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周樹人的老婆:作者/朱安 [打印本页]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3-8-25 10:49
标题: 周樹人的老婆:作者/朱安
本帖最后由 铁风 于 2023-8-25 11:16 编辑

     下花轿时,我掉了绣花鞋,是凶兆。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初六,我的大喜之日。五年后,我又见到他。嶙峋得清冷,而倨傲。

     一月色凄寒。
      盖头久久没掀,灯花大抵瘦了,他坐在太师椅上,翻书,不语。

     我瞥见墙角的一只蜗牛,一点点向上爬,很慢,彷佛时间。
  
     五年前,父母之命,我便成了周家的媳妇,年底完婚。他是江南水师学堂的学生,书香门第,祖父是京官,犯了错,锒铛入狱,家道也便中落。我家为商,我长他三岁,似是一桩好姻缘。

  成亲在即,他却要留洋日本,耽搁婚期。临别,我随周家人送行。他对我说,“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周家无女,从那时起,我就自认是周家的人。让他安心,让家安宁,是我毕生所愿。

      我等了五年。等待有朝一日,一路笙歌,他来娶我。可是,他迟迟不归,杳无音信。

      听娘娘(绍兴话,即婆婆,下同)和亲戚说,他成了新派青年,嘱我放脚,进学堂。
      我四岁缠足,母亲言,好人家的女子都是三寸金莲,大脚丑陋鄙俗,不成体统。今我二十有余,又谈放脚,徒遗笑柄。自古迄今,女子无才便是德,身为女人,开枝散叶,打理家务才是分内之事,读书识字非正业。

      朱家传统,容不得我挑战。说到底,我不过是个小女子,旧时代的小女子。我唯一能做的,便是婚礼时往大如船的鞋里塞棉花,没承想,下轿时竟掉了,欲盖弥彰。

      墙角蜗牛仍在奋力上爬,夜缓缓地淡了。
      我想起那年渡口,他对我说,家有一女即是安。
      彼时的他,举手投足都是文弱书生气,不似如今,棱角分明。我心内有点憎恨起日本来,是日本之行让他改变。我预感到世道变了,只是不知新世道,容不容得下一个我。

      洞房花烛夜,彼此默然的一夜。一沉默,就是一辈子。三天后,他再度离家,去日本了。

       2
      宣统三年,也就是一九一一年,满清垮台。我的婚姻,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
      先生回国两年来,先后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当教员,现在是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他从不归家过夜,偶尔行色匆匆地回来,怀抱许多书,我看不懂。他和娘娘说话,说“国民革命”、“中华民国”,大抵是些国事,知我不懂,便不对我说。我沉默地听,寂静地看,他时而激昂,时而悲愤的模样,我很喜欢。他是做大事的人。

      我出街,街头巷尾的茶馆都是“革命”的说法,人们好像与从前不大一样。像先生般不束辫的男人多起来,女人也渐渐不裹脚,天下乱了。

      先生似乎小有名气,路过酒肆药铺,常听闻“周树人”云尔。我是骄傲的,因我是周树人之妻。我亦是疼痛的,守著有名无实的婚姻,枯了华年。
      先生是摩登人物,对这新气象,自然是喜悦的。我却是个旧人。贴着“包办婚姻”,迈着三寸金莲,被风云突变的世道裹挟着,颤巍巍地撞进新时代,往哪里走,我不知道。晌午,我回娘家。先生去北平了,我不识字,托小弟写封信。

      先生树人: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望纳妾。
      妻朱安一九一四年十一月。
      先生未复,听说动了怒,说我不可理喻,不可救药。

      正如下花轿时掉鞋,在他面前,我如履薄冰,却总是弄巧成拙。我是爱他的,甚至允许他纳妾,可他不懂。只有娘娘疼惜我,打理周家上下多年,我不像周家媳妇,更似周家女儿。

       一九一九年,先生为了事业举家北上赴京,我于是离了这江南水乡,离了娘家。一别,竟是一世。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我的人生依附于丈夫,他是大器之才,命运系于国运。我的一生,便在天翻地覆的历史洪流中,颠沛流离,支离破碎。人生尽处是荒凉。
       3
      北平只有老鸹憔悴的哀叫,日子里满是干枯的味道。

      我们住在二弟周作人处,弟媳信子是日本人,作人留洋日本时“自由恋爱”而结合。她思想进步,又懂写字,深得先生喜爱。来到北平我才知,先生声名竟如此显赫。来访者络绎不绝,有学生,也有大人物。每遇客访我都居于后屋,他应该不想我出面待客。先生由内而外都是革新,只有我是他的一件旧物。

      今日我在后屋时,作人走进来。“大嫂,你怎么一个人在这?”
      我笑了笑,没有答。

     “大嫂真是安静之人啊,这么些天都没听你讲过话。”他的声音里有旧日时光的味道。

     我想了想,说:“作人,你教我认字吧。”

     “好啊!听大哥讲,我只当你顽固不化。既然你追求进步,我断然全力助你。”

     他写下八个字:『质雅腴润,人淡如菊』。“形容大嫂,恰如其分。”

     后来,每当先生待客,作人便来后屋教我写字,有时也与我交谈。十几年的婚姻,我心如枯井。作人似是井底微澜,让形容枯槁的时日芳草萋萋。

     “大哥现在教育部供职,也在北大教书,不叫周树人,叫鲁迅,是著作等身的大文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大嫂,你虽是旧式妇女却不愚钝。你很聪慧,大哥不接受你或是先入为主的偏见,以为婚姻自主就是好。
     “事实上,你也看到,信子是我自己选择的妻,她挥霍无度又常歇斯底里,大哥一味崇洋,未免太过激进。”

     “大哥是成大事之人,历史恰到岔口,所谓时势造英雄,他定会青史垂名。社会规范剧变,总有人成为牺牲品,庞然历史中,小人物的疼痛无足轻重。历史会忘了我们的。”“……… 。”

