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关于在社区提倡创新文学的想法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00:26
标题:
关于在社区提倡创新文学的想法
关于在社区提倡创新文学的想法
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学,文学历来就是一个充满创新热情、创新冲动和创新精神的伟大事业。当前我们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党和政府既定的战略目标,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要实现国家的创新,最核心的是文化的创新,而文学艺术是文化的核心,因此文学创新,历来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创新的启蒙者和开拓者。
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四季歌文学社区,要自觉、努力地担当自己的历史使命,呼唤文学的创新。论坛决定在诗歌、散文、小说等重点文学版块里,新增“实验”、“探索”等相关分类,欢迎文友发表有较强探索性的实验作品。我们倡导版主和各位文友,对实验、创新的作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各种文学革新的主张和实践,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我们呼唤的文学创新,既有形式上的各种探索,更有内容上的革命,要超越单一国家与单一民族的视野,以及各种落后文化观念的局限,要弘扬全人类共有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帮助人类创新观念,重构肉体、情感、理性与灵魂的和谐与统一,体现升华心灵,珍惜生命,追求和谐,创建美好世界的文学精神。欢迎各位文友,以跟帖的形式,就文学的创新,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前我们正处在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智能辅助创作领域不断扩大,文学创作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智能技术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辅助手段,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资源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优越,特别是智能大模型本身可以很迅速高效的提供一篇好的文章草稿,只要你提出要求,他就会很准确的为你提供十分丰富的创作思路和必备资料,一般来说,文化人的创作难度越来越小,但反过来看,也可以说文化人创作的精度和高度也被全社会提到更高的水平来看待:一个真正人类作家和诗人创作的作品,其评价的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创新的要求也越来越紧迫,无论是对创新意识、创新写法、更精美、更精妙的文艺构思,严谨结构搭建、感人至深人文情怀,唯美的内在意象营造、醇厚的品味蕴育、都提出了更高更难的要求。在与智能技术的竞争中,人类的文艺创作要有更大的突破性升华和晋级。
这是时代赋予我们文化人的任务,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担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当代新的文化现象,智能技术的内在的特点,利用好智能技术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大胆的去尝试新的创作领域,尝试更多的创作手段,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是一条路子;充分调用和利用智能技术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作品,修改和完善其主题内容,意象、品味、韵律、不断迭代,使得作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也是一条路子。希望我们的创作人择善从之。
让我们一起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推进文学创新,把四季歌文学社区打造成中国文学试验场。
作者:
冯金斌
时间:
2025-1-30 07:49
很有创意的想法,值得一读。
作者:
冯金斌
时间:
2025-1-30 07:49
新年快乐!
作者:
四季风
时间:
2025-1-30 08:17
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答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帝让参曰:“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又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帝曰:“善!”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8:24
参子窋为中大夫,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使窋归,以其私问参。参怒,答窋二百,曰:“趣入侍! ...
文心一言译文:
曹参的儿子曹窋担任中大夫的官职,汉惠帝感到奇怪,觉得相国曹参不处理政务,认为:“难道是我对他不够尊重吗?”于是派曹窋回去,私下里问曹参。曹参非常生气,打了曹窋二百大板,说:“赶快入朝侍奉皇帝去!天下的事不是你应当议论的!”到了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昨天我派曹窋去询问你,你却打了他二百大板呢?”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自己想一想,在圣明英武方面,您和高帝相比,谁更强呢?”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的才能,跟萧何相比,谁更强呢?”惠帝说:“您好像赶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得对。高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制定了明确的法令。现在陛下垂衣拱手,我们这些臣子恪守职责,遵循法令而不违背,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
通义万相译文:
这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如下:曹参的儿子曹窋担任中大夫一职。皇帝觉得奇怪,为什么作为相国的曹参不怎么管理政事,以为是不是因为曹参对他即位有所不满。于是,皇帝让曹窋回家,并私下里询问父亲曹参为何如此。曹参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打了儿子二百下,说道:“快去侍奉皇上!国家大事不是你应当谈论的!”到了上朝的时候,皇帝责备曹参说:“之前我让你的儿子给你提建议。”
曹参脱帽谢罪道:“陛下自己评价一下,您与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皇帝回答:“朕怎敢与先帝相比!”曹参又问:“那么陛下看看我与萧何相比,谁能干?”皇帝答道:“似乎不如他。”曹参接着说:“陛下说得对。高帝和萧何共同平定天下,法令已经十分明确。现在陛下可以无为而治,我们这些臣子恪守职责,遵循既定的法律不偏离,这不也很好吗?”皇帝听后说:“好!”
