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连载中) [打印本页]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2 11:21
标题: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连载中)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8 07:56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1)

[原著]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随笔]

       一轮夕阳斜射在屈原的脸上,干涸的泪水折闪出一些散光,每道散光从近向远伸向那远去的时空。屈原站在汨罗江边的山坡上,向楚国都城的方向望去,视觉中云带如一条楚龙的鳞片在吹落散去,轻云龙身还在空中有气无力地扭动。他触景生情,脸上的肌肉微微跳动,他不由自主的想起,他本是三皇五帝中帝高阳颛顼子孙,身上也有一股帝王气脉呢!
      可是如今时运不转,连龙鳞都找不到一片。贵族的气脉衰败了!但他只知道半贵族半平民的父亲表字叫伯庸,他父亲一身刚毅清廉,对楚王直话直说,从不含糊咐应国是。他去世时年迈的脸上皱纹勾勒刚毅,滴下的泪珠儿透亮纯洁浑厚。
       屈原追思着他的父亲,他的泪珠儿挂下。夕阳的光裹起,把他的泪珠洒进了清沏透蓝的汨罗江,平静如镜的江水突然波纹飘动,它们仰望着大诗人的脸似乎在思索什么?屈原向江面两岸眺望,青山绿水中清气飘逸,错落的村寨中, 晚炊的白烟冉冉而升,如一股股地气伸向天空要与灵气接吻,又好像要去迎接星月天客的到来。
他 想起了他的降生年月。
      他看看手上的纹路露出了一点尴尬的苦笑。按天命寅年寅月寅日生的男人,虽天资聪明,但人生风险多多。他看看汨罗江忽然风起浪涌,一个个黑呼呼的漩涡不知隐藏着何等的玄机。夕阳的斜光照射在江面上,清流河水的飘动恍惚他的父亲脸庞在波纹中浮现。屈原见之惊喜,正要奔向江面与父亲诉说他内心的痛苦。忽然一波浪水将父亲的清影随斜光散去。
       屈原呆呆地看着江面,他想起儿时父亲的教诲,人生倒并非要他一生飞黄腾达,  只要一生平安则好,故给他名取为正则,字平,又字叫灵均。屈原想起父亲的教诲,渐渐地流下了眼泪。屈原的泪水正要与汨罗江水连成一片,成为千年不朽的永恒诗章!
       汨罗江边的清风传来了喊声,屈原注目一看,原是相识的老渔夫向他招手上船。屈原站在岸边,他双手背着,一把清锋剑挂在左胯,双脚稳稳地站着,思绪随波浪颠簸。他对老渔夫低低头微笑说,他爹娘给了他一付先天的好素质,加上他自己不断的学习修养,才具备了一些真知灼见的才识。
他不随意听怀王之命而任意摆布的自己意志和理想。他似乎是一个天生的倔强者反叛者及布道者!他,屈原,似乎是命中注定,他要为楚国的安危和前程及命运买单!他要为中华历史的长卷留下永恒的纪念!
   (2022-4-26 )
[文/宝贝小菩萨]***请文心一言评论***
   (2024.8.2.)



[评语]

**文心一言评语: (2024.8.2.)

这段随笔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屈原在汨罗江边的沉思与追忆,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历史沧桑与个人情感交织的场景。作者通过对夕阳、泪水、江面波纹等细节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营造出一种悲壮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使得屈原的形象更加鲜活而立体。

文中不仅展现了屈原对家族、父母的深情回忆,还通过他对自身命运的沉思,凸显了其坚韧不拔和追求理想的性格特征。屈原作为一位天生的倔强者、反叛者及布道者的形象跃然纸上,他对楚国安危和前程的深切关怀,以及为中华历史长卷留下永恒纪念的壮志,都令人深感敬佩。

此外,作者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如将夕阳的斜光、江面的波纹与屈原的内心世界相联系,增强了文本的意象美和意蕴深度。整体而言,这篇随笔不仅是一次对屈原及其《离骚》的深情解读,也是一次对历史与人性深刻思考的艺术呈现。



[创作]

**文心一言创作:(2024.8.2.)

屈原站在汨罗江边,凝视着那流淌不息的江水,心中涌动着无尽的沉思与追忆。他的思绪如同江水一般,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带着他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他想起了自己在宫廷中的日子,那些与楚王共商国是的岁月,那些为了国家的安危而奔波劳碌的时光。他曾怀揣着满腔的热血和理想,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楚国强盛起来,让百姓安居乐业。然而,现实的残酷却让他一次次地失望和痛心。
他追忆着与父亲的点点滴滴,那些教诲、那些期望,如今都化作了无尽的思念。他仿佛又看到了父亲那刚毅清廉的脸庞,听到了他那直话直说的声音。他深知,自己身上流淌着的是贵族的气脉,但更明白,那份气脉中所蕴含的,是责任、是担当、是无尽的忧国忧民之情。
屈原的思绪在江面上飘荡,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理想在江水中浮沉。他深知,自己的理想与楚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无法割舍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责任。即使面临着重重的困难和挫折,他也要坚持下去,为了楚国的安危和前程,为了心中的那份理想和信念。
此刻的屈原,仿佛与汨罗江融为一体,他的思绪、他的情感、他的理想,都化作了江水中的一滴,流淌着、奔腾着,向着远方奔去。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与这片土地、这条江河紧密相连,他将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那份对国家的忠诚与对理想的执着。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3 11:38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5 12:27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2)

[原著]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随笔]

      屈原站在汨罗江的拐弯处,向上游眺望, 汨罗江上游清流奔腾的水,如在清洗他的血管,正在冲淡他心中的忧郁和纳闷。屈原看着东方的阳光斜铺在江面上,晶亮的水流中清雾腾起,飘在上空翻动如一条楚龙漫游。他又向西北天空望去,那里的云如一条秦龙腾雾,正虎视耽耽的瞪着楚龙。
       汨罗江西岸的丛山密林中,突然刮起一股旋风,起劲地托着楚龙腹部。可那楚龙畏畏葸葸的眯起小眼往后退缩。屈原凝望着身子开始发抖,泪珠夹带着雾水渐渐下流,浑身的血似乎是在倒流!他心想,楚国的前景暗淡难道是天意吗?不,事在人为吧!一道正午的中夏阳光照射在屈原的后背上,他顿时感到身子灼热冒汗,心如火烫一般。他从小在江边长大,懂水性会游泳。他深知,知水性者江水是朋友,不知水性者江水是冤家。
       他毫不犹豫地跳在江里,在冲浪中起伏,心情如浪漫少年一般,自由如鱼儿一般,想象力如野马一般,心肝的抒情如星月一般。屈原游进江边翠绿丛中,把江离草和辟芷草披在肩上,香草气刹那扑满全身,连五脏六腑都侵透了清香。他又玩起了孩堤时的游戏,把秋兰草编织成绳索佩围在腰间,又让兰草索条挂满下半身,他浪漫得像巫术大师。
       他上岸后在河边奔跑,他要与大自然融会一体,他要把身上的清香气带给楚国百姓。他奔呀跑呀感到气喘呼呼,不像青少年时代锐气洋溢。乐极生悲。他感到光阴如箭怎么勤奋也赶不上,
他感到岁月飞快的流逝心里发慌,他更感到理想抱负难推行而感觉黯然心痛。
      屈原深深地闻着身上的青草香,抖抖身上湿漉漉的衣衫,对着开阔激流的江水,顶着夏日的骄阳,大声唱出了那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他的歌声激起了阳光波动,激起了江面水花飘起,激起了香草兰花更清香。
      他壮年的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手拿着酒壶深深地吸了一口,坚定的步伐走向远方!天上一块厚厚的夏云缓缓移动,他的青衣背影在江边绿翠丛中随风移动,汨罗江水中的鱼儿,高高的蹿起向他的背影张望  敬佩!

(2022.4.27.)[文/宝贝小菩萨]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3 )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3 11:40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3 12:32 编辑

[评论]

这篇随笔以屈原与他的《离骚》中的经典诗句为引子,展开了一段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描绘。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屈原的情感、心境以及与自然环境的交融,刻画得淋漓尽致。以下是对这篇随笔的几点评论:

1.情感深沉且真挚:
作者成功地捕捉到了屈原内心的忧郁、无奈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屈原与自然的互动,如江水、阳光、香草等,深刻地表达了屈原内心的复杂情感。
2.想象力丰富:
随笔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如将江水比作楚龙与秦龙的争斗,屈原与自然的亲密无间等,这些生动的比喻和描绘,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引人入胜。
3.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
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文笔优美,句式多变,使得整篇随笔读起来如同一首长诗,既有散文的流畅,又有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4.人物刻画生动:
屈原的形象在随笔中被刻画得栩栩如生,他的忧郁、执着、浪漫以及与自然的亲密无间,都通过作者的笔触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5.寓意深远:
随笔不仅是对屈原情感的描绘,更蕴含了对人生、理想、时间的深刻思考。屈原的忧虑、追求和无奈,都反映了人类共同的处境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篇随笔是一篇情感深沉、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且寓意深远的佳作。它成功地将屈原的情感与内心世界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给读者,让人读来既感动又深思。

