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随笔《求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4-8-7 13:29
标题: 随笔《求学》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4-8-10 22:27 编辑

                                                                                  (1)
                                                                          求 学
                                                                               1979年2月
1974年8月的一天下午。   
我和几个同学一路风尘仆仆地从许昌回到新建队。一进到我们住的房子,跟着进来了一屋子人,这都是自己的同学,顿时屋内一片翻腾,大家热烈地讨论着别后这几天中许昌以及新建队的情况。
大家的兴趣很高。
引我注意的是,新建队来了一个教师,而且这位教师是一个相当有文学修养的人物。
“姓郑,叫雪生”。
于是,这个女同学兴致勃勃地给我讲开了:“他是咱大队5队的人,来新建队辅导我们学习的!他当年还是随军记者呢!《××××》上还有他的作品哩!”
我低着头,一只手下意识地玩弄着那个经常背的黄色网兜,用心地听着,心里翻腾着。
“他是一个很朴素的人,讲话可有水平啦!显然,我这个同班女同学心里也很兴奋。
… … …
散发了一天烈火的太阳像焚尽的火炭一样发着淡黄的光色,他的余光映红了半个西天。
田野里的玉米都歪着头,玉米叶子被轻风吹着,一片沙沙响声。新建队的小杨树也哗哗作响。经过一天的劳动,新社员们吃过晚饭,用住处那眼机井抽上来的清凉水洗去身上的灰土和汗腥味儿。
新建队房后的小路直直的延长向东方,小路上三三两两的走着新建队的新知青,他们尽自己最大的歌喉尽情地干嚎着。
队里保管室门口有一群人坐在架子车的上盘上,在讨论着什么。
以往我早已和朋友们飞向那条小路,打拳、唱歌、谈理想,今天我没去,我也坐在架子车的拉杆上认真地听讲。
我的对面就是那位朴素可敬的郑老师,他显然很老了,脸上胡子邋遢的,留个大平头,虽是个文人,脸却不是白白净净地,有些黑红,皱纹深深刻在他的眼角一侧。漫长的脸有些消瘦,两鬓可见缕缕银丝。他是个中等个子,穿了一件洗得发白的老式军上衣,衣领和袖子都破了,有很多毛边。
“郑老师,收我们当您的徒弟吧!”我带着幼稚天真的样子,殷切地看着他那发着深蓝光芒的眼珠。


(2)
                      求 学
                     1979年2月
“什么徒弟,都相互学习嘛!只要你们能吃得了苦,我有决心让你们一年出师!”他和蔼地讲。
我想他是多么平易近人那!这下,我的夙愿要实现了,仿佛我马上就会成为一个作家了!……
接着他讲了不少自己的经历和他的学习处境,原来他并没有上几天学,大概上私塾到有初中层度就不上了。他的言语很动听,逻辑性又强,浓厚的河南口音中时而掺一些较为别致的修辞、词汇。
我入迷了。
“郑老师,你怎么又回到农村当农民了?”是一个女同学的声音。“因为我爱农村,当一个农民多自豪啊!··· ···”
的确,我也这样认为,怎么有才干的人当农民就屈才料了吗?真是头发长见识短。老师勇于坚持乡村的精神,我很感动。
天渐渐地黑了下去。天空中没有一丝云 ,只有满天亮晶晶的星星。晚风凉丝丝地刮得人心神意爽。
第一次的交谈虽然结束,可我仍然想这回事,暗暗下定决心向老师好好学习!我又和另几位同学共同讨论向老师学习的具体方法。
郑老师真是个忙人,才谈了一次话,大队又把他暂时抽到大队部搞宣传去了。
我很盼望像上学一样,我们坐在一边,老师在给我们讲课,我在下边认真地做笔记。老师给我们布置作业,给我们改作文。在乡村,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得到这样的良师,这样的良时,真是太有意义了,即是回到城市工作,这一历史时期也深值纪念的。
郑老师从大队回来了,这已接近国庆了,在他的指导下,新建队办了一个国庆专刊,真后悔我没有投上稿。                               

