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鳌园春晖访集美 [打印本页]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4-12-30 06:45
标题: 鳌园春晖访集美
本帖最后由 运涛 于 2014-12-30 06:46 编辑


    去厦门如果不去集美,是没有道理的。到厦门,有两个人的故事不可不听,有关这两个人的遗迹也不可不看,这两个人都是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人物,他们都是华侨,这是他们的第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最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这才是最让人敬仰的地方。其中一个,是明末清初的郑成功,从荷兰红毛鬼手中收复了神圣的宝岛台湾,另一个,是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陈嘉庚的遗迹和事迹很多在集美就能看到。
    集美区是厦门经济特区进出的重要门户,厦门大桥和高集海堤把她与厦门岛连成一体,是大厦门“众星拱月”中一颗闪亮的星。它位于厦门岛西北部,具有十分明显的区位优势。气候温和多雨,物产富饶,品类繁多,盛产蔬菜、糖蔗、龙眼、荔枝等,水产养殖业发达,水产品丰富。我们先去集美学村,学村因设立许多学校而得名,包括厦门水产学院、集美航海学院、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福建体育学院、集美归国侨生补习学校、中国语言文化学校、集美财经专科学校、集美中学、小学、幼儿园等;还有福南大会堂、图书馆、体育馆、音乐厅、还有游泳池、龙舟池、医院、航海俱乐部等附属设施,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
    参观陈嘉庚先生故居旧址,这是一座二层小楼,建于一九一八年,它在一九三八年被日本飞机炸毁。解放后,政府要给陈先生修复。他坚决不同意,说:“校舍未复,若先建住宅,难免违背先忧后乐之训耳。”直到一九五五年,被毁的校舍和二百多处村民住房修复后,他才修葺小楼。即使小楼已经十分简陋,可陈嘉庚先生却只使用其中三间陋室。室内陈设也甚简单:沙发旧得不能再旧了,桌椅的油漆也已剥落,陈旧的木板床上挂着一顶补丁蚊帐。陈嘉庚先生就长期在这里居住办公。他的背心也很破旧,连手杖的铁皮包头也已裂开,南洋带回来的雨伞补了又补。一九五七年,他的一位亲属催促他建一住宅。他复信说:“集美故乡规划未成,不能先私后公。等公用建筑完工了,利用下脚料盖一小楼不迟。”
    故居西南侧归来园中有陈嘉庚先生生平事迹陈列馆,创建于一九八三年,为三层楼房,面积为七百多平方米。该馆以图片、文字为主,并配有部分实物,较为详尽地展示了陈嘉庚先生一生经办实业、办教育、参加政治活动和身后衰荣等情况。一楼辟为经商南洋、情深乡国展厅,二楼倾资助学、百折不挠展厅,三楼赤诚爱国,鞠躬尽瘁展厅。陈嘉庚先生生前想建一处“坚固雅致,能传之久远,并期后辈不忘家乡之义”的小祠堂,作为子孙后代海外归来聚会的地方。他逝世后,周总理得知此事,立即指示按陈老先生的遗愿于一九六二年建成了归来堂。归来堂面积四千平方米,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从拜亭进入大厅,有一座折式屏风,用贝壳镶写着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五日首都各界公祭陈嘉庚先生的悼词。堂中央是陈嘉庚先生的全身坐式石雕像。两侧的对联是敦沫若一九六二年参观鳌园时写的“鳌园博物大观百闻不如一见,鹭江集美中学万人共仰千秋”。
    还有一九八三年十月所建塑像,镌刻有毛泽东为其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然后参观鳌园,鳌园是厦门新评的二十名景之一,取名“鳌园春晖”,原为集美东南海滨的一个小岛,形似海龟、故为鳌,岛上有一小庙,叫鳌头宫,又名千里宫,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摧毁;一九五O年,陈嘉庚先生在这片废墟上兴建了鳌园,面积为八千九百九十平方米,鳌园可分为三部分:门廊、集美解放纪念碑和陈嘉庚先生的陵墓。陈嘉庚先生为何要建鳌园?最初念头是在参观济南的广智院后产生的,济南的广智院内陈列有文物书画、植物标本,又有河流水利、植树造林,城市建筑等模型,教人民懂得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愚昧,这给了陈嘉庚先生极大的启发,从而决心建一座规模更大,内容更广博的建筑,于是就着手建起鳌园了!