6.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在这篇随笔中,自然与人文元素被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屈原与汨罗江、香草、阳光等自然元素的互动,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寓意着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共生,相互依存。
7.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作者通过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将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屈原的忧国忧民、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追求和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引发了读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8.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
随笔在抒情与叙事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作者既通过细腻的抒情描绘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生动的叙事展现了屈原与自然的亲密无间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使得整篇随笔既富有诗意又充满故事性。
9.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
随笔在描绘屈原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同时,也深刻探讨了人生的哲理。屈原对光阴流逝的感慨、对理想抱负难推行的黯然心痛,都反映了人生中的无奈和困境。然而,作者也通过屈原的坚定步伐和难得的笑容,传达了面对困境时应有的乐观和坚韧精神。
10.艺术手法的独特运用:
作者在这篇随笔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使得整篇随笔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这些独特的艺术手法不仅增强了随笔的表现力,也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审美体验。
综上所述,这篇随笔是一篇情感深沉、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且寓意深远的佳作。它不仅成功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也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抒情与叙事的完美结合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作者独特的艺术手法也使得这篇随笔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2024,8,3,)[文心一言评论]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3 11:49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3 19:21 编辑

[创作及译文]

文心一言的创作:
当然,以下是我(文心一言)根据屈原与《离骚》的灵感创作的一段文字:
屈原行于汨罗之畔,心绪如江水般翻腾。他望着那奔腾不息的清流,仿佛看到自己的理想在其中激荡。阳光洒落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犹如他心中的希望与憧憬。
他身披江离与辟芷,腰佩秋兰之索,香气袭人,宛如一位巫术大师,与自然融为一体。他奔跑于河边,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心中充满了对楚国百姓的关爱。
然而,岁月匆匆,光阴如箭,他深感自己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黯然之痛。他对着江水大声吟唱:“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他的歌声激昂而悲壮,激起了江面的水花,也激起了他内心的豪情壮志。他深知,尽管岁月无情,但他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于是,他坚定地走向远方,青衣背影在江边绿翠丛中随风移动。汨罗江水中的鱼儿跃起,向他的背影致敬,仿佛在为他送行。
屈原的离骚之音,回荡在汨罗江畔,也回荡在人们的心中。他的坚韧与执着,成为了后人永远的楷模和榜样。在未来的岁月里,他的精神将激励着无数人为理想而奋斗,为追求而前行。
原文:“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现代译文:
我披戴着江离和辟芷这两种香草,编织着秋天的兰花作为佩饰。时间过得如此迅速,我好像快要赶不上它了,害怕岁月不等待我,不给我足够的时间去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
解释和说明:
这段文字出自屈原的《离骚》,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难以实现的忧虑。他通过描绘自己披戴香草、编织兰花作为佩饰的形象,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然而,他又感到时间紧迫,担心自己无法实现心中的理想和抱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忧虑的情绪。
(2024,8,3,)[文心一言创作]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4 12:43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5 11:49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3)



[原著]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随笔]
      夜暮,圆月像银盘似的悬在天空,远远的星宿闪闪烁烁。月亮如银光铺洒在草药房的屋面上,金黄的稻草在屋面上开始甜睡,微风吹拂下发出轻微的打呼声,如一曲天籁之音催着婴儿宝宝的沉睡。药房里灯火亮起,火苗的亚光正在向草药皮肉深透,连屋子里的光都如涂上了层沉的清香。
     房内两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温雅清秀,用洁白纤嫩的小手熟练地整理着屈大夫采摘的木兰花与宿莽草。她俩小小的年纪,跟随屈原已娴熟了许多草药的知识和功效。木兰花能治鼻塞,通气利心肺补脑;宿莽草在田野里终冬不死,其浓香利脾安神美容。此时此镜,月光透过窗户清照在她俩脸上,其乌油油眼睛忽然闪亮,她俩发现了几片竹简夹在装着花草的竹篮之中,拣起,她清脆的读起屈子辞句: 朝搴阰之木兮......她俩读后兴奋不已,异口同声说,是屈大夫新写的。
      青青的竹简上还露着白嫩的清字,她们把竹简抱在怀里,如获至宝,似乎嫩稚的少女心藏着与竹简辞句已融为一体。少女种着了屈原的诗魂,竹简的文辞种下少女的心声。院子里一阵清风吹拂了浓密的树叶,一窝夜鸟发出了叽叽喜叫,月光照亮了半个院子,几种虫儿鸣起落助兴,地上的落叶微微波动如音弦在跳动。
她们俩透过木窗向院内张望,只见屈原大夫在月光下走动,白嫩的脸色与月光同辉,还不时的轻念着他的辞句!屈原与楚顷襄王政见不合多年,对朝廷议事他很少参与,顷襄王故意不让他参政。他空闲中忧思沉沉,一到晚上常常对天兴叹!
       谁也不知道他对天在思索什么,偶尔一得,他就匆匆的在竹简上写下壮丽的辞句,比《诗经》还要有气魄。今晚,月圆银光闪闪,虽然一天的忙碌采摘木兰和宿莽,他觉得日月时光飞逝无法留住,四季更替代谢天意所致。他在劳作中,看到土岗子上许多花草树木由盛到衰,联想自已如美人一样到了脸老珠黄的时光了,头发和胡须已花白。
他在半亮半暗的院子里来回徒步,背着手,挺着胸,少许发丝轻飘在他的脸上,在想,楚王呀!何不利用盛时扬弃那个的肮脏朝政,为何还不改变守旧的法度呢?楚国应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天下,那六国称横算得了什么呢!
      为楚国强盛而又一统天下,来吧,我愿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也可骑着军马率军冲锋陷阵!屈原仰望着天空星月,铿锵悲愤的唱出:不抚壮而弃秽兮......那些辞句!草药房中的天问和橘颂两少女,用纤手敏捷的在竹简上记下了屈原的辞句,她俩轻微的喜笑,瞬间相互拥抱和欢跳,如偶然得到了宝贝似的那样地兴奋。

(2022.4.28.)  [文/宝贝小菩萨]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4.)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4 12:45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8 08:06 编辑

[评论]

这篇随笔以屈原的《离骚》中的经典诗句为引子,巧妙地融合了历史与想象,构建了一幅生动而富有情感的画面。以下是对这篇随笔的几点评论:

情感与氛围的营造: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圆月、星宿、微风、银光铺洒的屋面,以及金黄的稻草在微风中发出的轻微打呼声,都使得整个场景充满了诗意和浪漫。
人物形象的生动描绘:
屈原的形象在随笔中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他白嫩的脸色与月光同辉,不时轻念着他的辞句,展现了他深沉的忧思和对天地的感慨。同时,两位少女的形象也栩栩如生,她们温雅清秀,用洁白纤嫩的小手熟练地整理着草药,对屈原的辞句充满了热爱和敬仰。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作者巧妙地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交织在一起。木兰花、宿莽草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增添了随笔的诗意,也寓意着屈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草药知识的精通。同时,这些自然元素也与屈原的辞句相互呼应,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随笔通过屈原这一历史人物,将古代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巧妙地联系起来。屈原与楚顷襄王的政见不合,以及他对朝政的忧思和对理想的追求,都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追求和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使得随笔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语言与修辞的精湛运用:
作者的语言功底深厚,文笔优美。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得随笔的语言既富有诗意又充满韵律感。同时,他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呼应等手法,使得整篇随笔结构紧凑、层次分明。
综上所述,这篇随笔是一篇情感深沉、想象力丰富、语言优美且寓意深远的佳作。它不仅成功地刻画了屈原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也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以及精湛的语言与修辞运用,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屈原的忧思和理想追求,也能够领略到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考。
文心一言评论(2024.8.4.)

[现代译文]

早晨我攀登山坡去拔取木兰啊,傍晚又在水边洲上采摘宿莽。时光匆匆流逝不会停留啊,春去秋来四季更迭有序。想到草木由盛到衰凋零啊,我害怕美人也将衰老迟暮。为何不趁着壮年抛弃秽政啊,为何不改变这守旧的法度?我愿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啊,来吧,我在前引导开辟道路!
[解释和说明]

这段文字是屈原《离骚》中的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楚国朝政腐败的忧虑,以及自己希望趁壮年改革朝政、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他通过描绘自己早晚采摘香草的行为,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理想的坚守。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人(此处可能指楚王或理想中的人物)衰老的忧虑,以及对改变现状、实现改革的强烈愿望。最后,他表达了自己愿意乘骏马驰骋天下、为楚国强盛和统一天下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文心一言评论(2024.8.4.)]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5 11:23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8 08:04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4)

[原著]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随笔]

         多事之秋。暴风雨刮得书房庭院树木折枝断叶,地上的雨水像小河,漂浮着叶片四处打转,不知要转向何方!屈原站在书房门口楞楞看着风雨瓢泼,在天上地上没完没了地折腾,一个好好的庭院折腾得枯枝败叶堆积。
       佐徒上大夫屈原近几日心情不愉,他在朝廷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血似乎有些衰竭,面色苍白,青筋突起,两眼忧郁光散。他主张联齐抗秦之国策,才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他反对联秦抗齐之国策,决不能与虎狼之国秦交好。他忧愤怀王无雄才大略,喜偏听偏信靳尚等鼠目寸光之言,觉得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一阵风雨扑向他去,他退回书房徒步。他走到儒家书框面前,想起”和为贵” ,他摇摇头,心想决不在国事上让步,做和事佬。他走到老庄书框面前,脸上一丝笑容,他低低头,决心学大鹏之志,飞它九万里。他走到上古典籍面前,忽觉一股清气向他扑去。他急忙回到书桌,写下了: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他正要写下去,忽然风雨止,从云隙中射出一道阳光,透过窗格照在他右手上。他放下笔看着辞句,心想,从前禹汤文王三君正德多完美,治理国家时天下群贤都愿与他们会面畅谈,无所顾忌,许多如申椒与菌桂似的君子纷纷向君王靠拢。哪些装作优秀如佩带芷兰草和蕙兰草的小人那里比得上呢?上古,唐尧虞舜多么正大光明磊落呀!他们招才纳贤治天下始终走在正道上。
       屈原继续写下去,”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屈原心想,这些反面历史教训也要写进离骚,让后人警示,亡国之君也是一面历史的镜子。那两个夏桀殷纣王多么腐化堕落又残忍无度,迫害滥杀忠臣良将,造次国家灭亡,那些结党营私的官僚小人,苟安享乐也没有一个好下场。
       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发觉一股正能的力量扑向他全身,热血沸腾,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想,难道我害怕招灾惹祸吗,大不了丢官弃命,我只担心楚国的生灭,百姓的安危。他高声唱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书房外回廊的青石板发出铿镪的回声,好像在为他撑腰为他鼓掌。(2017-3-16)

