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罓 ]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9-29 07:25
谢谢先生支持:handshake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9-29 07:26
本帖最后由 钱江五月 于 2014-9-29 07:27 编辑
二、以旋律选择运笔,丰富了书法艺术形象
书法创作涉及作品款式、笔法运用、字体分布、词组排列、墨色搭配、行间留白等等,给人以美的形象感受。在传统书法创作中,书法作品的文字内容,一般不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但是,作者为了显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修养水平,往往会选择意趣丰富,文情并茂,千古如新的文字内容。但是,在这种既不重要却又重要的矛盾中,书法作品呈现的形象与所书写文字的思想意义各自独立,而且,随着书法风格、线条审美情感的形成,我们已意识到在这些书法作品中,不仅存在书法形象和文字意义各自独立的遗憾,甚至两者之间的形象、思想和情感出现相背离相矛盾的尴尬。比如,用轻快的笔画书写庄重或沉重的文字内容,或用厚重的笔画书写清丽活泼的文字等等,牛头不对马嘴。一直以来,传统书法占据主导地位,“笔笔有来历” 代代相传,书法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都是曾似相识的老面孔,因此,书法艺术千年不变也就不足为怪了。
那么,如何实现书法艺术形象与文字内容的和谐融合呢?音乐主题书法以巧妙假用音乐进行运笔布局,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目标。音乐包括旋律、节奏、和声。旋律是音乐的艺术语言,是音乐的灵魂,是歌词内容思想的情感表现是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节奏是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和声是音乐浓、淡、厚、薄的表现。在音乐主题书法创作中,我们根据音乐的节奏的强弱和长短确定书写字体的大小、笔画的长短,根据音乐和声浓、淡、厚、薄来考虑墨色浓淡的搭配和笔墨厚薄处理,根据音乐旋律的运动安排词组的排列、行间留白、整体的布局等。例如,《义勇军进行曲》的三个“起来”就是根据节奏的强弱书写,一词比一词大,一词比一词重,此时,歌词、音乐、书法浮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共同的画面,即中华民族如向前奔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又似由远及近的景头,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明月几时有》中的“起舞弄清影”是根据和声浓、淡、厚、薄的表现写成淡墨细笔,增强词与词之间,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虚实感,歌词、音乐、书法形成了相同的画面——轻盈秀美;《故乡的云》是根据节奏进行章法布局,书法笔画随着音乐的沉重而厚重、书法线条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化、书法的节奏随着音乐而起伏,其书法表现的形象与歌词、音乐相一致。所以,音乐主题书法以音乐运笔布局,其歌词的主题思想得到了笔画线条的演绎,白纸黑字之间,流动着有声的思想情感的运动,仿佛是音乐指挥家在空中划出的优美弧线烙印,书法形象更丰富。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4-9-29 10:26
有理有据,可以立说,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9-30 14:09
