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贺李辅仁教授百岁华诞 [打印本页]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1 17:16
标题: 贺李辅仁教授百岁华诞
贺李辅仁教授百岁华诞
执岐黄之术于今,斯惟懿德;
愿尘世之人从此,皆享椿龄。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1 17:56
这是我朋友托写的。朋友致谢曰:感谢警花,真是文武双全。我补充道:而且高大威猛。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2 06:38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1 17:56
这是我朋友托写的。朋友致谢曰:感谢警花,真是文武双全。我补充道:而且高大威猛。

深感荣幸!生怕写不好呢
作者: 梦萦海曲    时间: 2019-6-22 06:44
芪黄——歧黄,那个对,拿不准,请教。问好子曰,周六快乐。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2 10:16
梦萦海曲 发表于 2019-6-22 06:44
芪黄——歧黄,那个对,拿不准,请教。问好子曰,周六快乐。

岐黄: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用“岐黄”作为中医学术的代称:~之术。
作者: 化外洪荒    时间: 2019-6-22 13:18
学习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2 14:17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6-22 14:18 编辑

      确切地说,这“联”应叫“寿联”,说它是“楹联”,按现在的解释,也不能算错,但终究失之于“粗”;即如写的是“梨”,却标为“水果”一样,有不明“种属”概念之嫌。
      再挑一点儿联内的错。上联“岐黄”的内部结构是“并列”结构;下联“尘世”的内部结构是“偏正”。这是瑕疵,不细看还觉不出有啥不妥。最主要的是上下联的后半句,上联的“斯”:指示代词,“惟”:范围副词;下联的“皆”,范围副词,“享”:动词。由于它们的词性不同,使得句型.结构也不相同.不相对了;读起来感觉.听觉都不顺畅。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2 16:52
子曰 发表于 2019-6-22 06:38
深感荣幸!生怕写不好呢

很好,真的很好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2 16:53
化外洪荒 发表于 2019-6-22 13:18
学习

洪荒兄,我今天刚到沙溪,问候您!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2 16:56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2 14:17
确切地说,这“联”应叫“寿联”,说它是“楹联”,按现在的解释,也不能算错,但终究失之于“粗”; ...

还是王爷看得仔细。我发给朋友,他很满意了。对联一道我所知甚少,就请大神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2 19:1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2 14:17
确切地说,这“联”应叫“寿联”,说它是“楹联”,按现在的解释,也不能算错,但终究失之于“粗”; ...

欢迎王爷提意见。哈哈,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而且这是网站唯一能选的分类,可没有寿联这么细的选项能选择。尘世也是并列结构啊。尘和世,对岐和黄。如果是后世,才是偏正。后世,前世这种,就是板上钉钉的偏正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2 19:1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2 14:17
确切地说,这“联”应叫“寿联”,说它是“楹联”,按现在的解释,也不能算错,但终究失之于“粗”; ...

斯惟,原稿是“但凭”,但感觉表意上没有“斯惟”好。不够工整,但是整体宽对也可以。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3 11:07
化外洪荒 发表于 2019-6-22 13:18
学习

问好!
作者: 化外洪荒    时间: 2019-6-23 13:41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2 16:53
洪荒兄,我今天刚到沙溪,问候您!

注意休息好,祝平安康宁。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3 22:4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2 16:56
还是王爷看得仔细。我发给朋友,他很满意了。对联一道我所知甚少,就请大神了

清朝.民国时候,对联被推向极致。那时的人,旧学底子深厚,写出的东西色.香.味俱全,着实招人。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3 23:06
子曰 发表于 2019-6-22 19:10
欢迎王爷提意见。哈哈,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而且这是网站唯一能选的分类,可没有寿联这么细的选项能选择 ...

“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这就是“种属”关系。网站的分类粗,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标题上注明“寿联”。
“尘世也是并列结构”,就像有人把“丝线”.“灯光”说成并列结构一样,自己怎么认为就怎么认为。要注意“尘世”的“尘”与“前世.后世”的“前.后”在词性上的不同。
作者: 梦萦海曲    时间: 2019-6-24 06:44
子曰 发表于 2019-6-22 10:16
岐黄:指黄帝和岐伯,传说是中医的始祖。古代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多用黄帝和岐伯问答的形式写成。后来 ...