                      (3)
                      求 学
                    1979年2月
在饭堂的墙上“国庆专刊”发表了。开头是郑老师娴熟的毛笔字,很显眼:
“诗是武器,
是唤醒人们的号角;
笔是刺刀,
是刺向敌人的利刃;
锄是神器,
是为帝修反挖掘坟墓的宝物……”
紧接着又是一首新体诗,诗的内容,韵脚都很相称;其次是同学的作品。同学的作品也很成功,特别是我同班的那位女同学,她的诗写得流利、抒情,大家很欣赏。每当开饭的时候,都会有人朗诵上几句,有的人用怪腔怪调读,惹的哄堂大笑。有时我也调皮地读上几句,可我看了她的诗从心中的感觉一定和别人不一样,有时我也无法理解,直到后来才得到解释。
看到同学们的进步,我内疚得很,我暗暗下决心,好好向老师学习,一定迎头赶上!
世间的一切都不一定像人们想象得那样美好、正直、无暇,即使是你所敬仰崇拜的人,他也有可恶、可下流的一面。
就在国庆节后不久,我的思想来了个大转弯。这真是意外的事情(不仅对我)。
我突然对郑老师产生了讨厌、憎恶、切齿的情绪!
原来在他那付道貌岸然的“哲学家”、“文学家”、“诗人”后面,还有一副流着涎水,睁着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那面低级下流的面孔。


                         (4)
                         求 学
                       1979年2月
知道郑老师底细的老农给我们讲了:郑雪生并不是志愿归田的。他是犯了男女关系错误被贬回来的,他的党籍被开除了。他善于玩弄女性,搞女人,他有几个老婆,最小的老婆现还在香港。
他从前的伟大,一下子从我脑海里消失了。他在我心中是那样得渺小,可恶!
从此,我在文学上休止了。不情愿认这样的老师,即使不学习。我的心情很复杂,因我是才从学校走出来的毛孩子,竟有这样的遭遇。
我们几个同学都不跟他了,他的威信在新建队一下子掉了下来,但仍有两个信徒。想想他的丑处,再想想他冠冕堂皇地演说,真无法描绘、无法比喻、无法形容。
一次,在饭堂前的空地上开全体会议,当队长臭而长的讲话结束后,这位堂而皇之的老师又开始讲话了。
不知怎地,我现在看到他的每一个举止和言行都那样不入眼。
他讲了许多,而他的举止还和从前一样,下颌的胡茬像一堆乱草丛,瘦长的脸随着嘴巴张合在变化。那一对发亮血红的眼睛滴溜溜直转,不住地打量着人群,眼光时而飘向女学生的方向,只是一闪又机警地转了回来,一忽儿这眼光又不由自主地飘向了女人的方向。
“啊!咱新建队嘛,新建队的纪律也要整顿一下了”,他又不由自主地向女生队里瞟了一眼,然后慢悠悠的抬起右手比划着:
“比方说咱们的菜园,不能容许闲人入内,更不能任意拔菜,不能随意吃葱……”。
他点上了一支烟,嘴里的烟未吐尽,一股白烟刚出口就被一阵风刮散了。
知青们听得不耐烦了,一会儿昏暗中这里想起一个屁声,一会儿那边又想起一个屁声,接着是众人忍俊不住的

