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四季歌文学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学天空的斑斓色彩——《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访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8-4-15 15:44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17:14: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迎你来注册,这里有更多的热心朋友期待你的加盟参与。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鼓励中文名字)

    x
    [i=s] 本帖最后由 章关培(劳燕) 于 2015-4-23 08:30 编辑 [/i]

    [font=宋体][size=5][color=#0000ff][b]                     文学天空的斑斓色 [/b][/color][/size][/font][b][size=5][color=#0000ff]                             [/color][/size][/b][b][size=5][color=#0000ff]                             [/color][/size][/b][b][size=5][color=#0000ff]      ——《小小说选刊》主编杨晓敏访谈[/color][/size][/b]
    [b][size=5][color=#0000ff]                                              [/color][/size][/b][size=4][b]来源:华兴时报[/b]
    [b][color=#000000]                                                               [/color]2015年03月16日[/b]
    [b][font=宋体]                                 [/font][/b][b]章关培 选辑[/b][/size]

    [align=center][align=left][b][color=#8b0000][size=12px]         [/size][font=宋体][size=4]记者:杨先生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华兴时报》的专访。[/size][/font][/color][/b][color=#8b0000][size=4][font=宋体][b]您主编的《小小说选刊》是一本非常畅销[/b][b]的文学期刊,也是站立在中国小小说创作[/b][/font][/size][/color][b][align=center][size=4][color=#8b0000]前沿的一份权威期刊。在此想向您请教,怎样才能办好一份刊物?办到什么程度算好?[/color][/size][/align][/b][/align][align=left][align=left][b][size=4][color=#8b0000]        [/color][font=宋体][color=#0000ff]杨晓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否倡导和规范文体,能否有效地发现、扶持、组织、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作家队伍,能否寻找、培育和引导自己稳定的读者群,对文学期刊来说是其文化含量即精神价值的标准。依我看,只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某一种特色,便可谓是找到自己的位置了。[/color][/font][/size][/b][/align][/align][/align][align=center][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一本文学刊物,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精神产品,它首先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要主题积极,内容健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追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品,要体现它的市场价值,就要极大地提高它的发行量和社会覆盖面。发行是刊物的经济命脉,是一条流淌的生命线。办好刊物是为了促进发行,而发行效益又反过来为提高内容质量服务,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文学期刊的生存状态只有进入自身的良性循环,才能保持其纯洁性,真正体现出文学艺术作为精神产品的独特魅力。刊物的“精品意识”和“名牌效应”正是刊物发行量的保证,也是刊物定价的重要尺度和参照系数。品位高雅,风格稳定,能吸引社会公众的注意力,拥有一茬又一茬的读者群,是期刊最为宝贵的无形资源。[/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8b0000]记者:面对新媒体的冲击,所有的传统媒体都在寻求突围之路。您认为,传统媒体路在何方?[/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杨晓敏:只有把文化产品转化为广大群众的消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的审美、价值观、教育功能,强化意识形态属性,达到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办文学刊物是社会性行为,是一种公益服务事业。公益事业的本质是为大多数人服务,它需要通过服务对象的成功来体现自身的价值,需要有一种献身精神和崇高品质。[/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数字化读写的未来趋势,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往的文化接受途径乃至直接进入日常生活,而我们除了亦步亦趋地跟进,几乎别无选择。现代传播注定会改变传统媒介一统天下的格局,文学作品与网络、手机阅读等数字化平台结缘,是作家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和作品开发意识的觉醒。现代传播手段,也是一种正在萌生的大众文化权益。[/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8b0000]记者:新媒体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写作方式、阅读方式,但写作和阅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根本上还是靠内容取胜。[/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杨晓敏:是的。谁的刊物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并能传导出相关文化信息,让读者在欣赏中从多方面得到精神享受,谁就具有无形的吸引力。从编辑、调配、插图、装帧、印刷、发行乃至策划、管理、经营等诸多环节均应有“高、精、尖”的要求。一本精美的刊物,应该具有整体的美感,任何一处瑕疵,都会增加一些读者的失望情绪。解决这个认识问题,是办好刊物的前提和基础。[/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在办刊人眼里,作家的作品只能是原材料,刊物本身也只能是一座加工厂,刊物操作的整个流程,就是把适宜于自己加工的原材料,重新分拣、组合而打磨成一种新产品,投放到消费(读者)市场。这过程必须符合市场的游戏规则,要体现产销对路的经营理念。面对国内外期刊业的市场竞争,单是一家文学期刊社,并不具备做大做强的客观条件,但如果努力做小做精,也能大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8b0000]记者:办报办刊,一方面我们要为理想留点时间,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到市场中去搏击。如何处理“理想”与“市场”的关系?[/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杨晓敏:我曾经提出过“小编辑大发行”的思路。所谓的小编辑,是指编辑部要精。编辑人员要有较强的策划能力,懂得如何判断选题(约稿)的准确性,不但选稿的质量要精,还要会合理利用作者自身正在携带或焕发出来的市场影响力。