覆亡,存世15年。刘玄即行登基称更始帝。
更始三年(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六月,刘秀公开与更始帝刘玄政权决裂,在鄗南(今河北柏乡)即皇帝位(光武帝),沿用汉的国号,十月建都洛阳,史称东汉。此后,刘秀又打了十年统一战争,胜利后开始致力于政权建设,首先废除蔡阳县,归安昌县(现信阳市平昌镇北),改属汝南郡。现名平昌,即取平阳之平、安昌之昌合并而来。故乡给刘秀的印象不会很好,因为从他的父辈就已“背井离乡”了。
东汉建初四年(公元79年),游河这地方设为平春侯国。是年,汉章帝刘炟在原蔡阳县基础上,加上废汝南郡的安昌县,增置平春候国,封二皇子全为平春王,刘全死后废国降为平春县。此为得平春国名、县名之始。晋孝武帝太元中避郑太后阿春名讳,改称平阳;北魏时曾废义阳郡入平阳。汉初治域今河南信阳县西北、随州桐柏之东,可断位居游河。信阳地名源头的义阳,曾经是平春县下一个乡,旧址在今桐柏县东部。
平春即仲春,仲为第二,仲春是春季第二月;刘全为二皇子,故封平春王。业内人士考证,现存喻湾城址即汉代平春县故城,平春县属江夏郡,辖安昌西南部(即今游河一带)。古城岗西北一千一百米左右的独立汉墓,当地人称王子堆、王子坟,或为汉章帝二皇子刘全之墓。传说王子是热死的。
据正在此地探测的省考古队专家介绍,古城城址现已探明面积已达十几万平方米,古城附近现今尚存有大规模汉墓群,从陆续出土文物分析,两汉时期都有。
(四)淮南王二世刘安幽居信阳游河之谜
(1)淮南王二世刘安谋反案底
虽然淮南王刘安不关心朝政世事,一心著书立说,还痴迷于炼丹,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首先,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地方分权势力与中央集权势力之间斗争激烈。汉武帝早年很是崇敬族叔刘安,两个人有不少共同之处,都喜欢方术,常在一起研究长生不老之术;推崇刘安学有专攻,经常听他讲学问,对叔辈刘安较为尊重;后来还敕拐杖,免于进京朝见。但也难免汉武帝产生智慧盖主之虞。叔侄俩不同的地方也有很多,刘安讲究黄老之术,无为而治,汉武帝则推行“独尊儒术”。但外人看来,刘安显然处于有利地位,无意间刘安成为皇亲国戚竞争的众矢之的。
汉代自高祖刘邦登基以来,接班人一直没有形成既有规制,兄弟可以继位,等兄弟们都老了,该由第二代接班了,可是当过皇帝的三兄弟由谁的哪个儿子接班?后来又发生有的皇帝到最后驾崩时没了子嗣,不得不从旁系选接班人。如此麻烦就来了,谁不想争当皇帝呢?一旦出现上述苗头,皇族围绕帝位便在暗中开始发力,你死我活的竞争不可避免。有官员贺刘安最有可能获得皇位,许多人以“是人谁不想当皇帝”来推测他,说刘安闻之则喜形于色。
其次,刘安过于专心治学,疏于政事家事,造成家庭内部不睦。一是三兄弟中除了老三刘赐,各有图谋;二是刘安的庶长子未立太子,嫡太子刘迁对长兄又大不敬;刘安热衷于与一众门客修学炼丹,对太子行为没有及时严加管束,与庶子更是少于交流。庶孙刘建怀恨收证举报,此案恰被审食其之孙审卿觉察,觉得报仇的机会来了,于是积极插手刘建举报案。
关于淮南王刘安谋反情节,史料记述颇多疑点,不像是记述史实,倒像是罗织罪名,欲盖弥彰。司马迁记录此案尚属写当朝史志,就他的身世来说,恐有难言之隐。有人甚至认为刘安谋反就是冤案。
