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不欺暗室和义不摘梨(读史札记) [打印本页]

作者: 一个放羊娃    时间: 2024-8-8 10:31
标题: 不欺暗室和义不摘梨(读史札记)
本帖最后由 一个放羊娃 于 2024-8-8 10:33 编辑

不欺暗室和义不摘梨(读史札记)

    不欺暗室和义不摘梨是两个历史典故,一个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一个出自《元史》。
    《列女传•卫灵夫人》中说,卫国曾经有一个规定,凡是经过皇宫的人,都要向宫门鞠躬敬礼,以表示对皇家的尊敬。刚开始大家还按规定行事,久而久之逐渐松懈,这个规定就形同虚设了。有一天晚上卫灵公和夫人南子在宫里饮酒,忽然听见有一辆车子过来的声音,到了宫门口,响声戛然而止,少许响声复起,逐渐远去。南子说:这辆车子上坐着的人,一定是蘧伯玉。卫灵公说:你怎么知道是他呢?南子说:蘧伯玉是个贤人君子,在深夜能够自觉地下车向宫门致敬,不是他还能是谁呢?卫灵公差人去问,果然是蘧伯玉。
    《元史》中说,宋朝末年,元军大举南下,天下大乱。有一个叫许衡的人,跟随难民逃难,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大家又饥又渴,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难民纷纷去摘梨吃,惟独许衡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 地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众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难道我们的心也无主了吗?”
这两个典故,有一个共同点,修身养性贵在自觉,即使在非常时期也不例外。
    蘧伯玉和许衡,千百年来被树为“灵魂深处爆发革命”的楷模,在反腐败斗争的今天,更是倍受推崇,有人甚至撰文说,只要大家都作君子,腐败就能解决,社会就能和谐。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
    道德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在提高人的精神层次上有一定的作用,但作为医治社会的唯一良药却是不现实的,至今没有发现“道德救国”的先例。不欺暗室并没有引领老百姓对卫灵公的永久崇拜,更没有挽救卫国的灭亡;义不摘梨并没有阻止难民的分而食之,更没有阻止元军的猛烈进攻。
    医治社会的主要良药是体制建设,这也被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实所证明。
    可见,修身养性作为“锦上添花”可以,作为“雪里送炭”断断不可。

2010、7、19


作者: 白水    时间: 2024-8-8 21:56
好观点。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