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黔 东 苗 寨 纪 行 ——旅行游记之三十八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漠顽人    时间: 2019-4-15 10:55
标题: 黔 东 苗 寨 纪 行 ——旅行游记之三十八
本帖最后由 大漠顽人 于 2019-4-15 11:02 编辑

黔 东 苗 寨 纪 行
——旅行游记之三十八
      在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苗族发源于中国,以九百多万的总人口,位居第四位。分布在我国的三十个省区,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老挝和缅甸也有相当的规模。国内以贵、湘、滇三省最多,均超百万之众。苗族历史悠久,先祖可追溯到五千多年前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但却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和朝廷的追杀,又担心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而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后来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就随之失传。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又开始创制拉丁化拼音文字,但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被称为“歌舞的民族”,音乐舞蹈的历史悠久,而且人人能歌善舞,形式丰富多彩,在苗族舞蹈中的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主要以芦笙作伴奏。而芦笙也堪称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珍品,分轻、重音两种,重音芦笙音色深沉洪亮,轻音芦笙则轻盈高亢。此外,苗族人也精通医药,善于运用草药治病救人,在国内享有极高声誉。而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也都享有盛名。
苗族的人家都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是苗家人的杰作,多为三层,一层用来圈养牲畜,二层作生活起居,三层则是储存粮食。吊脚楼皆是依山而建,并且家家紧密相连,形成规模,便成为了苗寨。在苗族居集区,有许多大大小小的苗寨,最著名的要数位于贵州凯里市雷山县的西江千户苗寨,已经成为多年的国内旅游名胜。
      阳春三月,得到一个绝好的机会,身迎和风丽日,眼观山花烂漫,前去黔东游览,首先就去了西江千户苗寨。
      到了景区入口,正当午时,于是就随导游先进了一座苗家风味酒楼,并在门口就有苗族姑娘给每人敬了一碗水酒。上楼映入眼帘的是大厅里摆好了几张用小长方桌拼成的长条桌,可供三四十人同时用餐。每张小桌上放一个火锅,扣放的碗托上搁着一颗粉红色的熟鸡蛋。看上去令人开心。客人们入坐后,接着上了几道热菜。就在人们兴高采烈地开始享用时,两三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便开始敬酒。但却是只有男士可以享受,女士只能傍观。一个姑娘用一个有微槽的长木条放在客人嘴里,另一姑娘举起手中酒壶将酒水如瀑布般地不停地倾泻下来,客人只能一口接一口地下咽,稍不留神就会溢出去。这种敬酒方式被美其名日“高山流水”,当然,不胜酒力的可以事先婉拒,一旦张嘴,那就尽情享受吧!接下来还要夹起一块食物,在你的嘴边摇来晃去,不让你吃,直到逗乐尽兴了,才送入嘴中,接着又轮给下一个人敬了。这种待客之方给大厅里平添一阵阵喜庆气氛,热闹非常。

      出了酒楼,便直奔苗寨。首先登上观景平台,在此可以俯瞰西江千户苗寨的全景。虽然来前已在网络调看了图片,但当亲眼直观时,还是深感震撼!只见在对面的山坡上一千二百多户苗家吊脚楼紧凑在一起,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鳞次栉比,蔚为壮观。整体看,上边呈现出两个巨大的三角形,下边相连一线,紧傍着清澈的白水河,可以看见河上有三座亭楼式的风雨桥,在右下方有新建的一座体育场,绿茵场和红跑道十分显眼,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大煞风景。

       从观景台上下来,就到了白水河边。本以为可以沿河边徜徉,谁知导游却带领大家穿过风雨桥,一直走进了一条宽阔的商业街。这条街显然是为景区重新修复而建的,两边密集的店铺看上去毫无陈旧感,充满了商业氛围,一派现代气息,实在是没太多的看头。只是经过两个球场,看到一群身着便装的苗族姑娘在练习打兰球,到是不由令人注目。
       西江千户苗寨就这样走马观花地游览完毕了,接着要去的是一个据说最原始的苗寨——郎德上寨。
       郎德上寨也是依山而建,规模不大,只有百余户人家。四周群峰环抱,下边有一条清溪,溪上也有一座风雨桥。走进寨子,徒步在老街古巷、吊脚楼下,感受不到一点现代商业气氛,的确是一座古色古香、原汁原味的苗家老寨。在寨子的中央,有一个小广场,一边的吊脚楼下有几级台阶,显然是供人观看的坐位,也由此可见这里是苗家人唱歌跳舞的地方。

      奇怪的是在寨子里走了一圈,竟然没看到一个苗人,一片寂静。当重回到了方才上寨子的路口时,才发现已经有很多苗家的男女老少在这里聚集了,就象是突然冒出来的一般,还有不少盛装的少女正从各处集中过来。
在寨子正门旁边的吊脚楼下,站着一排年纪大一些的老人,手里都拿着很长大的芦笙。在沿上寨子的坡路边,依次摆下了小方桌,上面搁着酒壶、酒碗,旁边站立着两三个中年妇女和少女,在路口的高台的几棵大树下,四五个年轻的小伙子正在吹着芦笙,其中有一个约五、六岁的小男孩,也拿着一把小芦笙在象模象地使劲吹奏,神态十分可爱。
       这时,最上面的老人也吹响了芦笙,客人们便开始从路口拾阶而上,每经过一个方桌,就会被敬上一碗酒。这种阻拦客人敬酒的接待方式十分特别,一般都要经过十二道,才能进入寨门,这就是郎德上寨有名的“十二道拦路酒”,所幸酒是苗家自酿的水酒,酒精度并不高,要是高度白酒,那可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至少也要是“酒鬼”、“酒仙”级别的人才能顺利通过。

       喝过了拦路酒,就直接进寨去小广场的台阶上入座。不一会歌舞表演就开始了。首先是一队身着节日盛装的少女出场翩翩起舞,接着是十几个男女老年人上来演唱了苗族民歌,又上来是一群小儿童表演,他们都要穿着黑色的便装,在场子里活蹦乱跳。此后是芦笙演奏,共有十三个老年笙手上场,他们使用的芦笙管子十分长,显得很大,更有一支芦笙与众完全不同,是一根比碗口还粗的大管子,声音低沉,就类似于大提琴的作用。最后便是所有出演人员集体上场,并邀请客人们也下场一起共舞,只是转了半圈就散了,没能尽兴。

        曾听导游介绍,所有参加演出的苗寨人,每人可得到一张卷,凭卷可以兑现两元钱,有不少的人家几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可见他们很在意这点微薄的报酬,导游还说这里苗家的小孩子们竟然大都不上学,真令人不可思议,这也就说明这地方到现在还是很落后的。
看完了表演,郎德上寨就游览完了,而一天的苗寨之行也就结束了。我本来对古城、古镇、民俗村落这类人文景观并没太大的兴趣,但此行到是颇有兴致,规模宏大的千户苗寨,原始纯朴的郎德上寨,原汁原味的苗家歌舞,建筑精美的风雨桥,尤其是“高山流水”和“十二道拦路”的敬酒方式都让人印象深刻,留下了美好记忆,也算是不虚此行吧!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9-4-15 21:58
游长见识,细究有感触。
作者: 大漠顽人    时间: 2019-4-16 12:51
qinyuanchun1234 发表于 2019-4-15 21:58
游长见识,细究有感触。

谢赏读,祝快乐!
作者: 胡永忠    时间: 2019-4-16 14:16
推荐!!!
作者: 大漠顽人    时间: 2019-4-18 10:11
胡侃瞎周 发表于 2019-4-16 14:16
推荐!!!

呵呵,感谢荐赏!祝快乐!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