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发表于 2019-10-17 22:20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最近换了岗位,忙死!轩主那时好像百度了一堆的。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18 00:17
有人说,按照楹联学会的规定,如果对联上句平尾,下句仄尾,那么尽管可以是名联,却不能用作楹联,是这样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17 22:20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最近换了岗位,忙死!轩主那时好像百度了一堆的。
子曰 发表于 2019-10-19 09:56
可以用。但是一般创作还是应该遵循规则。除非有惊人妙句。那个“惟楚有材”的联,其实是集句联,所以有所 ...
梦萦海曲 发表于 2019-10-19 10:39
不懂联。来学习。为和陈老师。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14
对联脱胎于格律诗,因此,在平仄方面,对联与格律诗中的对仗句基本相同。律诗有仄韵律诗,故对联有平起仄收 ...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11:18
百度上有吗?以猫之心度人之腹。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18 00:17
有人说,按照楹联学会的规定,如果对联上句平尾,下句仄尾,那么尽管可以是名联,却不能用作楹联,是这样 ...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15:16
风水轮流转,常言或我欺。
但凡能捉鼠,横竖合时宜。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23:08
楹联学会管不着咸丰帝——故宫体元殿咸丰联:
自强不息以希天;
逊志好学以希圣。{:1_211: ...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10:57
江西樟树铺惠列侯聂友庙联:
聂生三耳,听天听地听阴阳;
丁着一钩,悬国悬民悬社稷。 ...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19 23:08
楹联学会管不着咸丰帝——故宫体元殿咸丰联:
自强不息以希天;
逊志好学以希圣。{:1_211: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10:12
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所以他那个时代无论写哪种都是回字。不是别的字。但是现在统一了,回字只能有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10:12
孔乙己说,回字有四种写法。所以他那个时代无论写哪种都是回字。不是别的字。但是现在统一了,回字只能有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09:59
去掉单纯对句和对对子的部分,真正的上平下仄联其实不多,在流传下来几十万的楹联作品中更是沧海一粟。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0 11:53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0 13:45
楹联“上句结尾为仄,下句结尾为平”的说法儿,虽然有普遍性,但没有唯一性,绝对性,排他性,与之相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17:31
对句和对联的范畴是不同的。对联上下部分是个整体,必须有关联。对句可以有关联,也可以没关联,只要能对上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17:27
都不要统一规范,那回到战国时代,每个国家一种文字,你的诗还可有七种写法呢。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0 18:16
轩主战肥猫,俺把学问捞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0 11:53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且说宝琴是初次,一面细细留神打谅这宗祠,原来宁府西边另一个院子,黑油栅栏内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0 18:14
王爷这个更是突破惯例了,看来还是对仗第一,平仄第二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0 18:47
说当代二把刀的人,根本就没有深入了解当代楹联。比如你的老乡咸丰收,作品就很棒。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0 19:57
这个顺序是明确的,不像张之洞问梁启超:“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0 20:30
淋漓遂谢短 缱绻自超群 文/咸丰收
醉以挥毫,岂止三年五载;墨能做酒,何妨一饮千杯。谢郎俊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1 00:22
对啊!应该如此!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1 12:22
学问的发展,有的是“越来越深刻”,有的则是“越来越复杂。”在这一过程中,不管“复杂”,还是“ ...
关仓 发表于 2019-10-22 10:16
楹联不太熟悉,进来观摩学习。问好。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2 11:40
其实我也不熟悉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2 00:25
看起来这里面学问深深啊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2 22:22
楹联除了常见的“仄起平落,”不但有“平起仄落”,“仄起仄落”,而且有“平起平落”。比如:
1.清.汪芙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2 22:22
楹联除了常见的“仄起平落,”不但有“平起仄落”,“仄起仄落”,而且有“平起平落”。比如:
1.清.汪芙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2 22:22
楹联除了常见的“仄起平落,”不但有“平起仄落”,“仄起仄落”,而且有“平起平落”。比如:
1.清.汪芙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2 21:53
过去讲《中国文学史》常说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其实这话还有缺项,应加上清.民‘’联对”。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2 22:22
楹联除了常见的“仄起平落,”不但有“平起仄落”,“仄起仄落”,而且有“平起平落”。比如:
1.清.汪芙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1
千顷太湖,鸥与陶朱共泛宅,
——宅,入声仄。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6
诗有万篇陆务观
——陆务观,这里不仅作为人名陆游和洪容斋相对,观还借用了道观的意思和斋相对,都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2 23:47
按启功先生的说法,还有清代子弟书,这里故事多多,改天和王爷细聊。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7
所以,这两个例子其实还是标准的上仄下平联。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3 12:19
通过曲解,歪解,第一联想认它是上仄下平也无不可。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0 20:30
淋漓遂谢短 缱绻自超群 文/咸丰收
醉以挥毫,岂止三年五载;墨能做酒,何妨一饮千杯。谢郎俊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2 23:26
诗有万篇陆务观
——陆务观,观作为道观解释的时候读去声冠。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13:47
子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在这里喋喋不休呢。其实,观的“看”义,古人最初也是读仄声的—— ...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3 13:57
还是轩主博学。咋不早点出来上课呢搬张小板凳旁听了。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14:00
交束脩了吗?
子曰 发表于 2019-10-23 14:04
肉干塞牙。他日拜访,必提活鸡去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13:47
子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在这里喋喋不休呢。其实,观的“看”义,古人最初也是读仄声的——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3 22:21
观:音阴平(guan 1)时, 《说文·见部》:“谛视也“;《广韵》:”古丸切“,平声,桓韵,见母。
...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9-10-23 23:04
从《康熙字典》看,旧韵作“看,视”义,平仄两读。
古玩切,官去聲。头条。
又【廣韻】【集韻】古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3 18:27
启功说,子弟书的作者们多数都懂诗词,。我发现,早期子弟书很多用平水韵。还有,子弟书每段之前都有“卷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6 13:37
启功说得有切身体会,因为他本身就是八旗子弟,且是高贵子弟,据说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子孙。《子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6 13:40
是啊!现代的类似曲词往往粗俗不堪,令人叹息。等我有空再和您聊一点子弟书曲词。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6 21:44
听说过”子弟书’的人不多,了解.懂得“子弟书”的人更少。我期待着向您学习有关“子弟书”的知识。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7 00:56
子弟书的唱法现在基本上失传了,但是子弟书的某些篇章还借助于其他鼓曲形式在演出。
子弟书的每回(大约 ...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7 22:20
有比较才有鉴别,从所引资料中可以看出“子弟书”创作者的文化涵养。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7 22:49
比起当代作者,包括诗词作者的大多数,高明多了!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8 11:12
近几十年来,曾经冒出过十来个所谓有成就的诗人和他们自命的新诗体,可惜无人喝彩,有的成了笑谈 ...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8 16:01
什么都是忙着炒作,出人才,出诗体。。。一看,全不是那么回事。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8 22:32
连铲子都不会使,却偏偏自以为抄术超过年广久。结果“傻子瓜子”没抄出来,倒把自己炒成了“傻瓜”。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9-10-28 23:58
现在的书法,国画。。。简直看不得,诗词也差不多,或许好点。
张垣王爷 发表于 2019-10-29 23:01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现在的人却诗不入心.书不入流.画不入眼,号称三不入。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