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那年那味 [打印本页]

作者: 2361308819    时间: 2015-4-15 15:09
标题: 那年那味
本帖最后由 2361308819 于 2015-4-15 15:11 编辑

那年那味(三)(成都赵强/文)
狮子灯
       小时候过年,我最盼望的就是正月初一。这一天,不用做作业,不用在冰凉的田埂上割猪草,也不用冒着被狗咬的危险到林盘内捡鸡屎(为了挣工分)。初一,就一个字:玩。大年初一的早上,往往我是会很早醒的。轻轻拿起床头放好的新衣,生怕揉皱了,穿在身上。再从自己那份吃食里抓出一小把,放进裤兜里,悄悄打开家门,站在街沿上,往街上看。而这时,街上一般都还没有行人,只有如我一样兴奋的小孩在自家门口探望。也不知在门口呆了多久,街上渐渐有了零星的人影,然后逐渐人多起来。母亲在身后喊,吃汤圆了。每年初一的早上,家里照例是吃汤圆,寓意一家人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吃过汤圆,我会从街头开始迎接狮子灯的到来,再一路观看到公社门前,最后依依不舍将其送远,直到人影不见,锣声不闻。
      中国传统的舞狮子,在我们家乡被称为耍狮子灯。这项活动一般都在正月进行,是乡人利用农闲时节的自娱自乐方式之一。由于附近乡镇都有自己的舞狮队,为了抢 头,往往正月初一就有舞狮队到乡镇街上来表演。
      初一的乡镇上,做生意的都歇了业。政府大小机关虽然放了假,但都留有值班的。像公社,供销社,粮店,食堂等,都由值班人员用竹杆,高高低低,长长短短的挑了个用红纸包的小红包在杆头。或从门框上,或从窗户上,有楼的就从楼上。将红包高高悬在街心。也有街面上有头脸的人家,也在自家门外挑着一个红包,红包里一般是几毛钱,多的也就几块钱。有的红包里除了钱,还有一个谜语。一般是钱包的越多,竹杆挑的越高。舞狮子灯拜年的来了,就在有红包的门前舞上一阵。
      狮子灯的组成一般有一个掌事的,负责管理团队和完成猜谜工作;一个戴大头和尚面具,反穿羊皮袄的“狮子郎”,负责逗引狮子;几个戴猴子面具的小伙子或小孩子,由两人组成的大狮子和由一个小孩扮演的小狮子等。两个稍大个的猴子会抬来一根粗大的竹杆,长约几丈,拴着三根绳子。遇有较高的红包,就将竹杆竖立,三个人分三个方向拉紧绳子,将竹杆固定,根据红包的高度,轻轻的由小猴子爬上去取,较高的由大猴子去取。在竹杆上往上爬时,他们会做一些动作。比如倒挂金钩,猴子望月等。爬得越高动作越多,越惊险,当然红包里的钱也越多,观众的掌声也就越多。红包取下后,交给掌事的,掌事的一般会当众打开,向观众宣布金额,如果大家觉得合理配得上红包的高度和猴子的难度动作,大家会抱以热烈的掌声,主家也会觉得很有面子。掌事的会要求狮子、猴子一起再舞一舞,跳一跳给主家拜年。如果红包高度很高,而取下的钱很少,大家就会给主家喝一个倒 ,觉得主家过分为难了表演者。但每年最高的不是公社,就是供销社。改革开放后,有人家的挑得高过了公社和供销社,那是街上的第一批万元户。
      狮子灯拜年最精 的还不是猴子去爬杆取红包,而是狮子翻五台山和猴子钻晒簟。挂红包者如果红包里钱较多会在门外立一张卷成筒状的晒簟,晒簟筒的上端放一个大簸箕。扮猴子的小伙得从晒簟筒的下端钻进去,再从上端钻出来,还要想办法站到簸箕里去,才能取下红包。穿晒簟筒要没有较好的功夫是上不去的,除了用力在里面攀爬,还得防止晒簟倒下。虽然整个过程看不见多少表演者的动作,但观众的心从表演者进入晒簟筒就一直悬着,直到表演者取下红包为止。
      家乡的舞狮者虽没有电影里黄飞鸿们那么能舞能打,但我在儿时看到的翻五台山也算一绝。翻五台山又叫高台舞狮,最能考验舞狮者的杂技功夫。高高的空中悬吊着一个大红包,地面摆放着两张到五张不等的八仙桌,重叠成一个高台。伴随着大头和尚的逗引和阵阵锣鼓声,由二人组成的狮子神气十足地上场了。它不断眨巴着它涂成金色的双眼,先是摇头摆尾,跳跃腾挪,给观众鞠躬拜年。然后在地面上绕八仙桌一周,似乎是在选择上台的方向。突然狮子后脚一蹬,前脚一提,已是轻松跃上第一层桌面。只见狮子在桌面上伸腰、蹶腿、点头,走完一圈,又跃上第二层桌面,就这样层层跃上,难度不断增大。最高的会跃上五张桌面,最上面一张桌面四脚朝天,狮子要在桌子的四条腿上跳跃、腾挪,至少表演一圈。舞狮到此达到高潮,观众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直到狮子平安回到地面,观众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如今电视里的表演越来越精 ,但这样的表演在街头早已不见。或许是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交通、通信,居住等方式的改变导致春节年味的渐渐淡去。也许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过去的年味大多体现在舌尖上,现在年味的淡去也是我们对生活的更高要求和追求的体现之一。也许我们已经到了从追求温饱到重新回到追求精神享受的蜕变期了。但不管怎样,华夏民族千百年形成的过年这一特定独有的方式,它凝聚家庭,和谐社会的意义却始终不会改变。年味既是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情感的凝聚、融铸、交汇,和渲泄,是精神的认同,文化的延续。对文化的认知,需要教化,也需要参与。再逢春节,我们不妨暂时离开电脑,关掉电视,人机分离,去备一份年货、逛一逛庙会,贴一副春联、为祖先扫扫墓。在陈酿般的民风民俗中寻找让我们心醉的民族气质和人文形象,在博大深厚的华夏文化意蕴中体味民族文化的意韵。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5-4-15 15:55
好丰富的年俗!{:soso_e181:}
作者: 2361308819    时间: 2015-4-15 16:18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4-15 15:55
好丰富的年俗!

谢谢版主点评!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5-4-15 17:02
这年味再现的真好,读来味浓,还令我这北方人长了见识。学习问好。{:soso_e183:}{:soso_e181:}
作者: 2361308819    时间: 2015-4-16 09:18
老党 发表于 2015-4-15 17:02
这年味再现的真好,读来味浓,还令我这北方人长了见识。学习问好。

谢谢版主的夸奖!北方的年俗也很丰富啊。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