    陈嘉庚先生花十年时间、耗资六十五万元,亲自设计、督建而成的。园中建筑和雕刻,均体现他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思想,包含中外古今、天文地理、科技文教、书法绘画、动物植物、工农业生产等诸多方面,无所不有,无所不包,甚至有二十四幅诸葛亮马前课,据陈嘉庚先生的解释,这是诸葛亮早就对清代政府、民国成立、抗日战争以及毛泽东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预卜,他相信这不是迷信而是先知,表达了他对共产党、毛主席的信赖和热爱。内容博大精深,堪称博物大观。门廊长五十米,中式庑廊,四向通透,两壁镶嵌五十八幅历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镂雕,是鳌园六百五十三幅石雕的精华。门廊外的围墙,有各种石雕二百九十一幅,其中浮雕二百二十九幅,沉雕四十二幅,影雕二十幅,除了脚下,到处是雕刻。此外,还有全国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书法楹联题刻,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均有,书法上乘,刻艺精湛,是福建石雕艺术的魂宝,如“集合英才共向社会主义建设迈进,美好生活须靠人民劳动创造得来”;“天造地设合人力而成三,海潜空飞齐物理以归一”;“博以取材备南北东西品类,工于象物得飞潜动植精神”。
    园中央矗立着“集美解放纪念碑”由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名,是陈嘉庚先生亲自精心设计的。高二十八米,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二十八年的奋斗,终于取得胜利;台基底层十三级,象征陈嘉庚先生事业顺利发展的鼎盛年月;第二层十级,寓从一九二六至一九三六年事业遇到困难,企业收盘的年月;再上面是八级和三级,象征八年抗战和三年解放战争,这是鳌园的主体建筑,纪念碑前面是一道影壁,正中刻着“博物观”三个字,两旁是陈嘉庚先生亲自撰写的短联:“真大观勿嫌小岛,有旧植乃展新型。”这道影壁从文化艺术内涵来看,相当于一座微型博物馆,是鳌园的缩影,也是陈嘉庚先生思想特别是教育思想的深刻体现,所有雕刻中,有一幅是特别突出的,那是台湾省地图,陈嘉庚先生一直都盼望着祖国能够早日统一,即使在病危之际也仍挂念着,一再让身边的人转告周总理:台湾一定要回到祖国怀抱。
    陈嘉庚先生墓坐落在集美解放纪念碑正南面,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日,国家为陈嘉庚先生举行了隆重的国葬。一九八八年,陈嘉庚墓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坐子向午,呈寿龟形,墓盖用十三块六角形的青斗石镶拼而成,墓碑上刻有陈嘉庚先生的生卒年月以及生前担任过的职务。墓圹为“风”字壳,圹的内侧由十五块青斗石浮雕镶嵌,上雕陈嘉庚先生前半生经历。周边的石雕纪录先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的一生。其实在鳌园完工后,陈嘉庚先生就考虑到自己的后事,想死后自己如果可以依傍在他所信赖的人民领袖毛泽东亲笔题名的纪念碑旁,也可感到安心,于是就在纪念碑后的海滩上为自己建成了一个墓穴。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爱国华侨领袖、华侨实业家。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年)九月十二生于福建同安县集美镇(今属厦门市)。其父陈杞柏(字如松)为南洋新加坡侨商。一八九O年秋,陈嘉庚随其父去新加坡经商,一八九二年任顺昌米号经理。一九O四年起自立门户,开办罐头厂及谦益米店。一九O六年开始经营橡胶园。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经营航运业和房地产,到一九二五年时已成为拥有橡胶园和黄梨园一千五百英亩、各种工厂三十余所、国内外分店一百余家的大企业家。
    陈嘉庚毕生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他认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二十岁时,就在家乡出资建惕斋学塾。一九一三年,创办集美丙等小学,其后增办、扩充成为包括小学、中学、师范、商业、水产、航海、农林等校、科、部以及幼儿园、医院、科学馆、图书馆的集美学校。并成立教育推广部,前后资助福建省二十余县、市七十多所中小学的办学经费。一九二一年四月六日创办厦门大学。在新加坡创办道南、华侨等五所华文中小学和水产航海、南侨师范等学校。他所创办的学校,经费比当时公立学校充裕,又不惜重金礼聘名师,这些学校中多数成为中外知名的学校。陈嘉庚兴学,有远大目光和整体规划。建筑校舍,亲自擘画;教学仪器、生活设备、力求充实。尤其重视选择校长和培养教师。他重视国内外的华侨子弟教育,为鼓励华侨子弟回祖国升学,倡办集美华侨补习学校。他重视社会教育,赞助各种群众文教活动,晚年还创办了厦门华侨博物馆,也重视女子教育,率先创办女子小学、女子中学、女子师范多所。毕生用于办学费用达一亿美元以上。