     斑驳的时光叠叠错错。在北平八道湾的四年,是我人生中唯一的阳光。无论如何冰冷漠然的人,在暗如渊壑的生命里,总有一次,靠近温暖,靠近光明。

     生是修行,缘是尘路的偈诰,因这来之不易的刹那芳华,我忘记哀伤,忘记幽怨,得你,得全世,得一世安稳。

      然而,满地阳光凉了。

      作人与先生决裂,因先生偷窥信子沐浴。

     人生如纸,时光若刻,凉薄薄凉,夫复何言?
     结发十七载,未曾同居,现在竟窥弟媳,大约是为“新”。

     先生料我不识字,书信从不避我,我于是看到作人递来的绝交书。

     鲁迅先生:
     我昨天才知道——但过去的事不必再说了。我不是基督徒,却幸而尚能担受得起,也不想责谁——
     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我以前的蔷薇的梦原来都是虚幻,现在所见的或者才是真的人生。我想订正我的思想,重新入新的生活。以后请不要再到后边院子里来,没有别的话。愿你安心,自重。

     先生被迫迁居,临行对我说,留在作人家,或是回绍兴娘家。
     我不说话。

      两行清泪,惊碎长街清冷。

      他们兄弟二人已然恩断义绝,此地可堪留我?若回绍兴,我便成休妻弃妇,给朱家蒙羞。

      世人都说先生待我好,谁知我吞下多少形销骨立的荆棘?

       我一辈子,无论多难,只哭过两次。那是一次。

      娘娘心疼,劝先生:“你搬了家,也要人照料,带着她罢。”
      先生瞥了我一眼,清冽而凛然。

      那年渡口,早已物是人非。往事倒影如潮,历历涌上心头。花自飘零水自流。
      4
     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先生与我的新居。我是欢喜的。兴许这样的独处,可以拯救我。

      先生肺病,终日咳得厉害,只能吃流食。

       我写信给娘家小弟,托他去东昌坊口的咸亨酒铺买盐煮笋和茴香豆,那是先生最爱的小食,寄过来,我磨碎煮进粥里。先生好一点后,我常走十里路去“稻香村”,这间南店北开的糕点铺,自制各式南味糕点,是先生极钟情的。先生恢复得很快,待我亦不似原先淡漠,甚至将我的卧室作为书房,莫不是一种恩赐。

      家里又开始宾客如云,我不再避讳。一切向好。直到,她出现。

      高颧骨,短发,皮肤黑,个子很小,标准岭南人长相,说话不会翘舌。先生讲新国文,久居北平,京腔很重,有时纠正她,她便撒娇似的说“讲乜嘢(粤语,即说什么)?”

      先生笑,眉山目水间的情意展延,是我从未见过的温暖。

      女孩几乎天天造访,先生比任何时候都快乐。他放心我不识字,日记和书信都放在卧房桌上。我于是知道,女孩叫许广平。

       她给先生写很多信,浓情蜜意溢于言表。我不明白,大抵又是新人做派。

       那日,女孩坐在客厅,我斟茶给她:“许姑娘,喝茶。”

       岁月如水人如茶,顾盼之间,云烟四起,藏住多少曲折心思。
       我不过是想提醒她,谁才是这里的女主人。无论如何,她是客。

       许广平抬眼看我,一个眼睛里灯火闪映的女人,笑容像清晨簇新的阳光。她太年轻了。我已年逾不惑,年华蓦地在眉眼间轻轻凋谢。
青春是一阕流光溢彩背后本能的张惶,有女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可我,不战而屈。

      我默默转身回卧房,听闻先生说,“她是我母亲的太太,不是我太太。这是母亲送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义务,至于爱情,我并不知。”

      我的心彷佛被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热泪的眼睛。先生何等睿智,又如此愚钝。我是大家闺秀,是旧式女子,不擅辞令,不懂表白。

     于我而言,爱是生活,是死生契阔的相依相随,是细水长流的饮食起居。

      我以为,经年的忍负与牺牲或可换来先生的一抔柔情,没承想,我的深情却是一桩悲剧,我的爱情亦是一场徒劳。

      世界变了,所有人都只当我是旧中国落伍、无望的一代,谁知我曾不断衡量与丈夫的关系,尝试了解新世界。

       我终是背负着命运十字架,随波逐流。

      外面兀自欢声笑语,许广平说,“这是一场费厄泼赖(英语fair play的音译,即公平竞争)。”

       我听不懂。恍惚间,满世喧嚣折尽。
       5
      “三一八惨案”让北平风声鹤唳。手无寸铁的年轻人被段祺瑞政府兵打死,横尸街头。国难当头,无以家为,哀歌响彻北平。

      先生没日没夜地撰文,烟不离手,身体每况愈下,我心疼他。段政府下通缉令,先生走了,留下一句:“朱安,好生过。”

      青灯黄卷度残生,记忆茕茕。

       一九三六年深秋,日本占了东三省,北平局势紧张,山雨欲来风满楼。

      许广平寄信给我:“先生逝于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展信,泪不可遏。

      我一辈子流泪只有两次,那是第二次。

      枯等三十年,他活着,我就还有个盼,如今,阴阳两隔。我是将熄的炭火,他是唯一的余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秋雨潇潇,把我心里凄凄的疾风浇得湿漉漉。

缘分清浅,怨不得时过境迁。

      后来,日本侵华,娘娘仙逝,日子更艰难了。许广平接济我,怀着对失败者的同情,到底是不屑。在她眼里,我不过是“旧社会给鲁迅痛苦的遗产”。

历史喧嚣,容不下我。

     家徒四壁,一日两餐,只有汤水似的稀粥,就几块酱萝卜。我想起先生的藏书,或可换钱维持生计。
      先生一生,撰文不计其数,却没有一个字是关于我,何其悲凉。

      时间都在他人笔尖上,独独把我遗忘。

     午时,数年庭院深深,门可罗雀的家里来了客。

     “我们是鲁迅先生的学生,今日听闻您意欲出售先生藏书,特来关嘱您万万不可,鲁迅遗物无价,须妥善保存。请您三思。”

     “您是旧时代的人,没有文化,不懂先生作品的价值。先生是民族英雄,是新时代的先驱和领袖,他的遗物一定要保存!”

     意气风发的学生慷慨激昂,我推开面前寡淡的米汤,放下筷子,定定地看着他们:“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呢?”

