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两袖沐月日,一步跨徽杭 一一徽杭古道两日记游
[打印本页]
作者:
一粟
时间:
2019-11-18 13:39
标题:
两袖沐月日,一步跨徽杭 一一徽杭古道两日记游
两袖沐月日,一步跨徽杭
一一徽杭古道两日记游
一粟
百度百科有载:徽杭古道 ,起于安徽省绩溪县伏岭镇,止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清凉峰镇浙基田村,全长20余千米……是中国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第三条著名古道……。
上月21、22两曰,《宁波快乐自由群》组织了一次徽杭古道两日徒步遊活动。是曰,群里一行五十三位群友包车,从宁波鼓楼出发,经杭州,过临安颊口镇,再转乘当地公交中巴,来到徽杭古道浙江入口处一一永来村。这里,便是我们这次徽杭古道两天徒步遊的起点。
徒步徽杭古道是从脚下的这条水泥公路起始的,穿过古道检票处牌楼,水泥公路一直引我们向山上走。初以为,所谓“古道”或是名不符实,然而这公路似乎只在向我们暗示:这是一次从现今向古时的穿越。果然,顺公路缓步上山不久,我们便折入了一条由条石砌就的古道。
古道依山而筑,顺山势不断向前伸延,象一条绵长的细带,紧缠在群山之间。古道的一边紧贴高山,另一边则是深深的峡谷。道边草木丛生,杂树荫掩。透过参差的树木,可见底下的峡谷林茂竹修万木葱郁。我们沿崎岖蜿蜒的古道盘桓向上,其间,时有“淙淙”的水流声传出,然总不见这溪流在何方流淌。行走在海拨五百多米上方的山野古道,苍翠的树木,把所有的峡谷底都荫掩起来了。
在古道上前行不久,我们彼此间便逐渐拉开了距离。因为选择从浙江入口,徽杭古道一开始便就是登山道。古道之介绍上有云:若从浙江处入口,其瞬间的攀援高度就相对明显。古道从海拨四百余米高处开始向上攀援,一直要上升到翻越过海拔一千余米高度的蓝天凹。不过,那却是一条相对容易的线路,若选择从徽州方向入口,是要从海拨几十米处开始上坡,其爬升高度就需海拔一千余米了。
山道弯弯,山路漫漫,前方的路时宽时窄,宽处有一米之余,窄时则仅可过脚。路也不全是由块石或条石铺出。一路走来,有好多的路是原始山道。这类山道,其实本身就是山野荒原,不过是因为走的人多了,才慢慢被踩出一条路来。在这山道上走,最费劲的还是爬坡,我们一直走,路一直向上,且路面也是陡多平少。其间一个陡坡紧接另一个陡坡。有时一个陡坡一上就是好几十米,这是非常消耗体力的力气活。几个陡坡上去,举步维艰是常事,汗流浃背,气喘嘘嘘者则更不用说。好在我们这些群友多是爬山高手,这些久经沙场的群友,对眼前的这些累活,自觉还不到挑战极限的程度。就这样,我们且行且进,一直向上攀援了近二个小时。
这时,上方的路开始慢慢透亮起来,根据经验,我们估计离山顶应是不远了。转过一个弯,只觉视角一下开阔起来,前方一条用条石砌出的陡峭且窄长的山道,赫然显现。山道上方两块巨石相对而出,竖于古道两侧,象一道敝开的大门,更可比两位在山腰处恭迎静候的巨人侍者,那便是南天门。
走过南天门,陡峭的古道两边,满山遍野的长着一大片芦苇,那芦苇漫无边际,直连着山顶。秋高气爽,山风徐来,一时,土黄色的芦叶凭风摇摆,抖出来一团团雪白的芦花。芦花团团在芦叶上升腾,象一个个小小的绒球,星星点点,在山坡上轻飏起来。好美的一大片芦苇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古之俊男,置身水浒的芦苇丛间,对着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抒发心中的思念与追求的情景,恍若闪现。然眼前则是一片高山上的芦苇,这片苍苍蒹葭,却在表述何种情结呢……正思量着,人已步上了蓝天凹。
蓝天凹海拔一千余米,开阔平整。凹的两边是两座山峰,蓝天凹就“凹”在这两个山峰之间。站在山凹的开阔处,转身看刚才走过的路,那狭长峭峻的山道,似贴山悬掛的云梯。极目远眺,艳阳高照。一片湛蓝的天空下,群山巍峨层岭叠障,一条峡谷宽阔绵亘,扯开了山与山之间的距离。隔谷相望,对面的山峦树木葳蕤,竹海连绵。在这一片苍翠碧绿的山峦中,时伴有红枫点点,与渐欲返黄的山核桃树叶混成一统,一副美仑美奂的山野秋景图,就这么赫然呈现于眼前。早先读杜甫的诗,直以为天下之风景,必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处。观眼前之情状,方似有所悟:能处一个好的视角,亦同样可见这美景楚楚。