明白了。谢谢、周一快乐。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4 20:2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3 23:06
“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这就是“种属”关系。网站的分类粗,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标题上注明“寿联”。 ...

“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这就是“种属”关系。网站的分类粗,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标题上注明“寿联”。

—— 照王爷这么说,发个律诗得先标个“五律”或“七律”,为了分类明确,然后再标清是“送别五律”,还是“风景五律”,或者“怀古”,或者“咏物”等等了。貌似没有谁这么操作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4 20:2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3 23:06
“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这就是“种属”关系。网站的分类粗,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标题上注明“寿联”。 ...

严谨地说,拆开看,尘世是并列结构没毛病。即使如王爷把它看作偏正结构,仍然可对。有一种偏枯对,就是以二对一。岐-黄——尘世,没问题。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24 20:3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2 16:56
还是王爷看得仔细。我发给朋友,他很满意了。对联一道我所知甚少,就请大神了

我连小虾都不算,还是单细胞草履虫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4 22:11
子曰 发表于 2019-6-24 20:33
我连小虾都不算,还是单细胞草履虫

哪里!大猫,大猫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4 22:11
子曰 发表于 2019-6-24 20:33
我连小虾都不算,还是单细胞草履虫

哪里!大猫,大猫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4 22:2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3 22:43
清朝.民国时候,对联被推向极致。那时的人,旧学底子深厚,写出的东西色.香.味俱全,着实招人。

一幅好联真的不易,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爷想必也有同感。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5 22:4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4 22:28
一幅好联真的不易,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爷想必也有同感。

即惊叹于他们的形式对仗工整,又佩服他们的学识精纯渊博。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5 23:03
子曰 发表于 2019-6-24 20:25
“寿联属于楹联的一种”,这就是“种属”关系。网站的分类粗,作者可以在自己的作品标题上注明“寿联”。 ...

这有什么稀奇,难道刘禹锡没标明“西塞山怀古”,王维没写过“元二使安西”?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5 23:24
子曰 发表于 2019-6-24 20:28
严谨地说,拆开看,尘世是并列结构没毛病。即使如王爷把它看作偏正结构,仍然可对。有一种偏枯对,就是以 ...

       尘世:尘:尘埃,偏语,修饰.限定中心语“世”。意为:满是尘埃的世界。这个现实世界,与佛家的理想世界不同。禅宗六组惠能大师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尘世,偏正结构。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6 22:31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5 22:43
即惊叹于他们的形式对仗工整,又佩服他们的学识精纯渊博。


略同,其实我更赞赏那些虽然不长,但容易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对联,例如武侯祠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太长的虽然难,但是记不住,如大观楼联。
作者: 金水桥边    时间: 2019-6-26 22:33
好联,学习,问好!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6 23:03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6 22:31
略同,其实我更赞赏那些虽然不长,但容易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对联,例如武侯祠的“能攻心则反侧自消”,太 ...

      是的。黎元洪挽蔡锷.黄兴:正倚济时唐郭李,竟嗟无命汉关张。当然,也有人说这是黎元洪的秘书饶汉祥替黎写的。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7 21:56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6 23:03
是的。黎元洪挽蔡锷.黄兴:正倚济时唐郭李,竟嗟无命汉关张。当然,也有人说这是黎元洪的秘书饶汉 ...

好联,好比喻!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8 12:0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7 21:56
好联,好比喻!

同感。现代人的各种类型之联对,数量早已超过先人,但是能给人影响深刻的却寥寥无几。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8 23:1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8 12:05
同感。现代人的各种类型之联对,数量早已超过先人,但是能给人影响深刻的却寥寥无几。

略同,现在缺乏真情实感。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6-29 10:51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6-28 23:10
略同,现在缺乏真情实感。

确实,联对也与其他文学种类一样,真情实感是写好作品的第一要素。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6-29 22:42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9 10:51
确实,联对也与其他文学种类一样,真情实感是写好作品的第一要素。

又是略同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30 23:02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5 23:24
尘世:尘:尘埃,偏语,修饰.限定中心语“世”。意为:满是尘埃的世界。这个现实世界,与佛家的理 ...