      倚栏愁空怅,恨三千丈,何处话凄凉。

       尾声
     日本投降,北平无战事。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

      独卧病榻,回望满盘皆输的人生,我看到墙角一只小小的蜗牛。

      我们是老朋友了,绍兴老家的新婚之夜,也有一只蜗牛陪我捱过。它那么努力地从墙底一厘一厘往上爬,像我一样,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

      可我现在没力气了,我待先生再好,也是枉然。
      我们这些时代波涛中的小角色,大人物身边的小人物,生存便已是一种枉然。

      过往的岁月教会我,人的一生中有一个字,冷,彻骨的冷。

       所以我会在星稀的冬夜,点一堆火,慢慢想你。想起风陵渡口初相逢,那个清癯疏淡的少年对我说,“你名朱安,家有一女,即是安。”

      注:本文作者/
     李梦斋(朱安)
      鲁迅的原配妻子,无性无爱的守活寡四十一年,可怜又可佩的写下这篇可赞又可叹之文。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3-8-25 13:24
无言!!!!!!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3-8-27 19:36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3-8-25 13:24
无言!!!!!!

她无性无爱的守活寡四十一年,可怜又可佩的写下这篇可赞又可叹之文。感人让人心酸,我只能痛斥,万恶的旧社会,害人啊!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3-8-27 22:24
铁风 发表于 2023-8-27 19:36
她无性无爱的守活寡四十一年,可怜又可佩的写下这篇可赞又可叹之文。感人让人心酸,我只能痛斥,万恶的旧 ...

是啊!让人叹息!!!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3-8-29 11:16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3-8-27 22:24
是啊!让人叹息!!!

发生在鲁迅身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3-8-29 12:19
铁风 发表于 2023-8-29 11:16
发生在鲁迅身上,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名人也有无奈的时候!!!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3-9-17 09:42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3-8-29 12:19
名人也有无奈的时候!!!

人无完人啊。
作者: 叶寿桢    时间: 2023-9-17 16:07
“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呢?”历史堙没了多少无辜的大人物和小人物,感人至深!
作者: 普通人也    时间: 2023-9-17 20:24
那个时代这种情况很多,如胡适与江冬秀、林语堂与廖翠凤,都是女方文化程度低;先父的一位朋友是海归,曾在清华任教授,其夫人也是家庭妇女。这类问题当然归咎于社会,但是鲁迅先生比起前面几位来也似乎不近人情。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3-9-18 08:42
普通人也 发表于 2023-9-17 20:24
那个时代这种情况很多,如胡适与江冬秀、林语堂与廖翠凤,都是女方文化程度低;先父的一位朋友是海归,曾在 ...

伟人也有不见光,人性缺失的一面,遗憾。
作者: 普通人也    时间: 2023-9-18 17:50
铁风 发表于 2023-9-18 08:42
伟人也有不见光,人性缺失的一面,遗憾。

是啊,先生那样爱护文学青年,却不能分一些爱给原配夫人,无言。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4-3-30 11:33
普通人也 发表于 2023-9-18 17:50
是啊,先生那样爱护文学青年,却不能分一些爱给原配夫人,无言。

鲁迅与朱安有夫妻名份,却无夫妻之姻缘。对两人都是悲剧。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4-3-30 11:38
叶寿桢 发表于 2023-9-17 16:07
“你们只说先生的遗物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谁来保存我呢?”历史堙没了多少无辜的大人物和小人物,感 ...

这文我读了几遍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复晚了致歉。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3-31 11:20
再次看了,一声叹息。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2 09:11
昨天我在手机上再次看到这篇,只有叹息!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0 00:21
我对很多名人的家庭生活另一面往往感到腹诽,还不如普通夫妻。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0 06:14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0 00:21
我对很多名人的家庭生活另一面往往感到腹诽,还不如普通夫妻。

是啊是啊!我也看过一些名人的经历,同感!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1 00:18
读了这个帖子,我首先想到的是李叔同。
百度:

在李叔同出家之后,他的原配妻子(姓俞)便带着儿子去了一趟寺院,但是李叔同却避而不见,于是他们母子长久地跪在寺院门前,恳求李叔同再见他们一面。


可是李叔同丝毫不为所动,甚至不顾儿子在寺院门前大声哭喊,他们母子最终还是走了,自此再也没见过弘一法师。


看着李叔同出家,最急的人自然要数雪子(李的日本妻子),毕竟在偌大的中国,与她有关系的人仅仅只有一个弘一,如果他出家了,那么她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她听闻之后,也立即跑到寺院,想要让李叔同能念及旧情,多为自己考虑考虑。


雪子回国被嫌弃

李叔同面对雪子并没有那么绝情,终究还是见了雪子一面,两人相见于西湖之上,雪子看到李叔同之后,便张口:


叔同。


但是李叔同立即打断了雪子的话:


请叫我弘一。


雪子想了想说:


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李叔同说:


爱是慈悲。雪子觉得既然爱是慈悲,她便继续追问道:

大师为何慈悲对众人,何以独伤我?


李叔同这次没有回答,或许他也根本回答不出,于是不顾雪子的苦苦挽留而转身离去,雪子号啕大哭,她知道,她爱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


雪子生无可恋,举目无亲,为了离开这个伤心地,所以最终她选择了返回日本,经过重重困难,雪子回到了日本,但是家中的父母对于这个女儿早已经不管不顾了,甚至拒绝雪子再进家门。


雪子无可奈何,但是生活还要继续,为了活下去,她便托人找了一份在冲绳岛当护工的工作,自此之后,雪子再也没有回去日本,也没有再回到中国,就一直呆在冲绳岛上过活。


而在那里,雪子也度过了一段相对平静的日子,直到几十年后,106岁的雪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看尽繁华,终究黯淡落幕,一切归于平静。