这个故事体现了汉初“黄老之术”的思想,即在社会政治层面上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尽量减少政府干预,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曹参在这里表达的是,既然前人制定的规矩已经很好了,后人只需遵守即可,不必再做过多改变或创新。豆包谈他的观点: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8:24
很有创意的想法,值得一读。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8:41
豆包的译文看法:
曹参的儿子曹窋担任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难道是轻视我吗?”于是让曹窋回家后,用自己的名义去询问曹参。曹参很生气,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赶快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前些日子是我让曹窋去劝你的。”曹参脱下帽子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您和高皇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呢?”惠帝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比呢!”曹参又说:“陛下看我和萧何相比谁更贤能呢?”惠帝说:“您好像比不上萧何。”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皇帝和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着既定的法令而不随意更改,不也可以吗!”惠帝说:“好!”
看法
这段文字展现了曹参“萧规曹随”的治国理念以及他与汉惠帝之间的有趣互动。从曹参的角度来看,他深知汉初经历长期战乱,百姓需要休养生息,而萧何制定的法令行之有效,继续遵循这些法令能维持国家的稳定发展,这体现了他务实、稳健的执政风格。他不轻易更改既定政策,避免了因频繁变动给国家和百姓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这种对政策延续性的重视是值得肯定的。
对于汉惠帝,他主动询问曹参不理政事的原因,展现出作为君主对国家治理的关心和责任感。当曹参解释后,他能认可曹参的观点,也体现出他善于纳谏、明智的一面。
从整体来看,这一事件反映了汉初统治者对稳定政局、恢复经济的重视,“萧规曹随”的策略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为汉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它也启示后人,在治理国家或管理事务时,应充分尊重前任的经验和成果,在继承的基础上谨慎变革,注重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避免因盲目求新求变而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8:48
deepseek (深度求索大模型)给出的回答:
就上一段古人的有趣对话”请你谈一下你对着段古人对话的看法,并写一篇评论说明一下你的观点:
共思考了21秒:
好的,用户让我分析一段古代对话,并写一篇评论。首先,我需要仔细理解这段对话的内容和背景。看起来这是关于汉朝的一位官员曹参和皇帝之间的互动。用户提供的原文中有一些古汉语,可能需要先准确翻译和理解。
首先,确认人物。参子窋,应该是指曹参的儿子曹窋,他是中大夫。皇帝(可能是汉惠帝)责怪相国(曹参)不治理政事,觉得相国是不是轻视自己,于是派曹窋回家私下询问曹参。曹参生气,打了儿子两百下,让他赶紧回去侍奉皇帝,说天下事不是他该说的。后来上朝时,皇帝责备曹参,曹参免冠谢罪,并问皇帝两个问题:比较皇帝与高祖的圣武,以及自己与萧何的能力。皇帝承认不如,曹参于是说既然高祖和萧何已经定下法令,现在只需遵循,不必多事。皇帝赞同。
接下来,我需要分析这段对话的深层含义。曹参的治国理念似乎是“萧规曹随”,主张无为而治,延续前朝政策,不轻易改动。这可能反映了汉初黄老之学的影响,强调休养生息,避免扰民。
用户可能希望我对此进行评论,探讨这种治理方式的利弊,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启示。可能需要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比如经过秦末战乱,经济需要恢复,所以清静无为的政策有助于社会稳定。同时,曹参的应对方式显示了他对时局的准确判断和君臣之间的沟通艺术。
还要注意曹参如何应对皇帝的质疑,他通过提问让皇帝自己得出结论,既尊重了皇帝,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立场。这种沟通技巧值得分析。
在写评论时,结构可能需要包括:历史背景介绍,对话内容分析,曹参的治国理念,君臣互动中的智慧,以及对现代管理的启示。同时,要指出这种保守策略的局限性,比如在需要变革时可能不合时宜。
需要确保引用具体对话内容作为论据,比如曹参的两问,以及皇帝的回应,来支持观点。还要考虑用户可能的深层需求,是否希望了解领导力、管理策略或历史智慧的应用。