不说王爷分析得是否正确。有一种对叫借对,如尘世拆开,分别表意,就用尘-世的名词义,即可形成并列工对。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30 23:0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5 23:03
这有什么稀奇,难道刘禹锡没标明“西塞山怀古”,王维没写过“元二使安西”?

那是题目。他没写:西塞山怀古诗。这样吧?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6-30 23:06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6-25 23:03
这有什么稀奇,难道刘禹锡没标明“西塞山怀古”,王维没写过“元二使安西”?


我题目也标得很明白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外面出版的楹联作品集,某副联,也都是“题……”,如题观音寺。即可。用不着写题观音寺风景联这么累赘。建议王爷多看看。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3 23:04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7-3 23:11 编辑
子曰 发表于 2019-6-30 23:02
不说王爷分析得是否正确。有一种对叫借对,如尘世拆开,分别表意,就用尘-世的名词义,即可形成并列工对 ...


如果不说“分析得是否正确”,那还有什么说头?既然是“错对”,那就不是正根儿,与”正对”还是有差别的。”错对”与“正对”相对,怎会形成并列“工对”?更合况它连“错对”也算不上。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3 23:32
子曰 发表于 2019-6-30 23:06
我题目也标得很明白了。没必要画蛇添足。外面出版的楹联作品集,某副联,也都是“题……”,如题观音寺 ...


      谁也没说要“画蛇添足‘’,但是弄清种属概念总还是必要的。种属概念不清,怎能分清事物类别。当然,弄清事物与怎样表达也还是有区别的。比如:风景联    题观音寺  与  题观音寺风景联。这两种表达有很大得不同。至少能说明前者是内行,后者是外行,不仅仅是“累赘”。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07:3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3 23:04
如果不说“分析得是否正确”,那还有什么说头?既然是“错对”,那就不是正根儿,与”正对”还是有差别 ...

不说“分析得是否正确”,就是说属于“并列”还是“偏正”尚有争议。有些词,归类也可以灵活一些,如锦绣,可以看作并列,也可以看作偏正。既然不能板上钉钉的归为偏正,则后面所议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根本。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07:40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9-7-4 07:42 编辑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3 23:32
谁也没说要“画蛇添足‘’,但是弄清种属概念总还是必要的。种属概念不清,怎能分清事物类别。当 ...


内行的不标也知道,外行的标了也不知道。各种楹联作品选本,直接就是“题……”,还真不标。当然,感谢王爷的意见。只是这个标注实无必要。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4 10:48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07:38
不说“分析得是否正确”,就是说属于“并列”还是“偏正”尚有争议。有些词,归类也可以灵活一些,如锦绣 ...

     什么叫“归类也可以灵活一些”?“尘世”,结构就是偏正,岂可随便“灵活”?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4 11:30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10:48
什么叫“归类也可以灵活一些”?“尘世”,结构就是偏正,岂可随便“灵活”?

我的看法:
一,“尘世”应该是偏正结构,如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应插满头归”,尘世,菊花都是偏正结构。
二,“借对”有此一说,不是子曰的生造。
三,偏正对并列,当然总是不如同类相对之工稳。
这里其实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如果这种对法在古人作品中很多,比例较大,那么用之无妨;如果是少量,那就仍然可用,但应尽量避免。这方面我最佩服潭州雨梦,经常查阅大量例子,然后从统计上得到结论。例如他对孤平的分析是:例句数目不太少,但在总体中比例仍然甚微,所以不用为宜。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4 12:05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07:40
内行的不标也知道,外行的标了也不知道。各种楹联作品选本,直接就是“题……”,还真不标。当然,感谢 ...

