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黄土高原深处的“路遥纪念馆” [打印本页]

作者: 独自行走    时间: 2021-11-25 16:49
标题: 黄土高原深处的“路遥纪念馆”
1、上午八点多,来到绥德汽车站乘车,目的地,路遥纪念馆。
路遥纪念馆在哪里?不在西北首府西安,不在陕北重镇延安,也不在他长大成人的延川,而是在他的出生地清涧县石咀驿镇王家堡村。
坐随便哪一辆南下的车,沿210省道前行二十公里左右便到,纪念馆就位于公路一侧,之前做了攻略。
绥德汽车站是个小站,只有一个售票窗口,进去便是停车场,卖票的是位脸色红润的大姐,一听我去那里,立马喊住了一个正往里走的矮胖汉子,“老马,去路遥家的,你捎上他啊”。
汉子头也没回,摆摆手算是答应了。
车是通往延安的,老马是这辆车的司机,脸色黢黑,从面相上看也就三十来岁,三十来岁便被喊做老马,估计倒退十年也就这个样子,但到了五十来岁,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很多男人都如是。
车是一辆三四十人的中巴,只稀稀拉拉坐了七八个人,我一上车便坐老马后面,对他说,师傅,到地方喊我一声啊,老马点了点头。
快开车的时候,上来一大婶,是车站里工作人员,来核实人头的,和老马很熟,对老马说,今天人不多啊,老马说,前天更少,只拉了四个,到了延川还给罚了二百,说站外违规拉客,大婶笑着说,没找找人啊,老马不屑道,找啥人啊,不够还人情,接着又颇有些遗憾的说,一顿好羊肉没了,说完舔舔嘴唇,喉结明显蠕动了一下。
车开了,摇摇晃晃驶出绥德,仅仅在这里停留了一天,但对这座小城竟了有些莫名的亲切,仿佛在告别一位多年的老友。
一开出县城,窗外的景色便单调起来,黄土高原露出了它本来面目,前后左右都是灰突突的
黄土峁梁,虽然已是四月底,但也只点缀了稀稀拉拉的青草,看不到茂密的灌木和成片的树林,也看不到放牧的牛羊,甚至连耕作的老农都不见一个,久了便有些疲倦,昏昏欲睡,但又不敢真睡过去,潜意识里,我对老马总有些不放心。
果然,就在迷迷糊糊之间,忽然像有什么提醒我似的,猛然睁开眼,结果就看到了一闪而过的一段影壁墙,上书“路遥故里欢迎您”,我对司机说,是不是到了?老马这才恍然,赶紧停车,歉意的说道,不好意思,刚想了点事,给忘了。
2、下了车便看到路南面黄土塬下,伫立着一座很气派,很端庄的大楼,青白石材饰面,拱形门楣,圆弧形大玻璃窗,中西合璧,颇为现代化,但在这光秃秃的,景色单调的黄土漫坡里却显得很是突兀,像是茅草房里走出一位衣着华丽的贵妇。
公路是沿峁梁之间的河谷走向,北边靠公路一侧平整出一块空地,盖了一溜平房,用作了饭店、汽车维修以及简易的超市,再远处的土坡上有零零星星的窑洞,不见烟火,也不知是否还有人居住,那就是路遥出生的村庄。
很难想象,曾经独领风骚的一代文坛大师会出生在这样偏僻荒凉的地方,都说山清水秀出才子,穷山恶水出刁民,看来也不尽然。
文学是需要天赋的,而天赋有的出自遗传,有的则是上帝随意掷骰子的结果,否则也无法解释一些小说家祖上世代务农的事实,路遥看来便是被上帝掷出的那颗骰子砸中的幸运儿。
纪念馆大门紧闭,要进去得从前面一个平房迂回,平房也是纪念馆的一部分,有图片展览。
刚刚走进去,一个子不高,身材清瘦的中年男子突然出现了,笑着问我要不要讲解一下,我下意识以为要收费,连忙推辞说,不用了,路遥我很熟悉,男人笑了笑没再说话。
3、纪念馆内部敞亮,高大,装修简洁明快,展品摆放稀疏有致,少部分是路遥生前用品,大多是图片,资料以及真人大小的蜡像,雕塑等,讲述路遥生平经历乃至《平凡的世界》里的一些场景。
因为不是周末,也因为远离市区,来这里的人少之又少,在我观看期间,上下三层的大厅里只有我一个人,临走时才又来了一拨。
面对这有些冷清的场景,我突然感觉自己有可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样的客流量根本养活不了导游,对方很可能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因为对路遥的熟悉和热爱,兼做业余讲解,更有很大的可能就是这个村里的村民,愿意与远道而来的游客分享路遥小时候的事,我为错过了一次交流机会而懊恼。
一楼大厅里有路遥的一尊雕塑,他端坐在那里,低首,胳膊肘架着一本厚厚的书,手扶头做沉思状,眉头紧皱,眼神忧郁,身体散发出一种哲人般的忧伤和痛苦。
说起来,路遥也是个苦命孩子,因为兄妹众多,日子艰难,七岁遍被过继给了伯父,是在延川长大的,四十二岁便因肝病去逝,一半的原因是家族遗传,一半的原因是累死的,写作《平凡的世界》时,他晨昏颠倒,没日没夜,饿了靠简单的馍充饥,困了就一根根吸烟,书写完了,他的身体也垮了。
但路遥又是伟大的,他在有限的生命里迸发出巨大的能量,给我们留下了不朽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和同样不朽的中篇《人生》,在文学这个江湖里,他无疑已到达了华山之巅。
纪念馆里有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时的手稿,很普通的格子稿纸,已经暗淡褪色,但那俊逸大气的字体依然清晰有力,看到里面的内容,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润叶,少安,田福军,二爸,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仿佛是与久违的朋友见面一般。
对路遥,我确实很熟悉,当然不是对他的人,而是对他的作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还没写完,只写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相当于现在的上和中,但就这两部已经引起轰动,文学青年趋之若鹜,就连热恋中的男女约会时也会谈论此书,以此为荣。
