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我的知青岁月【记实散文】 [打印本页]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9-22 16:20
标题: 我的知青岁月【记实散文】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19 23:18 编辑


我的知青岁月

义夫义
岁月如歌往事悠,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不复回,且以深情笑回眸。


       WG”时期,一位伟人大手一挥,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于是,中国大陆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史无前例的"上山下乡"运动!
      几千万初中、高中和大学毕业生,告别了亲人和家门,奔赴各自的"战场"——广阔天地。
      笔者十八岁高中毕业那年,即响应国家号召,去了县城郊区一个农场,接受“再教育”。
     "再见了校园,再见了妈妈,美丽的青弋江畔,我可爱的泾县古城,我的家乡......”
      当年这首我写的歌词,正是当时我作为下放知青,心里辛酸的真实抒发。
      和我同到农场报到的,还有十几个来自本校不同班级的男女高、初中毕业生,只是男多女少。在这批知青中,虽然我只有18岁,但也算我年龄最大,所以,知靑们都管我叫"老大"。
      农场职工不多,却有一千多亩土地。大部分是旱地,有少量水田。于是,我们这批知青,便成为场里生产最主要的"主力军"了。
      场里给每人发了锄头、钉钯、铁锹等原始生产工具。第二天,便在一位队长(老职工)带领下,开始了紧张、繁重的露天重体力生产劳动。
      顶着星星出,伴着月儿归,是常有的事。而在农忙“双抢”季节,经常干到半夜十二点左右。但第二天清晨,上工铃一敲响,我们照常出工。在平日里,就是在老天在下雨、下雪,也得不到休息,穿上雨衣也要出工干农活。而农场食堂每天的伙食,米饭限量供给,吃不饱,菜几乎仅是一小碗青菜,油水极少。
      指挥我们干农活的队长,是个粗暴的壮年男人,他每天将很多的生产任务平摊给各人。
      当年,队长正值壮年,而我们却是刚走出校门才十几岁的毛头弱小子。无论从体力上、技术上,都无法与其相比,根本不是在一个挡次。
      每当队长干完自己的活后,我们拼死拼活才完成一半。这时,队长就坐在地埂上,双眼紧盯着我们,嘴里吆喝着:“干快点!干快点!还有很多活急着要干呢!”
      那情景、那模样,活像旧社会的恶工头,只是手里少了一根打人的皮鞭。
      就这样,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水,眼里含着泪水。这就是我们知青当年的真实状况。
      这样的“再教育”,时间一长,我们的身体逐渐消瘦,知青们实在是吃不消了!
      “老大哎,”有知青对我说:“再这样下去,我们恐怕小命难保,回不了家,见不了爸妈了。”
      我亦有同感,便说:“先忍着吧,会有机会改变这种现状的。”
      果然,数天后的一天中午,上工铃响了,大家急忙赶到集合处,等待分配生产任务。但是,却发现队长没有像往常那样,候在集合处给我们分配生产任务。
      我们一打听,原来,队长因中午醉酒,卧床梦周公去了。
      见此,我觉得机会来了,便对大家说"走,我们干活去。''
      在地里,我们边干活,边商议。怎样借此''回报''队长一下,以解以前我们所受的诸般''鸟气''。
      到了地头,大家就此亊议论纷纷。于是,我提议,说:“贴他一张大字报。”
      大家都个个表示赞同。因为,当年正是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年代。而当时的历史潮流就是:顺者昌,逆者亡嘛。
      待下班后,我们顾不上吃饭,立即找来纸和笔墨,写了一张有关队长醉酒不下地干活,影响极坏,以及其它有错之处的大字报。
      我亦写了一首打油诗,作为大字报的''前言'':
                        上班铃声叮铛响,
                        大家前后找队长。
                        场里地里都不见,
                        谁知队长家中躺。
                        我们干活汗水淌,
                        队长举杯声音响。
                        今朝有酒今朝醉,
                        管它天晴生产忙。
       大字报是写出了,可知青们谁也不愿第一个在上面签名,怕遭到打击报复——枪打出头鸟。
       见此,我取来一只吃饭的瓷碗,将其碗口朝下,反扣在大字报下方签名处正中央,用笔顺着瓷碗边沿,画了一个圆弧,让大家在圆弧外面依次签名。
     "好,老大高明!" 知青们纷纷赞道。
      大家立刻随着圆圈签上自己的名字,紧接着,将大字报贴在场部办公室的大门上。
      结果是:场长撒了队长职,另派一位老职工继任队长。
      有了"前车之鉴'',后任队长对我们知青,无论在生活上、生产上都好了许多。
      现在回想此事,笔者心里常在扪心自问:唉,难道江湖就是应该这样闯吗?......