                          (5)
                         求 学
                       1979年2月
郑雪生的眼光又巡视了一周,接着讲到:
“你们知道解放军打锦州吗?那么多的苹果,谁都没动一动!还有陕西的红枣……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喜爱吃葱,可是每当我上下班从地边走过,从没有拔过一棵葱吃!因为我知道尊重纪律,尊重老农的劳动成果。”
这时会场上,剩的人寥寥无几。知青们都借口去解手溜了。我也借故离开了会场。会议只能开到这里了。
晚饭后,天黑了下来,队里知青们仍然出去玩了。我约了几个朋友也出来了,只见菜地有人影在晃动,这也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继续吹着口琴向公路上走去。黑影和另一个黑影走到一块了。我们在公路上停了下来,两个黑影也跟了上来,他们一人抱着一小捆葱,另一人抱着一个白布包,布包里裹着的是蒸馍。我们一下子全都明白了,这就是那两个口号喊得最响的人干的好事!
由于郑的才华超群,不久他被县文化馆抽走了。虽然人走了。可他的形象并没有从我的记忆里消失,而且我非常生那两个追随者的气,特别是那个女的。一个女孩子一点也不注意这个关系,况且又不是不知道郑雪生的底细。因为她是我的同班同学,一些朋友出于好心让我转告她,让她注意点防着点。可我有什么权利管这些呢!我只有解释:她一定会注意的,只是她想利用他,因为他在大队领导中间是有一定市场的,这样对她以后参加工作是有好处的。
虽然这样,我对追随者的轻蔑之心并没有消失(确切点是嫉妒,因为那一个男生是我的潜在情敌)。
有一天晚上,这是冬天了,队里的赤脚医生来给我同屋的老膘扎针,我们正谈论着、玩笑着,隔壁的那个男的(潜在情敌)来了。没几句话,我们便扯到了郑雪生,我极力找适当的词挖苦他、讽刺他,他也不示弱地回敬我。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顶开了。
“你说谁呀!”他瞪着我“我是孝子贤孙,你的她是什么?嗯!”
“你说我的她是谁?!”我心里明白还强辩道。
“不说你也清楚,我也清楚,大家都清楚!”几句话正中我的痛楚,我只觉得全身的血一下子涌上了头,感觉头脑一轰一轰的。
我无法克制了!

                            (6)
                      求 学
                     1979年2月
我当时什么后果也没想,把桌子一拍,腾地站了起来:
“滚!你给我滚出去!你妈的!”
我一下下地喘着粗气,心中的无名火百丈高,心想,只要你还我一句,我定要和你拼个上下不可。
老膘连忙劝说,他身上还扎着针,没法动,右脚上的几根银针急剧地摆动着。
女赤脚医生吓得退缩到一边去了。
那个大脸的盘根先是怔了一会儿,马上站在中间把我俩隔开,不停地劝说着。
“情敌”一直没有还我一句,看到他没吭气,我也不再说什么了。
“情敌”说话了:
“振江,你说应该不应该?以后咱们谁也别提郑雪生了。”
沉默。
人什么时候走的,我不知道。心中激烈地斗争着,这次争吵是什么呀!真没意思!是什么触动了我的自尊心?这我很明白,我很生另一个人的气,我气她太幼稚、太天真,为啥非得追随郑雪生这样的人?……
外边的天气很冷,初冬的晚上大地静得出奇。这一夜我没有睡着。
过了几天,有人听到大脸盘根和赤脚医生私下议论我说:
“振江咋这个样子,我跟他交朋友真不寒而栗!”
以后的时间内,我又知道了许多郑雪生的丑恶的东西,也是挫伤我情感的东西,我不能轻易忘记,也不愿在人前谈到的东西。
几年过去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又见识了比郑雪生还卑鄙、还下流的人物,使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看法。但作为郑,我是忘不了的,因为他是我接触社会见识的第一个这种人物,而且是具备高级文学修养的人。
郑的追随者参军了,我后悔我的粗暴行为,但他也一定不会忘记这桩事情的。在我的感觉里,他是一直把我当作他的“情敌”暗中较劲的。可是我的确没有把他当回事,因为他是外校的学生,根本没有像我们之间这样有过两年初中同学两年高中同窗的经历。
人是万物之灵,各有各的欣赏、爱好、信仰。各有各的癖性、嗜好、性格。作为我,何必干涉他人的这些东西呢!能想到这些,那些不必要的气就会少生,那些闲事儿就会减少。
求学不成,却从反面学到了稀有的知识。对于有知识、教养、谦虚的人,我愿不耻下问。对于高傲者,我不愿卑躬屈膝地求荣。
一盏小柴油灯,一台自制小台灯,为我的学习发出光亮,一直亮到结束乡村生活。               
                                                                        1979年3月1日
                                                                                                                       【完】