第一,元朔五年(前124年),淮南国太子刘迁与郎中雷被对剑,雷被误中刘迁。刘迁发怒,添油加醋告到父王刘安那里。刘安听信太子一家之言,罢了雷被的官。这显然不是谋反之证。后来雷被不甘受辱,借机跑到长安,添油加醋地向汉武帝上书陈情,指证刘安多次找他谋反。汉武帝将雷被的告章交给廷尉和河南郡查究,可见此时武帝不太相信谋反告章。所以,最后也只是罚没刘迁两县封地,说明并没有查实刘安谋反之实。
次年(公元前123年),刘安庶孙刘建因其父未被重用而怀恨,暗自收证举报,他了解到太子刘迁曾想谋杀汉中尉伍被(雷被、伍被都是位列刘安著名门客“八公”中人,都向汉武帝刘彻告过状,或有混肴之处)的情况之后,于是派其友人严正向汉武帝上书,说才能出众的刘建知道淮南王太子阴谋之事。此报目的在于引起武帝重视,也不是刘安谋反的确凿之证。即使确凿,也是刘迁而不是刘安。
这一年,汉武帝正致力于解决北方匈奴威胁。张骞因“知水草”,受命助卫青率汉军攻打匈奴,又被封为博望侯(今方城博望镇),食邑2000户。因此,汉武帝接报之后,将此事交给廷尉、河南郡处治。
这时候,刘安父王刘长仇人辟阳侯审食其之孙审卿闻讯插手淮南王太子阴谋案。审卿出心报杀爷之仇,向其好友丞相公孙弘编造虚构淮南王刘安“阴谋”之事。到了审卿和丞相公孙弘这里,淮南王太子阴谋也就成了淮南王“阴谋”,终至刘安“谋反”案立。真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
刘安豢养数千门客术士(有说“数十人”,有说“几百人”,有说“数千人”),一不是装潢门面,二不是培植势力,三不是掩人耳目,四不是拿枪用刀的兵士;刘安门下文人术士是出了很多学术成就的。我们现在吃的美食豆腐,就是刘安炼丹中发现发明的。《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曾讲到,淮南王刘安与门客伍被闲谈,讲到徐福所去的地方平原广泽。经今天的考古人员深入挖掘发现,所谓平原正是今天的日本诸岛。据此判断,刘安养门客数千,一是潜心学问,二是有远走世外的遁世想法,而没有谋反的动机。即便如此,也免不了皇上心存顾忌。
汉武帝刘彻从民族、政治层面论,不愧是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但在国家治理上可不像汉文帝那么怀柔,他是以严刑、峻法驾御天下,一向推行暴政,肆行杀戮,视他人生命如草芥,尤其晚年疑心加重,迷信巫蛊,甚至逼死皇太子。朝廷内外那么多人告发刘安,甚至其孙也参与其中,让汉武帝不得不信。所以,刘安的刻意避世最终也没逃脱厄运。
(2)淮南王二世刘安后世之谜
刘安谋反虽在《史记》中有所记载,史料提及刘安谋反情节事实扑朔迷离,整个围捕淮南王刘安过程不仅语焉不详,而且前后矛盾、错愕之处颇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桩千古奇案。行文不像是史学大家司马迁一时糊涂或失误。
一说是朝廷法吏先是逮捕了太子、王后,包围了王宫,将淮南国中参与谋反的刘安的宾客全部搜查抓捕起来,还搜出了谋反的器具,然后书奏向上呈报,但并没有逮捕刘安。诸侯王、列侯与丞相会集议决报告汉武帝后,刘彻再派掌皇室亲属事务的宗正手持符节去审判刘安。也有史料记载,此前刘安已经派发路费遣散了三千门客,这说明他一是为消除朝廷顾虑,二是对后事有所准备。
另说宗正带人到达淮南王宫后,深院里传来弹琴之声,刘安并未动一兵一卒进行抵抗、自保。这不是谋反者的做派吧?