     标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读者是内行还是外行,是为了表明作者是内行还是外行。各种楹联选本的目录还是分类别的,分别统摄各自的内容,如:婚配.哀挽,贺寿.诙谐.以便于读者查找相关内容。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4 12:28
本帖最后由 张垣王爷 于 2019-7-4 12:29 编辑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4 11:30
我的看法:
一,“尘世”应该是偏正结构,如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应插满头归”,尘世,菊花都是偏 ...


       同意这样的说法。最开始我就表明了看法:”这是瑕疵,不细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要说的重点是“上下联的后半句”:上联的“斯.惟”,下联的“皆.享”。结果是辩论的焦点“主.次”颠倒了。
      潭州雨梦的做法我也有所关注,有点儿“用事实说话”的意思。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2:44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12:05
标的目的不是为了检验读者是内行还是外行,是为了表明作者是内行还是外行。各种楹联选本的目录还是 ...

哈哈,王爷这是中了最近要求垃圾分类的毒……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2:48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12:28
同意这样的说法。最开始我就表明了看法:”这是瑕疵,不细看还不觉得有什么不妥”。我要说的重 ...

后半句那俩,可以用汉语词性活用、转化的理论解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2:52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10:48
什么叫“归类也可以灵活一些”?“尘世”,结构就是偏正,岂可随便“灵活”?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是并列还是偏正?按寻常和它对仗理解,应该是并列,但是若是理解为偏正,七个十,也没毛病。所以,王爷使劲纠结的问题,根本就不是问题哈。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2:56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9-7-4 13:00 编辑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4 11:30
我的看法:
一,“尘世”应该是偏正结构,如杜牧“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应插满头归”,尘世,菊花都是偏 ...


您的看法是公允的。不过尘世是否就定位为偏正也未必绝对。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是并列还是偏正?按寻常和它对仗理解,应该是并列,但是若是理解为偏正,七个十,也没毛病。所以,什么结构其实并不绝对。并且这个老杜的联,还是个借对。因为寻和常,拆开都是度量单位,和七十形成工对。但是句子用的却是“平常”的意思,表示平常它就是个偏正结构,仅仅借用了字面的度量词意思而已。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4 13:19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2:56
您的看法是公允的。不过尘世是否就定位为偏正也未必绝对。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 ...

我用杜牧那两句解释“尘世”为偏正结构,其实也是一个个例。诗词名句网上含有“尘世”的句子有498个(好像),我不能一一去看了。
老杜那两句则更是个例,神来之笔,再找恐怕困难了。
我还是赞成列宁的话(大意):再也没有比找到一个个例来证明自己的理论更容易的事情了。所以,还是要用大量事实来说明问题。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4 13:34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2:56
您的看法是公允的。不过尘世是否就定位为偏正也未必绝对。如: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 ...

还要补充说明一下:我用杜牧诗句来说明“尘世”为偏正结构,其实是一种图省事的,并非严谨的方法。“尘世”属于什么结构,语言学上应该有其严格的定义。当然,如果定义了她是偏正结构,但是有人在写作中把她当作其他结构来用,也要视情况来评价,不必一笔抹杀。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4:44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9-7-4 14:45 编辑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4 13:34
还要补充说明一下:我用杜牧诗句来说明“尘世”为偏正结构,其实是一种图省事的,并非严谨的方法。“尘世 ...


所以啊,文字上的东西不是简单的数字计算,加加减减就非得是那个答案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再纠结下去没意义了。古人的对仗有很多种,简单的死揪词性,仅仅是最初级的一种。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4 18:42
金水桥边 发表于 2019-6-26 22:33
好联,学习,问好!

问好您!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4 22:15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2:44
哈哈,王爷这是中了最近要求垃圾分类的毒……

精神食粮怎可用垃圾来比?不伦不类。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4 23:10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2:52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是并列还是偏正?按寻常和它对仗理解,应该是并列,但是若是理解为 ...