所谓大发行,即发行体现在期刊社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上,也体现在整个办刊过程中所坚守的发行意识上。期刊发行的灵魂是网络关系,建立一条由邮局、零售公司、社会发行渠道和单位邮购的立体发行网络,是占有市场份额的基本保证。[/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文学期刊大都不具备搞期刊集团的条件,但同样可以在“小作坊”中做精,可以搞小型的文化立体工程,靠“间作”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于整个期刊运营,更需要巧妙运筹,全方位调度,诸凡环境、人才、网络、渠道、稿源、再生产、深加工等等,都要通盘考虑,深入挖掘,把人的优势和文化资源的优势综合利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和谐高效的最佳境界。[/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读者的欣赏水平不会长久停留在某一层面上,文学期刊的求新求变要时刻注意读者市场这个晴雨表。寻找、培育和积极引导稳定的读者群,实际上是为刊物确立一种定位。刊载读者最感兴趣的内容,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最快捷办法。你给哪一部分人办的刊物,就应该选择他们最关心的话题,给什么年龄段人看的,就应该在策划定位上贯以始终。[/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文学期刊只有在刊物的整体设计、栏目设置、读者对象的选择等重大问题的思考上,向社会公众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魅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一切既是刊物质量的竞争,也是办刊人超前意识的竞争。[/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8b0000]记者:您所创意的“小小说金麻雀奖”被视为今天中国小小说的最高奖项。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这个奖项好吗?[/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杨晓敏:多年来,小小说领域设立了多种业界奖项,如《小小说选刊》双年奖,《百花园》《微型小说选刊》年度奖,还有各学会奖、各种征文奖等,在鼓励众多的小小说作家的创作热情、发现文学新人、推出单篇的精品佳构等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文体成长和好作品的不断涌现,在民间设立一个从某种程度上能真正代表中国小小说创作水准,并能与长、中、短篇小说全国性评奖相对应的奖项,推出小小说业界的“大家名家”,便显得尤为迫切。[/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郑州小小说团队在2002年底设立“小小说金麻雀奖”时认为,在文学日趋边缘化、小说式微的今天,小小说读写却数十年方兴未艾,能使文学的原始生命力得以蓬勃复苏,这些特征和麻雀的生存状态何其相似。用简洁的语言最能概括小小说特点的就是这句话——麻雀虽小,五脏俱全。[/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2002年底,由郑州《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俱乐部》和郑州小小说学会联合设立的“小小说金麻雀奖”正式启动。[/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小小说金麻雀奖”在评选上有两个特点:一是评选范围具有全国性,不受一些报刊某次命题征文或具有明显鼓动性质的年度评选的局限;二是由于单篇的小小说作品毕竟显得单薄,加上思想艺术容量有限,难以与其他小说品种抗衡,而以一本书参评和其他小说品种评奖方式比较,又有失公允,所以金麻雀奖要求作者以十篇小小说作品为参评单元,来对应长、中、短篇小说的全国性评奖的分量。这样,既可集中反映参评作者的综合创作实力,又能增加小小说作品的整体厚重感。[/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自2003年首届评选“小小说金麻雀奖”开始,现已成功评选七届。共有56位作家和6位评论家(第四届开始增设理论评论奖、第六届开始获奖作家可以二次参评)获此殊荣。这些获奖作家中,除了少数几位对小小说情有独钟的文坛大家和小说名家,如冯骥才、王蒙、林斤澜、孙春平、聂鑫森、墨白等,其余均是专门从事小小说创作或以小小说创作为主,而且较为完整地涵盖了庞大的小小说作家队伍中的老、中、青三代的代表性人物,其琳琅满目的作品,也包罗了各类不同的题材内容、艺术个性和审美风格,基本上彰显了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领域的至高水准与发展趋向。这一奖项填补了国家级文学奖项中小小说品种长期缺席的空白,已成为当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重要文学奖项之一。[/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8b0000]记者:您如何看待目前中国小小说创作的现状与前景?[/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杨晓敏:当代小小说已蓬勃发展30年,由于参与小小说写作的人成千上万,遍布社会各界,小小说的阅读热潮持续升温,仍有方兴未艾之势,正带动着精短文学(故事叙述、哲理小品等)引领时尚阅读之先,并拉长了相关文化产业链条,它所呈现出来的民间性的大众文化意义,使小小说现象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自白话文运动以来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当今社会,已形成精英文化、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多元格局,各自有着自身的特点与作用。引导和重铸着人类灵魂、支撑社会文化建筑高度的精英文化诚然不可缺;能够迎合一部分人休闲、消遣的通俗文化需要加以扬弃。而春风化雨、滋润心灵的大众文化,则本身兼有精英文化质地又有通俗文化市场,能够惠泽普通民众,引领社会文明的主流。大众文化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最活跃也最有亲和力。[/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因为小小说文体简约通脱、雅俗共赏的特征,就决定了它是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我有一个观点,作为小小说文体,它的文化意义大于它的文学意义。一篇小小说,要求它承载非常高端非常极致的文学技巧,或者要求它蕴涵很大的精神能量,是非常难的,也会限制它旺盛的生命力。如果延伸一步,小小说的教育学意义又大于它的文化意义。小小说是众多文学体裁中,一种非常受社会各界读者青睐的文学读写形式。对于提高全民族大众的文化水平、审美鉴赏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会在潜移默化的孕育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国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与发达国家比起来,比例要小得多,做好基础的或中等程度的文化普及教育,应该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大前提。小小说能让普通人长智慧,对传统的文化读写活动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仅以《小小说选刊》《百花园》为例,30年来的发行量已逾亿册,培养和成就了成千上万的写作者,影响了两代读者,所以还可以认为,小小说的社会学意义又大于它的教育学意义。[/b][/color][/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color=#0000ff][b]  我坚持认为,精英化、大众化、通俗化三种文化形态就好像三原色,共同构成了文学天空的斑斓色 。当代文坛之所以显得单调和窘迫,很大程度就在于我们文学的主流话语权把基调定在了“精英化”的一根琴弦上,而一根琴弦又如何能奏响气势如虹的交响乐章呢?小小说注重思想内涵的深刻和艺术品质的锻造,小中见大、纸短情长,在写作和阅读上从者甚众,无不加速文学(文化)的中产阶级的形成,不断被更大层面的受众吸纳和消化,春雨润物般地为社会进步提供着最活跃的大众智力资本的支持。[/b][/color][/size][/font][/align]

