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板话体,诗歌的轻骑兵
[打印本页]
作者:
李一凡
时间:
2023-10-8 19:36
标题:
板话体,诗歌的轻骑兵
板话体,诗歌的轻骑兵
年龄稍长的朋友,可能还记得著名作家赵树理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写的是我国土地改革期间,某地农村有一个识字不多却脑瓜好用,出口成章的贫苦农民李有才,擅长口编板话,顺口押韵,尤其针对当时当地农村革命斗争的形势及背景事件宣传,发动,揭露,批判,很得穷苦百姓的称赞和拥护,就连村里的孩子们也缠着他学唱。看来李有才的板话体当时还挺得民心的。其实这不是李有才的创造发明。
板话诗之所以称为板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节奏感强,有板有眼。其次是押韵流畅,或一韵到底,或虽有换韵,但不唐突。第三,即为话,便指语言通俗如白话,无须过多诠释。说它是诗,主要根据它具备诗歌的语言,节奏,音韵和分行等特征界定,部分板话也有较浓烈的意境。板话诗虽起源于古体诗,但不属于古体诗,当今流行较多,我们把它列于新诗之类。
据记载流传至今的我国古代诗歌第一首“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就是板话体。语句精短,排列整齐,结构紧密,可叙可议。接下来出现的古风,乐府以及格律诗都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其他要求逐步发展而成。当然,类似于打油诗,快板书,数来宝,山东快书,歌词,戏剧唱词更保留着板话的原始形式,因此可以说板话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学初始形式,是传统诗歌的先祖。一直到现代还广为流传,有强大的生命力。请看《革命烈士诗抄》中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死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是不是板话体?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是不是板话体?郭沫若的“大快人心事”,是不是板话体?如此不胜枚举。更别说打油诗,快板之类了。
当今诗坛,往往不看好板话体,认为它不伦不类,有韵无律,古不古,新不新的。再说写这种板话体的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文学素养也差,上不得台面。尤其那种“老干体”更让人恶心,直白无趣,附庸风雅。当然我们不能说板话体都那么高尚,不过也不能否认板话体的文学特点和社会功能。
板话体是诗歌的轻骑兵!它要比歌词便捷,准确,针对性强, 而且传播速度快,号召和打击力强。另有更接地气,无须过于咬文嚼字,更大众化。易写易懂,通俗简洁,一语中的,易记易传。比如“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心脏喝坏了胃”“舆论是把杀人刀,有人专门凑热闹”等。李有才就是编唱板话诗的天才,他能够用板话的形式控诉旧社会的罪恶,地主恶霸的凶残阴险,狗腿子的狐假虎威,奴颜婢膝。他能够或单刀直入,或热嘲冷讽,或旁敲侧击地揭示世态炎凉。这正是板话诗的特点和功能,它不需要过多的装饰与描绘,可直言写作者的观点和诉求。它又可以尽情泼墨渲染场景,气氛,事件,人物,以达淋漓尽致。它可以叙议结合,夹叙夹议,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灵活多样地展现深化主题,对于一般的诗歌形式来讲,它是最机动灵活又富于战斗力的一种。但是板话诗也有它致命的弱点,就是往往说理有余而情韵不足。尤其在意境的设置上常偏离诗素惯常的轨道,剑走偏锋,再加上直白的语言,几乎毫无隐晦的表达,往往让各路诗家觉得淡薄无味,有失大雅。
板话诗可包括:打油诗,顺口溜,说唱词,快板书,快书,歌词和时政诗等。
头条淫乱何时了
头条有人很无聊
专爆无聊上头条
鼻子抽嗒着骚气味
眼睛盯着裸体瞄
调侃戏谑酸腐调
假作正经馋如猫
伤风败俗上纲线
可惜自己没捞着
跟风的也不是好东西
煽风点火加造谣
个个打扮地君子样
借机自慰欲火烧
惊悚欺诈圈粉丝
天下大乱他才好
作者:
澧有兰
时间:
2023-10-8 22:11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作者:
澧有兰
时间:
2023-10-8 22:13
学习!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