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享 于 2022-5-4 12:37 编辑
庆祝建党百年征文《初心约定》
老歌 父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普通工人,人很正直。从我懂事起,就一直教育我,做人,就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人要敢于挑重担,才会有出息。父亲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
父亲是从小给地主扛大活出身的农民,解放后才有机会走进工厂做工人。1952年冬,父亲带着母亲从哈尔滨来到敦化3305厂。那时,我们这个军工企业生产条件十分艰苦,车间厂房原本是日本一家造纸厂,老、旧、破,更没有什么像样的生产线和设备。运输主要是肩扛、手搬、马车拉;土设备生产是手搬、脚蹬、肚子顶,锤子敲体力操作。车间里弹药生产,都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从战场缴获和回撤的各种型号弹药,运到工厂里集中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当时,厂里安全操作规程不健全,很多工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庄稼汉,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说军工生产常识了,更多的时候都是在摸索中生产,各种生产事故时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父亲依旧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苦干加实干,让他加入了党组织。入党后的父亲更加努力工作,多次被工厂评为先进生产者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父亲言行就是我的榜样,上中小学时,我就是班上的学习尖子,学校各项活动,我总是走在前头并且入了团。去农村插队,我被村里选为村团支部书记。1979年父亲退休了,完成了老一代军工人的使命。这一年,我20岁成了第二代军工人。也是这一年,中越还击战爆发了,从战场回撤的弹药包装箱上,看到前线战士用粉笔写下的誓言:誓死保卫祖国,中国军人必胜!你们生产的弹药打的太好了。读着这些感人的文字,让我热血沸腾,有一种说不出来自豪感。同时,也更加鼓舞我奋发向上。我当时的工种是车工,业余时间,我就去新华书店买来大量的机械加工书籍,有时间就坐下来学习,不懂地方就去请教师傅和技术人员。 由于我的努力工作,被选为车间团支部书记。经过十多年在车间的锻炼,我的成长很快得到车间党支部的重视和培养,很快让我加入了党组织。 入党后,我在车间生产上挑起了大梁,成为生产技术骨干。 记得, 1990年夏季,车间接到一项加工难度很大一批工件。直径在一米左右,壁厚在10毫米、长度800毫米、内外径公差只有0.015--0.05毫米、同轴度要求很高,是大吨位液压机上的锡青铜轴套。 车间主任召集技术人员、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师傅,研究过图纸后,有人选择不担风险,毕竟每件产品近万元钱。而我接过图纸认真的看了一会儿,说,我虽然没有加工过这样的工件,但以我们车间设备能力可以加工出来。车间主任听我说,可以加工出来很是惊愕。然后,在我肩膀上拍了拍,说,你有把握吗?车间主任担心我这个三十才出头年轻工人经验不足,同时,也是一种鼓励。在当时,一些老师傅们都不愿意接这种活的情况下,我挺身而出。 这种工件,原来在其它城市一家机械加工厂加工,加工10件需要2个多月时间,影响企业生产不说,有时还出现次品。 我接到工件加工后,每天工作十小时左右,10件产品,我用了12天就完工了。得到了客户和车间领导的好评,后来,我被客户点名给他们加工产品。此后,连年被工厂评为生产能手称号。 2000年,我从企业管理部门调到机关生产部门,负责各车间生产。我工作时很少在办公室里,每天一上班,就到一线帮助各车间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在生产繁忙时,我放弃节假日,跟车间工人们摸爬滚打在生产线上,保证了军工任务的顺利完成。为此,我连年被工厂评为优秀共产员的称号,直到2014年底,我退居二线。 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里,我见证了我们军工企业快速发展,从无到有,林林总总的厂房,车间里机械化和人工智能化生产线,数字机床排列在宽敞明亮的工房里,从弹药修理生产走向中国制造。 退休后,我心里很是安慰,在职四十年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青春和热血,更没有辜负父亲这个老共产党员对我的初心约定。
字数1506
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共产党来了,穷人翻了身。
独享独行 我的家乡陕西西安,是1949年5月20日解放的。那年我虚岁9岁,也亲身经历了旧社会穷人受苦受难的日子。
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女人都是文盲。父亲常年在外给地主家扛长工,干的是最苦最累的活,住的是牛棚马圈。父亲52岁那年,我唯一已成年的哥哥,因病无钱医治英年早逝。那年我两岁,已经记事了。家里的顶梁柱坍塌了,在旧社会没有儿子矮人三分,被歧视抬不起头的沉重压力,几乎令父母崩溃!哥哥走后很长时间,父母都还沉浸在悲痛之中不能自拔,母亲想哥哥了,就常常哥哥的坟上哭,父亲常常不言不语独自抽着闷烟。我生长在这样的凄苦家庭环境中,那些悲情就深深刻在我小小年纪的记忆中了,我也就变得特别听话懂事乖巧,成了父母唯一的安慰和希望。
解放后穷人翻了身,土改时我家分到了几亩地和一头牛。1950年春天,村子里办起了一所初小,我的母亲是位智慧有主见很要强的人,她依然决然让我去报了名,希望我将来能出人头地,给家里争口气。我也没能让父母失望,从小学读到了大学,成为我们半山坡上村子里第一个大学生。为供我读书,父亲把家里周围的几颗树都卖了,给我交学费和买书。母亲把她的嫁妆改了给我穿,她做手工卖钱给我买布做衣服。我能顺利完成学业,主要还是我是从读高中起,就一直享受助学金,吃饭不要钱。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绝大部分都是农村来的,绝大部分也都享受助学金。
1955年秋天,我们村办起了初级社,社员们选我父亲去喂牛。父亲一生勤劳、为人厚道,把大家交给他的这份喂牛工作看得很神圣。从此一心扑在他的“牛”身上。吃住都在饲养室,大年三十晚上也不回家,饲养室里里外外什么时候都打扫得干干净净,牛一个个喂得圆溜溜,毛油光发亮。
1956年夏天,父亲被乡里评上了劳动模范。发奖那天,我正好放假在家,就去看父亲领奖。领奖的地方设在我们山下那个大村子的小学里,坐北朝南是高高的戏台,对面是大殿,东西有几排房子是学校。领奖台就设在戏台上,父亲上去领奖时没有戴帽子,他先向乡长行了一个鞠躬礼,乡长戴着帽子还了一个军人礼,父亲以为自己行错了礼,赶忙又举起手学着乡长的样子又行了一个礼,惹得下面哄堂大笑。这当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过去站在台下看戏的父亲,这次却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走上高高在上的戏台,与被老百姓看做是“官”的乡长,面对面平等的站着,并接受乡长发给他的奖品“一条毛巾,一把小镢头,一块香皂”。这是父亲过去做梦都不敢想的,也是父亲一生中的一次荣耀。我在台下为父亲鼓掌,为父亲高兴!为父亲自豪!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穷人翻身当家做主人! 没有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的见证者,永不忘本!永远跟党走!
字数1099 2021-06-0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