三、以音乐选择创作,符合大众书法审美要求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中国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中国书法的深厚传统。但是,由于创作书法和欣赏书法都需要有较高文字基础,所以,一直以来,书法只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在大众眼里,书法就是文字。即使能经常看到的春联、门联,也只是从文字的意义图个吉利,讨个欢心,根本不能也不可能从笔画线条中获得审美情感的愉悦。过去,因为老百姓没有条件读书认字,这一现象还说得过去,但是,在读书识字普及的今天,老百姓还是这样的状况,这不能不让我们深思。为什么?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传统的书法审美标准与大众审美的接受心理存在错位,存在差距!索靖的“婉若银钩,漂若惊鸾”也好,姜夔的“乘舟跃马、歌舞擗踊”也罢,这种书法审美都是沉迷于书法圈内少数人的瞬间感受,一般老百姓做梦也感受不到的。唐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他在《书谱》里有这样一段话:“至于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认为这种比喻内容空虚,华而不实,弄得云山雾罩,使人不得要领。可想而知,书法家都有这种感觉,何况是一般的老百姓。所以,书法要发展,我们必须要寻找到符合大众审美要求的书法切入点。
音乐主题书法是以音乐主题为书法创作对象,以音乐的基调选择书写风格,以音乐的旋律布局谋篇,也就是,书法风格的选择、笔法运用、字体分布、词组排列、墨色搭配、行间留白等等不再是作者随意而为,而是像编排舞蹈、像撰写小说、像谱写曲子,都是根据主题进行。所以,音乐主题书法不再是像传统书法一样,照着文字写一遍就完成一件艺术作品,有时几分钟就大功告成,而是要琢磨歌词内容的意义,琢磨音乐的旋律、琢磨笔画的运用等等,这恐怕一二天都完成不了的。但是,这么多的“琢磨”让书法注入了有血有肉有生命的东西,而且,这种根据主题运笔布局的书法不再让人“云山雾罩”,而是很容易理解。如《故乡的云》音乐基调委婉深情,节奏舒缓;书法中的“天”、“云”、“沉重”等笔画委婉,结构舒展,与音乐基调一致。“声音”的“声”音重而长“音”音短而轻,书写“声”字结构大末笔长,“音”字结构小笔画轻。对于一些音短促的字,如助词“的”、连词“和”等,书写时采用笔画收缩处理,字体较小,以获得与歌词意义、与音乐节拍相一致的效果。又如《明月几时有》中“转朱阁”的“转”字有圆转的倚音,书法末笔曲线出锋,两者融合恰到好处,似乎是两种不同乐器秦起的和谐旋律,听唱歌曲欣赏书法在此时是一种“通感”合拍之美。在音乐主题书法中,音乐重则笔画重,音乐长则笔画长,音乐短则笔画短,音乐强则笔画遒劲(或以字体大表意)等等。书法不再是作者随心所欲创作,而是有了具体的参照——根据文字内容思想有依据的创作;也不再是作者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相结合的审美情感的再现。这样的书法表现形式,老百姓借助音乐既能看懂书法字体,又能在欣赏过程中很容易明白书法的风格思想,笔法运用的意义以及书法审美现实价值等等,真正实现作者与观众的情感共鸣!
音乐主题书法以音乐主题作为载体,充分假用音乐进行书法创作,其目的是倡导书法表现与文字内容相融合,让书法艺术走上思想、形象、情感融合统一的道路,以提升书法艺术的思想内涵,提升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提升书法艺术的大众化审美情感,增加书法艺术的高度和宽度,推动中国书法艺术向质的方向突破和发展。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10-1 07:06
音乐主题书法《故乡的云》为施政明先生首创。音乐主题书法完全不同于以音乐为背景的书法。在欣赏时需欣赏者自唱自赏,或百度搜索费翔的原唱歌曲,边听边赏,音乐书法同步。
《故乡的云》旋律委婉深情,节奏舒缓,与歌词内容意义完全一致。所以,在书写时采用以行书为主,兼用草书和楷书,少用或不用魏体等其他书体。其书风选择了能表现委婉深情的委婉凝重风格。书风相当音乐基调,所以,我们姑且称为书写基调。作品第一字“天”字,唱声深情沉稳委婉,故在书写“天”字时,四个笔画都写得较委婉厚重,少棱角多平圆,末笔捺脚按顿后缓缓出锋,且笔画厚实,藏锋而少了遒劲,多了凝重。在“天”字一字定基调下,这样的笔画在整幅作品中俯首可拾,如“飘”、“云”、“我”、“呼”、“重”等等。即使像“涯”字的撇画,貌似锋利,但在整个的结构中因为较正,再加上枯笔使之,故同样表现出委婉。而且,大多数字都是字字独立,且留空格,所以书写节奏舒缓,这样能更显委婉凝重。