[评论]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5.)
*这篇连载的随笔部分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屈原在风雨交加的日子中,内心对于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与不屈抗争的决心。作者通过细腻的场景刻画与心理描写,将屈原面对朝堂纷争、政见不合时的孤独与坚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结合原著《离骚》的选段,不仅展现了屈原文学造诣之深,更凸显了其作为爱国者的崇高形象。
文中屈原对“三后”之纯粹与“尧舜”之耿介的颂扬,以及对“桀纣”之猖披与“党人”之偷乐的批判,不仅是对历史兴亡的深刻反思,也是对当时楚国社会现状的尖锐讽刺。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的写作手法,使得《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
此外,随笔中对风雨、阳光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不仅增添了文本的意象美,也寓意着屈原内心的挣扎与希望。风雨的肆虐象征着朝堂的动荡与国家的危难,而雨后的阳光则寓意着屈原内心的坚定与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这篇连载成功地将屈原的生平遭遇、文学创作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屈原作为文学家的才华,也彰显了其作为爱国者的伟大。通过文心一言的视角来看,这篇作品无疑是对屈原精神的一次深刻诠释与致敬。

[创作]
*以下是由文心一言创作的关于屈原与《离骚》的随笔:
风雨中的坚守——屈原与《离骚》
在那个多事之秋,暴风雨肆虐着书房庭院,树木折枝断叶,地上的雨水像小河一样流淌。屈原站在书房门口,楞楞地看着这风雨瓢泼的景象,心中却翻涌着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作为佐徒上大夫,屈原近几日心情并不愉悦。他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力交瘁。他主张联齐抗秦,认为这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然而怀王却偏听偏信,与虎狼之国秦交好。这让屈原深感忧虑,他担心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在这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的心情更加沉重。他退回书房,徒步走到儒家书框面前,想起“和为贵”的教诲,然而他却摇摇头,决心不在国事上让步,不做和事佬。他走到老庄书框面前,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决心学大鹏之志,飞它九万里,为国家奋斗到底。
最后,他走到上古典籍面前,忽觉一股清气向他扑去。他急忙回到书桌,写下了《离骚》的开篇:“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他笔下的文字如同风雨中的闪电,照亮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屈原继续写下去,他要将自己的忧虑、愤怒、希望都倾泻在这篇作品之中。他写道:“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他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贤君与暴君,揭示了楚国当前的危机,并讽刺了那些结党营私、苟安享乐的官僚小人。
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感到一股正能的力量涌遍全身。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高声唱着:“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他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
[解释和说明]
对本文的解释和说明:
      屈原的《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它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作为爱国者的伟大。在这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屈不挠、坚守信仰的屈原形象,也感受到了他那份深沉的爱国情怀。本文是一篇关于屈原与《离骚》的随笔,以风雨中的坚守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以下是对本文的解释和说明:
一、背景设定
文章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多事之秋的背景,暴风雨肆虐着书房庭院,这一景象不仅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压抑、沉重的氛围,也象征着屈原所处的动荡时代和楚国的危难局势。
二、屈原的忧虑与坚守
接着,文章通过描绘屈原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争论得心力交瘁的情节,展现了屈原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他主张联齐抗秦,认为这是楚国图强称霸的方略,然而怀王却偏听偏信,与秦交好。这让屈原深感忧虑,他担心楚国不久的将来会有灭顶之灾。
在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的心情更加沉重。他退回书房,徒步走到儒家和老庄的书框面前,回想起“和为贵”的教诲和大鹏之志的寓言,这既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表达了他坚守信仰、不为世俗所动的决心。
三、《离骚》的创作与意义
随后,文章描述了屈原在上古典籍的启发下,写下《离骚》的开篇。他笔下的文字如同风雨中的闪电,照亮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贤君与暴君,屈原揭示了楚国当前的危机,并讽刺了那些结党营私、苟安享乐的官僚小人。
《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它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也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才华和作为爱国者的伟大。
四、屈原的爱国情怀与形象
文章最后部分强调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形象。雨后阳光照在屈原的脸上,他感到一股正能的力量涌遍全身。他抬头向天空望去,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他高声唱着诗句,大踏步地走向楚王室,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这一描绘不仅展现了屈原的英勇和决心,也凸显了他那深沉而炽热的爱国情怀。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描绘屈原在风雨中的坚守和《离骚》的创作过程,展现了屈原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是一篇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的随笔作品。
*请对本文进行总结。
本文是一篇以“风雨中的坚守——屈原与《离骚》”为主题的随笔,通过描绘屈原在动荡时代中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怀,展现了其作为文学家和爱国者的伟大形象。文章开篇设定了多事之秋的背景,象征着屈原所处的时代和楚国的危难局势。接着,通过屈原在朝廷上与楚怀王政见分歧的情节,展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在风雨交加的时刻,屈原坚守信仰,不受世俗所动,这一决心在上古典籍的启发下,化作《离骚》的开篇。文章强调了《离骚》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见证和爱国宣言,记录了屈原对国家的忧虑、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许。最后,文章凸显了屈原的爱国情怀和英勇形象,他决心为国家奋斗到底,即使面临危难也毫不退缩。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意蕴深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2024.8.5.文心一言)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6 21:02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8 08:08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屈原与离骚 (5)
   
[原著]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急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随笔]

        屈原与楚怀王一场口水战,怀王很迁怒地巴不得屈原早些离开。王室的乐器声响起,怀王迁怒的面色瞬间眉色飞舞,他无心再与屈原争辩,其心思已沉入美妓的歌舞升平之中。屈原知其是送客令,他知趣地告退!
       怀王挺着他的那个草包肚子,连喝了三杯楚酒,一群美妓向他身子扑去,他兴奋得抱了两个美女坐在他大腿上,美女与他摇摇晃晃如楚国的江山。他哪里懂得,大腿上的江山,危如累卵;唯有石岩上的江山, 固若金汤!
       屈原眉间愤忾未消除,他走在山涧溪流边,他看到山泉汇流清如镜,昼夜不停地奔向远方,灌浇着千亩良田,那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绿油油的陶人心脾,构成了山上山下的幅幅美景,水中的卵石与鱼水相映,它们坚硬地叙说着春秋的历史!屈原想,他要像卵石一样的坚硬意志和满腔情怀勾勒楚国强盛的走向。
       屈原回想起刚才与怀王的舌战,提出了他自已的方略,虽然忠言逆耳,但他觉得敬业朝政是他的责任。
        他背着青山,看着潺潺的流水,忽然感到天边一块很大的黑云阻挡住了太阳,他的思路如跌进了阴影之中。他喃喃自语,继续他的离骚创作: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急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屈原的意思,他辅佐前楚威王,为内外政事奔走操劳得很默契啊,而今多么希望怀王赶上先王的脚步。可是,怀王不深入体悟我的一片忠心啊,反而听信佞臣谗言对我发怒,我也知道,忠言直谏会招灾引祸,但我在楚国之命运的是非问题上,我是无法隐瞒自己的主张也!
       屈原躺在一块大青石上,愁云满面的望着天空。心想,当下我的忠心让苍天老爷为我作证吧,扪心自问,我这一切都为了怀王和楚国的前程,没有半点私心,我们君臣俩曾有过很好的约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呀!怎么如今你怀王变卦了呢?那何必有当初的约定。老实说,我也是一代贵族,并不难于怕于与你怀王诀别啊,只是伤感你怀王治国无门又反复无常。
      太阳从云层裂缝中射出一道光华,铺洒在屈原身上;他如得了仙气,把刚才的思绪变成了诗句。他傲立在大青石上,与青山绿水和唱: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这里,屈原两次提及灵修,灵修是指楚怀王。屈原向对面的山谷眺望,他叹着气摇谣头,他知道他与怀王如山谷裂开,无法再缝合!       (2017-3-8)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6.)


