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折腰体与阳关体 [打印本页]
作者: 潭州雨梦 时间: 2015-1-17 22:18
标题: 折腰体与阳关体
折腰体与阳关体
折腰体乃诗之别体也,且由来已久。《万首唐人绝句》开篇第一首,所录太宗李世民赐房玄龄五言绝句即是也,其诗云:
太液仙舟迥,西园隐上才。
未晓征车度,鸡鸣关早开。
何谓折腰体呢?[南宋] 魏庆之 著《诗人玉屑》 诗体三:
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
雨梦按:
绝句折腰者指首尾联失粘,又称“绝句变体”;
八句折腰者则指律诗颔颈联失粘,又称“七言变体”,见《诗人玉屑》(诗体下)载:
折腰体
谓中失粘而意不断。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赠别)
…
七言变体
律诗之作,用字平侧,世固有定体,众共守之。然不若时用变体,如兵之出奇,变化无穷,以惊世骇目。
如老杜诗云: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此七言律诗之变体也。(渔隐)
…
绝句变体
韦苏州云:
南望青山满禁闱,晓陪鸳鹭正差池。
共爱朝来何处雪,蓬莱宫里拂松枝。”
老杜云:
山瓶乳酒下青云,气味浓香幸见分。
鸣鞭走送怜渔父,洗盏开尝对马军。”
此绝句,律诗之变体也。(同上)
…
折腰体五言绝句尤多,淸蘅塘退士所编《唐诗三百首》共选五言绝句共37首,折腰体竟有7首之多
《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
《长干行•其一》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
《唐诗三百首》七绝58首,折腰体有3首。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赠别•其一》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
杜甫折腰体诗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天门日射黄金榜,春殿晴曛赤羽旗。
宫草微微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
云近蓬莱常好色,雪残鳷鹊亦多时。
侍臣缓步归青琐,退食从容出每迟。
…
有客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佳客坐,百年粗粝腐儒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
…
严公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
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
非关使者徵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
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
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
…
奉寄章十侍御
淮海维扬一俊人,金章紫绶照青春。
指麾能事回天地,训练强兵动鬼神。
湘西不得归关羽,河内犹宜借寇恂。
朝觐从容问幽仄,勿云江汉有垂纶。
…
拨闷
闻道云安曲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
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
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
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
季夏送乡弟韶陪黄门从叔朝谒
令弟尚为苍水使,名家莫出杜陵人。
比来相国兼安蜀,归赴朝廷已入秦。
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
莫度清秋吟蟋蟀,早闻黄阁画麒麟。
…
白马(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近时主将戳,中夜商于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
网上查《折腰体》 有好搜百科文中云:“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然其于律诗举例多误,见附录。如: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此诗为首颔联失粘,实为顺风调。见《学诗百法》:
二十一 指示变体法
字句·二十一 指示变体法
五言七言句之近体诗,不论平起、仄起均有一定不易之例(见前五律七律平起仄起各法)。反是者即谓之“变体”。变体之诗,出于作者一时之差误,要不可认为定格。兹特选录唐诗中七律七绝之变体各一首,俾初学做诗者不致轻蹈此病也。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上诗第一联与第二联平仄重复,名曰“顺风调”,为七律中之变体也。
…
折腰体从理论来说,各体均有四种格式,即:
1.首句平起仄收式
2.首句平起平收式
3.首句仄起仄收式
4.首句仄起平收式
…
七言绝句之“首句平起平收式”王维诗《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被钦定词谱收入,被称作“阳关体”,实折腰体之一体也。
本名《渭城曲》。宋秦观云:《渭城曲》绝句,近世又歌入《小秦王》,更名《阳关曲》。属双调,又属大石调。 按,唐教坊记,有《小秦王曲》,即《秦王小破阵乐》也,属坐部伎。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只有一种体式。
渭城朝雨浥轻尘(韵)客舍青青柳色新(韵)劝君更进一杯酒(句)西出阳关无故人(韵)
●○○●●○○ ◎●○○●●○ ●○●●●○● ○●○○○●○
注:用“○”标平声,“●”标仄声,“⊙”标应平可仄、“◎”标应仄可平。
宋苏轼词三首,其第二句,一首云“银汉无声转玉盘”,一首云“才到龙山马足轻”,则此词客字可平也。至第三句,仄平仄仄仄平仄,苏词三首皆然。若平仄一误,即非此调。 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莫遣容仪瘦损。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
雨梦跋:折腰体诗或因一时需要,将句中平仄变动;或作者一时疏忽,与正体有异。我认为既不可刻意为之,亦无需刻意避之。偶得佳句,因平仄故,惜不能集一诗之中表述,演释为二首又觉画蛇添足,前人有此体,效之应无大碍。同时了解一下,不致见此大惊小怪。
…
附:好搜百科文:《折腰体 》
诗体: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一种变格
名词释义编辑本段
折腰体,是格律诗在平仄上的一种变格。最早出现于唐代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该书选录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题下注明“”。