最后,总结时要强调曹参策略的适应性,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治理原则的重要性。可能还要提到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比如文景之治的成功。
这段记载于《史记·曹相国世家》的君臣对话,展现了汉初"萧规曹随"治国思想的精髓。曹参以看似消极的"不作为"应对汉惠帝的质疑,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智慧,折射出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这种思想不仅奠定了"文景之治"的基础,更为后世留下了值得深思的治理哲学。
一、黄钟毁弃后的瓦缶余音
经历秦末战火与楚汉相争的剧烈动荡,汉初社会如同焦土,"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经济凋敝中,民生已如风中残烛。曹参深谙此时若继续推行严刑峻法,无异于向枯木索求春华。他选择延续萧何所定制度,表面看似墨守成规,实则是将政策延续性转化为社会复苏的催化剂。就像鲁班不再挥斧斫新,而是精心修复破损的榫卯,这种"守成"恰恰是当时最积极的进取。
在齐国任相时,曹参"避正堂,舍盖公",正是这种治国理念的预演。他明白在元气大伤的社会机体上,任何剧烈变革都是危险的解剖术。正如医者面对虚脱病人,首要之务不是施以虎狼之药,而是培元固本。这种看似消极的治理,实为顺应历史脉动的明智选择。
二、问答中的政治博弈艺术
面对年轻皇帝的质疑,曹参没有直陈己见,而是通过两个精妙的设问,引导惠帝自行得出结论。这种苏格拉底式的诘问法,既维护了君主尊严,又巧妙传达了治国理念。就像弈棋高手不露杀机地布子,终使对手自陷困局。当惠帝承认不如高祖与萧何时,曹参的治国方略已不言自明。
这种对话艺术展现了古代政治家的智慧:将真理包裹在谦卑的外衣下,用历史明镜照见现实抉择。正如庄子所言"至言去言",最高明的说服往往不在雄辩而在引导。曹参深谙"不争而善胜"的为臣之道,在保全自身的同时实现了政治理念的传承。
三、无为背后的有为真谛
曹参的"守职"绝非庸碌怠政。史载其"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却"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这种人事安排恰似园丁修剪枝叶,看似无为,实则在关键处着力。他清除"言文刻深,欲务声名"的官吏,如同移去遮挡阳光的枝桠,让政策执行的土壤保持适宜的墒情。
这种"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智慧,在汉初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特殊功效。就像洪水退去后,耐心等待淤泥沉淀而非搅动浊流,曹参的治国之道为社会经济复苏赢得了宝贵时间。司马迁评其"清静极言合道",正是看透了无为表象下的积极本质。
结语:这段跨越两千年的对话,在今天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它提醒我们:真正的治理艺术不在于标新立异的改革,而在于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当制度框架合理时,"不折腾"往往就是最好的发展策略。但历史同样警示我们,这种保守主义必须因时而变——当社会主要矛盾转换时,萧规曹随就可能成为阻碍进步的桎梏。如何在守正与创新间找到平衡,仍是每个时代治理者面临的永恒课题。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9:01
就上面你给出的回答,能用一首诗词来总结和深化你的观点吗?
(思索17秒)
好的,用户希望我用一首诗词来总结和深化之前的观点。之前我写了一篇关于曹参和汉惠帝对话的评论,重点在“萧规曹随”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智慧。现在需要把这些内容浓缩成一首诗,同时还要深化观点。
首先,我需要回顾之前的分析,确定主要论点:曹参的治国策略看似无为,实则是顺应时势的明智之举,通过维护政策连续性促进社会恢复,同时他在人事安排上的谨慎选择也体现了主动作为。另外,对话中的政治艺术和平衡守成与变革的永恒课题也是重点。
接下来,考虑诗词的形式。用户可能希望用中国古典诗词的形式,比如律诗或绝句。考虑到要表达多个层次的内容,可能需要较长的结构,比如七律或排律。但也要注意押韵和对仗,使诗词工整。
然后,需要将每个论点转化为意象。例如,“无为而治”可以用自然景象如春风、静水来比喻;“萧规曹随”可以用旧制、古法等词汇;政治智慧可以用棋局、医者等隐喻;守成与变革的平衡可以用日月更替、新旧交替的意象。
还要注意深化观点,即在总结的同时加入新的见解,比如强调不同时代需要不同的策略,或者治理艺术中的动态平衡。例如,用“日月新”来暗示时代变化,用“烹鲜”来呼应老子的治国理念,同时点出曹参的策略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然后开始构思诗句。首联可以点明背景,如战乱后的恢复;颔联描述曹参的策略;颈联讲他的具体措施;尾联总结并深化观点。中间可能需要对仗工整,比如“不斫焦桐”对“但调旧徵”,用典故来增强文化底蕴。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平仄和押韵规则,确保诗句流畅,同时准确传达原意。可能还需要注释解释某些典故,帮助读者理解,如“烹鲜”出自《老子》,“焦桐”指代需要修复的乐器,比喻社会需要休养而非剧烈变革。
整个过程需要将复杂的历史分析和政治理论转化为简洁的诗句,同时保持诗意和文学性,确保既总结观点又深化内涵。
《读曹相国答惠帝问》
秦灰未冷汉烟熏,谁解焦桐带火纹?