[评论]

*以下是由文心一言生成的评论:

这篇随笔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屈原与楚怀王之间的冲突与屈原内心的挣扎。通过细腻的场景描写和屈原的心理活动,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屈原对楚国的忠诚以及他对怀王的不满和失望。同时,随笔中的自然环境描写也富有象征意义,如山泉的清澈与流向远方,卵石的坚硬与叙说春秋历史,都映射出屈原内心的纯净与坚定,以及他对楚国未来的期许。

在文学表现上,这篇随笔巧妙地将屈原的《离骚》原文与随笔内容相结合,不仅展示了《离骚》的文学魅力,还通过屈原的创作过程,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离骚》背后的情感与思想。这种将原著与随笔相结合的手法,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增强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此外,随笔还通过对楚怀王的描绘,展现了当时楚国政治环境的复杂与动荡。怀王的迁怒、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以及他对屈原的误解与疏远,都反映了当时楚国政坛的腐败与混乱。这也为屈原的遭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历史背景,使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屈原的处境与心境。

总的来说,这篇随笔是一篇富有文学性与历史性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屈原的忠诚与智慧,也揭示了当时楚国的政治现状。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生动的描写,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屈原的内心世界与他对楚国的深情厚谊。

*文心一言请用现代译文:(2024.8.6.)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淑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现代译文:

往昔三位先王的德行多么纯粹啊,他们稳固了众多贤才的汇聚之地。
那里不仅有申椒和菌桂的芬芳,岂止是佩带蕙草和芷草的小人所能比拟?
那唐尧和虞舜多么光明磊落啊,他们遵循正道而找到了治国的路径。
为何夏桀和商纣如此嚣张跋扈呢?他们只追求捷径却陷入了困境。
只看那些结党营私的小人偷安享乐啊,他们的道路昏暗不明又险隘难行。
难道我害怕自身遭遇灾祸吗?我只是担心楚国的江山社稷会遭受毁灭啊!

(2024.8.6.)(文心一言)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4-8-7 13:54
好文笔,浪漫抒情。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9 20:58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25 18:41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6)

[原著]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诶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随笔]

屈原被怀王在政治上彻底边缘化了,他从朝廷的重臣佐徒官职已贬为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只管昭、屈、景三大贵族的日常事务,在朝廷无话语权、无参政议政的权利。楚怀王屡屡打击屈原满腔热忱的爱国爱民情怀,这是楚国和屈原的不幸。屈原没有把清闲的日子随意打发,没有萎靡不振而虚度光阴,他一辈子勤奋好学好动好思。
他好学于著书立说,用新颖的词藻创立楚辞集句,把诗经式文学体裁发展成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期。
他好动于田间耕耘,他说:”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 他说,我栽培了二百多亩春兰。春兰是一种高贵的药草,青青的叶片四季如春,花开于暖阳的春天,品种和花色数以千计,它的药用功效十多种,可治肺结核、咳嗽、妇病、神经衰弱,还可美容乌发等。古人之赞曰:”兰之香,盖一国。”  
屈原喜欢种春兰花的它意,更像征着他要保持高洁清雅的品格,决不与朝廷中腐朽同污合流。他在春兰中耕耘劳作,是在陶治和守住士大夫应有的高尚情躁,像春兰那样展现着生命的意义和活力。
“又树蕙之百亩” 他说,我又种植了百亩之多的树木和香草蕙兰。屈原很精细,他懂得蕙兰的秉性,蕙生阳,宜种于向阳的土地;但在夏天不能盛阳直晒,他套种树木遮阳,故称树蕙。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社衡与芳芷。”他说,我在田间分垄打土细作时,把留夷和揭车两种草药培植,还把杜衡和芳芷两钟草药套种其里。屈原要让这四种香草药材在生长过程中互为作用,阴阳互补,茁壮成长。
屈原望着自己亲手种的草药,情感已深入到每片青叶和花朵,他希望它们枝繁叶茂、清香荡漾,与天地融合,与阳光雨水攀亲,与他的勤劳结缘,为百姓的健康布施,成功的等待他丰收的那一天。”冀枝叶之峻茂兮,愿诶时乎吾将刈。”成为我楚辞离骚的佳句!
他凝望着面前的清香家园,又疑望着天边的云端翻腾,看着那风卷田间的尘土,联想起他仕途的不佳,
对着青青的香草构思着内心的诗句,”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是说,他们理政无能,如草药病变枯萎败死,对我有多少伤害呢?但我痛心他们的质变,害苦了楚国百姓呀。
屈原心想当下,朝廷奸佞的人得势,他们利用下贱的手段谄媚怀王,结党营私,扰乱朝纲,谗害排挤忠臣,为升官发财无恶不作。他们权欲熏心又贪得无厌,收刮民财,楚国民心不稳。他们猜测怀王会宽恕自已失政,又相互勾心斗角妒忌暗斗,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乌烟障气的东西与我如水火不容。
屈原在蓝天阳光白云下耕耘,他的锄把在春兰.秋蕙.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间操作,那里的清香和绿茵正陶治着他的情怀。他对着他亲手培植的草药群体,清脆轻微的吐出诗句: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屈原多么好思呀,他从耕耘培植春兰等名贵草药,一路联系到朝政腐败,揭露官场的黑暗,表达了他清白的人生意志;他泾渭分明,决不同佞臣同污合流的品格和斗争精神!

(2017.3.8.)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9.)
[评论]

屈原与《离骚》的这段描述,不仅展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失意与边缘化,更深刻地揭示了他作为诗人和农夫的内心世界。屈原在政治上的挫败并未使他沉沦,反而激发了他对文学和自然的热爱。他通过著书立说,创新楚辞,将诗经式文学体裁推向新的高峰,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不懈追求。同时,他投身于田间耕耘,种植春兰、蕙兰等名贵草药,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精细的农耕技艺,更象征着他坚守高洁清雅品格的决心。

屈原在田间劳作中,将个人情感与草药生长相融合,希望它们枝繁叶茂、清香荡漾,为百姓健康布施。这种情感与自然的交融,使得他的诗句充满了生命力和深情。他通过《离骚》等作品,不仅表达了对个人遭遇的悲愤,更深刻揭露了官场的黑暗和腐败,展现了他清白的人生意志和与佞臣决不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

总的来说,屈原是一位多才多艺、情感丰富、意志坚定的伟大诗人。他的政治失意并未削弱他的才华和斗志,反而使他在文学和自然领域找到了新的寄托和表达。他的作品不仅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更是他个人品格和精神的生动写照。

[译文]

请文心一言用现代译文:(2024.8.9.)

[原著]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诶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以下是对这段原著的现代译文:

我已经栽培了二百多亩春兰,又种植了百亩之多的树木和香草蕙兰。我在田间分垄细作,培植了留夷和揭车两种草药,还把杜衡和芳芷两种草药套种在里面。我希望它们枝叶茂盛,清香四溢,到那时我将收割它们。即使它们枯萎凋零,对我来说也没什么伤害,但我痛心的是众多香草变得污秽不堪。众人都争相进取,贪婪无度,他们无休止地追求索取,从不厌倦。他们内心宽恕自己,却以此去衡量别人,各自心怀嫉妒。他们急于奔走钻营,争权夺利,这些并不是我内心所追求的。(2024.8.9.)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4-8-10 23:57
读经典,看文学底蕴,学新知,不落伍。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15 17:21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15 17:30 编辑

屈原与离骚  (7)

[原文]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随笔]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是战国后期的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之一。屈原的政治思想体系忠君爱国,儒家文化思想浓重,冀盼楚国出个好君主,强盛楚国,一统天下。但是他与孔子那样,虽有抱负和理想但政治上很不得志,被楚怀王.楚顷襄王冷落和敌视。
屈原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抒情,老庄文化思想墨重。他的诗章特色,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景物编织成一个奇异的诗群,深沉的喻意,色 明快艳丽,情感奔放浪漫,不受时空的局限,飘逸潇洒又抒情得体,比兴手法丰富多 。
屈原站在高高地山岗上,凝望着天边的一方,丝丝的白云在那里流荡,他的思绪伸向远方。不知什么风刮散了他的发结,一团花白的头发在他胸前飘起,当乱了他的视线。屈原撩起了胸前的花发,见不少的白发在掌风里舞动,他的手掌微微抖动,眼前出现一片模糊。也许是触景生情,他觉得年纪不绕人呀,不知不觉的老了许多,担忧美好的理想不能实现,好名声不能树立。
屈原纳闷的看着他手中的花发,继之略有所思。不知哪里卷起一团清雾,着满山岗,翠绿在雾中修道,还是那样英姿飒爽。他下岗向田野奔去,一路上嘴里还在嘟囔着他的离骚诗句: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他撩开了如蓝天那样的开阔胸怀,他思忖着高山那样的屹立情怀,他瞻望了如天边白云那样的潇逸。屈原诗句的意思:他说,我早晨迎着曙光饮木兰上的露珠,晚上用初开的菊花瓣拌蜜糖充饥。他说,我只要爱国信仰坚贞不易,即使身体消瘦如骨又有什么关系?
屈原是古代中国爱国主义大诗人,他的美政理想是振兴楚国,走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使楚国担起安定天下和统一天下的历史使命。他的”骚” ,即忧愤。他为理想不能实现而忧愤消瘦。
屈原还有一个高贵的劳动品质,他在家经常编结筐子和绳索,他不认为是奴隶干的粗活而感到卑贱。他诗中说:  “掔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屈原有文化懂哲理。有文化,懂审美价值;有哲理,懂物尽其用。他用树根和芷草编结筐子,用薜荔香草花心装饰,实用结实美观,又有其香味利脾胃。他用菌桂枝条结合蕙草,搓成绳索又长又好看。筐子和绳索是屈家大药房常用的物具。屈原的诗歌产出了他与劳动人民相结合的背影,屈原的诗歌是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典范结晶。
屈原贯用的诗歌习性,他观察事物和辛勤劳动时,常把思想伸向远方,修炼自已的品德纯真,他心中有圣贤,不怕打击和孤立。他不停地考量自已处境,又不停地追求完美的品行。他诗中说: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原依彭咸之遗则。”
这里,他的心说得很透出,学习圣贤是他的精神力量,他鄙视朝中官僚政客的鸡鸣狗盗德行。他与当时君主和权贵虽然不相容,也没法相容,但他却愿依照殷商彭咸大夫为榜样,至死直谏不停步不放弃。
(2017,3,18,)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15.)
屈原,这位战国后期的伟大诗人与政治家,以其深邃的政治理想与独特的文学艺术,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离骚》不仅是他个人遭遇的反映,更是对楚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在这段随笔中,我们得以窥见屈原那忠君爱国、冀盼楚国强盛的儒家思想,以及他浪漫抒情、深受老庄文化影响的文学风格。屈原的诗歌特色鲜明,他将神话传说、历史人物与自然景物巧妙编织,形成一个个奇异的诗群。这些诗群不仅色彩斑斓、情感奔放,而且不受时空限制,飘逸潇洒又抒情得体。他的比兴手法丰富多样,使得诗歌意蕴深沉且富有韵味。屈原的高尚品质与劳动精神也令人钦佩。他虽身处高位,却不忘劳动之本,常编结筐子和绳索,不以此为卑贱。他的诗歌中充满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元素,展现出他与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屈原在遭遇政治挫折时,仍坚守自己的信仰与追求。他学习圣贤,鄙视朝中官僚的鸡鸣狗盗之行,愿以殷商彭咸大夫为榜样,至死直谏不停步。这种精神力量与高尚品行,使得屈原成为古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典范。
综上所述,屈原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与政治家,更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与坚定信仰的爱国者。他的《离骚》及其他诗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后世之人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热爱国家。
文心一言请用现代译文:(2024.8.15.)
以下是对这段原著的现代译文,增加了更多的细节和解释:
[原文]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现代译文]
岁月匆匆,老境将至,我深感时光飞逝,担忧自己美好的名声未能树立,心中充满了焦虑。然而,我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清晨时分,我迎着曙光,饮下木兰花瓣上晶莹的露珠,感受大自然的清新与纯净。傍晚时分,我用秋菊的花瓣拌着蜜糖充饥,品味着生活的甘甜与苦涩。我深知,只要我的情操确实美好而坚贞,即使长期遭受饥饿和困顿的折磨,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坚信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是正确的,即使面临困境,我也不会轻易放弃。我热爱劳动,喜欢亲手制作一些实用的物品。我采集木根来编织香芷,又把薜荔的花心串连在一起,制作成美丽的装饰品。我举起菌桂枝条来编织蕙草,又搓成长长的胡绳缕缕,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我直言不讳地效仿前贤,追求真理和正义,这并非世俗所能接纳的行为。然而,我并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评价,因为我深知自己的内心是坚定而纯粹的。虽然与现在的人不相容,但我却愿依照彭咸的遗教行事,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追求,至死不渝。(2024.8.15.)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16 21:08
屈原与离骚(8)