    [align=left]            [/align]
    [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4b0082]杨晓敏[/color][/b][/size][/font][/align][align=left][font=宋体][size=4][b][color=#0000ff]    [/color][color=#4b0082]河南省作协副主席,[/color][color=#4b0082]曾在西藏部队服役14年,1988年转业。郑州小小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编辑,《小小说选刊》《百花园》《小小说出版》主编。出版有诗集《雪韵》、小小说集《清水塘祭》、散文集《我的喜马拉雅》、评论集《小小说是平民艺术》、《小小说阅读札记》,《当代小小说百家论》等等,有作品入选《大学语文》教材,并被译成英、法等文字。参加主编《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5卷)、《中国小小说典藏品》(72卷)等小小说丛书、精选本60余种。20余年来,《小小说选刊》发行近亿册,创意设立“小小说金麻雀奖”,中国郑州·金麻雀小小说节”已举办3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可观的经济效益。中央和地方媒体多年把“郑州小小说”现象所彰显出来的大众文化意义、文化产业意义,作为关注热点予以报道。[/color][/b][/size][/font][/align][/alig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70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1

    沙发
    发表于 2015-4-22 22:53: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章老师转发的系列文化信息,对社区文化建设十分有利,也在填补我们社区设置上的一个空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四季歌文学社区 ( 京ICP备14012862号-2  

    GMT+8, 2025-1-3 11:51 , Processed in 0.08808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