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当诗歌成为人生苦难的白皮书 : 关于中国诗歌的深层解密 [打印本页]

作者: 苗洪    时间: 2021-4-10 05:26
标题: 当诗歌成为人生苦难的白皮书 : 关于中国诗歌的深层解密
本帖最后由 苗洪 于 2021-4-10 05:29 编辑

当诗歌成为人生苦难的白皮书 : 关于中国诗歌的深层解密

  今天的诗歌如果从宗教角度而言,应该是幸福福音的传递者,从民族的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灿烂的民族花园,从社会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传达改革开放人民安居乐业的书面报告,从人文角度而言,应该是推进了崭新人文元素的发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而言应该唤起人们久违的愉悦审美,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精神视野,从狭义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被压缩的娱乐与文化的个体欣赏空间。可今天的诗歌他什么都不是,仅仅是关于苦难思考的教科书及其社会生存状况精神状况的白皮书。我们并不否认诗歌的某种承担与责任,但是当所有的诗歌都在为社会,为道德,为价值,为人生而思考时,它就不再是诗歌——苗洪。

当我们一再哀叹或感慨当今中国无诗歌或者惆怅于中国的诗歌萧条时,除了把原因归咎于文化的消费时代来临之外或者说埋怨读者的欣赏能力不足之外,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正是出自诗人自己的身上,诗人创作机制及其创作主题的身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诗歌这一以意境叙事为主的文学形式开始替代社会学家社会,而充当起哲学,道德规范,价值,精神,宗教,民族文化,风土人情,人文理念,天文地理,历史事件,现代新闻,社会现象,社会情况分析的代言人。诗歌在逐渐的变成社会教科书的模式已经成为当今诗歌的主流模式。实际上在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叙事方针也在无形间限制着中国诗歌想纯诗歌过渡的进程与步伐对话,或者说,对于中国的诗人来说,要突破中国诗歌近3000年历史的积淀相比之下愈加困难重重。因为中国的纯诗歌在中国的某一远古时期就已经霸占了所有的题材。中国诗歌实际的状况就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现实及其各个不同领域进行论证的社会调查报告。一是反映出中国人传统的谦逊意识,其次是汉语的多层次语境及其意境复合的结果,其三是反射着中国人民以食为天的温饱关注,四是折射着中国人的储备意识,缺乏危机的应对心理机制,五是伦理观念的再生意识与连续的复制机制,六是天然的奴性,七是语言的表述能力,七是映射着中国人强烈的嫉妒意识,八是农业田园秉性的稳固,九是社会价值的等量概念失衡,十是缺乏安全感,十一是崇洋媚外,十二是固步自封的守旧心理,十五是思维逻辑的形而上学,十六是实用哲学在中国人逻辑思维中的强化与某种程度的盲从意志的体现,十七是中国人的感性高于理性,十八是缺乏人文知识的结果,十九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呈现的强势攀比心理,二十是强烈的怀疑心,缺乏自信的结果,二十一是汉语特有的离合词句式的反复运用,二十二是注重叙事结构的严谨,二十三是在自由与封闭中无法找到合理的论证,二十四是多层含意之下的语言吊诡的不稳定状态,