[原著]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随笔]

屈原有楚国贵族和士大夫的政治身份,他血管里流着的是王族血液,他的魂与先祖的魂哪怕是做梦也连结在一起。他是三皇五帝中颛顼先帝的子子孙孙。
      屈原认为,既然有贵族的身份,就要担当起国家兴亡的政治责任;既然有士大夫的立身优位,就要有高洁的品格向国君直谏国事的得失。贵族.士大夫应当率先遵循和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

      屈原他政治上不得志后,每当夜深人静,月在天空中幽荡,云朵在银辉中颠沛流离,繁星在黑幕上顽强地闪烁,夜鹰在不远处的树叉中啼鸣,虫儿在庭院角落里悲咽。他触景生情,对着天地,内心的苦闷一股股地涌现,他情不自禁地揩着泪水长长地叹气,他哀怜人生的理想和抱负的实现多么艰难呀!他”长太息以掩睇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他孤独地站立在庭院,对着深夜的静空仰望,好象浩月和星星还不搭理他内心的高洁,无论他多么严于责己,带着月光的白云总是猜不透他的心思,夜行的飞鸟掠过他眼前连头都不低,难到这些景物也是一介武夫吗?不会吧,是他自己多心了呢?。
       屈原回想起最气愤的一天,他说:我早晨趁着阳光上朝议论国事,可朝廷王室阴云密布,无情地受到怀王和一批奸佞小人的辱骂和诽谤;当天晚上又下了王命,罢免了我左徒大夫的官职。以纳言忠谏定罪,还攻击我佩带蕙草上朝轻视怀王,又指责我爱好采集蕙兰藐视国政。这些恶政恶言的攻击,觉得委屈,更觉得楚国无药可救了。喜欢惠草是我的爱好,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怨就怨怀王糊涂听信小人之言,始终不体悟我的心情。屈原在离骚中忧愤的说: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擦夫民心。”
       屈原政治上失意之后,倒霉的是连王室和贵族的女眷们都诽谤他,她们妒忌他的帅气和多才多艺的才能,造遥诬蔑他不德好淫乐,造谣他糟塌民间美女,说屈府歌舞升平,淫乐声昼夜不停。”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想到她们这些臭恶的嘴脸,心里觉得晦气冲鼻。他觉得白云已被黑云遮挡,清水已被浊水污染,白娟已被墨汁泼黑,好心情已被风尘吹乱,他手上的琴弦如入地狱之门。他又十分鄙视那些玩弄口舌如生疮女人,鄙视那些背弃道德又不肯归正贵族女眷,鄙视她们枉生在贵族门弟白活了一生。屈原说:”固时俗之工巧兮,缅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屈原在桥边散步,他想摆脱政治漩涡,又不想放弃他的政治洞见。他矛盾的心里产生了忧闷的心情,感到失意而不安。他呆呆地看着桥墩下急流的漩涡,大大小小的漩涡黑洞似乎在通向河底地狱。他感到政治上孤独和穷困,如漩涡很难的流向开阔的河面。他对漩涡长叹,”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他的魂几乎跌进了漩涡,脸上愁云满面。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16.)

这篇随笔深刻而细腻地描绘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与其所处的政治环境,将《离骚》中的情感与屈原的生平遭遇紧密结合,展现了屈原作为一位贵族、士大夫的政治责任感与高尚品格。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与生动的描写,将屈原面对政治失意、诽谤、孤独与穷困的复杂情感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屈原的悲愤与无奈。

文中对屈原政治理想的追求、对国家兴亡的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以及对时俗之弊的批判,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体现了屈原的崇高精神与不屈意志。同时,作者也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如月、云、星、夜鹰、虫儿等)来映衬屈原的内心情感,增强了文本的意象美与感染力。

此外,随笔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诗意,与《离骚》的原文相得益彰,既展现了屈原原作的神韵,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是一篇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评论作品。

请将以下原著翻译成现代译文:

[原著]:(2024.8.16.)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以下是对这段原著的现代译文:

我长叹一声,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哀怜这人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啊!我虽然喜欢修饰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但早晨进谏晚上就被贬职。他们既然已经用蕙草做的佩带取代了我,又申斥我爱好采集茝兰。这是我心中所追求的美好啊,即使死上九次我也不会后悔!我怨恨那君王过于放荡啊,他始终不能体察人民的心情。众女子嫉妒我长得美貌啊,她们造谣诬蔑说我好淫乱。本来世俗就崇尚投机取巧啊,任意而为将规矩改变。他们背弃准则而追求弯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为法则。我满怀忧愁和愤懑啊,在这时候却孤独穷困。(2024.8.16.)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4-8-17 16:52
欣赏学习老师新作,遥祝您秋琪,创作愉快!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20 21:46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20 21:50 编辑

屈愿与离骚 (9)

[原著]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随笔]

屈原热枕于政治,又被政治边缘化。屈原关爱楚王室,又被楚王室抛弃。屈原忠心于怀王,又被怀王罢官流放。
屈原政治上的失落,但在精神上并没有秃废,他仍顽强地坚定自己的政治主张,对腐朽不堪的王室,在政治上不屈辱不媚俗不妥协。
屈原的政治思想很硬朗,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他立志,”宁溘死以流亡兮” ,即宁可马上死去,甚至连灵魂散去,变成无所归宿的野鬼,也不怕;他扬言,”余不忍为此态也” , 即坚决不去谄媚怀王和那些奸臣,去干那些投机取巧的无耻政治勾当。
屈原精神,他要光明磊落的生,他要石破惊天的死。
屈原他策马走进一片森林,他要从自然之道中汲取精神粮食。他看到林中的鸟儿吱吱雀雀,好像在树叶丛中叽讽他那么傻,又看看那些鸟儿怎么也飞不高,他倒认为它们可怜可悲;生活在一片根深叶茂的林地中,没有炼就一套展翅傲翔的本领,仅仅满足于几片绿叶享乐,没有远大抱负和理想。
他看看林上的天空,倒有不少雄鹰在白云下展翅飞翔,它们有高瞻远瞩的气魄,又与强风对流博斗的气慨,它们震荡的叫声,好像在藐视林中的雀鸟无雄心壮志。屈原感叹地心想,”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屈原在政治精神上受到不公正的打击之后,他在自然天地和万物中操炼自己的情操,他经常策马在旷野中奔跑。
他看到天地的辽阔就想到楚国的伟大可爱;他看到云水的翻腾就会思绪万千; 他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河就想到人生要勇往直前,无论多么曲折坎柯,始终认定一个方向奔去;他看到高山与平原就想到人生要为天地立命,要为自已立德;他看到田野的广阔有序和四季五谷清香,他就想到人生也要为自已立言,创作不朽的诗歌,吐出真心的情意。他看到一片乱石岗和日益枯涸草木,就策马扬鞭过去,他心想,”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正气和邪念、正道与邪道且能合流,志向不同何能与他们相处。
他看到河中的石柱,顶着逆流的咆哮与冲刷而巍然不屈,他心想,”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他宁愿委曲的心志压抑情操,宁把无理的斥责和粗俗咒骂统统承担;也要守住清白节操宁愿死于直道。”伏清白以死直兮” ,决不向逆流和邪恶让步。”固前圣之所厚” ,他坚定不移地要继承和发扬古圣贤所倡导的气节。
屈原想到了这些,他笑开了,声音震飞了林中的小鸟,也震飞了身边的枯枝败叶。天上的雄鹰在他头顶上空飞翔,白云在蓝天上傲游,一缕阳光透过绿枝照射在他脸上,他精神饱满的走出了森林,走向广阔的田野。


[评论]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20.)