只是她在临走之前,还没忘记那个抛弃她的人,嘴里喃喃喊着:叔同、叔同……


爱之深,恨之切,至于雪子恨不恨李叔同,没有人知道,但是想必时间应该能冲淡世间的一切恩怨。

斯人已矣,终成往事,李叔同也好,雪子也罢,他们也不过是人世间的一粒尘沙,但李叔同为了一心向佛而抛妻弃子,真的能被世人接受吗,雪子的质问又何尝不是对李叔同的无情讽刺?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1 18:31
我第二个想到的是徐志摩,下面还是引百度:
~~~~~~
当他面临家中为其安排与张幼仪的婚约时,内心却充满了抵触与不满。在徐志摩眼中,张幼仪似乎象征着旧时代的束缚与陈规陋习,就如同一块扭曲丑陋的裹脚布。

初见张幼仪的照片时,徐志摩毫不掩饰地轻蔑评价道:“乡下的土包子!”尽管如此,这并未能扭转既定的婚嫁格局,最终在1915年12月,两人携手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后,张幼仪谨记母训,恪守妇道,温婉顺从,然而这一切努力并未能打动徐志摩的心。在同一屋檐下,徐志摩甚至不愿与她多言片语。

直至1918年,张幼仪诞下长子,徐志摩认为自己已尽到了传宗接代的责任,旋即急不可待地踏上了留学欧洲的旅程。在那里,他深受欧洲浪漫主义精神洗礼,将浪漫多情的气质深深烙印在自己的骨血之中,也为他与张幼仪日后的婚姻破裂埋下了伏笔。

徐志摩出国后,其双亲始终期盼着儿子夫妻团圆,遂擅自决定让张幼仪远渡重洋奔赴欧洲。

然而此刻的徐志摩,已被才女林徽因的魅力所倾倒,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欲解除与张幼仪的婚姻关系。即使此时张幼仪腹中已孕育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也无法阻止徐志摩的决心。

在那段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宰婚恋的时代背景下,徐志摩对于张幼仪并未怀揣丝毫的愧疚之意,反而视其为追寻真爱道路上的绊脚石,竟至要求她终止妊娠。

面对张幼仪那微微颤抖的声音透露出的担忧——“我听闻有人因流产而丧命”,徐志摩却以一种近乎冷酷的口吻回应:“正如火车事故偶有发生,人们依然选择乘车出行一样。”

…………

在1922年的德国,张幼仪历经艰辛诞下一子,而就在这新生命降临之际,徐志摩决然地向她提出了正式的离婚请求。此举并未受到其尊敬的恩师梁启超的赞同,梁启超曾苦口婆心地规劝,然而徐志摩以一篇震撼当时文坛的《致梁启超》公开表明心迹:

“我将在浩渺人海中寻觅我灵魂的唯一伴侣,若能相遇,此乃我之幸运;若未能如愿,亦是我命中注定;仅此而已。”

面对这样的抉择,张幼仪虽心如死灰,却展现出无比的坚韧与决断,没有丝毫迟疑地接受了这一残酷现实。

~~~~~~

重获单身身份的徐志摩,犹如脱缰之马,急不可待地踏上了追寻林徽因的道路。这段感情纠葛早已成为世人的谈资,他们相识于欧洲大陆的浪漫时光。

…………

曾几何时的爱情可能转瞬变为怨恨,曾经向往的自由亦可能化作新的枷锁,她也许会重蹈“张幼仪”的覆辙。因此,林徽因毅然决然地婉拒了徐志摩,成为了他生命中一段刻骨铭心、求而不得的遗憾。

…………
在追求林徽因未能如愿之后,徐志摩重返京城,频繁与挚友王赓共度时光,互诉衷肠。

其后,随着王赓调任至哈尔滨任职,出于深厚的信任,他恳请徐志摩代为关照留守在京的妻子陆小曼。然而,未曾料想,这一托付竟催生出一段意想不到的情感纠葛,使得两颗原本各自安放的心逐渐相互靠近,滋生深情。

…………

最终,这段饱受争议的感情历经波折,陆小曼选择了与王赓解除婚姻关系,而徐志摩则在一片亲友的质疑与反对声浪中,坚定地与陆小曼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成就了一段备受瞩目的情感传奇。

…………

时光回溯至1931年深秋的一个清晨,为了奔赴一场林徽因在北平的学术讲座,徐志摩在拮据的经济状况下,无奈选择搭乘了一架免费的邮政班机。彼时的天空弥漫着浓重的大雾,仿佛预示着即将发生的不幸。