知青岁月——述说当年好困惑......



知青上山下乡证书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19-9-22 16:57
新文章,手机没有呀,义老师,能不能在网上发表呀?
作者: 苍穹    时间: 2019-9-22 17:21
知青——伟大的一代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9-9-22 22:05
一段往事,岁月疤痕,有过痛苦,忆起感慨万千。赞。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9-9-22 22:51
艰苦的生活也磨练了一个人的意志,难忘的知情岁月,赞。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9-23 12:02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19-9-23 12:03 编辑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9-9-22 16:57
新文章,手机没有呀,义老师,能不能在网上发表呀?


感谢一方老师首赏!问好!
“能不能在网上发呀?”—— 呵呵,您这话是啥意思呢?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19-9-23 12:32
噢,写错了,应该到手机上发。呵呵,对不起,义老师。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9-9-25 10:22
我也曾接受过"再教育“,有苦有乐。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9-27 14:17
苍穹 发表于 2019-9-22 17:21
知青——伟大的一代

知青的岁月,如今看来,何尝不是一笔财富。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9-29 22:16
白水 发表于 2019-9-22 22:05
一段往事,岁月疤痕,有过痛苦,忆起感慨万千。赞。

谢谢老师鉴赏!问好!
知青岁月——永远难忘......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10-6 14:29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19-9-22 22:51
艰苦的生活也磨练了一个人的意志,难忘的知情岁月,赞。

谢谢云版鉴赏!祝国庆节快乐!

是的,我们这一代所经历的知青岁月,永远难忘,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富。
我们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共和国的历史上,永远有我们的风采!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19-10-6 14:37
大赞哟,手机看过,的确,我们这一代太苦,不过现在好了,哈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10-7 14:39
运涛 发表于 2019-9-25 10:22
我也曾接受过"再教育“,有苦有乐。

是啊,知青生涯,什么苦活,累活,脏活,我们都曾经历,流过汗,流过泪,也流过血。
可我们却硬生生的在这艰难困苦中,寻求一点苦涩的乐趣,让艰苦的劳作不再那么刻板,枯燥。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丝亮色。

作者: 神采飞扬    时间: 2019-10-8 09:25
岁月一杯酒,逾品逾出味!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19-10-18 14:48
神采飞扬 发表于 2019-10-8 09:25
岁月一杯酒,逾品逾出味!

呵呵,敬往事一杯酒,愿无岁月可回首。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6 14:22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9-9-23 12:32
噢,写错了,应该到手机上发。呵呵,对不起,义老师。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3-6 14:38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6 14:22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6 14:47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6 14:38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3-6 14:49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6 14:47

我在手机上呢!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7 13:58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19-9-23 12:32
噢,写错了,应该到手机上发。呵呵,对不起,义老师。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3-7 14:50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7 13:58

笑,我气坏了。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12 14:01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7 14:50
笑,我气坏了。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3-12 15:31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12 14:01

继续哭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13 09:35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6 14:38

一方老师:早上好!
想干嘛呢?这个模样有点吓人啊!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3-13 10:11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13 09:35
一方老师:早上好!
想干嘛呢?这个模样有点吓人啊!

没有啊,生气啦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14 20:24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12 15:31
继续哭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5 15:13
今天,当我们重新穿越历史,回看“上山下乡”时的岁月,激情仍在,泪水仍在,只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到暮年。这代人曾经承担了时代的成本,又承担了改革的成本,成本一直居高不下,“下岗”、“内退”、“再就业”,“自谋出路”,成了我们这代人的专用词,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一个伟大而又艰难的时代,每走一步都并不轻松,时代考验了我们,也哺育了我们,这是不幸,也是万幸。不幸的是,我们走过了人生最艰难的时期,现却步入了日暮穷途的境地,回忆变成了一种悲伤,一种负担,一种缺憾。万幸的是,我们经历了,我们见证了,我们终于走过来了。人生不过是一个过程,人生的长河很宽,很广,谁都无法透彻的理解和意料人生。展望明天,“夕阳无限好,只惜近黄昏”,回首往事无穷尽矣......,尽管岁月的年轮已碾碎了一段枯黄的日子,岁月的长河却沉淀了许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它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让人感受到人间的酸甜苦辣。回忆过去并不代表颓废,过去留给我们的一切,只会让我们认识社会,学会思考,相信历史不会再重蹈复辙,相信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5 15:14
三个不满意

