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苗洪: 关于对中国诗歌评论现象的批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苗洪
时间:
2020-9-17 03:40
标题:
苗洪: 关于对中国诗歌评论现象的批评
关于对中国诗歌评论领域各种不同类型现象的批评,其实也是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在什么样的角度进行批评的命题。诗歌是诗人的精神家园,或许是他们唯一的精神寄托。因此我们对诗歌创作的评论及批评行为首先要保持在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上进行对诗人及其诗人创作行为的解剖与审视。其次,诗人作为一个人格与精神处于分裂结构的特殊群体,进行诗歌行为的动机非常复杂。并且有时候是随意的精神释放行为。也就是说,诗歌的作品对于诗人在某个具有可能意义的层面而言,是私有的关系。至于其中蕴藏着的传播机制,社会检验机制,诗歌消费机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等元素对诗人来说,只是寄生于创作行为之外的附属品而已★这个形容应该是成立的★因为在某种层面中凸显的是一种流浪意识★流浪的苦行意识决定着他们欲望的降幅。他们的流浪意识注定着他们不再重视着一个具有实际含义的家。他们潜意识当中的家体现也不再是房子,财产甚至是至爱的所有家庭成员。他们的分裂意识在这个情形之下就显得特别明显。一方面强调着博爱与怜悯,但在同时却又在内心深处拒绝着实际亲情的接纳。他们只是活在一个虚构的自我世界里。他们至爱的亲情内涵其实就是只爱他们自己。这是否属于一种自私的爱其实不难作出回答,因为在他们分裂的精神世界里,诗歌是他们的唯一★是心灵的领地★也是不轻易让别人进入的空间★
因此,来自圣山的意识启蒙使云南诗人帕男开始追求的是一个近乎封闭的灵魂世界是否是圣洁的,这里我们应该必较好判断。他在《圣山》创作过程中所凸显的创作目的我们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帕男是在一个如何的心理状态下或者说是一种来自于某个层面的创作欲望的的支撑完成了这部作品。在前不久我曾经在某论坛发表过一篇关于他这篇圣山的作品分析。实际上这篇评论只是一篇应景式的评论文章,对于揭示诗人真正的创作动机包括真正的主题思想的分析,仅是处于一个非常简洁的语境的解析而已。实际上,我们对这篇作品的分析糟糕透顶。其实帕男创作这篇作品的真实动机只是表达自己对圣山的向往意识。他在作品里近乎于忠诚的描述实际上他仅仅只是想通过这篇作品抒发着自己的灵魂世界的回归意识。圣山仅仅是个词。这篇作品也仅仅是这个词的解析而已。
确切而言,他只是在他的作品《圣山》中,绘制了一幅关于圣山的绘画作品挂在哪里让人们自由的评判。一幅画,仅只是一幅画而已。在这篇作品里深度隐藏的是一个对远去时代的怀念而已。当然,我当时的评论于逻辑来讲,其中的分析是绝对成立的,失败的是我没能够把作者本人的心理活动融合进去。但实际上仅仅是对一部独立成篇的作品而言。当然,作为一个评论员,我首先必须做到的是让所有的读者明白一部作品的表层意思那怕够接近作品的表层意境的引导是一个能最起码的出发点和动机。所以对帕男作品的评论问题,实际上引发的是对整个诗歌领域的深层探讨问题的关注★我们对诗歌的评论行为可能最大的失衡就是,我们只一惯的坚持的是对某一部作品的独立评论意识,而没有从作品的横向系列思索中去讨论作品的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对所有诗歌作品的评论及其分析研究过程中缺省的是没有引入精神领域的精神分析。当然并不是说,引入专业的精神分析法针对所有的诗歌作品都适合。我们必须去考虑某个诗人贯穿于整个创作行为过程中的连惯式的精神轨迹。
关于诗歌评论的终极意识,这个概念的基础其实也就是评论家评论诗歌行为的理想境界。它应该是脱离于、对某位作者某一作品的独立评论模式,而引入精神分析的机制,尽量维持所有作品中所保持的持续意义的精神状态。 那么在这个关于诗歌评论的终极意识的实践中出现了一个及其矛盾的现象。就是在逻辑上这位诗人的所有作品不可能都是同一题材的作品,阐述的主题思考是一个独立性的状况。他很可能是一位高产诗人,可以是将诗歌的主题思考延伸到社会的任何一个角度或者说任何具体的客观事件及其人物的分析研究。在这些主题思想完全处于不同角度的系若干列作品中,也就是在这些主题思想完全处于不同角度的系若干列作品的分析研究过程中,我们以独立的评论行为去评论独立的某篇作品并不矛盾。因为,这是所有评论行为及其评论过程中必须涉及的步骤,因此余下的就是我们对诗人渗透在他所有的作品当中的心理及精神状态可以做一个相当深层的分析行为了。因此,作品主题思考的分析与作者心理层面的分析完全是不同领域的概念。我们对作品情节的分析实际上可以被认为是比较初级的评论,将作者的精神分析引入其中才是比较高级的分析行为。实际上,我们必须从作者规模意义的作品中寻找诗人深度印象的痕迹包括所有的心理意识。因此,笔者在这里定义的关于诗歌评论的终极意识的概念,在逻辑上是成立的,至少是吻合逻辑的二元论结构。
因此,我们中国的诗歌评论没能形成理论的模式指导局面,与我们评论语言结构及其逻辑结构的落后有及其主要的关系。我们的评论仅限于诗歌内容,文字结构及其桥段的过渡方面来进行诗歌评论。确切的说,我们的诗歌评论家在某种程度上充其量只是充当着语文教师的角色。导致着中国诗歌评论工作的低端状态。如何是中国的诗歌评论工程走向二元论结构的高等世界,应该是我们目前必须进行研究的命题。低端意识的诗歌评论模式,始终无法完成对中国诗歌的解构使命,因此也决定了中国诗歌无法登上世界先进行列的制约。因为不同层次民族文化的差异,诗歌最终走进世界的主要元素并不是靠作品本身也就是说,依靠诗歌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走进一个全球意义的诗歌世界,而是倚靠评论家的努力提高将中国的诗歌推向世界行列的轨道。通俗一些就是,诗歌评论就如广告意义的功能一样,必须凸显着诗歌评论的广告功能。一个诗人的作品如何走向世界,是一个全方位的努力过程。其中包括着翻译,评论的程度等诸多因素。尤其是在中西诗歌语言的对比过程中,本土语境的地域性标志,很难突破非本土语境的转换制约,理论界已经明确提出,本土语境与非本土语境的转化,最终的难堪状态其实就是一个非此非彼而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正常逻辑对照的关系。因此,评论家的功能被推上一个重要的位置,只有理性的诗歌分析研究行为,才能缩短中国诗歌与世界诗歌的距离。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