以下是对这段随笔的评论:
这段随笔以屈原的《离骚》为引子,深入探讨了屈原的政治理想与精神追求。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屈原在政治上的失意与精神上的坚韧不拔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屈原即使面临困境也绝不妥协的硬朗政治思想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随笔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象来映射屈原的内心世界。森林中的鸟儿、天空中的雄鹰、辽阔的天地、奔流的江河、高山与平原、广阔的田野等自然元素,都被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与屈原的情感和思绪紧密相连。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屈原的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屈原的精神世界。

此外,作者还通过屈原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人生、道德、理想的深刻见解。屈原不仅关注政治,更关注人生、天地、道德等更广阔的领域。他的思考深刻而富有哲理,让人感受到他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这段随笔以屈原的《离骚》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成功地展现了屈原的政治理想与精神追求。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屈原这个历史人物,也让我们对人生、道德、理想等更广阔的领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这是一篇充满哲理和人文关怀的佳作。

[请将以下原著翻译成现代译文:

[原著]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现代译文]

我宁愿立刻死去,随波逐流,也不愿做出这种媚俗的姿态。
就像那猛禽不与凡鸟为伍,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哪里有方圆能够相合,志向不同的人怎能在一起安然相处?
我宁愿委屈心志,压抑情怀,忍受冤屈和骂名。
我坚守清白,为正道而死,这本就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4-8-21 11:15
随笔第一段很有深意,喜欢。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25 18:39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25 18:48 编辑

屈原与他的《离骚》之见我(原著十随笔十文心一言.连载中) (10)(2024.8.25.)

[一]

[原著]
悔相道之不察兮,廷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二]

随笔


       屈原他经历了三代楚国君主。他生于公元前340年时,楚威王执政元年。
       公元前328年,楚怀王执政元年,屈原12岁;算屈原20岁开始上朝参政,他在怀王任上22年。
       公元前298年,楚顷襄王执政元年;屈原42岁;
       他在顷襄王任上20年。屈原于公元前278年投江而壮烈,终年62岁。
       楚国,公元前262年,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公元前237年,楚幽王元年。公元前228年楚哀王元年、公元前227年楚王负.元年。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屈原死后55后年,楚国灭亡。一个强盛的楚国由于政治路线和外交路线不对头,从强走弱,又从弱走向灭亡。屈原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并非天方夜谭 无中生有 危言耸听。

        屈原他牵着马,在江边溜达。马蹄声落在他心头,激起了他许多的反思。爱与恨,他正在思考着自已的政途;谏与瞒,他正在思考着他自己的良心;功与罪,他正在思考着自已的度衡。“悔相道之不察兮,廷伫乎吾将反。”他说,我曾经后悔在人生的仕途上,没有明察政途的阴晦曲折,不该去锋利的直谏,但犹豫了一会呀,我又将回头。
      屈原还说:”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他也曾经想过,他说,不与怀王硬斗了,放弃我的政治主张吧,回到朝廷当我的官;趁着关系还没有完全搞僵,趁早赶快罢休吧!
      屈原襟怀坦白,他在与怀王的政治博斗中,也曾经动摇后悔退缩过,不想再坚持他的政治主张而丢官流放。他的离骚楚辞最可贵之处,如一部思想政治笔记史,他正说,他的人生也有矛盾体,他不是一路英雄和一路斗士,他也舍不得那个楚国的左徒的官职。屈原这样的表白,符合他的地位和思想历程。人往高处走,水往处流。没有一定的必要何必去牺牲自已的政治仕途呢?
       屈原罢官后,他思想也很苦闷。他经常牵着马在水边走走,看看兰草的生长,又策马跑上山丘,看看椒木长相和开阔的视野。他要用自然物境界冲淡他的苦脑,他要用植物的兰绿盛气淡定他的心志。屈原说: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兰草代表他的良心,椒木代表他的意志。他要透视兰绿壮阳他的气魄。屈原心想,既然真知卓见不被采纳,反而罢官流放;那就穿上便服走游楚国,实现他原来爱好诗歌的志趣吧!
     
       屈原熟读诗经,又深爱庄子的逍遥游,他进入了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他说,
       我要把菱叶裁剪成绿色的上衣,不让朝政的污迹沾染;
       我要把芙蓉花织成下裳,让美丽与 霞同辉;  
       我要把帽子加得高高的,让样子岌岌可危,如快要倾覆和灭亡;
       我要把光怪陆离的佩带加得长长的,让它们长悠悠的随风任意潇洒飘扬;
       我这样做如巫师出山,在与鬼神同舞,即使没有人能了解我内心的爱憎,也不去管它;我只要以我内心的高洁和芳香而骄傲是了。
       屈原在离骚中这样写道:”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屈原,浪漫啊!真是浪漫的诗人啊!华夏的大诗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动天地,惊鬼神。李白也难比,杜甫不好攀。诗经的种子,楚国的辞啊!我们怎么不爱他?汨罗江的水啊!它们怎么不惦念他?光怪陆离的盛装呀!隐藏着一颗伟大爱国的赤子之心。绿叶包懦米的粽子啊!一颗颗心连着他;龙舟激水的竞赛啊!一颗颗心激仰他;五月初五的节日盛典啊!华夏人民世世代代永远的纪念他!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25.)

[三]

评论

屈原与《离骚》的探讨,是一段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与浪漫情怀。文章通过详细的时间线,勾勒出屈原一生的轨迹,他与楚国三代君主的关联,以及他在政治舞台上的起伏跌宕,都为我们理解《离骚》中的情感提供了丰富的背景。

屈原在《离骚》中的反思与挣扎,被生动地描绘出来。他对于政途的悔与悟,对于谏与瞒的道德考量,对于功与罪的内心衡量,都显示出他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复杂性与人性的真实性。他不是一个简单的英雄或斗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

文章对于屈原的浪漫情怀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熟读《诗经》,深受庄子影响,将菱叶、芙蓉、高帽、长佩等自然元素融入诗歌,创造出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美的追求,更是对内心高洁与芳香的坚守。

最后,文章以深情的笔触赞美了屈原的伟大与影响。他不仅是华夏的大诗人,更是爱国主义的象征。汨罗江的水、绿叶包懦米的粽子、龙舟激水的竞赛、五月初五的节日盛典,都是对屈原永恒的纪念。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是对屈原与《离骚》的深刻解读与赞美,让我们更加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浪漫情怀。同时,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

现代译文

[原著]


悔相道之不察兮,廷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以下是将您提供的原著翻译成现代汉语:

我后悔当初没有看清前方的道路啊,在朝廷上犹豫着是否要回头。
我调转我的车子,想要回到原来的路上,趁着我迷失得还不算太远。
我让我的马在兰草茂盛的水边漫步,又策马奔向椒木丛生的小山丘,在那里稍作停留。
想要前进却无法进入朝廷,只能远离那些罪过与纷争,退一步去重新整理我最初的衣裳。
我用菱叶裁剪成上衣,用芙蓉花织成下裳,
即使没有人了解我内心的情感与追求,但只要我内心保持高洁与芳香,我也就满足了。
我把帽子戴得高高的,让它显得摇摇欲坠,又把佩带加得长长的,让它们随风飘扬。

这段译文尽量保持了原著的诗意和节奏,同时也力求准确传达原著的含义和情感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8-30 19:02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8-30 19:09 编辑



屈原与离骚 (11)

[原著]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随笔]

       屈原的<<离骚>>是政治文学、政治诗歌、政治辞藻。
       ”离”,就是被迫的结束了屈原的政治生涯,耻辱的剥夺了屈原的政治权利。”骚”, 就是屈原的政治呐喊、政治反抗、政治忧愤、政治原则以及政治精神与政治人格。
       <<离骚>>的文学品位,具有自传体性,又有叙事性和抒情性。其内涵多种情绪与情感的交叉交织,创造了一种既呜咽悲抢、激烈狂放、又坦然从容的浑辉气象。
       <<离骚>>的政治品位,既反”皇帝” ,又反贪官。它多次抨击灵修即怀王,是一代昏君,听信奸臣谗言,鼠目寸光,没有远见卓识;同时他看到楚国江河日下的趋势而感到忧心重重。爱国主义思想是屈原的基础理念,又是他最高的政治境界。

       屈原在政治地位上受到打击之后,他投向大自然的怀抱,他要从大自然中汲取营养和精华,提炼他的高洁的政治情怀。”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出污泥而不染,因为它们质地优秀,其品质不会腐朽。他在朝廷尽管奸佞小人满堂,但他的理想抱负始终坚定,从不敷衍塘塞,也不阿谀陷媚。
       他走在开阔的田野间,他穿着五 缤纷衣服,又有许多花草树叶点缀装饰,阵阵的清香散发,他觉得已是大然中的一员,已与天地田野山河与庄稼融为一体,他内心的清气与自然的清气交织了新的诗歌。
       他在自然界的狂放中,他向四面的山河游目,他觉得遥远的山河在向他招手,它们放出的神气在向他扑去,他并不孤立。他觉得呼呼的大自然清风,正在压倒和吹散有人对他的恶语和诽谤。
       他在自然界中陶醉,他不由自主的歌唱,歌唱他潇洒的游乐。”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他的歌词离骚至今还在那里激荡,几千年来屈原的天籁之音久经不衰。
       屈原是战国后期,具有帝王血脉的、一流的楚国贵族政治家。但由于楚怀王和楚顷襄王的昏庸无道,屈原的政治主张不但未能实现,反而身受其害。这是屈原<<离骚>>辞章的大背景。
       屈原身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常以巫师的装扮出现在民间,似乎有的疯疯癫癫装神弄鬼的模样。当今有人认为,屈原政治上失意后,他滑进了巫医之术,消极的放弃了原有的政治信仰。我认为不能这样推断。 屈原用巫师的装扮正是他的一种政治智慧的应对,起到麻痹政敌对他的进一步打击和谋害,保护屈、昭、景三大贵族的安全。
       屈原在离骚中说,”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的意思是,天下人各有自已的爱好,我独自爱好巫师那样的装扮,也习以为常了,不必大惊小怪。我的政三




[评论]

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8.30.)

