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勇攀西岳华(7、8)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4-8-21 11:12
标题: 《勇攀西岳华(7、8)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4-8-21 11:49 编辑

                勇攀西岳华山(7)
                             1980年5月7日
我喜欢山、我爱山、我敬畏山。
我曾经在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大张《中国地形图》和一大张立体版《中国地形图》经常深情地看。躺在被窝里也要拿着望远镜看,永远看不够!我也走过、攀登过许多名山大川,永远也走不够!
年纪大了,走遍祖国的美丽山川的愿望更强烈了!我为自己提出了一个口号:“死在外边,死在路上。”不给家人,不给子女添麻烦,拥有一辆国产面包车就足够了!同时努力去做三件事:
1、【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尽一个普通河南人的心意!
2、瞻仰祖国各地的烈士墓并为烈士陵园扫墓,尽一个普通公民的由衷敬意!
3、收集中国古楹联,中国的古楹联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期望与有缘的,有共同志趣的朋友们共同踏上这条开悟之路!
——欢迎加盟,让梦想成真!
(《勇攀西岳华山》是我梦想的开始……其他有关旅游方面的文章有待陆续找出来晒晒)
  
   走了几十步又看见草丛里的雪白卫生纸团,我们就这样一边攀爬华山一边惊叹着那洁白的卫生纸……
  插话说说】:为什么我和田松山对卫生纸这么惊叹?这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在河南使用卫生纸的的确确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把卫生纸当做一次性使用,还能擦汗、擦嘴,这对于我们来讲,在1980年的时候还没有这个概念。
  来到“廻心石”,奇险更是绝妙,到这里如果意志不坚、体力不壮的人却该回心了,又听说这里摔死了四个人,加上解放军也参加维护秩序的行列,山势加气势,怎不令人回心呢?
  我们不但没有回心,反而更向往去处了。
  上了千尺幢、爬上百尺峡、登上老君犁沟,早已口干舌燥、汗流夹背,本想这已经是走到头了,哪知路途仅走了不到三分之二,前途仍然惊险无比。
  我们少歇了一会儿,吃了碗凉粉,照了相又上路了,这是最疲劳的阶段。
“这就是日月崖!”看到它虽然非凡,和我想象中的相比未必逊色,但我还是有些失望。
但名不虚传的苍龙岭又补上了日月崖的不足。
我赞美大自然的奇特,更赞美在苍龙岭上第一个留下脚印的人。纵然谁也不知道此人名谁,更无石碑记载,可想华山的发掘者的伟大、无畏!
我上至苍龙岭中断扶栏远眺,北边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渭河、黄河像条细长的白带子。俯首下看,仍是百丈深渊,山风吹来,虽微微从我身旁走过,但难免有些被吹下山谷的胆怯,我双手抓紧栏杆坐在仅有一托宽窄的龙脊上很是……
我坐龙脊游仙境,
群山俯首喜相迎。
黄渭银蛇欲起舞,
松涛阵阵起歌笙。
上去苍龙岭又爬了一阵子,仍不知何时到头?这时最主要的是疲劳、燥热、口渴、饥饿。
上到中峰,我们向西峰拐去,忽见将军树挺拔苍翠,有的有两人合抱粗,山风吹来发出呼号声响,使人顿时燥热减半,口干也觉得好了许多。                             

               勇攀西岳华山(8)
                              1980年5月7日
在西峰接待处我们饱吃一顿,又休息了片刻,开始攀上西峰。
我在沉香劈山处、摘星石下留了个影,这个地方十分险,脚下的山脉都倾斜着,有的山峰如刀刃一般锋利。那个景色使人看了头晕目眩、两腿发软,晚上睡觉时还因后怕而惊醒几次……
晚上,我们住在几十个人的大屋中,在弥漫着浓浓的脚臭气味中,香香地睡去。
天未亮我们冒着蒙蒙细雨爬上了南峰、东峰。华山五峰各有其美、个个都险、无不令人惊叹!
我们下山了,下山的味道更不好受,一方面力量不足,另一方面是精神上的支配,那时是要啥味儿有啥味儿。
我们要告别华山了,在这里虽然只呆了短短的两天,但是他给我的记忆是永远的。我遗憾没有看到云海,没看到日出,没有走走长空栈道(没找到),没去北峰。
谁知我此生还有没有机会再来呢?这些遗憾或许是永生的。
除了华山的奇景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外,还有那个道姑也使我不能忘却。她只身守着那个洞,睡在石板地上……她衣着破烂,看上去40岁上下的人了,但她脸上没有皱纹,他是一个不丑的女人,她为什么要出家?她在这大山中怎样生存?真的没有人欺侮她吗?她的脸上布满了风霜的痕迹,也掩饰不住生活给她带来的愁云。我没有给她留下些钱,我应受到良心的谴责!谈话中,我感到她是一个有知识的人,甚至文化还很高,她说一口普通话。她是一个人,而来爬山的游玩者中的许多女人,还有我们都是个人,就在这咫尺的地方竟有天涯之差!我同情她、可怜她!(其实她更可怜我们这些俗人),她的一生就这样过去了?!今后还会给她带来什么呢?
【未完待续】
现在我常感叹:
——时间都去哪儿了?不觉之间就老了!
——无限感慨、无限留恋、无限回想、无限憧憬!
——现在人老了,坚定一个信念:要为1942逝去的先人们立块儿碑,碑不在大小,但是这块儿碑我们河南人我们许昌人的心中要有。

现在我常喃喃自语:
——王老汉哪王老汉!58年得开悟,36年磨一剑!
现在我常扪心自问:
——1942的儿孙们都去哪儿了?
敬请看《四季歌文学社区》我的【日志】:
——【我的梦-让更多的河南人看《1942》】
——【我的梦-为1942三百万亡灵建园、立碑、过节】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4-8-22 22:31
忠实地记录生活。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