      “寻常”是形容词,“七十”是数词,说它两相对,本来就有争议,说相对者,是典型的为尊者讳。拿有争议的诗句做例证,有点饥不择食。如果再往“并列.偏正”上扯词的结构,那就更让老杜不安了——为了一个词,至于那么七拐八拐吗?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5 06:1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22:15
精神食粮怎可用垃圾来比?不伦不类。

哈哈,不必在意内容。实质相同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5 06:16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4 23:10
“寻常”是形容词,“七十”是数词,说它两相对,本来就有争议,说相对者,是典型的为尊者讳。拿有 ...

建议王爷去学习一下对仗的种类特别是借对。这就如同小学的时候以为只有正数才能计算,到了初中才知道还有负数,到了大学又知道还有微积分……学无止境,这世上我们觉得不可思议的东西太多了~
作者: 金水桥边    时间: 2019-7-5 06:56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8:42
问好您!


作者: 金水桥边    时间: 2019-7-5 06:56
子曰 发表于 2019-7-4 18:42
问好您!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5 13:28
子曰 发表于 2019-7-5 06:16
建议王爷去学习一下对仗的种类特别是借对。这就如同小学的时候以为只有正数才能计算,到了初中才知道还有 ...

      建议挺好,只是太不及时了。我早就自学了,你却现在提建议。有点儿正月十五贴对子——迟了半个月。在各类对仗中·,对“借对”的有些说法一直不以为然,最不以为然的就是明明是形容词的“寻常”,偏偏要说成“量词”。为了给诗圣“失对”解脱,不惜强词夺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5 20:42
本帖最后由 子曰 于 2019-7-5 20:55 编辑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5 13:28
建议挺好,只是太不及时了。我早就自学了,你却现在提建议。有点儿正月十五贴对子——迟了半个月。 ...


哈哈,王爷既然学习了,就应该学透彻。现在是老杜的诗佐证了借对,而不是借对为老杜找借口,因为能证明借对的例子很多,除了老杜还有其他的诗人也用过。限于篇幅就不贴了。而除了这种借义对,借对还包括借音对,这是汉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实践发展出来的。没有什么可争论的了。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5 22:30
子曰 发表于 2019-7-5 20:42
哈哈,王爷既然学习了,就应该学透彻。现在是老杜的诗佐证了借对,而不是借对为老杜找借口,因为能证明 ...

      到现在还没见到过学透彻之人,倒是常见自以为学透彻之人。“借对”的例子不管有多少,多为不能服众的片面之言。什么“借义.借音”,表面上是为古人辩解,实际上是为自己的短浅遮羞。我不知道有谁.在什么书中见到过记载:杜甫说他自己借“寻常”来表示“长度”,以求与“七十”这个数字相对。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5 22:43
我建议两位终止这场讨论。因为,论的越多,旁生枝节也就越多,现在弄得我这个旁观学习者都有点糊涂了。

执岐黄之术于今,斯惟懿德;
愿尘世之人从此,皆享椿龄。

两位争论的主要一个问题(其他不计)是:“尘世”“岐黄”能否相对仗。
王爷认为,“尘世”是偏正结构(由此导出:“岐黄”是并列结构,因而不对仗。暂且不提)。
子曰认为,对联中有借对的手法(因此不影响这样使用对仗)。
两位的上述观点我都赞同,觉得基本上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
一,“尘世”是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看成并列结构?子曰还举了一个例子“锦绣”,这个问题我也不清楚。王爷也不妨再考察一下,是否有这种可以看做两种结构的词组?
二,子曰说“除了这种借义对,借对还包括借音对”,这句话不适用于这里。“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是借音对:杨——羊,对鸡;寻常,七十是借义对:寻——长度8,对七,常——长度16,对十。但是,“尘”“世”怎样分别去对“岐”“黄”?既不是借音也不是借义。这里的借对似乎还是你前面的解释更确切一些:“有一种对叫借对,如尘世拆开,分别表意,就用尘-世的名词义,即可形成并列工对。”就是把尘世看成并列结构,并列对并列。

这个问题讨论下去又要牵涉很多,例如汉语语法,以及对联联律(据说,有些论点还是某些大咖自己提出来的),恐怕再讨论十天半月也未必有结论,所以我建议停止讨论,各自再去潜心研究。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6 06:38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5 22:43
我建议两位终止这场讨论。因为,论的越多,旁生枝节也就越多,现在弄得我这个旁观学习者都有点糊涂了。

...

