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蔡公之于北大 [打印本页]

作者: 刘草草    时间: 2014-12-22 11:39
标题: 蔡公之于北大
1916年,蔡元培受邀担任北大校长。赴任之前,好友几般劝他,当时北大已经成为京城名利场,受制于政权,学风腐败,此去恐毁自身清名。
       蔡元培未拒,欣然赴任。就职演讲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二曰砥砺德行,三曰敬爱师长。分析过来就是说,北大学生第一要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第二就是要品德好,第三就是要尊敬老师长辈。然后蔡元培对北大一顿大刀阔斧的改革,鲁迅,胡适,李大钊,陈独秀等当世人杰陆续任教北大,使得北大独领风骚。
       蔡元培人生三娶,是后来不入流的学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一婚是为父母所命,蔡公开始抵触,后来觉得不妥,修书《夫妻之约》,欲与妻子改善关系,却不料妻子病故。二婚是与才女黄仲玉结缘,并力助蔡公著书《中国伦理学史》,后来也是不幸早逝。三婚是与学生周骏的忘年恋,两人夫唱妇和,周骏50岁生日时,蔡公病逝。周骏倾尽心力作画《蔡元培半身像》,蔡公题词:唯卿第一能知我,留取心痕永不磨,是两人莺歌燕儿感情和睦的铁证。
       蔡公的三婚无论当时还是后来,都为人所称颂,皆因蔡公才德兼备。二婚之前曾有一段小插曲,蔡公的第一位夫人病故,加之当时蔡公文才响亮,上门提婚者络绎不绝。蔡公提出五个要求:一,不娶缠足女子;二,要识字;三,要反对丈夫纳妾;四,若我早于妻子辞世,她当改嫁;五,意见不合,可以离婚。闻此,提亲人都望而退却了。由此可见蔡公的精神和品德,不仅高于当世,更是超越后来人。
       如今北大教授余万里骗奸一事被爆,声讨如秋雨,绵绵不绝。其实何止北大,这几年,多少大学都出过羞于告人的丑事。
       大学尤其是名声响亮的大学,俨然回到民国初期的那种名利场状态。
      想起04年陈丹青辞去清华大学教授博导一事,陈丹青毫不客气的指责教育体系和制度拒绝自己非常欣赏的一位天赋异禀的学生(当时报考他的研究生中有一位连续两次报考专业第一却因为政治和英语分数不过线被拒)。后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院长也亲自发话,承认体制确实有问题。既然如此,为何不改呢?当政者必然有难处,牵一发动全身的做法很冒险,何况现在无大风大浪,便因循守旧,或者由少积量的变吧。我不懂政治,也没有管理的概念,我不做评价。
         其实,可以变的很多,而且现在就可以着手,从每一个人。
         我一个家境不错的同学,去国外周游了一圈。去之前,我和他聊,多长长见识,顺便记得给我带些礼物回来。果无虚言,他从普罗旺斯回来,带了一瓶薰衣草的香水,带了一盒薰衣草。他还告诉我,装草的盒子多么多么好,我回去把薰衣草取出来,或许还能养起来。我没接他话茬,问他有没有看到《磨坊书札》这本书。他竟然问了我一句这是本什么书。我笑了。你倒也真是长了见识,不过是从我这里。普罗旺斯是薰衣草之乡,这个我也知道。但是都德晚年隐居于此,作出了不少传世佳品,《磨坊书札》算是他归隐作品的巅峰作品,你竟然不知?他又问我,都德是谁?我反问他,小学课本《最后一课》你没学过。他恍然大悟。还责怪我不早告诉他。我为了不扫他的兴,收了他的礼物,然后假装忘记带走,留在了饭店。这些东西,对我没用。
          世风日下,可以说是当今校园的一种常态了。无功无利,便会无人问津,所以学习历史的人会被嘲笑没工作,学习哲学的人会被嘲笑没工作,学习文学的人会被嘲笑没工作。金融经济的学费高的吓退我这个吃饭都成问题的穷人,可是多少人依然趋之若鹜。学生都开始把社会上照章按本的混日子的方法带进了学校,不到期末不加油,能够过线就得意的比比皆是。制度改来改去,用处也不大。
          其实,我倒是觉得学习历史的人应该骄傲,不仅他们自己要傲气十足,我们都该为他们骄傲。
          以史为鉴,如果人人都读一读蔡元培先生的作品和人生,修一修自己身上残破不堪的品格,余万里这种事情,还会发生吗?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4-12-22 20:26
蔡元培引领特立独行,龚自珍概叹万马齐喑。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4-12-28 16:01
人,不但要做自己,还要做一个社会人,做一个有责任的社会人。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