在这段航程中,命运的残酷齿轮悄然转动,飞机因恶劣天气撞山坠毁,诗人徐志摩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犹如流星划破夜空,短暂而璀璨。
~~~~~~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2 07:05
我也看过有关徐志摩的一些经历,还保存了一些。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2 18:33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2 07:05
我也看过有关徐志摩的一些经历,还保存了一些。

可见名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苦恼,也有不近人情的一面。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2 22:20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2 18:33
可见名人也有自己的家庭苦恼,也有不近人情的一面。

郭沫若也是。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3 18:18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2 22:20
郭沫若也是。

其实林徽因这方面也有不足。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7 22:52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3 18:18
其实林徽因这方面也有不足。

同感!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8 20:24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7 22:52
同感!

林徽因和梁思成,不是你想象的那样[color=rgba(0, 0, 0, 0.3)]原创 [color=var(--weui-FG-2)]肉做的铁 [color=var(--weui-LINK)][url=]寻信者[/url] 2024-04-13 13:56 陕西

[color=var(--weui-FG-HALF)]……他最后刻意提到了一位女性,除了专业水平,他还专门重点评价了她的爱情生活,说我这下没啥说的了吧?我说她的专业度我非常认可,因为我不懂她的专业,至于你说的她的感情生活,我觉得是一团糟,要是她活在今天,早都被你这样的人骂死了,因为按今天舆论场上的道德标准,这人简直道德败坏到极点,不过我并不介意她的私生活,因为该介意的是她的丈夫,我一个旁观者哪有谴责人家的立场?        他说的这个人是林徽因。          我顶不喜欢的一种介绍人物的方式就是给这个人加个“爱国”的定语,比如最早学语文,老师说陆游是爱国诗人,我就不喜欢:诗人就是诗人,难道加个“爱国”的前缀诗歌的成就就更高了?所以看到介绍林徽因是爱国学者这种说法的时候就很不喜欢,也可能正是因为林徽因有了“爱国知识分子”、“爱国学者”这种称谓,坊间对她和梁思成的爱情故事也是极尽美化,滤镜和美颜开到最高限度,以至于让人们看不到真正的林徽因和梁思成。              我们习惯了在书上看到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也轻易地就相信那些美丽的童话,对书中人物的完美形象深信不疑,并以此对应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然后发出一声叹息:我怎么就遇不到这么好的爱人?          但林徽因和梁思成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呢?           人性就是人性,大师也不例外,真实的大师,对指导我们的生活才更有意义。
          Δ换了你是梁思成,又当如何?         
梁思成到底有多爱林徽因?是不是真像外界那样传言的那样两个人是神仙眷侣?         
我从来不这么认为,因为历史记载不是这样的。
          林徽因这一辈子对两个男人的感情可以用“铁证如山”来形容,一个是徐志摩,一个是同父异母的三弟林恒。              咱们先说林恒,林恒本已考取清华,卢沟桥事变后为抗日救国,转报空军军官学校,成为国军航校第10期学员,1940年在和日机作战时以身殉国于成都,林徽因取得了林桓的一块飞机残骸留作纪念。          徐志摩比林恒死得更早,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本来打算和顾维钧一起坐张学良的专机返回北京,他一是要参加北大的一个和抗战有关的活动,二是下午要去协和小礼堂听林徽因的报告,但顾维钧临时有事走不了,最后为了省钱搭乘了航空公司的邮政飞机,在济南附近的党家庄遇到大雾,撞到一座叫做“开山”(也叫白马山)的山头上,飞机坠毁后起火,徐志摩遇难,时年35岁(《悲情徐志摩》,韩石山,同心出版社2005年)          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延伸一下话题,说点儿八卦。           徐志摩曾有个笔名叫“云中鹤”,徐志摩是金庸的姑表哥,两家都是海宁大户,《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之四的“穷凶极恶——云中鹤”,就是那个轻功天下第一的淫贼,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金庸是在编排徐志摩,徐志摩死的时候查家给徐家送去的挽联居然是“司勋绮语焚难尽,仆射余情忏较多”,借杜牧(官至司勋)和沈约(官至仆射)这两个好色之徒讽刺徐志摩,意思是你写的那些艳词烧也烧不尽,那些风流债也是还不完的,按照国人传统观点来看,可谓十分不厚道(我也觉得不厚道,人家好色,关你屁事)。              金庸显然是也受到了家里的影响,不信你看金庸笔下的表哥,没一个好东西,从《天龙八部》里的慕容复到《倚天屠龙记》里的卫璧,再到《连城诀》的汪啸风,以及《笑傲江湖》里的一对儿草包王家骏、王家驹,这些表哥都是相貌不错但人品不济,有的还人品极差。          但徐志摩很帅,非常有才,10个月就修完美国克拉克大学的银行学研究生,还拿了一等荣誉奖,他老爸是巨富,让他修银行学是打算让他继承家族财产,可是徐志摩更喜欢写诗,随手一写就是大诗人,这就是天赋,老天爷赏饭吃,没办法;徐志摩风流成性,和原配离婚遭到多数人的唾骂,和陆小曼结婚,在婚礼上,满堂宾朋在座,证婚人梁启超厉声呵斥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更是失败、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并要求徐志摩以后“痛改前非,重新做人”,要陆小曼“检讨个性和行为”,命二人不要再让“父母汗颜、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看任公还要再说,徐志摩赶紧上前求饶并保证。          放在今天看,梁启超在人家的婚礼上如此不留情面的斥责,甚至是人身攻击了,也是十分不妥的,但梁启超训徐志摩,其实也是有私心的,那就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咱们接着往下说。          难怪梁任公气性大,这陆小曼,是梁启超的另一个学生王庚的前妻,王庚西点军校毕业,时任孙传芳的五省联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和二战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级校友,也是当时唯一拥有普林斯顿大学和西点军校双学位的中国人。              而徐志摩,在这之前还追求梁启超的准儿媳妇林徽因,也就是梁思成的老婆。徐志摩追求陆小曼时曾公开发表“徐志摩离婚通告”,其中有几句经典之语——“我之将冒世之不韪,乃求良心之安顿,人格之独立。在茫茫人海中,访我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铿锵有力,气吞山河,王庚纵然手握重兵,又焉能夺志摩之志?守小曼之心?