从蓝天凹再往前行,便是一路的下坡了。虽然陡坡常显得十分的险峻,但较之刚才的爬坡上山,显然是轻松了许多。特别对少数不善爬坡的群友而言,下坡就如同卸去了千斤重担。压力缓解了,心情也自然放松开来。于是,一路上有说有笑,经过上雪堂。下午二时多,先行的群友便已到达了当晚的住宿地一一下雪堂。
下雪堂虽为村落,其实仅六户人家,分居于上,中,下三个平台。在这里,天仅百尺宽,地无三尺平,这居所也硬是从两山的峡谷处,拓出来一块平地才修建而成。居所的后面是山,居所的前面也是山,一条陡峻的古道自上而下,横亘于上,中,下三处居所的门前。得益于古道的地理位置,靠着做游客的就歺和住宿营生,这下雪堂住户才因此保存下来,并得以发展(原先仅三户人家,现在拓展成六户了)。随着群友陆续徐来,平素宁静的下雪堂逐渐热闹起来。大家在店家门前这十几平方的平台处聚集。不知谁弄来了音响,一时唱歌,跳舞气氛热烈,之前的所有疲劳,似乎都化作了激情,整个下雪堂也顿时沸腾开了。
是夜,碧空似洗,万籁俱寂,下雪堂上方狭长的天空繁星点点。星星作灯,泻照在这片高山峡谷。整个深山老村在星光下若隐似现,夜朦胧,山朦胧,山野混沌、山廓微茫、山道模糊、山村隐约。这周遭的一切,似都沉浸在这朦朦胧胧之中了。当是时,恬静,安谧,这一方的天地寂静得好象都已凝结。闭着眼,静躺在床上,细思着早上到现在,这一步步从喧哗渐入寂静的穿越,真仿佛有一种堕入时间隧道的感觉。
跨过岁月千年,似看到,生活在徽州,休宁,歙县这一带的先民,为一一改穷山僻壤,鹑衣鷇食之命运,就有人毅然开始从这深山老岭里走出。一步一个脚印,一代接着一代,前赴后继的先人,硬是从这沒路的崇山峻岭之中踩出一条路来。我感慨徽州先人的坚韧不拨,这踩出的不仅是一条徽杭古道,也踩出了徽商的一代辉煌。
第二天吃过早饭,我们又开始了新的行程,今天仍然往下走。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并非全对。但如果走落差很大很陡,且没有任何凭依的下坡路,那确实不比上山容易。好在我们这次走的陡坡,几乎都是石砌的台阶,这样,虽是也较累,但终究有惊无险。走出下雪堂,连续出现了几个很陡的下坡,这些用条石或块石铺成的陡坡,看上去特别的陡险。踏上陡坡的石阶,只见石阶上蒙着一层薄薄的尘埃,大概因走的人太多,一路由鞋底带来的泥沙,都在这石阶上踩成了齑粉。就这样下了几个陡坡,路标上显示已到了马头岭。接下来就开始向黄茅培进发了。
据记载,黄茅培这段道比较峻险,可如今已经过修正和改造,黄茅培再不象原先那样峻险了,好多地段甚至还被改造成用沙石铺成的机耕路。这一路走来,只觉平整舒坦,象似在乡村大道上闲庭信步一般。虽是如此,但看整个山体环境,必竟被有所破坏,加上这里山与山之间距离较开阔,裸露的山体和干涸平整的谷底时有可见,这情景较之以前所见的葱郁的山景,就显得苍凉多了。
再往前走,从下方徽州入口处的方向,时有旅人朝这边走来。彼此相见,我们互相或举手招呼,或稽首问讯,这种客气状,就象是似曾相识。是啊,同为天涯行路客,这相逢又何必曾相识呢。行至这里,这两天的徽杭古道行程,几乎已过去了大半。那早些天走徽杭古道之前的纠结,包括去与不去的踌躇,以及两天走十八公里,对体力能否承受的担忧等等,到此己基本得到了释然。
回望上前走过的路,看这许多的过往来去的徒步客,心里总觉得有所困惑:当今世界,为什么还会有这许多的人,来走这徽杭古道呢。若为健身,又何须如此车船劳顿。若另有他意,那又是什么呢?是揽胜、猎奇、缅怀、还是体验、寻觅?是想从磨难之中撷取精神营养?抑或是负笈求索让灵魂得以升华……。也许,人这一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修正与提高自身修为的过程。古先人说得好“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如果,一个人不能去时时检点自身的不足,不能经常修正自已的错误,提高自已的修为,那较之行尸走肉又有何异呢。我庆幸年近古稀,还能体验一把走徽杭古道的艰辛,体验一把古先人的自强不息。这不只是对自身的挑战和自信,一介伏枥老骥,尚能两袖沐月日,一步跨徽杭,有幸尝试走一回这俗称中国第三的古道。缅怀先人之艰苦卓绝,检点自身之浮夸松散,这何尚不是一种鞭策,又如何不是人生一大快意之事呢!