那会儿我正上大学,校图书馆里,这两本书是借阅最多的,到了我手里封面都被打了补丁,我用几天时间,几乎不眠不休的看完了它。
期间,还发生了一桩好玩的事。
当时一位舍友,恋上了在山师的小师妹,要给那个女孩写情书,自己无从下笔,便找我帮忙,条件是一瓶景芝特曲外加一场电影,酒喝了,电影也看了,但情书却迟迟写不出来,主要是没感觉,眼看周末约会在即,室友差不多要翻脸了,一催再催,没办法,突然想起正在阅读的《平凡的世界》,便把里面孙少安对田晓霞的感情照猫画虎临摹了一番,这才交代过去。记得结尾还引用了席慕蓉的一首诗,告诉他,前面可以不看,后面这首诗要记住几句,万一以后女孩问起来,别一问三不知给穿帮了,室友诺诺,一脸的欣然。
事后他们俩怎么样了,我也忘了,但《平凡的世界》无疑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就在去年,我又买了一套新版的,重新读过一遍,而电视剧也看过一遍,能说我不熟悉吗?据说,即便在现在,《平凡的世界》依然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阅读量仍然能名列前茅。
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需要时间的检验,《平凡的世界》无疑做到了。
为什么它这么受欢迎?因为它里面有一种精神,一种屌丝逆袭,不甘命运,百折不回的凛然正气。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此书,有北大的某位教授就很不以为然,说这本书意淫的成分居多,是一种精神快餐,和武侠小说有同效。
这话也并非全无道理,路遥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他把老孙家的几个孩子写得太好了,长相,人品,能力等无一不是顶配,老大孙少安在家务农,却赢得县领导女儿的芳心,弟弟孙少平在外打工,能把省报记者,地委书记的女儿迷得五迷三道,而妹妹更是一举考入北大,毕业后进入省城,嫁入豪门。
这样的孩子别人家能有一个便足以自豪一辈子,老孙家却齐刷刷一下出了三,能不让人家说闲话吗?
其实,除了《平凡的世界》之外,路遥的另一部中篇《人生》也同样精彩,我是先看过电影,再看的小说。
那个年代有两部电影让我碎碎念,一部《牧马人》,一部《人生》,前者让我羡慕,后者让我嗟叹,羡慕的是《牧马人》里的许灵均去山里放了一冬的马,回到村里居然有人给他捡了个媳妇,而这个媳妇又好看又能干,真是傻人傻福啊,啥时候我也能有这样好的运气。
嗟叹的是《人生》里的刘巧珍那样爱高加林,高加林居然移情别恋,爱上了城市里的女人,当然,我也知道巧珍大字不识一个,配不上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高加林。
高加林最终还回到了农村,他和巧珍是否最终结合已不重要,这部小说提出一个普适性的选择难题,你是和一个爱你的人结婚哪?还是和一个你爱的人结婚?
4、兜兜转转,在纪念馆里盘桓了一个多小时,该看的都看了,此时已是下午一点多,到了吃午饭的时候了。
午饭是在纪念馆对面唯一一家小饭店吃的,饭店的名字很有乡土气息,“圪崂一菜一面”。圪崂是陕西或山西方言,犄角旮旯的意思,“一菜”的菜不知是啥菜,陕北苦寒之地,土地贫瘠,能长的东西不多,估计与土豆有关。“一面”肯定是羊肉面,在陕北这段时间,从榆林到米脂到绥德,羊肉面如影随形,已成为我每天的主食,只是羊肉面里甚少有羊肉,多少有些羊油而已。
吃饭的人并不多,要了一碗面慢慢吃完,便去公路边拦车,依我的设想,凡是南下延安或者延川或者清涧的客车都经过这里,应该隔个十分八分钟就有一辆,乘车是很轻松的事,此时才下午两点来钟,太阳还老高,不用着急,由着性子等,正常的话,四点就到延安了。
没想到的是,这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车倒是很多,公路上繁忙的很,每分钟能过去数十辆,但都是呼啸而过的重载卡车,或者匆匆驶过的小轿车,就是没见有客车。心情由一开始的风轻云淡变得心神不宁,最后焦急万分。
曾经有一辆大货车在空地上做短暂停留,我一度想前去和司机商量,能否载我一程,我可以出车钱,正在犹豫间,司机上完厕所飞速离开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了,我回到饭店,问那位瘦弱寡言的老板娘,如果租用她门前那辆拉货的昌河面包到清涧要多少钱?老板娘想了想,有些吃不准的说,大概五六十就够了,我这才放下心来,再等等,大不了就租车去清涧吧,或者今天不走了,给老板娘点钱,还能让我住在野外不成?
心态正常了,运气也来了,又过了二十来分钟,真的有一辆到延安的车驶过来了,招手,停车,上车,一颗心终于落了肚,看司机那张红扑扑,泛着油光的冬瓜大脸格外亲切。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作者: 运涛    时间: 2021-11-25 19:34
文字饱含生活气息。
作者: 义夫义    时间: 2021-11-25 22:21
拜读,感受到西北地区的风土风情,感谢老师分享。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1-11-26 00:24
纪念馆就是路遥作品,气势恢宏,还没有好好享受成功带来的荣誉,便魂归故里,好文,推荐阅读。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1-11-27 11:48
喜欢路遥先生的文学作品,也欣赏您描述的路遥纪念馆。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