          梁启超训斥徐志摩说“我希望这是你们最后一次结婚”,应该是包含有“不要再来骚扰我梁家”的含义,毕竟自己的学生有多大能耐,老师还是知道的——当年在英国,林徽因被徐志摩迷得神魂颠倒。

          徐志摩和张幼仪离婚想娶陆小曼,遭到徐父强烈反对,徐父认为离婚已经是大逆不道,再娶个“不守妇道”的离婚女人更是有辱家风,这中间胡适、刘海粟等名流极力在徐父面前为徐志摩求情,最后徐父勉强答应,但从此后不再给徐志摩钱,后来徐志摩出事,徐父徐申如大恨陆小曼,认为如果不是陆小曼挥金如土,徐志摩何至于四处兼职,常年在京沪两地奔波(陆小曼不肯跟徐志摩去北京),因此徐志摩的葬礼,徐申如拒绝陆小曼到场,陆小曼想在死后和徐志摩合葬,也遭到徐志摩原配张幼仪和徐、张二人的儿子徐积锴的拒绝。          没了家里的资助,徐志摩需要兼职挣钱,陆小曼是银行家女儿,又是官太太出身,离婚之前前夫已经做到哈尔滨警察局局长,家里条件自然不差,陆小曼优越日子过惯了,花钱没概念,徐志摩供养她颇为不易,以至于蒋百里先生卖上海愚园路的房子时,徐志摩主动提供了中介服务,挣了一点儿中介费好给陆小曼赶紧送过去,而在平日,徐志摩把自己在南京中央大学和北大所得薪金加在一起自己只留三十元,余下的全给陆小曼,但依然不够小曼开支,而民国时期大学教授的收入还是颇为可观的(灰色斜体字部份文字来自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从周散文》中的《记徐志摩》一文)。   
徐志摩当时是北京大学英文系教授,兼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另外他还是新月诗社诗人,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笔会中国分会理事等……当年的徐志摩同时打七份工,挣七份工资,徐志摩每月的两份教书收入就达到560大洋,加上另外五份兼职,尤其是诗人的稿费收入非常高,他每月至少收入1000大洋,当时国民政府部长的月收入是600大洋,蒋介石的月工资是800大洋,北京大学一个普通图书管理员的月收入才8块大洋,照样能养活一家人,徐志摩的收入放在今天,用“月入百万”形容不算过份。
陆小曼出身望族,精通英语、法语,18岁时担任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的外交翻译,容貌姣好又有学问和口才,一时间声名鹊起,当时有“南唐北陆”之称,后来陆小曼又嫁给了高官,此后没有自己挣过钱,不知道挣钱的不容易,加上徐志摩非常宠她,大把给她钱,徐志摩本就是名满天下的诗人,又大把给钱,导致陆小曼觉得徐志摩挣钱非常容易,花起钱来毫不手软。
陆小曼住的别墅每月租金1000大洋,别墅前面是三层,后面是四层,全套红木家具,有14个佣人,有汽车、司机、厨师,除了日常买昂贵的衣服,喝最好的酒,吃最好的佳肴,陆小曼还经常在家里举行各种party,一场party下来,徐志摩一个月的收入都不一定够。
陆小曼很会玩,打牌、跳舞、包戏院捧场、赌博、炒股票等,样样都会,闯下烂摊子都留给徐志摩出钱收拾,最严重的是后来陆小曼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吸食鸦片,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信件讨论银行欠款的地方有二十多次,可见当时徐志摩的家底已经被掏干,后来徐志摩还干起了房产中介这种自己不喜欢也看不起的工作,可见其窘迫到极点,最惨的时候,他还拉下脸面,自己前妻张幼仪借钱。
正是因为陆小曼家庭开支太大,他才会为了省飞机票钱,选择乘邮政的免费飞机,最终造成了丧命的悲剧。
徐志摩遇难,陆小曼哭晕,要亲赴济南迎接徐志摩遗体,被众人劝住,此后陆小曼不再社交。

徐志摩死后其父徐申如一直为陆小曼支付生活费,徐申如死后,已经成为富商的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继续供养陆小曼,陆小曼身体不好,唱两天戏就会病倒,丁氏一指禅推拿流派创始人丁凤山的徒弟翁瑞午有一手推拿绝技,他为陆小曼推拿,手到病除,陆小曼和翁瑞午因为相处久了产生了感情,陆小曼曾问翁:“瑞午,你给我按摩确实有效,但你总不能时时刻刻在我身边啊,你不在的时候万一我发病的话,有什么办法呢?”翁瑞午不敢回答,陆小曼催促,翁说:“办法是有,但不到万不得已不好采用:吸食鸦片。”陆小曼骂翁害人,但后来看到翁瑞午一直在吸食,自己又老是犯病,于是又开始了吸食。
陆小曼29岁时丧夫,35岁跟翁瑞午同居,张幼仪断绝了给她的供养,胡适也很生气,跟陆小曼说,你要对得起志摩,他可是为你而死!胡适并表示只要陆小曼跟翁断绝关系,今后的生活开销他和徐志摩生前好友可以一直供给。
陆小曼拒绝了胡适,说:我对志摩是情深义重,可是我离不开翁瑞午,也离不开阿芙蓉(鸦片)。
翁有家室,是以陆小曼一生也是情路坎坷。

我们收回来说金庸,金庸把表哥影射成采花大盗、淫贼,我估计是不是也有个人情绪在内?金庸这辈子最爱夏梦,可是夏梦不接受他的爱,凭什么徐志摩你泡一个到手一个?好白菜都让你拱了?心里不忿儿啊!当然,我这是瞎猜,我心理阴暗,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金庸先生笔下的云中鹤刚好就和徐志摩的笔名重名了呢?           诸位你们莫以为我拉出金庸黑徐志摩这段是吃饱了撑的,只是埋个伏笔,为后面的故事、人性的多面性,人心的深不可测,打个小埋伏(金庸大侠写小说的功力我极为佩服,但要说好色,我觉得同为男人,谁也别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装逼)。           前面我们说了林徽因床头收着三弟林恒的飞机残骸,徐志摩飞机失事后,林徽因听到消息当场晕倒,梁思成、张奚若、傅斯年等人均在胡适家中,大家相顾凄然,梁思成和张奚若从北平出发,沈从文从青岛出发,相约在白马山给徐志摩料理后事。               林徽因嘱咐梁思成一定要带回一小块失事飞机的残骸,此后,这块残骸被林徽因一直挂在自己卧室的墙壁上,直到24年之后林徽因去世(还有一种说法是用黄绸布包起来放在某个固定地方)。          读者老爷,换了你是梁思成,你老婆在房子里挂一块她已故前任送她的纪念物,一挂24年,你什么感受?能接受不?           根据我看到的资料显示:如果不是老爸梁启超的运作,梁思成是不可能得到林徽因的。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黄花岗72烈士之一林觉民是其胞弟),是段祺瑞内阁司法总长,可谓出身世家,和梁启超做亲家,也算门当户对,林长民1920年带爱女林徽因赴英国考察,此时的徐志摩已经转入剑桥大学学习,偶遇16岁的林徽因,一见倾心,展开攻势,林长民知道徐志摩已婚并有一个孩子,但对他追求自己女儿的做法,倒显得比较包容,而16岁的林徽因面对才华横溢的情场老手徐志摩,全无招架之功。上图:林徽因和父亲林长民,外界所不知道的是,林徽因很喜欢喝酒抽烟,也喜欢跟异性交往,性格外向,生性豪爽。
