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李清照·诗歌(4词-35) [打印本页]

作者: 呼正林    时间: 2021-6-17 07:55
标题: 李清照·诗歌(4词-35)

李清照·诗歌(4词-35)

[镜缘斋]·呼正林·编辑


武陵春  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图1)

【译文】

风停了,只有带有花香的尘土说明花儿已凋落。日已晚,却懒于梳洗打扮。景物依旧在,却找不见从前的人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眼泪先流下来。

听说双溪这地方春景还是很好的,我也打算泛舟前去观赏。但是,只恐怕双溪那里的蚱蜢般的小船,装载不了,装在不下我内心的无数忧愁。

【注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在尘土里,尘土有的香气。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却不是旧时的人了。

[先]一作“珠”

[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游览胜地。

[拟]准备、打算。

[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赏析】

此词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北国沦陷,丈夫亡故,词人只身流寓浙江金华,饱含国破家亡之时的满腔忧愁。词作仅有一个“愁”字,但读者能感到通篇的文字都被愁所笼罩。历来写愁之作颇多,但李清照的《武陵春》,却能以其委婉纤曲的艺术手法,巧妙地表达了深沉复杂的内心感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成为后人盛传的抒愁佳篇。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起句“风住尘香花已尽”: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也描绘出了风雨过后落花已化为尘土的现实;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表达出了惜春自伤的感慨。

“日晚倦梳头”,日高方起,懒于梳理,其中的的原因就是第三句“物是人非”:“物”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自己只身流落金华;“人非”应当是指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

作者有很多话要说,但未及言已然“泪先流”,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看似平易,却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

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词人刚刚还流泪,但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这个不错的游览处,也想去散散心以解愁烦:“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情绪变化。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伏笔。

“只恐双溪舴艋舟”,是说自己有些担心,担心什么呢?担心的对象是“双溪”的“舴艋舟”。这一句只说了担心的对象,却罢担心原由留给了后一句“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但作者却想将它装上小船,为什么要把“愁”装上“舴艋舟”呢?将“愁”装上显然有打算将“愁”送走的意思。而“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只恐”二字,为“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做了预先的铺垫。作者在这里表达的是:想送走“愁”,但“愁”没法送走,越想送走“愁”就会越沉重。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前后呼应、相互衬托,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曲回委婉,各具特色,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一幅如画的意境。

35.jpg (222.45 KB, 下载次数: 0)

35.jpg

35-.jpg (178.38 KB, 下载次数: 0)

图1

图1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