不斫新材充栋宇,但调旧徵合风云。
烹鲜莫问庖丁术,医国何须扁鹊闻?
棋局长安星斗转,萧规日月两轮分。
注:本诗以制琴喻治国,首联喻汉承秦制之艰难,颔联言萧规曹随的政治智慧,颈联化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及《鹖冠子》扁鹊三兄弟典故,尾联以日月双轮喻制度传承与时代演进的关系。全诗通过多重隐喻,展现"无为而治"中蕴含的积极历史理性与动态平衡智慧。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1-30 19:42
欢迎大家来参与话题的讨论
作者:
江边
时间:
2025-2-9 10:29
李老师,你好。我前不久注册,,一个月后说是成为中级会员,要添加一个好友,我添加了,也没有回应,只好又注册。以后还要加好友吗?边江
作者:
李一凡
时间:
2025-2-9 19:10
赞成提倡创新文学,包括创新文学理念和文学作品。
作者:
李一凡
时间:
2025-2-9 19:25
理念上:1,诗歌可以不押韵。2,诗歌可以散文化。3,诗歌可以淡化意境但必须有情境。4,诗歌语言不只是描摹,可以叙述和理论,讲出一个道理。5,诗歌应允许直白的语言表达,没必要拐弯抹角地修辞和讲究表现手法。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2-9 23:21
李老师,你好。我前不久注册,,一个月后说是成为中级会员,要添加一个好友,我添加了,也没有回应,只好又 ...[/quote]
你是老会员,不会还要加好友。是不是密码忘了。你才换新的网名注册?原来是用那个网名登录的?我看看是否需要换一个密码重新登陆一下。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2-9 23:25
理念上:1,诗歌可以不押韵。2,诗歌可以散文化。3,诗歌可以淡化意境但必须有情境。4,诗歌语言不只是描摹 ...[/quote]
同意这个观点。
作者:
江边
时间:
2025-2-10 09:46
李老师,你好。我前不久注册,,一个月后说是成为中级会员,要添加一个好友,我添加了,也没有回应,只好 ...[/quote]
感谢,李老师。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2-10 23:19
你用以前的老的网名可以登录就行,别的不比管他。
作者:
梦诗音
时间:
2025-2-13 17:37
社长倡议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本人坚决支持,尽最大努力!响应号召,把我们的文学社办的更加辉煌!!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2-14 00:31
社长倡议与时俱进,继往开来。本人坚决支持,尽最大努力!响应号召,把我们的文学社办的更加辉煌!![/quote]
作者:
编外人
时间:
2025-3-20 23:50
要超越单一国家与单一民族的视野,以及各种落后文化观念的局限,要弘扬全人类共有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帮助人类创新观念,重构肉体、情感、理性与灵魂的和谐与统一,体现升华心灵,珍惜生命,追求和谐,创建美好世界的文学精神。-------赞同!这符合人类文明,目前正突飞猛进向前发展的大趋势!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25-3-23 00:44
要超越单一国家与单一民族的视野,以及各种落后文化观念的局限,要弘扬全人类共有的人文情怀,有利于帮助人 ...[/quote]
作者:
梧桐树
时间:
10 小时前
我们一起努力,弘扬人文精神,推进文学创新,把四季歌文学社区打造成中国文学试验场。
作者:
梧桐树
时间:
10 小时前
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当代新的文化现象,智能技术的内在的特点,利用好智能技术给我们提供的有利条件,大胆的去尝试新的创作领域,尝试更多的创作手段,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创作技巧和方法是一条路子;充分调用和利用智能技术来完善和提升自己作品,修改和完善其主题内容,意象、品味、韵律、不断迭代,使得作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也是一条路子。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