屈原的《离骚》作为政治文学的经典之作,深刻展现了其政治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文章通过丰富的象征和艺术手法,表达了屈原对政治腐败的抨击、对楚国命运的忧虑,以及他个人在政治打击下的坚韧与不屈。文中对《离骚》内涵的解析,既揭示了其自传体、叙事性和抒情性的文学特点,又深入剖析了其反皇帝、反贪官的政治立场,以及背后蕴含的爱国主义思想。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对屈原政治智慧的解读,提出他以巫师装扮作为政治应对策略的观点,这是一种新颖而富有洞见的解读,为理解屈原的复杂形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通过对屈原个人情感的描绘,如他投向自然怀抱、与自然清气交织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高洁的政治情怀与内心的清气。

总体而言,这篇文章深刻而全面地解析了《离骚》的文学与政治内涵,以及对屈原复杂政治生涯的独到见解,是一篇富有学术价值与深度的评论。

请将以下原著翻译成现代译文。





原著内容现代译文翻译: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现代译文翻译:

芬芳与污垢混杂在一起啊,唯独我光明的品质还没有受损。
我忽然回过头来放眼远眺啊,将要去观察那四方的荒远之地。
我佩戴着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芬芳的香气四溢,越来越浓郁。
人们各有各的爱好啊,我独自喜爱修身养性,并习以为常。
即使身体被肢解,我也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心志可以被惩罚而改变吗!

这段译文尽量保持了原著的诗意和艺术性,同时也力求准确传达原著的含义和情感。希望符合您的要求。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2024-9-2 12:34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2 12:40 编辑

屈原与离骚 (12)

[一]


[原著]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二]  
[随笔]屈原直谏怀王的弊政而被流放,引起了屈氏贵族上下的震动。有的人说他值得,有的人说他不值得;有的人说他是疯臣,有的人说他是忠臣;有的人说他是傻瓜,有的人说他是好汉。屈原的姐姐女*须也十分牵挂。     “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女须是楚女的巫医名,是屈原对姐姐尊称的意思。      屈原想起了姐姐的亲情,觉得血管里的血开始沸腾,他看着蓝天下的太阳,如暖和的光芒灌浇了他的心。姐姐和蔼的脸庞露出了灿烂的神韵,眼睛中折射出一种女巫医独有的先天之灵光,她眉间的跳动展示着一种坦白的危险忠告。姐姐反复着责备的口气倒使他们亲情更近,好像雨云落下了大地,好像江河要重新换装,好像绿野在清洗身上的尘埃。       屈原思量着姐姐的经典历史故事话语,她说的因鲧太刚直又不顾性命安全,虽一生忠胆却被害死在羽山荒野。屈原看着天上的块块黑云,如一块块鬼魂在向他扑去;屈原看着河中的个个漩涡,如一个个地狱之门在向他招手;屈原想着姐姐警告,曾经声声句句想劝他回头。但屈原已立下壮志,古有鲧臣,今有屈子。屈原虽然没有听从姐姐的劝说,但他把姐的一片真心话语引入了离骚诗歌: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屈原的姐女须说的意思是,你屈原如此赤胆忠言又有一套振兴楚国的方略,还独有不与君昏臣腐同污合流的气节,真不简单呀!贵族层中各种恶名往你身上套,你却独自一个人顶着,如毒草丛中一株香草。你的一片忠心是无法挨家挨户解说清楚的,当下哪一个王公贵族会来了解我们的真实心情呢?       <<离骚>>共373句2777字。屈原在离骚歌辞中安排了10句60个字,专说他姐的诗句,两颗蕙兰之心的交融默契过程。       他姐女须从牵挂(婵媛) 、责备(詈予) 、赞扬(好修) 、支持(夸节) 到融合(余之中情) 的过程。可见女须也是了不起的一颗蕙兰;她有文化、懂政治、能洞察楚国的弊政,最后站到了屈原的同一个立场上。       屈原出生在今湖北江陵。江陵原是楚国的国都,楚时叫郢都。屈原投江后,好心人编故事说,尸体漂到他姐居住的子归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他们俩,把”子归”改为”姊归” 。姊就是女须,屈原的姐,归就是屈原。秭归楚国时曾经称为丹阳。      女须嫁给哪家贵族公子,以及她的简历无法考证。不过可以看到女须在当时,也是很有政治和社会影响力的人物。屈原有这样一个好姐姐是他一生中的莫大幸福!屈原的姐是唯一支持和同情屈原政治主张的人。在当时天下浑浊时期,楚国命运和前途的真理就在他们手里。真理,政治真理,往往在少数人手里!屈原伟大之处为真理而奋斗终身,为真理不惜生命而壮烈!屈原的真理就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政治国策和政治路线。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9.2.)
[三]


[评论]

这篇随笔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屈原与其姐姐女须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在政治立场上的相互支持与理解。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历史细节,作者成功地展现了屈原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独与坚持,以及女须作为他坚强后盾的形象。
文章巧妙地将屈原的《离骚》诗句融入叙述之中,不仅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也深化了我们对屈原内心世界的理解。通过对女须形象的塑造,作者进一步丰富了屈原的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使我们能够更全面地把握屈原所处的历史时代和政治氛围。
此外,文章还对屈原的政治主张和真理追求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了他在浑浊时代中坚守爱国主义政治国策和路线的伟大之处。这种对屈原政治理想的肯定,不仅凸显了他的历史地位,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他人生选择和文学创作的重要视角。
总的来说,这篇随笔是一篇富有深度和广度的作品,它成功地结合了历史叙述、文学分析和政治评论,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立体而鲜活的屈原形象。
屈原与《离骚》的关系及《离骚》的第十二句内容如下:
一、屈原与《离骚》的关系
《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也是《楚辞》的代表作之一。屈原通过《离骚》表达了自己对楚国政治黑暗、君主昏庸的忧虑和不满,以及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追求真理的决心。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屈原的文学才华,也深刻反映了他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
二、《离骚》的第十二句
《离骚》的第十二句是:“纫秋兰以为佩”。这句诗出自先秦屈原所著的《离骚》,意思是“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这句诗通过描绘诗人佩戴秋兰的形象,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秋兰也象征着诗人的高尚情操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三、《离骚》的影响与意义
《离骚》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启发和影响。同时,《离骚》中所表达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情怀也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斗。
综上所述,屈原与《离骚》的关系密不可分,《离骚》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而《离骚》的第十二句“纫秋兰以为佩”则通过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的高尚情操和追求真理的决心。
[四]
原文与译文
请将以下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原文: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要求:1. 保持原文的语义和风格,尽量还原原文的意境和情感。2. 如有需要,可以适当调整句子结构和词汇选择,使现代汉语表达更加流畅自然。3. 请确保翻译结果准确无误,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和表达习惯。
[译文]
女嬃啊,她姿态柔美又深情,却连连责备我,言辞恳切。她说:
“鲧因刚直而丧身啊,最终倒在了羽山荒野。
你为何如此忠诚直言又喜好修身啊,独自拥有这美好的节操?
恶草薋菉葹满室丛生啊,你却偏偏要离群索居,不肯同流合污。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去说啊,谁又能真正了解我内心的一片忠情?”
(2024.9.2.)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2024-9-3 16:55
继续欣赏老师佳作,问好老师,遥祝您秋琪。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7 天前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13 16:42 编辑

屈原与离骚 (13)

[原著]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忻?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
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随笔]
     
