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沿着岁月尘封的山径,带着朝圣者般的虔诚,我轻轻叩开了黎明关的肃穆与宁静。
啊,这就是你吗?黎明关!
山垭口上,断壁残垣;古驿道旁,芳草萋萋。极目远眺,唯有群山万壑,层林如染;侧耳细听,但闻鸟啼猿鸣,林涛阵阵。
谁能想到,满目疮痍、岑寂破败的黎明关,曾经书写过一页沸腾、燃烧的历史!
那是旧中国“长夜漫漫盼天明”的年代。1930年,张云逸率领的红七军,由广西北上贵州,黎明关头,飘扬起了绣有镰刀斧头的猎猎战旗,黎明关下,从此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一群布依族同胞热血青年跟着红军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的道路,血洒疆场!红军留下的游击队坚持斗争到1949年,配合南下大军解放了荔波。现红七军与荔波佳荣游击队的故事仍在当地民间流传。
那是“中华民族危急”的年代。1944年11月25日,中国国民革命军97军587团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在关前奋勇阻击由桂北进犯黔南的日寇支那派遣军第六方面军第3师第34联队,血战三天两夜,击毙200名日寇。后因腹背受敌,在黎明关失守后,我爱国军民又利用沿途山坳节节抗击阻敌,再杀敌300余名。黎明关至荔波县城仅40公里,日寇从11月25日至12月3日,竟用了9天时间方能攻入县城,最后被迫原路退回广西,我抗日军民彻底打破了日寇会师都匀的企图。
伫立关前,摸一摸曾经血浴的断壁残垣,看看可有战士躯体的余温?捡拾起锈迹斑斑的弹头,可带有呛人的火药味?再侧耳聆听,那阵阵林涛啊,又仿佛战号频吹、杀声震天!
黎明关,一座血染泪浸、燃烧着仇恨、铭记着国耻的雄关!一个不屈的灵魂!
带着夕阳的余晖,下得山来,看见山脚下古代武士头盔式的关门高高矗立,门上写有“气壮山河”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两边有一付对联:
要救亡,中华民族不做奴隶,空前团结,悲歌起来驱黑暗;
为抗日,万众一心冒敌炮火,英勇保国,吼声前进迎黎明。
门前五十米处,立有一碑,碑上题有“日军焚尸处”,碑身铭刻有“当年日寇被歼200余人,曾在此拆民房焚尸”数字。
看到这些,胸中不禁热血沸腾,心情激荡,夜晚灯下独坐,犹未能自已,于是填词一首,调寄《桂枝香》,借以抒怀:
高台极目,看四围青山,群峰萧肃。古道萋萋衰草,尚凝寒绿。当年要隘只残壁,没荆丛,断碑难读。故垒墟废,犹听风送,战号声促。
抚颓垣,曾经血沐。忆杀敌关前,悲壮相续。今我登临独吊,漫坡黄菊。倭奴军国皆灰土,慰英魂,中华兴复。夕阳西下,寸心欲表,敛容三鞠。
注:黎明关位于贵州省黔南州荔波县洞塘乡境内,自古以来,即为黔南与桂北陆上商旅驿道之重要关隘,1944年曾在这里打响了黔南抗战的第一枪,史称“黔南事变”。如今这里已经成为贵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旅游景点。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