抚昔思今,心有所感。走着走着,不觉己来到了施茶亭。施茶亭下有一大水坝,坝上的蓄水漫过坝体,发出很大的“哗哗”声响,流向下面的峡谷。两边山峰相对出,一条峡谷居中来。站在施茶亭处远眺,宽阔的峡谷把山峰分开左右,两边那连绵的山峰渐次下降,似筑起两道屏障。环观前方,就象一条宽阔绵延的长廊,在这遥远的长廊尽头,可以望见一片灿烂的阳光。
走出施茶亭,再往下行,路被分开来两条。这两条道虽可同往一处目的地,但却各有千秋。这其中的一条仍是古道,紧贴山腰,一直向江南第一关延伸;而另一条则是新筑的悬壁栈道。这新修的栈道贴着崖壁渐次下行,虽是人工新建,但曲折蜿蜒很有点古韵味的特色。从这里往下走,是这次徽杭古道之旅中,为数不多的,经过精心修茸过的地方,也是这次徽杭古道之旅最漂亮的景点了。
我和一部分群友选择了走栈道。 经过一条铁索桥,沿栈道逐级顺台阶而下,两山间的峡谷清晰可见。峡谷十分的宽阔,一条溪流从施茶亭边的水坝上流出,一路奔走,或结水成潭,或绕石前行,清澈的溪水滋润了整个峡谷。峡谷里乱石横陈,巨岩穿空,各种奇岩怪石,千百年来经水的冲刷,已变得十分的光滑。这些怪石奇岩卧躺竖立,各显恣态,有磨盘石,将军石,或中有裂缝似被剑所劈开的试剑石,或直立呈片状,象如风帆般的扬帆石等等,不一而足。细观那些奇石怪岩,只要你打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绪驰骋,说不准每一块的石头里面,就有一个故事在那凝结着。
从栈道这边遥看对面的高山,徽杭古道历历在目。那纤细绵长的古道,象一条盘桓在山腰间的长龙。我们的视线,随着长龙一直向前延伸,直到看见了对面山前方的豁口,那便是江南第一关的隘口了。这隘口略略朝上,很象是昂首吐纳的龙口。隘口的一边是峭壁,隘口的前下方是一条几乎呈三十度角的陡坡。隘口所处,果然峻险,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江南第一关,确实名不虚传。
从江南第一关再往下走,前方便是徽杭古道微州入口处,也是我们这次徽杭古道两日徒步遊的终点了。正是这里,就是当年徽州古先民起步的地方。千年以前,徽州的古先民们带着当地的出产和自身的智慧,一代接着一代,从这里开始翻山越岭,手扛肩荷,背负辎重,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探索,翻过了那海拨一千余米的蓝天凹……。此刻,我看到了蓝天凹下那漫山遍野的芦苇,这高山上的苍苍蒹葭啊,不正是在见证和讴歌,古先民的这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吗! 透过古先人的影子,我更感慨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篇章,那一处不烙着勤劳勇敢,奋发图强!那是一种精神,那是民族之魂。她不仅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昔日的辉煌,同样,她还必将铸就我们未来更大的辉煌。
从徽杭古道里出来,看见徽州出口处的长廊中间竖放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当代诗人汪国真的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管风雨兼程”。你感觉到了吗。
一粟写于2019年11月18日
作者:
白水
时间:
2019-11-18 23:18
一条古道,边登边观,目之所及为景,心之所到为感。引领人跟随你的脚步一路同行。推荐。
作者:
yxq一叶扁舟
时间:
2019-11-19 10:16
一条古道千种景象,一程徒步万般感慨。写得好,推荐阅读!问候一粟!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19-11-19 11:11
旅途见闻,记录所思所想,意义非凡,欣赏,赞。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