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一千零一个老头】 喂,我是张子承啊!(5)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2-3-1 11:38
标题: 【一千零一个老头】 喂,我是张子承啊!(5)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22-3-1 11:39 编辑

【一千零一个老头】
喂,我是张子承啊!(5)
2022-2-25
【谨以此篇祝贺我的忘年交老友张子承老先生八十寿辰,祝他老人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天天快乐,继续保持恁那满口洁白细密一副好牙口!(他老人家从不剔牙从不塞牙一副美美的好牙口保持了80年。)】

这都是30年前的故事了,企业早已破产,产品早已消失,此文绝非广告。
生活在继续,故事在发生。
干成一件事,需要占“天时地利人和”,我在那个时期那个阶段,1993年至1997年的时间,占了天时和地利,没有占人和,创业了三次,三次都失败了,把大好的机遇错过了。
到了1997年的时候我开始自己干的时候,占了地利和人和但是“天时”有变,1997年7月发生了亚洲金融风暴。我是1997年7月20日开始与黄河厂合作的,到了1997年11月我才开始独立创业。其实这期间皮革市场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半年以后几乎彻底停滞。再往后勉强支撑着坚持了三年多。再往后各行业的经济开始复苏,但是人们的消费观念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人穿皮衣了,人都都穿又轻快,又洁净,又耐洗,又柔软,又色彩缤纷的新型材料的服装了。
尽管如此,凭着我的“产品人格化”的理念,我仍然潇潇洒洒地在丁集的商海里如鱼得水,人气爆棚。这其中也少不了张子承那卓越的“恳谈”能力,和他的家族的影响力以及他本人的人格魅力。
“喂,我是张子承啊!”
有时候是大白天,有时候是深夜,一接到张子承的电话,我就要拉着货往160多公里以外的丁集镇跑。
许昌至项城市140公里,项城市区至丁集镇20公里。丁集镇当年号称“皮都”,丁集镇的地理位置属于三省通衢。所以这里的民风淳朴、热情、善良、好客、吃苦耐劳、善于经营,仅丁集镇工业大道就有五公里长,道路两边布满了制革厂,皮革化工门市部。
每天早上各厂的老板都会笑嘻嘻地腋下夹着一条烟,手里拿着才开盒子的香烟散发给过路的进厂的劳工们。丁集河的桥头上就像赶大集的一样,天天早上涌来了数千“钟点工”“计件工”“零杂工”。有需求的老板们会骑着自行车,或骑着摩托车来到桥头,一条腿点地,大声喊道:
“铲皮的来50个!”
“拔毛的来80个!”
“倒杂的来30个!”
“翻垛的来60个!”
“晾皮的来40个!”
“喷浆的来10个!”
  当天用工,当天结账,从不拖欠,纯正的市场经济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人尽其才各尽其用,一派繁荣。
1993年我就开始跑丁集了,两条路径:一是坐长途公共汽车;二是在许昌坐我们河南省地方铁路局的管内火车。一般去一趟丁集至少两天一夜的时间,在外至少要吃四顿饭。
吃饭喝酒是我去丁集的主要工作,盛情难却,不吃饭会得罪人,不喝酒会认为你瞧不起人。
我为丁集的技术进步上了两三个大台阶,帮助他们完成了“厂校挂钩”,使之在技术进步方面有了坚实的技术后盾。我又为之义务办了“制革技术学习班”,于是我在丁集的学员就有200多人。
“喂,我是张子承啊!”
1997年张子承回到原籍,我们在他的老家门口盘下来一个大院落,可以停车,可以存货,可以睡觉,很是方便。
凡是去丁集,我这边出许昌,张子承那边就把饭局安排好了:镇政府、项城市内的老熟人们、丁集镇上的乡绅名人、企业家、我的学员们、张子承家族的父辈叔辈兄弟辈侄子辈外甥辈们。
一切都由不得你,盛情难却!排得满满的。
项城人、丁集人的酒量还大,最常见的就是:立正、稍息、卧倒。
即:
拿一盒烟立着比划着倒满一玻璃杯白酒,这叫立正,全体干杯!
拿一盒烟侧立比划着倒平一玻璃杯白酒,这叫稍息,全体干杯!
拿一盒烟平放比划着倒相应位置的白酒,这叫卧倒,全体干杯!
这个立正、稍息、卧倒一轮下来我早已经是云天雾地天旋地转找不到北了!
“喂,我是张子承啊!振江,你这次来还有三个酒宴等着你哩,你必需要参加啊!”
哈哈哈哈!
我的妈呀!
饶了我吧!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2-3-1 18:57
祝张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快乐!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22-3-2 12:44
云上云上 发表于 2022-3-1 18:57
祝张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永远健康快乐!

张先生的身体比我的身体都好,很会养生。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