当我们的读者一再沉浸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浪漫主义与审美的单纯意境时,我们的诗人却开始了哲学家一般的沉重思考。本来在黑暗中寻求光明既是寻求真理与谎言的甄别过程既是一个关于人格与精神解放的哲学体系或者说社会价值体系的话题,却被诗歌引用为至高无上的主题。从海子的生存危机乃至于精神危机,从黑夜给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寻找光明,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由此及彼追溯到更远的《天问》——或许我们至今为什么还没有真正明白“唐宋之后无诗歌”的深层内涵,他实际所寓意的含义并非是唐宋之后再无诗歌,而是指再也没有那种单纯元素的诗歌了。当诗歌被披上沉重的社会议题或者说哲学议题时,其实他就不再是真正的诗歌了,而充其量只不过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百科全书而已。土地是那么的沉重,天空是那么的沉重,大海是那么的沉重,当西方文艺复兴时的艺术家及其文学创作正试图将这些沉重的社会议题与西方的工业革命一起从人类社会繁重的人文压力,生存压力,精神压力中解放出来甚至于寻求宗教解放出来的时候,我们当今的诗人却再一次将我们从精神的天堂拉回精神的地狱之门。当我们一再哀叹诗人精神家园的失落时才忽然明白,原来诗歌所追求的精神家园并不是真正的乐园,而是承受煎熬的第狱。原来诗人们一直所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解放与自由竟然是重建一个地狱然后再去体验解放与被解放的快感。当我们的读者一再追寻诗歌失落的单纯与唯美时,以娜夜,海男,周瑟瑟,弥赛亚,张执浩,雷平阳,周啸天,帕男为代表的所谓当代诗人,在祖国美丽的土地上,竟然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荒诞的关于历史的百孔千疮的沉重传说。当我们的人民一再相信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乐观主义理念的同时,帕男却在那里制造着每一次天亮都是意外的怀疑主义说教。娜夜的诗歌本来带给人的是一种安静而单纯的思考,可最终凭着自己的文字“倚窗眺望的女人,一根刺透自己的针,把外面的风尘,关在外面。”就把自己关注于诗歌之外的关于外部环境的思考暴露无疑;



关于海男,我们的美好人物评价是女性的情感依恋和人性之真在她的笔下显得充满了诗意。可是她笔下的《妖娆罪》》关于滇西岗寨一名叫乌珍少女的描写不仅破坏了她情感依恋的主观感情思考,还让她背负了沉重的历史思考命运的思考。刚从女子中学毕业乌珍的,渴望外面精彩世界的她,在其表哥的鼓动下,和另两个同寨女子一起离家出走,却不幸被卖入妓院。少女乌珍在各地马帮商人云集的驿镇,开始了她充满异数的人生。海男骨子里与生俱来的诗性的确让她的小说有着迥异于常的味道。情感的纠葛与困惑,扑朔迷离的阴柔之美和人性之恶,铺展成一个二十世纪初期滇西驿妓的故事。其《妖娆罪》是一部旧时代女性身体的忏悔录,阴谋、嫉妒、战乱因海男的诗意之笔而变得丰润。可是我们始终不明白的是,一个女诗人为什么一定要自己承担华丽的沉重思考方才凸显自己的才华?周瑟瑟的诗歌《秘密的生活》本来可以成为一篇在某种程度上阐明挽救人类文化的佳作,可最后还是让现实社会的道德观念及其价值观念摧毁了这个美丽的田园风光及其纯粹自然的关于山村内部生活的美好环境。另外其《难兄难弟喝烧酒》亦本来可以以纯诗歌的形式展现难兄难弟喝烧酒的纯男性豪放与风情,最后却一定要让这些难兄难弟在喝烧酒的过程里顺带思考了所有的伦理及其价值甚至于感恩的沉重话题。 弥赛亚曾经说过,诗歌应当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算他所叙述的仅仅是语言本身,也是主观或客观的呈现。它表现出一个人的气质、个性、态度和感受。它来源于古老的历史、年轻的现实以及虚拟的未来。是箴言,也是谶语;是远也是近;是衣架,也是衣服;是裸露的颈项,也是遮掩的香水;是僧侣的锅盖,也是死者的浮图。每当你写完一首诗,另外也有一首诗在冥冥中诞生了。诗歌的完成在某种程度上是偶然的。我希望能品尝各种各样的偶然性。在任意两个词之间铺设想象力向来是我的爱好,有一种“荒谬的快感”。但如何与读者更好地沟通呢?选择野舟或是浮桥的确是一件类似选择鱼与熊掌的事情。如果我不再摇摆,选择其一,那么问题就来了:用这个方式渡河就真的可以到达彼岸吗?还是存在着另一种方式,比方说游泳? 由此可见弥赛亚对于诗歌的见解完全使他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可是,在他的文字“明朝末年,我们租下永定河边的公寓,划下圈子,过少数族类的生活,读早报,乘电梯,在夜晚闻薄荷的香气。”当中很明显的没有把握或者说利用好穿越时空的概念元素,反而让现代生活及其现代文明等元素摧毁了明朝末期的历史政变及其人民渴望更新换代的热烈期望状况。弥赛亚试图用现代元素替代历史风云的思考其实是一个重大的书写失误。


