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不为人知的黑龙江省政府旧址 [打印本页]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0-11-17 09:09
标题: 不为人知的黑龙江省政府旧址
凝聚着岁月沧桑,四四方方,一座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坐落在黑龙江省第三医院的东北角,很是幽独落寞。它在周围后来居上的高楼大厦中,颇不起眼,深藏若虚,如一位通衢广陌之路边寂兮寥兮的老人,静静品味属于自己的过往云烟,享受无人问津的朴实意境。这几天来路过多次,此楼矗立在我大感兴趣的眼前,却始终没有看见有人出入,让人以为它已经闭门谢客了。
我耐不住好奇,终于走近了这座至少有了六七十个年头的建筑,脚步有些迟滞,尝试用手推一推掩着的门,竟然吱吱吱开了,里面传出电子设备播放的解说词声音,进去居然没有人,工作人员也好,游客也好,都不存在。
在红色灯光的映照下,序厅墙上的一块木板,写着如下文字:“这里升起了共和国的第一缕曙光,一个诞生在硝烟中的第一个省级红色政权,中华民族在这里拉开从苦难走向幸福的序幕,这里见证了最初的光荣与梦想……”
并不时变幻闪烁着“英雄之城”“革命之城”“战斗之城”等褒扬字眼的称谓。
“这里”的名字叫黑龙江省政府旧址陈列馆。
北安有据可证的建置历史并不长,1914年中华民国设置北安镇,才开始出现北安的地名,1932年6月9日日军入侵北安,包括北安人民在内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北安步入“悲惨的时候”,12月日军把龙镇县政府迁至北安镇,1938年12月24日伪满皇帝溥仪下诏,龙镇县更名北安县。1939年6月1日成立伪满北安省。著名的现代京剧《红灯记》中“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表叔,也就是东北抗联的英雄,在白山黑水,在冰天雪地坚持与侵略者的斗争,主人公李玉和们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北安境内。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沦陷十四个年头的北安光复,成立苏联人主导的苏军卫戍司令部,实行军管,政权没有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胜利并不彻底。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中共中央及时制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国共产党和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迈大发展的步伐,东北局派王堃骋、陈大凡等19名干部由晋察冀到达北安,11月13日第一个完整的省级人民政权-黑龙江省政府正式在北安县这幢小楼成立并设立五厅一处。其时,中国其他地区还处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战云笼罩之中,即黎明前的黑暗,北国的晨曦划破黑夜的封锁,一缕阳光照耀东方天际。北安县等25个县级人民政权建立了起来,隶属黑龙江省。半年之内,共产党陆续在其他地方又建立了嫩江省、绥宁省、合江省、松江省、哈尔滨市等省级民主政府。1949年5月,黑龙江省与嫩江省合并,称为黑龙江省,以齐齐哈尔市为省会,松江省与牡丹江省(原绥宁省)、合江省合并,称为松江省,以哈尔滨市为省会。1954年7月黑龙江省、松江省、哈尔滨市合并,以哈尔滨市为省会,称为黑龙江省,才是现在的黑龙江省。
陈大凡是首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杨英杰为副主席,于天放为临时参议会议长。各级民主政府的建立,使苏联军队没有了存在的理由,在1946年3月29日撤退回国,走前拆毁北安通往黑河的北黑铁路,拆完后把铁路器材都装车运回苏联,当做他们出兵中国的报酬,自此之后,中国的领土上再无他国驻军。
这里不仅仅有省政府,1946年5月林彪兼任校长、彭真兼任政治委员、陈伯钧任教育长的东北军政大学也从通化迁至北安,面向社会招生。学员随着培训随着工作,派到海伦、拜泉等地参加土地改革工作,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就像从心脏输送血液到身体各部分去,使各部分器官满血复活、重获新生。现代作家周立波创作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虽然小说背景在松江省,但工作的性质、工作的过程,与黑龙江省都是相同的。1946年7月中旬,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所正规工兵专业学校-东北工兵学校在北安原日军一处营房驻地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在此培训了两期学员,校长唐哲明1936年曾被国民党授予陆军少将军衔,又在1955年被共产党授予少将军衔,也是一桩美谈。
楼道灰暗、陈旧,木质的门窗因年深月久,油质外泄,加上空气中的尘土,而蒙上了浓厚的包浆,一楼分别是当初财政厅、民政厅、警政厅、实业厅的办公室,木制门牌钉在门的上方半尺左右,与墙面垂直,在走廊就一目了然,不必走到门前去门上看单位的名称,十分便民。
面对一扇深掩的门,我下意识举手想要敲门,随即醒悟,里面早已人去楼空,谁还会在,谁还能在?