    陈嘉庚一生热爱祖国。一九一O年在新加坡参加中国同盟会,募集巨款赞助孙中山革命活动。一九二四年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商报》,高举反日斗争旗帜。济南惨案发生后,他任新加坡“山东惨祸筹赈会”会长,募捐救济这一惨案的受难家属,并号召华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前后,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筹款支援祖国。一九三八年倡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任主席,每年募款达一亿六千多万元,并组织司机和机工三千多人回国为抗战服务。一九四O年三月亲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除了国民党政府统治区外,还到达延安,对陕北根据地干部廉洁奉公、军民团结抗战,热情称颂,从此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组织“新加坡抗敌动员总会”,动员华侨从各方面积极抗敌。曾屡遭敌人迫害,脱险后,各界人士在重庆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以褒赠。抗日战争胜利后,陈嘉庚创办《南侨日报》,继续进行爱国民主运动。
    一九四九年九月,陈嘉庚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并当选为全国人大第一、二届常委与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副主席等职,为团结广大侨胞、为祖国建设和统一大业作出了贡献。
    一九五O年回国,定居在厦门集美,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奔忙。倡议修建厦门海堤、鹰厦铁路、厦门纺织厂、华侨博物院、扩建集美和厦大校舍。个人生活俭朴,教育子女严格。临终仍念念不忘祖国统一和台湾回归。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二日零时十五分在北京病逝,享年八十八岁。主要著作有《南侨回忆录》、《陈嘉庚言论集》、《新中国感观集》、《住屋与卫生》等。
    我们在集美参观陈嘉庚先生留下的一切,有时惊叹,陈嘉庚先生是如此富裕,连民国的四大家族中如蒋公也对其优抚有加;有时更加惊叹,他一生在集美和厦门兴建了几十幢教学楼和学生宿舍,就是没有为自己建造装修一座比较像样的住宅,其品德之高尚现在已经实在太少见了!厦门市人大、政府和市委的十二层办公大楼,富丽堂皇,美轮美奂,胡耀邦看后说比他这个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办公室都好,结果落成后三年中没有人敢入住,可也没舍得拱手让人,后来还是照住不误,形成了鲜明对比。
    现在仍有致力于兴办教育事业的港澳企业家或华侨,资金没少投,摊子没少铺,到处投入,有的地方还要匹配一部分,却没有象陈嘉庚这样亲自管理,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有了外资,地方政府也不得不投入一部分资金,教育管理部门和校方有了追求高档次的借口,又举债把学校的设施进一步“现代化”,这一切本来是应该减轻学生家庭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但事与愿违,如果孩子到了这类学校,学生必须交纳高额的集资款,反增加了家庭负担,受益谈不上,甚至投入资金越大,贫困学生越上不起学。
    有的港澳企业家或华侨以为足球冲不出亚洲是投入不足,就投资资助中国足球,可现在的球队缺乏一种对外拼搏的斗志,无论收入多么丰厚,成绩却难如人意。
    有的港澳企业家或华侨自己生活简朴,斥资回国投入一些行业的建设,却直接、间接供养了一批蛀虫,人民仍旧没有受益。
    我们现在不是缺乏爱国的实业家,而是缺乏合理、有效管理资金、使用资金的制度和同样爱国爱人民的行政管理者。
    如果当初陈嘉庚把全部投资给了国民政府,大概也不会建起这么多的学校和鳌园,资金的去向恐怕也难有保证。而如果现在投资,建设资金的预算大概得加上很多其他不可预见费用,事倍而功半。
    集美是唯一的,但我们实在不希望它是空前绝后的。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4-12-30 10:46
陈公那一代人是创业者,现在更多的是享受者,消费者,消费自己犹可,但常常把国家利益和民族的未来也顺便消费一把,这才是观念上巨大差异,也是当下人的可悲之处。
作者: 红影    时间: 2014-12-30 19:44
欣赏,阅读,问候运涛老师!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4-12-31 06:10
李听圃 发表于 2014-12-30 10:46
陈公那一代人是创业者,现在更多的是享受者,消费者,消费自己犹可,但常常把国家利益和民族的未来也顺便消 ...

祝福李站新年快乐。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4-12-31 06:10
红影 发表于 2014-12-30 19:44
欣赏,阅读,问候运涛老师!

红影老师新年好。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5-1-1 10:27
陈嘉庚,真正的旗帜。祝运涛老师新年快乐!
作者: 运涛    时间: 2015-1-8 10:22
侯诗杰 发表于 2015-1-1 10:27
陈嘉庚,真正的旗帜。祝运涛老师新年快乐!

同乐新年。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