关于张执浩,今年年初,就提出过一段关于诗歌的精彩论点:迄今为止,所有关于诗歌的定义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诗歌是一种声音。因此,当我们在探讨这种源远流长的艺术形式时,不妨从诗歌的发生学,以及诗歌的发声学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前者已经多有论述,且因诗人个体和诗歌个案的千差万别,而难以形成统一定论;但后者却一直鲜有人深入涉猎,尤其是对现代诗的发声学我们已然漠视得太久。古体诗有相对稳定的格律和声韵,那么,现代诗是如何发声的呢?毫无疑问,一首优秀的现代诗肯定具有内在的节律和声韵,它的声音由词语和气韵来完成,但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声调,不同的诗歌有不同的声线和音程。任何一首诗在产生之前其实已经有了它自己的调性,问题在于,写作这首诗歌的人他是否具有与之匹配的音高和音色。我们常说,应该多写那些能写之诗,而非那些想写的诗,这个判断有一个前提:写作者必须通过大量的长时间的尝试和训练,找到自己的音准。蹩脚的写作者一定是一个五音不全的家伙,圆滑世故的写作者一定是一个擅长模仿他人的人,惟有创造性的写作才能发出独特的声音来,这声音有如旷野之狼、井下之蛙、林间虫豸或云岭野风,这声音也许古怪,令人不适,但它必有其自身的来龙去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个声音,找准与自身气质匹配的发声方式,这是一个诗人写出属于自己的诗歌的一条秘径。众生喧哗的时代恰恰需要轻言细语的写作,这样的写作尽管无法确保你被淹没的命运,但至少能够保证你不会被汹涌的世象裹挟而去,至少,你能把你内心的声音准确清晰地说给自己听,让你最亲近的人听见——从以上的种种观点来分析,张执浩应该是在我们所列举的诗人当中,对于诗歌如何坚持纯化创作的观点最为独特最有见解的一位。可是,他自己的诗歌却并没有挣脱生活桎梏的思考。

晨曦给我安慰

在并不安稳的睡眠过后

透光的窗帘被夜风掀开了一角

啁啾的鸟我依然没有见到

但它们安慰了我

我还有能力在心里应和

在渐渐明亮的房间里

我安慰我,就像活着安慰了生活《安慰》。



当我们的心理正在积极做好迎接新文化来临的时期,中国的一大批作家与诗人却在那里贫民追逐着近乎原始的文化寻根,回归自然的复辟文学元素。当我们的民族正在积极准备应对一个崭新觉悟来临的时代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竟然将民族的文化心理拉回那个已经远离当今数百年的人类社会的文化拯救时代。当我们的读者试图从今天的幸福生活中寻找新文化的交汇时,以席慕容为首的半封建半新文化的爱情思考却依然是今天让社会承担苦难爱情体验的主流思考,当挺拔的胡杨一再穿越空间向我们传递远古时期的人文气息乃至一个民族文化的信息时,我们今天的诗人却让胡杨坚贞不屈的气节沦丧为消极的等待。当安徽的民居与一个崭新时代交相辉映的人文气息让今天的民族感受到今天的进步与昨日的文化辉煌时,我们的诗人却一定要让它承载一个民族似乎是今天还没有远去的苦难与沉重。当中华民族这条东方巨龙早在八十年代的华夏大地就已经势如破竹般的起飞时,我们今天的诗人却在今天依然要它承载艰难的压力与苦难,让巨龙的怒吼演变成那么艰难的呼吸甚至于是残酷的窒息。 今天的诗歌如果从宗教角度而言,应该是幸福福音的传递者,从民族的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灿烂的民族花园,从社会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传达改革开放人民安居乐业的书面报告,从人文角度而言,应该是推进了崭新人文元素的发展,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而言应该唤起人们久违的愉悦审美,从广义的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精神视野,从狭义角度而言,他应该是一个被压缩的娱乐与文化的个体欣赏空间。可今天的诗歌他什么都不是,仅仅是关于苦难思考的教科书及其社会生存状况精神状况的白皮书。我们并不否认诗歌的某种承担与责任,但是当所有的诗歌都在为社会,为道德,为价值,为人生而思考时,它就不再是诗歌。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