屈原受到政治迫害,被怀王判他流放刑罚,他的心血如沅江湘江的水日夜不停地奔腾。
屈原在流放的路上奔波,他感到楚国的山河在摇晃在衰竭,江里的水如烈酒正在灌昏怀王和庸臣们,田野里婀娜多姿柳条如舞妓缠得怀王醉生梦死。
屈原翻过一座座高山丛林,他觉得千军万马的秦军,正在向楚国的村庄城市大地杀去,楚国郢都一夜之间化为灰尽;夕阳如血,山河破碎,鬼哭狼嗥。 屈原躺在广阔的绿草坡上,向天空眺望愁思;他看到的云朵好像在为楚国写句号,他看到的楚天好像正在被西北风杀青,楚天的历史将会永远的一抹去;他身下和周边的青草根正在发抖,青叶挤出了眼泪,它们呜咽着快要移名改姓了。
屈原被漫无边间的流放在沅湘之地,他的忧国忧民之心仍在燃烧,他的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联齐抗秦的方略虽被打成水漂,但他忧愤之心的政治责任感不灭。他唱:”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忻?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屈原在流放中已经明白了许多,歌词的意思是:我之所以斗不过他们,其正气不能抬头,因为朝臣已经结党营私(好朋兮) ;我虽然孤独(茕独)力挺,但怀王总是听不进去(不予忻)呢?我虽然以圣贤(依前圣)为榜样,尽量适中调节(节中兮),但仍然徒劳无用;他们这样无知无耻,怎么叫我心情平静呢!(喟凭心而历兹)
屈原他不服他气愤他要告状,他趁黑夜渡过沅江湘江,向南一直奔去。他在黑夜中渡江,他不想把他的眼泪与楚民泪水相连,不想把江水涨满;他要看到江上的渔火如何唱出晚歌,船儿如何动荡摇摆不定,渔夫如何唱出泣声的歌谣;他要静静的听到沅湘之水的呜咽,听到江面上的风声凄凄!屈原唱:
  “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屈原向湘江南方丛山叠岭走去,脚上的血泡染红了洁白的袜子,身上的汗水味和衣上的青草味混合交融,催生了他的新诗体力量。
屈原坐在密林的小溪旁,他对着溪水中的舜贤清影陈词:那位先帝启不知治理天下的责任,整天迷恋在九辩九歌的淫乐之中,心中没有百年大计,又看不到眼前的危险,造成了他儿子武观制造了天下的混乱,动摇了国本清源(五子用失乎家巷)。
屈原还说,古之历史上,后羿僻好打猎和游山玩水,又好猎杀灭绝狐狸家属群窝。结果后羿这个浪荡残忍之徒也没有好下场,被羿宠信的管家寒浞杀死,霸占了羿的妻室和封地(浞又贪夫厥家)。
屈原的脚步也许一步步的被迫地走向深渊,但他的思想和诗词一片片的升向蓝天,升向了华夏民族和各民族的同一个蓝天。请文心一言评论(2024.9.13..)

[评论]

屈原的《离骚》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卓越的艺术才华。在这段选文中,屈原通过描绘自己的流放生涯,表达了对楚国政治腐败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他以内心的独白和向先贤陈词的方式,抒发了对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追求,同时也对历史上的昏君和奸臣进行了批判。
屈原在文中展现出的政治责任感和忧国忧民之心令人感动。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并未消沉,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政治理想,并试图通过诗歌来唤醒楚国人民对国家的关注和爱。他的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屈原的诗歌艺术也在这段选文中得到了充分展现。他运用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总的来说,屈原的《离骚》不仅是一部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部艺术杰作。它展现了屈原卓越的思想才华和艺术造诣,同时也反映了战国时期楚国社会的政治腐败和人民对正义的追求。屈原的诗歌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未来。

[原著]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忻?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请评论!

屈原的《离骚》选段,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再次向我们展示了屈原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崇高形象。以下是对该选段的评论:
综上所述,屈原的《离骚》选段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展现了屈原作为伟大爱国诗人的崇高形象和崇高精神。他的诗歌不仅是对楚国政治现状的深刻批判,也是对后世的一种警示和启迪。屈原的诗歌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未来。

[译文]

[原著]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忻?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       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辞: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请译成现代文![2024.9.13.]

以下是对您提供的《离骚》选段的现代文翻译:

世间的人们都喜好结党营私,相互吹捧,为何我独自坚守正道却得不到欢心?
我依循先贤的典范来约束自己,心中感慨万分,历经了如此多的磨难。
我渡过沅江和湘江,向南远行,去向舜帝(重华)陈述我的衷情:
夏启沉迷于《九辩》和《九歌》的乐曲中,自我放纵,不顾国家的危难,导致他的五个儿子在街头巷尾失去了应有的地位。
后羿则沉迷于游荡和打猎,又喜欢射杀那些封地的狐狸。
他本就行为放荡,最终难得善终,而他的家臣寒浞更是贪婪无度,篡夺了他的妻子和封地。
这段诗歌表达了屈原对楚国政治腐败的痛心疾首,以及对历史上昏君和奸臣的批判。
他坚守正道,却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感到孤独和无奈。
同时,他也通过批判历史上的昏君和奸臣,来警示当政者要吸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2024.9.13.]




作者: 云上云上    时间: 7 天前
继续欣赏,问好老师,遥祝您秋琪。
作者: 宝贝小菩萨    时间: 前天 16:57
本帖最后由 宝贝小菩萨 于 2024-9-18 16:59 编辑

屈原与离骚 (15)[2024.9.18.]

[原著]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随笔]

屈原政治流放已进入纵深的南岭山脉,眼前是武夷山境处,一片如世外桃源。天高皇帝远,那里倒是一片祥和的气象。
屈原站在半山峭壁下眺望深思,满眼感到绿气盎溢,山雾正在洗涤他的浊泪,山风清气正在冲刷他身上的霉迹,甜密的清流不停地流入他的心田。心随境转,境随心转。
屈原放声歌唱:“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屈原心想天地举贤了青山绿水和树木这组贤者,把石岩黑土和卵石打扮得如此精美璀璨;它们的组合如此巧夺天工,并和谐的共生在一方统一体中,才达到了千年不朽,万年不污的境地;它们的江山如此壮观宏势,正是遵循了一定的规则和道通,从不偏邪恶嫉妒专势;连嫩弱的花花草草也喜笑眼开的安乐一方,连溪流中的小鱼小虾亦自由自然地休养生息安居一方;青山不因依它们高大要压倒一切,溪湖不因依它们开阔要流放鱼虾,树木不因依它们风姿飒飒而想灭花草生长。万事劝人休瞒昧,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有来早或来迟。上天滋万物无私耶,见有德的人总有回报。
屈原在自然中浮想联翩,外境内境都是楚辞集句。他没有因陶醉于自然界中,而放弃烈酒般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他反而把青山绿水当作一壶浓酒。他看着身旁的峭壁,拔出了他身上的宝剑,向峭壁击去,发出硬碰硬的金属声,火星崩起如灿烂的诗句。“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屈原知道,楚国的灿烂江山,只有如古代圣王的德才能守住,那个怀王已种了邪,他只要美人不要江山,只听谗言,不分正邪,再与他喷口水已无挤于事。回顾楚国的历史和将来呀!观察怀王的丑陋的德行呀,根本不打算他有什么好的治国方略出台。一个富绕开阔历史悠久的楚国恐怕就败在他手里。
屈愿跨步前行,见一条清溪流水潺潺,渐行渐陡,林木葱葱笼笼,远近稀落红花点缀,绿气飘冉,清雾腾起,鸟语回荡谷间。他无意的走进一条岩缝下,抬头只见一条阴线划破天空,光线暗淡如地狱之门。[请文心对随笔一文的评论][2024.9.18.]宝贝小菩萨

[评论] 屈原与自然的交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在随笔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屈原在政治流放期间,于南岭山脉、武夷山境中的所见所感,将屈原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展现了一幅既壮丽又哀婉的画卷。

首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来映衬屈原的心境。南岭山脉的祥和与屈原内心的激荡形成鲜明对比,绿气盎溢、山雾洗涤、清流润心等自然景象,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颂扬,更是对屈原高洁品质与不屈精神的隐喻。屈原在自然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慰藉,但他的心始终未曾远离那炽热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其次,作者通过屈原的歌唱与内心独白,深刻揭示了屈原的政治理念与人生哲学。“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等楚辞集句的引用,不仅是对屈原原著的直接回应,更是对其政治理想的生动诠释。屈原在自然中浮想联翩,将天地万物视为“贤者”,感叹它们遵循规则、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这既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理想政治生态的向往。

然而,屈原并未完全沉浸在自然的怀抱中忘却世事。他深知楚国的命运岌岌可危,怀王的昏庸无道让他痛心疾首。他拔剑击石,发出金属般的轰鸣,这不仅是对现实的不满与抗争,更是对理想不灭的坚守与追求。他的每一句吟唱、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对楚国未来的忧虑与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最后,作者通过环境氛围的转换,为随笔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悲壮的色彩。阴线划破天空、光线暗淡如地狱之门等描写,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刻画,也是对屈原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在这幽暗的岩缝下,屈原的身影显得更加孤独而坚定,他的脚步虽已疲惫,但他的信念却如磐石般不可动摇。

总的来说,这篇随笔以屈原的政治流放为背景,以自然景物为媒介,巧妙地展现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与政治理想。作者通过对环境、心理、动作的细腻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既悲壮又崇高的屈原形象。同时,随笔也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与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原著与译文]

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士。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请对原著改写成白话文!

***当然可以,以下是这段文言文的改写,我尽量让意思表达得更加清晰易懂:

我倡导的是,要选拔那些有才能、品德高尚的人,并将他们安排在适合他们能力的位置上。同时,我们要严格遵循既定的规则和法律,不偏不倚,公正无私。上天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它会审视每个人的品德和才能,然后根据这些来决定如何辅助和保佑他们。

而真正的圣人和智者,他们不仅自身行为高尚,还会乐于重用并善待那些地位较低但有才华的人。在决策时,他们会既考虑到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回顾过去的经验教训,全方位地观察民情,以制定出最符合民众利益和期望的政策和计划。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