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王老汉开讲了】 我的钳工故事 13 设备组群英谱 3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0-7-27 22:36
标题: 【王老汉开讲了】 我的钳工故事 13 设备组群英谱 3
【王老汉开讲了】
我的钳工故事 13
设备组群英谱 3
2020-7-27
李桂琴:女,比我大两三岁,东北人,说着东北许昌混合普通话(那个时代许昌是一个很封闭的城市,几乎100%的人说本地土著话,遇到一个说普通话的就像看见了动物园里的猴子一样稀罕,因此外来语种会竭力模仿本地话,结果会说得南腔北调),我来不久她就调到材料库去了。
杨艳玲:女,老车工,车工班班长徐令勤的夫人,徐令勤是个工作狂,车工班又是一个骨干单位,为了照顾老两口,把杨艳玲调到了设备组,熬时间等待退休。
周恒力:男,大我十来岁,转业军人,原许昌市绝缘材料厂机修工,因为绝缘材料厂严重火灾几乎倒闭,他就拖熟人调到了设备组。我们俩的关系不错,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在贵州当兵,遇到了当地人一叙,原来还是河南老乡!只是他们的祖上是明朝时代过去的,已经五百年了。还有,在贵州两人站在山头上隔着峡谷说话,要想走近咫尺还要绕道走上一年的时间。
王品山:男,临退休的老车工,被照顾来到设备组,我向他学习了不少磨刀具,磨钻头的技术。
张平建:男,我的同龄人,熟悉以后,据他讲他原来是火车司炉,花了点钱给领导送了礼才被调来在设备组的。我的养兔专业户失败后每人分了十几对兔子,我送给了张平建两对儿兔子,那段时间我俩经常厮跟着骑着车子下班以后到三公里大桥割兔子草,彼此处的很和谐。
赵新正:男,大我五六岁,原火车司机,因为肝病被照顾来到了设备组。又因为他老家是襄城县颍桥公社颍桥街(古回族老街)上的汉族人,是我下乡的那个公社的人,自然两人又亲近了很多,他病得干瘦干瘦,但是很能吃饭,饭量很大,用他的话说:“这条命全靠这大饭量撑着呢!”,组里的活没有让他动手干过,都是大家主动争着干的。
王永森:男,大我一两岁,也是一刀切离职的,离职后他还隔三差五地回设备组看看,说说话儿,那时候他很早就开始倒腾面粉了,据说都是销到黑龙江了,但是那个时代粮票还没有取消,倒腾粮食是否合适,不得而知。
倪安:男,小我五六岁,那时候还未成年。分局总工程师倪孟松的儿子,地道的纨绔子弟,他父亲管不住他了,就把他送到了设备组义务劳动,每天跟着我们正常上下班,由我管教他。起初他不服气,于是我让我摔跤的徒弟郭建平狠狠摔了他一跤,原以为他会爬起来拼命,谁知道他爬起来咧着大嘴就哭了。再后来倪安内招成了正式工人,像我的小马仔一样整天跟着我,就听我的。再后来我调走了,他也无人管了,住了多次班房。再后来我下海,就让他住到我的厂里边给我烧锅炉,打下手。再后来他承包了一块鱼塘,雇了一个会养鱼的,他成了老板。再后来他这个养鱼的把他的老婆勾搭上了,反而把他撵走了。再后来他就失踪了,至今没有下落。
设备组最辉煌的时期也就是我在的这八年,那时候单位的效益不错,设备组的工种也不错,人们都想尽方法进设备组,技术活、清闲、不累、还可以干私活,每天上班后有活时就前呼后拥地去了一大群,动手不动手,仅那个阵势就压到多数啦 !没活时就坐在耳房里云天雾地地侃大山,往往也吸引了许多兄弟班组的工友加入侃大山的行列。不亦乐乎!







作者: 不喔    时间: 2020-7-28 08:48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0-7-28 09:41
不喔 发表于 2020-7-28 08:48

草根,平凡而伟大。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0-7-28 10:08
你的记忆力真好!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0-7-28 21:05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0-7-28 10:08
你的记忆力真好!

问好!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0-7-29 06:17
王振江38307 发表于 2020-7-28 21:05
问好!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