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打印本页]

作者: 江南达者    时间: 2020-3-20 11:45
标题: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多少次我回回头看看走过的路……

江南达者 童山雷


“疫困”中埋头继续“滇西行”组画。此《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为昨、前日得来,尚未钤章与整理幅面。既附“作画适时手记”,不赘述。而清晨倚于床头,照例借助电子产品浏览此前之作,其得于1995年的《溪岗暝雨图》(《画中游》(正记)98-2)及1979年的《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画中游补遗》43),令己沉思。早岁之作,其优劣自呈于斯,也不消说了。唯这1995年,虽是当时所书字儿嫌嫩,颇“连累”了一下画作,但似乎其画技本身,的确大上了一个台阶,且即使依今之眼光看来,也甚有可取处。现关键则是:咱今后致力的“画面感”,倒是偏重于哪方面的好?当然,今之“据实求境”,与当时的“凭虚求境”,终是没法强究短长。而好在日后“凭虚求境”(或莫如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共谋其境”)亦然大有可为,此“提醒吾心”便罢……
同附此三画并相关文字(《溪岗暝雨图》为其文次附之图)——





·《隔野鸭湖远眺和顺古镇》(2020年3月)·


暮霭之下,湖山宁静。此岸老树荫浓,滩涂平坦,一子垂钓水边,则隔岸麓原丘岭,场镇屋楼,并水中汀沙及舟艇与点景塔儿等物,俱一一可见。其幽淡紫灰色笼罩中的那些许云影水光,最觉细腻且是情味悠长。此果谓彩云之南真山真水也,观之有若实临其境,而细审其整体布局,终又非是可由照片记录或西画现场写生所能直接比拟;兼参以从容挥毫间所自然形成之笔情墨趣,确称另成一格。





·《画中游》“正记”98-2(1995年)·


也不记是梦抑或是曾经为真了,乘木船儿泛行于浅曲深邃之山溪内。其时天色微晦,两岸峰崖,尽在若薄暝类细雨之渺浩间。溪畔乔松高柳,杂树散落,景色颇称幽丽。余醺然侧卧于船篷,觑着眼前这片冥烟杳杳的无尽溪山,耳间亦偶闻舟子不时所发虽呕哑嘲哳却不失潇洒自在之俚歌,一时间对己身所置这似真还幻之鸿朦世界,感之至深。是以有此《溪山无尽 天道曷极》一画。似乎同得之境,换取另一视象,亦得一《溪岗暝雨图》,兹顺带述之,并示于此,可作参看。





·《画中游补遗》43(1979年)·


当时毕竟很想自家亦能题句,画出纯属一己的境界。此示之作,即系如此这般得来。客观地看,其句“湿云催山动 天雨搅江浑”,单说气象,还算是有的,而且确也堪称脱离了常规的那般风习。但,有鉴于那时对“对仗”的理解,就尚有欠缺,所以句子本身不能臻之至境,先天即已呈定势。然而话又说回来,这艺术形式主体终又是画而非文学,关键还得“玩出画味”,才是真资格的。今观此画,画面视觉美感、完整性及对意蕴的追求,似皆有可取;而且要说整体面目的与众不同,好象也都是有的。若说到其不足,笔力(画与字两方面)的相对嫩拙,这情况当然照样存在,也属老生常谈了。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在于:自己心目中的“翰墨丹青之美”(特定时代与个人趣味的“国画美”),究竟该朝哪个方向发展或致力,才是?当然,这是一生一世都在困惑、诱导、激励和鞭策驱动着自己的事,心有所念,笔下即自也留有其迹。这,已然是关注吾画的读者诸君不难发现的了。同时吾也心知:或许,诸君中亦不乏其人,暗暗还会觉得,如这儿的画,恐怕还比后来的,要“好看”些罢……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3-20 14:48
欣赏江南老师的山水画,大气磅礴,祝您创作愉快!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3-20 16:24
老师这三幅“山水国画”,画笔有力,画面苍劲,很有古韵之风。
谢谢分享!问好!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3-20 21:46
山水皆有气势。
作者: 江南达者    时间: 2020-3-21 11:34
感谢三位。问春日安康,祝创作愉快!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