您说得是,翻篇吧。精力应该放在创作上。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6 06:41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5 22:30
到现在还没见到过学透彻之人,倒是常见自以为学透彻之人。“借对”的例子不管有多少,多为不能服众 ...

我也不想争论了。王爷就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创作吧。求同存异,总理很有远见的。输出民主,不见得谁都能理解接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6 11:14
子曰 发表于 2019-7-6 06:41
我也不想争论了。王爷就按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创作吧。求同存异,总理很有远见的。输出民主,不见得谁都能 ...

输出的不一定就是真理,是谬误必然不被接受,反而会被抵制。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6 12:32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6 11:14
输出的不一定就是真理,是谬误必然不被接受,反而会被抵制。

如您那么纠结,很多历代名联都得枪毙。如张岱的《西湖龙井》: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如渥洼-崖石,是崖和石,还是崖上的石?崖上的石就是偏正,崖和石就是并列。可以认真,但死抠过度就成了钻牛角尖。把精力放在关注这样无关痛痒的地方更是方向性错误。所以无法让人接受。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6 13:16
子曰 发表于 2019-7-6 12:32
如您那么纠结,很多历代名联都得枪毙。如张岱的《西湖龙井》: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晓堂龙出, ...

      “关注不关注”,是个人的事儿,“接受不接受”,也是个人的事儿,别人无权干涉。谈不上什么“死抠”.“钻牛角尖”.“方向性错误”。
     张岱的《西湖龙井》并不是无可挑剔,比如:“千岩”,偏正结构,“一片”,数量结构。如果说这二者相对”无关痛痒”,也对,它确实不关他人的痛痒。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6 15:2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6 13:16
“关注不关注”,是个人的事儿,“接受不接受”,也是个人的事儿,别人无权干涉。谈不上什么“死抠 ...

我已经不想讨论,您还非要讨论。这您又错了,岩在这里已经发生了词性转化,它从名词转化为了量词,所以,千岩-一片,工整得无懈可击!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6 21:29
子曰 发表于 2019-7-6 15:29
我已经不想讨论,您还非要讨论。这您又错了,岩在这里已经发生了词性转化,它从名词转化为了量词,所以, ...

有那么大的缝隙还看不见,真难为你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6 21:5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6 21:29
有那么大的缝隙还看不见,真难为你了。

王爷所在的张家口市,董汝河,王天明都是联界的知名人物,建议有空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或者去听一下楹联的相关课程,这样就会发现自己理解上的误区和偏差在哪里。其他也不想多说了,再说下去伤感情了。到此为止吧!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6 22:26
子曰 发表于 2019-7-6 21:55
王爷所在的张家口市,董汝河,王天明都是联界的知名人物,建议有空可以和他们交流一下。或者去听一下楹联 ...

看你推荐的这两个人,真让人无语。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6 22:35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6 22:26
看你推荐的这两个人,真让人无语。

王爷,听我一句话,咱不争论了。
作者: 子曰    时间: 2019-7-7 09:23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6 22:26
看你推荐的这两个人,真让人无语。

我不知道您和他们有什么个人恩怨,单纯只看学术了。如果说错了那这里道歉吧。以后再也不提。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7 11:56
子曰 发表于 2019-7-7 09:23
我不知道您和他们有什么个人恩怨,单纯只看学术了。如果说错了那这里道歉吧。以后再也不提。

我和他二人不认识,只是看过他二人的一些作品。我不想背后议论他们,只想说并未打动我。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7 11:59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6 22:35
王爷,听我一句话,咱不争论了。

好的,听您的,再不谈论此话题。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9-7-7 12:49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7-7 11:59
好的,听您的,再不谈论此话题。

不提了,不提了,还是咱俩切磋。
作者: 张垣王爷    时间: 2019-7-7 22:27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7-7 12:49
不提了,不提了,还是咱俩切磋。

切磋.略同,都是缘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