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一碗阳春麺 [打印本页]
作者: 清清慈湖水 时间: 2014-5-6 12:22
标题: 一碗阳春麺
一碗阳春麺
清清慈湖水
上世纪60年代初春,我从镇江某部退伍,按照国家规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从原来的铁路单位回原铁路单位,回到我应征入伍前的所在地、也是我入伍前担任杭甬铁路工程建设单位的所在地,—— 宁波。三年过去了,杭甬铁路开通,宁波火车站建成营业,原来工程建设单位已去大西南搞“三线”建设了。我在宁波待命一个多月后,被重新分配到杭州铁路局机关工作。
那时候正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从大环境上说,国际上中苏交恶,老大哥又是逼债,又是撤离专家,撕毁协议。公路上,杭州市大街上的公交车的顶部装着个大气包在开着。晚上单位学习,资料上介绍说,以四吨猪肉抵一吨钢的债,限期运往苏联还老大哥。为了渡过灾荒,党中央、国家领导人也都节约不吃猪肉呢。感动并激励着老百姓。社会上物质匮乏,购物实行票证定量供应:每人月定口粮27斤、食油2两、很多物品都要排队购买。铁路局机关大楼在里西湖北三街38号(断桥傍),机关食堂在机关大院内。单身宿舍在保俶路口(招庆寺傍),都相距呎尺。
我是刚退伍年轻的单身汉,整天在办公室、食堂、宿舍三点转,最使我牵肠挂肚的是“肚饥”,每天一斤定量,与在部队当兵的定量相差太远,那时蔬菜的油水不足,鱼肉凭票,我的胃总是叽叽咕咕的唱空城计,满脑子想的是要填饱肚子。我的具体做法是:在食堂每餐主食按定量吃,绝不超支,再多吃几盘三分钱一盘的菜,仅煮熟不用油炒的包芯菜叶,藉此以菜代饭填饱肚皮。再就是早餐时多买一杯粥放在办公室,待肚饥时喝一口解饥困。
当时杭州市还在开展抗灾救灾渡荒年的运动,发动大家到西湖边、运河畔、环城河、池塘田间,打捞寻检菜叶子,然后集中装火车运往安徽灾区救灾。还动员群众捐献旧衣、被服,节约上交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等各种副食品票。
不久我们办公室又来一位姓余的退伍兵,温州人。当时铁路新职工的工资标准很低,他的月薪38元,比我(老职工)还低两级。小余人高体壮,苦于肚饥,在办公室总看到他‘站也不是立也不是,未下班走也不行’,真是坐立不宁。其他的同事们都有个家,下班回家总有办法弥补,而我与他是单身,肚饥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真是‘同病相怜,心知肚明’。
一天我俩嘀咕闲扯,‘再亏也不能亏肚皮啊’,想办法一定要上馆子店饱吃一顿。打听到杭州市有一家享有赫赫盛名的麺馆,在市中心解放街、中山中路交会处的《奎元馆》,那儿的“阳春麺”经济实惠,每碗收粮票2.5兩,价0.1元,(当时在市内小街小巷饮食店,也有9分一碗的。)数量足、味道好、价公道、口杯极佳。我们最后商量决定,到《奎元馆》去吃“阳春麺”,这也是杭州市的招牌店。
在一个初夏季节,天暖咋凉,临近中午时分,小余和我相约来到“奎元馆”,十时刚过,按说中餐还早,进了馆内,服务台东侧是大堂,西侧是正方形的底层大餐厅,约能摆设八人方桌30张,这时早已生意兴隆,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满座的每个桌子四周,还总有三~五个人在候着,等前面的人吃完了就轮着依次入座,排队就餐,没有争吵,没人插队,无形的队伍就餐秩序井然,我俩不安现状想找个空档,走上二楼寻找,一看使我俩惊呆,坐着吃的,四周站着等候的,与底楼同样一幕,无奈我俩只好老老实实的找个适当位子排队等待着。这时我俩的心态是,“既来之,则安之”。看看大家津津有味的吃着,想想反正迟早总会轮到我们的,就 心安理得,不也乐乎!