关于中国内地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邓伟人在1978年曾说,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
1、知青不满意
2、家长不满意
3、农民也不满意

据说李先念还加了一个不满意,叫国家不满意。

1981年10月,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起草了一份《二十五年来知青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对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起因、发展、失误、教训等若干重大问题给出了基本看法。

第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五十年代根据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就业难的国情提出来的,是我们党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次大试验。

第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本来是一个就业问题,但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当成政治运动去搞,指导思想偏了,工作上有严重失误。至此,历时25年的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无声无息中画上了句号。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5 15:16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评价(个见)
坏的方面:
1.加重农民负担;
2.造成人才断层;
3.浪费人才资源;
4.造就了很多私生子和社会问题;
5.使中国错过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
6.耽误了一代人的前途;
7.五万多名知青失去了年轻的生命,造成了他(她)们家长永久的伤痛;
8.国家花了三百个亿, 买了三个不满意。
好的方面:
1.让知青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2.亲和知青与社会基层人民的关系;
3.丰富知青的见识;
4.锻炼知青的行动能力;
5.缓和了社会就业矛盾。

综上所述,弊大于利。所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终于被叫停。

作者: 苍穹    时间: 2020-4-15 16:18
在农村得到了锻炼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4-15 16:20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3-14 20:24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9 10:21
苍穹 发表于 2020-4-15 16:18
在农村得到了锻炼

岁月如歌往事悠,
白发已上两鬓头。
青春逝去成过往,
且以深情笑回眸。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9 10:23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4-19 10:45
苍穹 发表于 2020-4-15 16:18
在农村得到了锻炼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4-19 14:16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3-7 14:50
笑,我气坏了。

一方老师:您好!
您为啥生气呢?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4-19 14:16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4-19 14:16
一方老师:您好!
您为啥生气呢?

为你呀。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1-12-19 21:57
曾经的知青经历告诉我:在严峻的生活面前,往往只有现实,没有浪漫。当年的一代知青,正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由于早早地自立于生存的困境中, 伴随着生存能力同时增长的,是一种对生命的正视与责任, 这种意识也必然地造就了我们这代一人所固有的,前所未有的坚忍特质。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1-12-19 22:42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19 23:22 编辑

全国有多少知青

1962—1979年合计17.764.800 人。
“三千万”知青的说法:自1962年至1979年,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 17 764 800 人;相同时间从高小或初中(包括农业中学)毕业的农业户口回乡知识青年 12 432 200人。将下乡知青和回乡知青这两种“知青”加起来,一共是 29 497 000人,四舍五入后可以说是三千万。
至今仍有80万知青留在了乡下。
至于还有多少人活着,无法统计。他们的年龄大都在57
67岁左右。积劳成疾,贫病交加,有之。衣食无忧,饱食终日,也大有人在。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1-12-19 23:19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19 22:42
全国有多少知青

1962—1979合计17.764.800 人。

还有这么多知青?不过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知青所留下只是回忆了。赞文章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1-12-19 23:35
我基本都在城里生活,不过后来在宣传队,再以后当了幼儿老师二年,我插队实际干活一年半,还在大队工厂上班,哈,有点比较没受罪。想想知青那时都不容易。苦。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1-12-20 00:09
本帖最后由 义夫义 于 2021-12-20 00:10 编辑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0-4-15 16:20

咋了?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1-12-20 13:37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20 00:09
咋了?

没咋,我都忘记当时心情?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1-12-21 23:42
我就在水一方 发表于 2021-12-20 13:37
没咋,我都忘记当时心情?

善哉……善哉……善哉……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1-12-21 23:45
义夫义 发表于 2021-12-21 23:42
善哉……善哉……善哉……

哈哈
作者: 远方的诗歌    时间: 2021-12-27 23:45
一个特殊的时代,是无数知青的回忆。
作者: 云岭人    时间: 2022-1-8 14:53
看到了老师的“下乡证书”,知道了那段历史,令人感叹。感谢老师分享。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