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诗歌的基本要素,诗素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诗素,这一概念早有提及,但具体起源已无从考究。台湾当代著名诗人和诗论家李魁贤曾指出:“诗的美在于意象的新颖和联想的丰盈,即诗素的美,而非语言的美。诗的深奥在于意象的深邃和联想的闪烁,即诗素的深奥,而非语言的深奥。”(李魁贤《心灵的侧影》,引自邹建军《台湾现代诗论十二家》第139页,长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4月版)他将诗素视为意象和联想。
温东华在《征在主义诗论 ——以此宣布征在主义正式诞生》和《论诗象》中提到,要想弄清楚诗歌的本质,最好从诗的意象和诗的语言入手。他认为,意象作为单一元素,就是诗素;作为整体,它就是诗歌本身。诗歌最终是通过语言来约制成型的,从语言的角度看,诗是语言的最高存在形式。意象与语言虽分而为二,实则合而为一。
余光中在译介(美)罗勃.佛洛斯特/Robert Fros的《雪夜林畔小驻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时,也将“结构密度大(把诗思、诗材、诗情、诗眼、诗素有机地用诗语混合组织起来)”作为诗歌的重要元素。有人认为,应着重于诗质与诗素的把握,并以繁富的意象去构成诗境,而非停留在所谓“情绪的独白”。
大致看来,他们所指的“诗素”是指诗歌作品本身所蕴含的图画感、动感、质感、情感以及能够振动人心、激发情志的力量和气质。这与将诗歌的内容或素材称为“诗素”的说法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