一旦安下心来,我们两人对周围的事物也倍加关注,发现很多吃面的人不急不慌,细食慢咽,海阔天空,边吃边侃。他们边吃的津津乐道,有滋有味,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令人生疑,我们心生疑窦,聚精会神的听着。待我俩依次入座吃上‘阳春麺’时,也听出个究竟,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他老人家到这《奎元馆》来吃‘阳春麺’了。”
“好像也是这个时辰吧,”
“那天前面是一辆灰白色的伏尔加,沿着解放街由西向东行驶,开到对面临近新华书店处停妥,然后步行进入奎元馆,身边有三~四个便衣随行人员,个个高大魁梧。”
“他头戴灰色的解放帽,面戴白色口罩。”
“没错,他吃的是‘阳春麺’。麺不多不少,碗不大不小,与别的顾客一样,没有区别。”
“开始谁也没注意,大家各吃各的阳春麺,各侃各的山海,各聊各的云天,·····”
“忽然,有人惊叫起来:‘啊?!我见到 * * * 了! ’这时整个大厅人们的视点集中,聚焦在一起,便衣人员将他们拦住并保持距离,”
“后来顾客越来越少,或许是已内定‘只出不进’,当他们离开时,几乎他们已与众顾客呈隔离状了。”
“沿着解放街,在《奎元馆》两侧一定距离,很多人在喜笑、喧嚷、观望,鼓掌,”
“也有很多人高喊 * * * 万岁 !街上已有人在维持秩序了。”
“直到他回头向观众挥挥手,乘上车开车离去后,热闹的场面达到高峰,难以平静。·····”
“嗯?你好像亲眼所见!”
“虽然不是我亲眼目睹,可是我的同事、邻居却是亲身经历。”
“难道你还不知道?稀罕! 现在是全杭州市的人都口耳相传,这可是千真万确的了。”
“杭州日报已刊登啦!”
“呵呵,都上了人民日报头版了!”
“世界上大概只有你不知道了, 哈哈哈哈·· ”
呵呵,原来大家都是想重温这段美丽的故事, 回忆、欣赏、期盼、交流才到《奎元馆》来吃这美味的“阳春麺”,······
一碗阳春麺的故事,看来也只有我俩还不知道,这才成了新闻了。小余和我吃了一碗1+1的阳春麺(每碗2.5两,另加1两)愉快的走出《奎元馆》的大门,这时候,余兴未艾的小余对我说:“这碗阳春麺吃得值,太值了,我感觉肚子里暖滋滋的乐呵呵的,美极了!”
[url]
| | Ε | Ε注| : Ε ]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4-5-6 12:59
这阳春面不仅好吃,而且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url]
| | ︻ | ︻注| : ︻ ]
作者: 一二一二一二 时间: 2014-5-12 18:59
好吃,想吃。:lol非常味道!
[url]
| | ⊿ | ⊿注| : ⊿ ]
作者: 月亮的梦 时间: 2014-5-13 09:57
好香的阳春面,只是想到那时候人们基本温饱都保证不了,就有点难受:(
[url]
| | ︻ | ︻注| : ︻ ]
作者: 清清慈湖水 时间: 2014-5-13 20:03
这阳春面不仅好吃,而且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quote]
问好独版老师 :在难继温饱的年代,一碗阳春麺,是相当水平的饮食享受了。 :handshake
[url]
| | ゐ | ゐ注| : ゐ ]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4-5-13 20:49
问好独版老师 :在难继温饱的年代,一碗阳春麺,是相当水平的饮食享受了。[/quote]
最想让你请客,吃一次。
[url]
| | ≦ | ≦注| : ≦ ]
作者: 雨霁阳光 时间: 2014-5-24 12:00
好吃的,还有好故事,呵呵,值得一生回忆的经历
[url]
| | σ | σ注| : σ ]
作者: 清清慈湖水 时间: 2014-5-24 20:03
好吃,想吃。非常味道![/quote]
肚子饿了 什么都好吃 ! 哈哈 :lol :lol
[url]
| | 々 | 々注| : 々 ]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