          梁启超对这一段历史应该是知道的,他很清楚自己那木讷儿子不可能是徐志摩的对手,所以梁启超必须得帮自己的儿子。               1921年林徽因随父回国,1922年徐志摩和原配张幼仪离婚,同年12月赶到北京,打算继续追求林徽因,但一到北京就听到梁思成和林徽因将要结婚,徐志摩如遭五雷轰顶。           不幸的是梁思成在1923年5月遭遇车祸,造成永久性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一厘米左右,所以走路微跛,而且脊椎受伤,到后期不得不穿上特制的钢铁背心,用以支撑上半身的体重,这种情况下的梁思成,比肩林徽因,是不是又有差距了?          就这样梁思成不得不又在国内修养了一年,因为深知徐志摩手段了得,到了1924年,梁启超恐怕夜长梦多,将梁思成、林徽因送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好远离“云中鹤”徐志摩,二人刚到美国一个月,梁思成母亲病逝,梁启超极力阻止儿子回国奔丧,让他留在美国陪伴林徽因(被徐志摩趁虚而入就糟了),次年,林徽因的父亲在倒奉系张作霖的事件中被枪杀,梁启超亲自写信给林徽因安慰她,而且,自此开始,林徽因和生母的开支,因为父亲的亡故而没了来源,于是梁启超就主动担负起了林徽因和林母的日常开销(一说不曾担负林母开销)。           我觉得是否可以想见这里面有没有林徽因报恩的成份?因为无论怎么看,和林徽因最志趣相投的人,确实是徐志摩啊,两个人都是文艺青年,都是多情种子,都有生活情趣,再从林徽因得到徐志摩死讯当场晕倒的情况看,也确实用情至深。         
强大、睿智如梁任公,终于为自己的孩子谋得了看起来不错的未来,梁启超在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写到:   
“我对于你们的婚姻,得意得了不得,我觉得我的方法好极了,由我留心观察看定一个人,给你们介绍,最后的决定在你们自己……徽音(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我希望往后你弟弟妹妹们个个都如此”(灰色斜体字引自丁文江,赵丰田《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果真“好极了”吗?我看梁启超高兴得太早了。           梁启超的安排显然是让自己儿子和林徽因共同出国留学,在异国他乡谈一段浪漫热烈的恋爱,而且异国他乡最易让二人“抱团”,然后顺理成章的结婚,在这个过程中梁启超要杜绝所有可能导致节外生枝的事情发生,所以思成母亲病故,徽因父亲亡故,他都坚持不让二人回国,爱则爱矣,是不是过了?          为成全自己儿子,牺牲徽因怜父之情和思成念母之心,岂不是一种残忍的爱?一代学术巨擘,开山宗师,在处理和自己家人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也未能秉持公道,不论梁任公之对错,只说人性之真实,可否?           到了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终于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顺的家里举行了婚礼,从字面上看,似乎充满异国浪漫情调,然而仔细推想即可知:现场固然有思顺及梁启超的亲友捧场,然而两位新人所有到场的亲属,加起来只有思成的姐姐和姐夫,徽因这一支,独独有她一个,婚礼之日林徽因想起父亲林长民万里嫁孤女,可为泉下之父一哭。               林徽因一生喜爱交际,定然想把婚礼办得热闹风光,这婚礼如果在国内办,至少林母和林家亲戚也能到场,父亲已逝,唯剩老母,爱女出嫁之日竟不得见,林母是何感想?徽因是何感受?           类似的例子还有,比如梁启超虽然负担了林母的开销,但没有按照林徽因的要求将林母接到北京,林母是姨太太,在家中地位低,回到福建老家也是势单力薄,经常受气,林徽因显然对这个结果不满意。           再就是二人的职业生涯,梁启超也包办了,根据梁启超1928年4月26日给梁思成的信来看,本来安排二人回国后梁思成去清华任教,林徽因去燕京大学任教,但梁启超一想到留在北京离徐志摩太近,于是在5月13日,梁启超提出让二人去东北大学,东北当时正在开发中,梁启超和日本人关系不错,还委托日本人代为照顾林长民在营口的资产,尽管东北时局在梁启超眼里不可怕,但林徽因并不喜欢,她向梁思成抱怨说东北是父亲丧命之地,又非常冷,而她在南方长大又体弱,不适合在那里……但梁思成哪里敢违抗父命?           林梁二人因为不满梁启超的安排,迟迟没有回信,梁启超向女儿抱怨此事,并让思顺劝说思成,因为梁启超已经自作主张替梁思成辞掉了清华的职务,而且对二人来说,也是父命难违,最终还是去了东北。           是以林徽因终其一生对公公梁启超其实很不满意,极少在著作中提起,在《悼志摩》中唯一一次提到梁启超,却是说梁启超自己说自己看了很多爱因斯坦的哲学都看不懂,最后直到看了徐志摩的文章才看明白相对论……徐志摩是诗人,是梁启超的弟子,梁启超研究了一辈子学问,最后居然要从自己玩儿文学的弟子那里学到相对论???梁启超泉下有知也要从棺材里跳出来斥责这儿媳妇儿了。               梁启超去世第二年,林徽因立即辞职回到北平,先是住在大姑姐思顺家里,后来搬往香山,开始和徐志摩吟诗作对、酬唱相和,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梁思成回到北平,然后继续这样下去,期间有没有故事发生,确实不得而知。           梁启超的去世,最终彻底解放了林徽因,从以上简略的叙述也可得知梁启超以自己强大的影响力和人脉网络一直在呵护二人,但同时几乎包办所有重要事情,不给二人选择权,何尝不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爱”?          以林徽因爱自由的天性,如不是迫于现实压力和对公公的敬畏而无法反抗,怎可能就此接受?而梁启超对二人婚姻和未来的安排,说穿了其实是源于梁启超爱自己的儿子,觉得林徽因如此才女怎可花落旁家,尤其是被徐志摩这云中鹤糟蹋?           梁启超能干涉、包办、运作林、梁二人的学业和前程乃至婚姻,但绝无能力干涉二人的感情世界,而且以梁启超如此这般的大爱和林徽因似乎反映平淡的现实来看,我个人觉得还是父母少对子女的生活指手画脚比较好。           根据林徽因堂弟(一说为同父异母的弟弟)林宣在《林宣访谈录》中说:              梁思成、林徽因结婚以后,家庭生活充满矛盾。……从性格上讲两个人很合不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一起处处让着林徽因,经常沉默。林徽因对此很反感”(《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中华书局2004)。           梁思成是君子,林徽因是才女,但两人性格显然有太多不合拍的地方,林徽因喜欢交际,梁思成则好静,林徽因除了建筑专业,在文学创作上也多有作品,“诗人林徽因”名副其实,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口口相传至今,而梁思成除了建筑专业,几乎没有文学作品面世,林徽因美丽大方,梁思成身有残疾,而林徽因也和梁思成的姐姐梁思顺关系不是很好,一般来说,弟媳妇儿和大姑子、小姑子难相处似乎也司空见惯,林徽因曾在给费正清的夫人费慰梅的信中抱怨梁家的大姑子和小姑子难以相处。         
         