在歌曲中,特别深情的词有:“云”、“召唤”、“声音”、“呼唤”、“沉重”、“故乡”、“泥土”、“芬芳”、“归来吧”、“泪”、“豪情万丈”、“却”、“创伤”等,在书写时这些词或大、或重,以突出书写笔画与词义、歌唱相同情感,而且对词组的重轻音也给予区分,如“声音”,在歌唱时“声”字较重较长,“音”字较短较轻,在书写时“声”字大而重,且末笔与音的点画相连,“音”字小而轻;唱歌从“声”字滑落到“音”是从重到轻,书写以“声”的末笔滑落至“音”的点画,两者高度吻合,收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归来却空空的行囊”的“却”的末笔长锋直下,并按顿后连笔到“空”的第一笔点画,这一长笔恰好与音乐高度一致,可在原唱中体会。
在唱歌时,有的词纯粹属于后缀助词,故唱得轻而短促,如“的”字。在书写时,结构较小,笔画较轻。其他如“过”、“那”等词属于虚词或代词,在唱歌时也是轻而短促,在书写时,同样结构较小,笔画较轻。所以,在音乐书法中,词义、唱歌、书写相一致。
所以,《故乡的云》书写基调与音乐基调是相同的,这就是说,在音乐书法中,词义、唱歌、书写,其表现的形象、思想、情感是相一致的。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4-10-1 23:12
好的,来赏新作。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10-2 08:59
谢谢:handshake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10-2 09:00
《义勇军进行曲》全曲基调高亢、激奋、震撼人心,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进的精神。书法创作采用了与音乐基调相一致的雄强遒劲的风格。第一词“起来”以重墨粗笔并夹杂魏碑体笔画,具有魏峨、挺拔之形象,为全篇书法定下了高亢激奋的基调。中间“吼声”是全曲的重点音之一,并引出三个“起来”,故重笔书写,且“声”字最后一笔长锋垂露带飞白出锋,以表现高亢激奋基调。在音乐声中,三个“起来”,一个比一个高涨,把全曲推向高潮;书法字体一个比一个大,连续递进,把整幅书法作品推向高潮。结尾处三个“前进”也是全曲的重点和意义所在,在书写时“前”字最后一笔侧刀旁一个比一个长。最后一个“进”字写得最大,且最后一个捺笔以中锋收笔,其寓意与歌曲表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步伐永不停息的英雄形象相一致。
作者: 钱江五月 时间: 2014-10-7 07:38
《明月几时有》创作思想: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这首词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旷达胸襟和对亲人的怀念。歌曲《明月几时有》用音乐正确地表现了这一主题。书法创作假借音乐的思想情感章法布局,从而表现这首词的主题,书法与音乐同一基调,实现书法形象、思想、情感的融合统一。
1.开头“明月”两字行草重墨,以表现“深沉”的情感基调。其他重墨字“宫”、“我”、“圆”、“娟”等贯穿全篇,形成“深沉”风格。
2.长捺是“舒缓”风格的最本质特征,“天”、“今”、“乘”、“人”、“全”等长捺的运用,形成了“舒缓”风格;“天”、“今”、“夕”撇画缓缓出锋, “事”的竖钩变化为竖撇等等,都表现了“舒缓”的风格。
3.音乐与笔画对应设计:(1)“何年”音长而笔画长;(2)“归去”的“归”、“转朱阁”的“转”字有圆转的倚音,书法末笔曲线出锋,两者融合;(3) “无眠”的“无”字有圆转的倚音,“眠”字音长,书写“无”用草书与倚音的圆转相融,“眠”字末笔斜钩变化为捺笔,与音长相合等等。
音乐主题书法不是以背景音乐衬托,而是两者融合统一,即形象、思想(主题)、情感的一致,所以在章法布局时是根据音乐的主题、节奏等设计,甚至一些小的细节都会考虑进去,书法不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反复的酝酿创作,需要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创作出一幅书法。书法内涵更深,审美价值更高。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