而第三种说法则说宗正还未行至淮南国,刘安已提前自刎而死。还有一传说更神乎,说汉武帝刘彻派宗正前往捕解之时,刘安与淮南八公吞服丹药携手升天了,剩下的丹药被鸡犬啄食后也随之升天。这后两说意味是自杀,但都没有言及安葬事宜。
关于处置善后,史料仅有王后荼、太子刘迁和所有共同谋反的人(包括告发的伍被)都被满门杀尽;还提及刘安兄弟庐江王刘赐在汉武帝干预下没有株连伤及,但始终没说刘安的生死之事。汉武帝遂废淮南国为九江郡。
而史载刘安是死于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也就是谋反案第二年。这一年,皇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诛杀刘安是在立太子之前还是之后呢?史书为何一字不落?如果汉武帝出心想灭刘安,满门抄斩、株连九族都做了,不可能把谋反的主谋留到第二年吧?既然要杀,何必弄到蔡阳呢?再说,如果刘安幽居是汉武帝授意,谁敢很快就把刘安折磨死呢?既然幽禁于淮阳侯国,就不太可能很快处死刘安。这不符合汉武帝刘彻此举惜才之意。如果是长沙王刘发或其后人淮阳侯私自隐藏刘安,他们也不至于怠慢刘安在淮阳的生活起居,因此刘安也不至于很快故去。从游河古城汉墓规模以及出土陪葬品看,长沙王刘发对族叔刘安生前死后足够厚道,生前不会有衣食之忧,死后安葬规格也是比较高的。
纵观刘安谋反史料,记述仅有人物、事件,大致年份,而所谓“谋反”要件不清,记述漏洞颇多,最大谋反嫌疑是养众多门客;时间节点混乱,不少描述不合常理,元朔五年至元朔七年(前124年—122年)就是一本糊涂账。以司马迁的文笔,就谋反这样重大历史事件来讲,显然不是一般的疏忽。
更奇怪的是,刘安死在哪里、怎样死的、埋在哪里,史料没留下只言片语,也给后世留下了重大疑点。
刘安不仅死后的处置不详,死法更是有多种版本,而且死后尸首及其处理(安葬)史料却没留一字。刘安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更没有丧葬信息,本身就很可疑;其寿县墓藏建筑年代不详,但肯定不是汉武帝处置刘安时期(公元前122年)所建,或为衣冠冢也未可知;墓碑则为两千年后的清代所立。刘安在淮南百姓中口碑很好,人们建一座衣冠冢怀念他、纪念他是合乎情理的。
总之,刘安之死成为一桩历史之谜。
(3)淮南王二世刘安幽居信阳游河之谜探微
寿春距信阳市游河镇直线距离约350公里,有点儿远,但刘安幽禁蔡阳(游河)也不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我们可以从淮阳侯国(蔡阳)与西汉皇室的关系着手分析,试作判断。
淮阳侯国属长沙王刘发(死后谥号定王)辖地,而刘发乃汉武帝刘彻的六哥,这关系一摆就敞亮了。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建树的四大帝王之一,他除了晚年穷兵黩武并造成巫蛊之祸外,政绩斐然。是他第一次从国土和思想两方面实际上统一了中国,统一的汉民族从此神形兼备,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他的国号成为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四大有为名君。淮南王二世刘安软禁在淮阳侯国(蔡阳),看似放在六哥翼下,实际也等于在朝廷控制之下,或是汉武帝怜惜族叔之才的刻意安排,对外也达到了震慑管束其他皇亲国戚的目的。此后外界再没有刘安的消息,说明六哥刘发软禁族叔刘安的工作做得很到位。此其一。
其二,刘安案后,汉武帝宣布废淮南国为九江郡。此时朝廷有人提出同时废蔡阳所在的这个(万户)小国淮阳。据《汉书》记载:朝臣有奏:“且说淮阳小之,不足立国,不如并入淮南(九江郡)”,按朝臣的意见,淮阳侯国不仅降格,还被划走了。皇帝也不容易,汉武帝最后采取折中办法,将淮阳侯国降为县制,县邑在蔡阳城(后称莽母城),仍归长沙国南阳郡管辖,避免伤及六哥利益。
在处置刘安事件善后议事时,为什么同时提出废除与淮南国相距几百里地,而且是汉武帝六哥封地的一个小小侯国呢?可以反证淮阳小国(蔡阳县)与刘安必有干系,且朝臣核心圈有人知道刘安被收留(软禁)于淮阳侯国。刘安政敌(主要是皇族)不能置其于死地,也要让他政治地位上尽可能低贱,免得很快咸鱼翻身;所以极力促成淮阳侯国降格,并划归九江郡管辖,以图摆脱武帝约束,日后另谋。从这个意义上说,汉武帝把刘安软禁在淮阳侯国,或许也有保护刘安生命安全的意思。
从墓制上判,汉墓群位于古城岗(蔡阳城)遗址西偏南方向,应为淮阳、平春侯国王族墓葬群。而王子墓则位于古城岗西北,朝向洛阳;山淮村“小高原”刘安墓则位于古城岗东南,朝向淮南国;两墓都未入汉墓群,比有其独特性;两座大墓墓堆均大于汉墓群墓堆,小高原之墓有大于王子墓。墓制级别较高,墓主人身份必高于汉墓群其他人。
从信阳游河汉墓出土刘安、刘燕印,以及“刘燕前113年毙”这些零碎信息推断,刘安极有可能于公元前122年幽居信阳游河,其去世时间似应远晚于公元前122年后若干年。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9-2-28 18:45
推荐阅读。史识丰厚。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9-2-28 21:24
文史资料详细丰富。欣赏学习。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9-3-2 13:11
厚重的历史,敬重著史之人。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3-5 17:19
长知识,感谢飞侠版主!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9-3-5 18:11
谢谢喜欢,主要是语哲老师写得好!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