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家居小事——行 [打印本页]

作者: 老溪    时间: 2020-5-25 22:21
标题: 家居小事——行
    吃穿住行,都是小事。尤其对别人诉说,必须看做是小事。
    说到行,应该是指走出家门之后的行走,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不包括在家里转悠。虽然去出门的活动,因为和个人生活相关,也就放在了家居小事里。
    最古的时候人们出行,大概都是靠步行;有了驯服的牲口以后,又可以骑乘而行;再进化,能够制作工具了,又可以坐车坐船而行。到现在,不仅有了汽车火车轮船作为代步工具,而且飞机也成了普通人都能乘坐的交通工具,甚至还有了载人宇宙飞船。
    就我们来说,出行最普通的就是步行和坐车了。现在提起“行”来,往往是指用什么样的方式行走,就是坐什么车。从车的档次看,在农村,早些年有牛车马车驴车之类,当然也有很多人家连畜力车也没有。条件逐渐好了,有了手扶、小四轮、各种农用车,既是农具又可代步。如今的新农村,电瓶车已经很普遍。城市里,则是越来越多的汽车电瓶车摩托车。从“行”的方式,可以把人分成几个群体:如今自行车还是一部分人的代步工具,但那不是出远门用的。自行车还有一项健身的功能。老百姓出门,如果要坐车,在当地是打的、坐公交,出远门是坐大客、中客、火车;有权有钱的人,出门则是豪华轿车和飞机。不过,这个差距似乎在缩小。
    分析这些总觉得没有头绪,还是说说自己吧。
    小时候我坐得最多的是牛车。因为我爷爷在火车站干活,车站有一头牛由我爷爷看养,我家就有了一挂牛车。平时爷爷就赶着牛车上地,我就是车上的常客了。我还有印象,那牛慢慢腾腾地走着,它不着急,我当然也不着急。那车很慢,嘎悠嘎悠的,但能走到很远的山里。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爷爷花了四十元钱买了一辆自行车。那车像是从地下刚挖出来,通体全是黑锈,就连车圈也上满了锈。就是那时的条件,我也有些怀疑这车值不值四十元钱。我爷爷又买了两个新的把套套在车把上,崭新墨绿色的把套和黑色的自行车搭配在一起,十分扎眼,并不好看。但那时却是我的宝贝了,我曾为此高兴得好几天晚上睡不着觉。我就用它学起了骑自行车。当时我的个子和自行车差不多高,骑自行车还只能“套裆”。
    我家离林业小学很近,每天晚上我就推着自行车到学校的操场去练习。几天工夫,我就能“套裆”骑十几米了(要登两三圈)。还记得一天我姐姐叫我回家吃饭,我骑着车子走了十几米,把姐姐甩在了后面,那兴奋劲儿真是难以言状。
    再过两年,我可以“骑大梁”了,屁股左拧右拧着向前蹬。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和邻居家的七十(邻居伙伴的小名)到很远的一个叫“四家子”的小山村,去给“三姑”送月饼。所谓“三姑”,是七十的三姑,从关里来的,60多岁了,在四家子找了个孤寡老头,两个人过起了日子。我们的习惯是谁家有长辈,四邻一般大的孩子都跟着叫。那一路,我的自行车掉了十几次链子,是推一阵,骑一阵,用了将近半天的时间才到。那是我记忆中骑自行车走得最远的一次。
    那时候谁家能买辆新自行车,就会成为一大新闻。记得邻居家买了一辆新的大金鹿自行车,我们当作新鲜事参观了好几天呢。
    我小时候住在绥阳爷爷奶奶家,父母和弟妹们住在鸡西的一个小煤矿,所以我就有机会被大人领着在这两地之间往来,那时往来坐的都是火车(那时称为票车)。爷爷去世以后,我就一个人经常往来于这两个地方。路程不远,也就200多公里,火车票全价是2.3元钱,中途要在下城子倒一次车,等几个小时。从绥阳去鸡西,是白天走,夜里到;从鸡西到绥阳,是夜里走,中午到,很不方便。有时我就买车票到下城子,从下城子换车就不买票了,可以节省一元多钱。在列车上看到列车员走来走去,心里就不住地打鼓,幸运的是从来也没有被抓过。有时我就搭乘货车(小运转),也是为了省钱。在鸡西的梨树下车后,还有二十几里路程,要坐煤矿的运煤车。但是夜里到梨树,矿上已经没有车了,我就或者等到早晨走,或者连夜步行赶回去。那时我才十几岁,这样的夜路也走过几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孤身一人,带着大包小裹的,在夜里走二十多里路,这在现在是不可想象的事,但那时我就是这样走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火车是远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果是公出,坐卧铺给报销,但没有了途中补助;坐硬座则有途中补助。为了挣这点途中补助,很多人出差是不坐卧铺的。我出差的次数少,更难有坐卧铺的机会。不过我还是坐过两次。一次是85年全省地方煤炭系统举办中小学生智力竞赛,抽我到哈尔滨出竞赛题。出完题后,我和同住旅店的两个学烹饪的人商量要坐卧铺回去。那时卧铺票很难买,早晨七点卖票,我们三个人从清晨两点就去卖票处排号,总算买到了。还有一次,是91年去北京,我是买的从绥芬河出发的通票,到牡丹江“签转”换车。我本来没打算要卧铺的,可是却意外地签到了一张卧铺,还是下铺。这在很多旅客,花了很多力气也买不到呢。
    前几年开始,家庭买汽车的风头就很高,很多和我一样的教师,参加工作比我晚,都已经买了汽车。要说买车,我也有条件,但却下不了决心。我常想,现在光是人在街上走,就已经熙熙攘攘,摩肩擦背,如果每个人都开上一辆汽车,那会怎样呢?我很想骑自行车,可是我住的小城是个山城,全是上坡下坡,无法骑自行车。就算能骑,人住在楼房里,自行车也没有地方放。
    在退休之前,我去过俄罗斯,坐火车和汽车。那火车据说是世界上最慢的火车,也算一种经历吧。还去过韩国,坐过船。而出门最远的是到北京,坐得时间最长的是火车。现在公路遍及城乡,出门不远时也不用坐火车了,因为汽车更方便。那车以每小时100多公里的速度行驶,也能给人很多遐想。
    退休之后的几年,我往返于东北和海南之间,也到过内蒙,坐高铁高速飞机都是常事,因此觉得自己这辈子也算不虚此“行”了。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5-26 09:40
随着时光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远行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欣赏,赞。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5-26 10:24
行的变迁,世界小了,路也短了,眼界宽了。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5-26 12:17
欣赏佳作,问好夏祺!

时代发展,生活进步。
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南下北上,弹指挥间。
安度晚年,祝您开心!

作者: 老溪    时间: 2020-5-26 21:41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0-5-26 09:40
随着时光的变迁,人们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门远行的交通工具也越来越方便快捷。欣赏,赞。

谢谢!
作者: 老溪    时间: 2020-5-26 21:42
白水 发表于 2020-5-26 10:24
行的变迁,世界小了,路也短了,眼界宽了。

谢谢!说的是。
作者: 老溪    时间: 2020-5-26 21:43
义夫义 发表于 2020-5-26 12:17
欣赏佳作,问好夏祺!

时代发展,生活进步。

谢谢!回头看看,就像昨天的事。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