黑龙江省各级人民公安机构随政权建设而建立,初名警政厅,首任厅长宫洗尘。1946年8月更名为公安处。四年间,侦破了“东北挺进军第一战区”等重大土匪案,平息了海伦“大刀会”、通北事件、青山事件和泰安事件等反革命暴动案。涌现出一个个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发生一个个荡气回肠、心驰神往的惊险故事。墙上挂着一幅白而无彩的黑龙江省地图,墙下两个身穿八路军军服斜挎盒子枪的男子,一个左手抬起指向地图,目光如炬直视对面的无疑是领导干部,一个腰间缠绕一圈子弹袋,右手按在枪匣盖上,随时准备拔腿出发的想必是基层的公安战士。可是这只是硅胶的塑像,没有下发指令声,汇报紧急情况声,遥遥刺耳的枪声,伤亡伴随的哭泣声,一切声息被叫做时间的怪物无情地吞噬了。
1946年省政府实业厅开始对工商企业进行登记,组织并管理粮谷、牲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清理、整顿摊贩;鼓励、利用行商和经纪人。贯彻执行“东北解放区境内贸易自由”的方针,“组织私商下乡收购”“多方面给予方便”,安定了人民生活,支援解放战争。首任厅长杨白鹤。墙上贴“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大字块,墙下两个穿不同服饰的男子站立,一个穿中山装伸出右手指向募捐箱,一个穿西式风衣双手拿钱币投向募捐箱上方的端口,观看两尊静止的塑像,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前方有血与火的战斗,后方不乏爱的奉献。
我自己推开下一扇门,屋子因不常开而散发淡淡的霉味,窗子很小,光线较暗。财政厅与其他厅一样就一间办公室,想来厅长也好,科长也好,普通干部也好,当时都是一起办公的。战争时期,财政的中心工作是保证建立政权,支援战争和发展地方武装的资金需要。除少量税收外,主要依靠没收敌伪财产物资,清算敌伪汉奸经营的配给店等。那时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没有统一的货币,使用的是黑河地方流通券,克山县地方流通券,克山县粮谷交易存款证三种地方货币。从1947年,才统一使用东北银行地方流通券。
民政厅承担政权建设、干部管理、战勤动员、拥军优属、社会救济、收容改造、民族宗教、卫生防疫等工作。自1947年到1948年末,不足300万人口的黑龙江省,就向解放军主力部队出民工16,000余人,粮食80多万吨,谷草4.7万吨,出担架3,200多副,马5,600多匹,大车1,200多辆及其他大批物资。
二楼是政府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教育厅办公室,没有一个门是敞开的,要知道门后的屋子里面有什么,只有自己去一一动手,叩开尘封半个多世纪的共和国成立之前的那段不可磨灭的时光。
首任秘书长兼教育厅长许烈,也是北安中学校长,兼职之多,足见干部之缺乏,那时的干部只恨分身乏术,却没有人计较收入之多寡。黑龙江省军政干部学校教育长高衡在德都县花园区创建的萌芽乡村师范学校,是为数不多获得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校名的学校,它的校风是勇敢、坚定、战胜困难,团结、互助、热爱集体,虚心、创造、不忽视小事。学校的学生中有个叫梁军。1930年,梁军出生在明水县一个农民家庭,1945年,梁军到萌芽师范学校学习。当时虽然半耕半读,吃住条件十分艰苦,但梁军充满着激情,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仅自己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经常在学习上、生活上帮助身边的同学。1948年,黑龙江省建设厅为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在北安县举办火犁(拖拉机)训练班。梁军一听到消息,立即申请。70多名学员,清一色的男子汉,就她一个女的,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女子拖拉机手。她倡导成立了“梁军女子拖拉机队”,带领女子拖拉机队驰骋在北大荒的原野上,两年开垦出1500公顷荒地。1950年9月,梁军被选为全国劳模,去北京参会。在会上,受到毛主席接见。1962年4月,新中国发行第三套人民币,梁军成为壹圆面值纸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
除萌芽乡村师范学校外,建国前,在北安地区成立的还有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黑龙江省立北安师范学校、黑龙江省行政干部学校、黑龙江省教师培训班等。黑龙江省农业专科学校后来改建为北安农学院,吉林农业大学、齐齐哈尔农业学校、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农牧水产农业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到1946年,旧社会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学的城市和农村孩子纷纷背起书包走进了学堂,在校学生剧增,据海伦、北安等7县不完全统计,已有41,400名适龄儿童入学。
一间会议室,是黑龙江省政府举办例行会议和重要公务接待的场所。在这里,酝酿、讨论、诞生了许多重大政府决策,如: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动员、扶持轻工业发展、筹粮、筹款、筹集物资支援前线等。其中,我国民族政策的大事-鄂伦春族下山定居,也是在这里签订的第一份协议。鄂伦春是黑龙江地区世居的少数民族,在北安通北林区狩猎,后因关内移民大量涌入,而退居至逊克、呼玛一带。日本侵入中国,对鄂伦春实行“不开展其文化,持续其原始生活,不使其归农,当特殊民族隔离,构成其独立生活道路,排除其依存生活习惯,暂时利用,最终消灭”的方针。人为挑拨民族矛盾,制造民族隔阂,黑龙江省政府成立后,进行了耐心艰苦的群众工作,1949年2月,逊克县鄂伦春武装首领莫金生派遣莫德生前往省会北安与省政府政府代表进行有关鄂伦春族下山定居问题的谈判。党和政府在依山靠河的地方开始为鄂伦春建村庄、盖新房,把他们从散居的山上请下来。正式终结了漂泊的游猎生涯,一步跨千年,鄂伦春族越过了原始社会阶段,快速融入了现代社会。
空荡荡的走廊只有我一个人,还有的就是一屋屋没有温度的人物雕塑。后来人的我随意打开一扇扇关闭的门,走进一段段快要模糊不清的历史,寻找埋藏至深的一个个红色文明印记,探究黑龙江省民主政府先行者的生命轨迹,自觉加持了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正能量。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0-11-17 09:46
一段被封存很久,并非国人皆知的历史。感谢老师分享,涨知识了。欣赏,问好!
作者: 我就在水一方 时间: 2020-11-17 10:34
对的。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0-11-17 15:21
黑龙江省冶变化多。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0-11-17 15:23
一座不为人知的政府旧址,里面展示着很多当年的红色历史故事,令人敬仰,赞。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0-11-17 20:44
一座旧址,讲述不被外人知道的红色历史,赞。
作者: yxq一叶扁舟 时间: 2020-11-18 11:43
被遗忘的政府旧址里,典藏着多少鲜活的人物与历史故事啊!感谢分享,捡知识。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0-11-19 10:01
谢谢支持。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0-11-19 10:01
欢迎赏读。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0-11-19 10:01
问好老师。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