关于,唐代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宋人的多种诗话中,亦提及过一说,大致定义为“中失粘而意不断”。
这样定义,渔火认为是言简而意赅的。也就是说,所谓,第一,要“从中”失粘;第二,虽格律上“从中”失粘,但在诗意上并不截断。简而言之,折腰体只是平仄格律上的一种变化,与整首诗的诗义无关。
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这里的“八句”,即是指律诗(包括七律、五律,不包括长律)。
绝句只有四句,所谓“中失粘”,即第二句和第三句的平仄原本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同理,八句的律诗,第四句和第五句的平仄原本也是要相粘的,而故意作失粘处理。
要强调的是,折腰后的平仄,须继续按粘对的规律顺承下去,该对的仍需对,该粘的仍需粘。(从形式上看,后半部分的平仄基本与前半部分的平仄相同。)
古人在创作格律诗时,极大部分是严格按照平仄格律的正格进行创作的。但为了防止千篇一律,也进行了一些平仄变化的尝试,就是其中之一,这可以说是一种对审美更高意义上的追求。这种少量存在的不和谐,由于不对正格构成威胁,故反而形成了一种辩证意义上的缺陷美。
来源考证编辑本段
折腰体作为诗体名称,最早出现在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中。该书选了大历十才子之一崔峒的《清江曲内一绝》,题下注明“折腰体”。诗如下:“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何谓折腰体,唐人没有解释,也许有过解释,可惜失传了,宋人的解释很简单。惠洪《天厨禁脔》卷上云:“折腰步句法:《宿中山》:‘幽人自爱山中宿,更近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前诗韦应物作,虽中失粘而意不断也。”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绝句折腰者,有八句折腰者。”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 诗体》释之曰:“折腰体,谓中失粘而意不断。”所谓“中失粘”者,指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失粘;“意不断”者,则指两句之间联系紧密,意脉不断。
形式举例编辑本段
此体中唐的崔峒此前已有不少类似的作品。如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杨柳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又如韦应物《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前者是仄起式,后者是平起式;其共同特点除二、三句失粘外,还有几点须注意:1、第三句第五字均用仄声;2、凡遇“仄仄平平仄仄平”句时,第五字均改用平声(“杨柳渡头杨柳稀”是孤平拗救,“上有黄鹂深树鸣”与“野渡无人舟自横”则三平连用)。此为最典型之折腰体,唐人颇爱用之。如白居易《游仙游山》:
暗将心地出人间,五六年来人怪闲。
自嫌恋着未全尽,犹爱云泉多在山。
此为平起式,第二句“人”字平声;第三句第五字“未”用仄声,下句第五字以平声“多”拗救;格式同与韦应物《滁州西涧》相同。
又如赵彦昭《奉和圣制人日玩雪应制》:
始见青云干律吕,俄逢瑞雪兆阳春。
今日回看上林树,梅花柳絮一时新。
应制竟用折腰体,可知已成一时之风气矣!此诗格式略同于王维的《送沈子福归江东》,第三句第五字亦用仄声,只首句不押韵耳。崔峒《清江曲内一绝》实亦此格,唯第三句不用拗体,首句则遵王维体用韵而已。
亦有只折腰而不用拗句者,如上官仪《春日》:
花轻蝶乱仙人杳,叶密莺啼帝女桑。
飞云阁上春应至,明月楼中夜未央。
陈志岁《斗鸡》:
五亩田平踏迹新,噍群围处起禽尘。
常说和生犹未得,挑唆血斗是何人?
以上两诗中,上官仪诗乃平起式,除首句不入韵外,三四句不用拗体,盖初唐格律初定,诗人往往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也。陈志岁诗一二两句与七言格律诗仄起入韵式无异,三四两句是标准的七言格律诗句式。全诗亦不用拗句,只是中间折腰而已。“中失粘而意不断”。
“折腰体”并非仅限于七绝,近体诗中五绝、五律、七律均可用之。兹各举例,略作说明。五绝之折腰者,如:
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我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
——李白《自遣》
前者为平起式,二三句之间折腰,但每句均合律;后者为仄起式,除二三句失粘外,每句均拗,首句连用五仄,次句“盈”字,既救上句“不觉”,又救本句之“落”,句法苍坚高古。三四句“步”、“人”平仄声互换,与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声律相同,盖将七言前二字截去,即是“带雨晚来急,无人舟自横”也。
五律之折腰者,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陈子昂《晚次乐乡县》
不信最清旷,及来秋已空。数点石泉雨,一溪霜叶风。
业在有山处,道归无事中。酌尽一杯酒,老夫颜亦红。
——唐求《题郑家隐居》
前者平起,只是首联与颔联间失粘,其余各句都合乎律诗要求;后者仄起,每联之间均失粘,且每联都用与李白“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同类的拗句,格调极为高古。
七律之折腰者,如: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至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尊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杜甫《所思》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三首均仄起,但第一例是首联与颔联失粘;第三首失粘处在颈联与尾联之间,“怅望千秋一洒泪”与“朝罢须裁五色诏”,均在第五字用仄声,而第六字未以平声相救,与“惟有相思似春色”小有不同,第二例则在四五句与六七句间两次折腰,中间四句声律都略同于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一柱观头眠几回”用孤平拗救,读来音调更为宕折激楚。
辨析编辑本段
另有所谓“折腰句”,语出元人韦居安《梅磵诗话》卷上:“七言律诗有上三下四者,谓之折腰句。”并引白居易“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话龙头”、欧阳修“静爱竹时来野寺,独寻春偶到溪头”等句为例。然此皆从句法著眼,与诗体无关,且并不只限于七言律诗。
唯古人常将“折腰体”与“折腰句”相混,故特为拈出。
作者: 东方欲晓ab 时间: 2015-1-18 05:43
学习!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