【链接】
——时隔25年后,她内退后回到许昌作服装生意。我把同学和当年知青新建队队友的电话号码都给了她,希望老同学们能帮         
     上她一点忙。不久,春风得意的他,为了欢迎她的归来宴请了全队兄弟姐妹们一场。这时,她坐在了我的身边。
——下乡35周年纪念日聚会时,她坐在了他的身旁……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四季歌文学社区》我的【日志】: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4-8-7 14:03
【振江·开悟·书札】 《写在前面的话》
      2013-06-26 23:17整理
我于2012年12月6日看了电影《1942》以后心情再也不能平静了。于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在屋里没有暖气的环境中我用了96天的时间写了《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倡议书》,之后我又用了68天写了《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参加各主流媒体关于帮助实现梦想的活动,其结果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有一天深夜我做了一个梦:冥冥之中有人跟我说:“你做这件事要用【开悟】做名字,许昌的车牌是K,开和K同音,你还可以把开用草书写成K。梦醒后我起初没当回事,但开悟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字典上也没查到,又到电脑上查,只有一条解释:
宗教名词(佛教)。开悟后,当事人在获取事业成就过程中会更加精准高效与轻松快乐;小孩的天真快乐,老人的智慧充盈,壮年的精力旺盛将同时具备;无论在生意场、社交场还是在家庭生活、亲朋共处中都更加自在释然、游刃有余;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两个选择,完全可以做到兼得与贯通,而且人生会更加丰富多 、自由快乐。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着,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开悟的。开悟大概有七个主要的元素。这七个要素是:能量、决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觉醒。
真是奇怪!我不信佛,却这么清晰地做了这样一个梦。或许我已经达到了开悟的境界?!
我是1978年时感到命运不顺,爱情不顺,想通过笔头写出来,这一写,5年的时间50万字的长篇小说就写了3遍装满了1皮箱;这一写,《随笔》就写了十几本;这一写,因为在报上发表了一个小感想收到了两千来封信,于是通信往来(寄出的已经无法统计)仅我现存的信件约30余斤重;这一写,我在3年的时间内几乎临摹完了蔡志忠的漫画;这一写,在这十年为我的企业家梦招商引资过程中所写的各类《可行性报告》装满了两个编织袋,估计有100斤重了。
越写越觉得自己的确不是写小说的材料,自己写的小说只不过小学生的作文而已。小说中对命运的感叹与凤凰卫视的《冷暖人生》中的人物比起来还不如人家的淡淡的一个微笑!与1942被饿死的三百万亡灵,游荡了70年还没一个归宿,被遗忘了70年至今还被人冷漠相比,还不如先人的半声轻轻的叹息!
是电影《1942》唤醒了我,《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是我晚年心灵的归宿。为此我得学电脑打字,我得学打印,我得学用U盘,我得注册QQ号,我得学上微博,我得学会发帖子。
在这个过程中我准备陆续整理一下尘封已久的随笔、日记、散文、通信。用纪实的方式陆续写一下感情的历程、创业的历程、悟道的历程。再写一下我的非常有特点的大家庭以及分别写一下我的非常有特点的家人。
如果您就像在荒漠戈壁走累的行人,我就像在一个老井边用破旧的辘轳汲取一桶清澈甘冽凉水的老汉,张着憨厚的大嘴,咧着半腔黄牙傻笑着,用颤巍巍的被劣质烟熏得黑里透黄的双手,用豁豁牙牙的大粗瓷碗为您捧上一碗清水,您接过去一饮而尽……
让我们各享其爽吧!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4-8-7 21:24
生活的原汁原味,选材新颖。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4-8-7 22:52
谢谢!初来乍到,有不尽意的地方敬请多多包涵!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4-8-9 01:06
一段年轻的经历,青涩而懵懂。一个人生的历程,可贵而难忘。同是知青深有同感。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4-8-9 09:27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8-9 01:06
一段年轻的经历,青涩而懵懂。一个人生的历程,可贵而难忘。同是知青深有同感。

谢谢!致以知青般的问候!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