(秦兽按:历来存在两种说法,一说“四月天”此诗为怀念志摩而作,一说为儿子梁从诫出生而作,根据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四月天》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梁从诫生于1932年,该诗创作、发布于1934年,即使按照创作于梁从诫出生之时,但要两年后再发表,以示对儿子的喜爱,似乎情理上讲不过去,也就为此诗为怀念志摩而作留下了想象空间)。   
          费慰梅是林徽因唯一的同性好友,按照李健吾说林徽因:“绝顶聪明,又是一副赤热的心肠,口快,性子直,好强,几乎妇女全把她当作仇敌。”可以想知,林徽因的女人缘和她的男人缘是绝对成反比的,因此她只有费慰梅这一个同性好友也就不稀奇。           林、费二人能成为好友,固然因为二人才气相当、性格相投、地位类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费慰梅是美国人,和传统中国女人的性格大不一样。             
我们接着说林、梁二人的事情,除了性格因素,林徽因的多情而又直接的作风,也让梁思成无法招架。
          按我的理解:如果林徽因对徐志摩和金岳霖都是暗中交往,瞒着梁思成,那这事儿肯定不行,因为瞒也瞒不住,圈子就这么大,林徽因不回避对徐志摩的爱、坦诚对金岳霖的喜欢,而且明确告诉梁思成:我爱你,也爱老金。          梁思成的心情则当如何?压力会有多大?         
在我看来,林徽因的坦荡、直率,何尝不是一种有力的武器?——我同时爱两个男人,那我就告诉你梁思成,我够磊落吧?
         
所以我认为:
          有时候有些人的所谓“直爽”、“磊落”,只是一种美化欲望的说法而已。           钉在墙上那块飞机残骸,一年365天,是不是也钉在梁思成的心上?我甚至卑鄙地想:梁思成要是想和林徽因做爱做的事,一抬头看见那块铁皮,他会怎样?          我是男人,不是圣人,我的想法也许很龌龊,但是我相信也会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想法——我的女人要是把已故前任的纪念物挂在屋里,我TM想硬也硬不起来。             
林徽因只是仗着梁思成爱她比她爱梁思成多得多罢了,但林徽因一定不这么想,因为林徽因想的可能是:如果不是你老爸,我现在应该和志摩在一起。
          我猜想,如果梁思成知道林徽因会将那飞机残骸钉在墙上(或保存)长达24年之久,他还会不会听从林徽因的要求给她捡一块残骸回来?           我们快进一下:1955年4月1日林徽因病逝世,林洙对梁思成照顾有加,二人相处6年之后,林洙和前夫程应铨离婚,梁思成娶林洙为妻。         
程应铨是梁思成学生,曾因为梁思成鸣不平遭到迫害。
          61岁的梁思成再婚娶比自己小27岁的林洙,不能说没有激情的成份,但更多的是相濡以沫的爱情乃至亲情,林洙无论学识、相貌还是见识、修养,都无法和林徽因相提并论,但是梁思成依然像老房子着火一样奋不顾身,不惜得罪完身边一干人等甚至惊动市委书记彭真,他是玩儿真的了,当年和林徽因结婚他也没这么拼,因为老爸把什么都给他安排好了,现在是他为自己的命运和未来做主的时候了。         
梁启超在天之灵如果知道自己儿子娶了学生的前妻,而那学生又因为维护自己儿子蒙受迫害,他会不会也像当年痛斥徐志摩一样痛斥自己的儿子?               让我说,一码归一码,程应铨维护梁思成,梁思成应该感恩,而程应铨和林洙已离婚,梁思成和林洙结婚,天经地义,没有任何不妥,感情这事情,只要不乱伦,不害人,我个人认为不妨宽容看待。           林洙对梁思成而言,意义重大,首先我相信梁思成不再会有面对林徽因的紧张和压力,面对女神一样的林徽因,梁思成曾说:别人都是“老婆是别人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好”,我是“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是真心赞美还是感叹心中压力,已无法得知。         
一直到梁思成逝世,林洙对梁思成的种种照顾和不离不弃,都令人钦佩,林洙一人担负起佣人、理发师、护士、秘书多重角色,还要被批斗揪打,更要甘愿终生被笼罩在林徽因的巨大阴影之下,付出不可谓不多。
          年轻的时候有女神相伴,老了有贤妻不弃,梁思成这辈子值了。
结语
说到底,不管徐志摩还是梁思成,不管林徽因还是陆小曼,还是梁启超和王庚,他们的爱情故事其实离我们今天绝大部份的人生活远了去了——以上这些人,哪一个拉出来放在今天不是顶级学者、顶级明星和高官要员?人家的生活,跟我们这种蝼蚁有屁的关系?!
很多人津津乐道为前人贴上钟情一世、神仙眷侣的大横幅,其实只是想维护那并不存在的道德遮羞布,但名人也是人,名人弄那事儿比普通人更猛,因为人家有资源啊!
我对这些名人在他们各自取得的专业成就非常尊敬,但是要说私生活,我也只是把他们当正常人来看,当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来看,并不觉得他们比我高尚。

平视这个世界,正确认识自己,从祛魅开始,从全面评价名人开始,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提高认知力的角度。

全文九千字,很累,喜欢的话拜托转发,感谢您。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9 06:29
老师:对不起!我最近心脏不好,不能看长文字了!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19 18:00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9 06:29
老师:对不起!我最近心脏不好,不能看长文字了!

老师休息吧!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19 18:0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19 18:00
老师休息吧!

老师:我下午好多了!您放心!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24-4-20 18:05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19 18:05
老师:我下午好多了!您放心!

好的,放心了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4-21 06:25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24-4-20 18:05
好的,放心了

谢谢老师关心!我现在真是混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不是这就是哪出了问题!
作者: 铁风    时间: 2024-11-6 10:47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24-4-21 06:25
谢谢老师关心!我现在真是混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不是这就是哪出了问题!

多么希望以前在一起讨论文章啊i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24-11-6 11:02
铁风 发表于 2024-11-6 10:47
多么希望以前在一起讨论文章啊i

人间聚合难定!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