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老屋的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5-5-5 21:40
标题: 老屋的记忆
本帖最后由 鹿城飞侠 于 2015-5-5 21:45 编辑

      我的家乡是在辽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那里四面环山,小村依山而建坐落在山脚下。屯子不大,有80多户人家。改革开放前,这里是辽北有名的困难村。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人们依靠种地、养殖、养蚕、出去打工使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家各户几乎都新建了房屋,村里又铺上了水泥路,修了边沟。
      一踏进小村,你就会被小村优美的景色所吸引:连绵起伏的山脉向远处伸展,山上一片葱茏,那层层叠叠的绿将小村包围。山崖上,山花烂漫,妩媚妖娆。山脚下,一座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房屋排列整齐,街道上干干净净,街道两旁花草繁茂。村前的小河溪水潺潺,流向远方......

      三十年前,这里没有一座砖瓦房,全都是土木结构的茅草房。村东头到村西头约一华里。我家就住在屯子西头的一个大院里。
      屯子里有四个大院,都是四合院。据老辈人讲,这四个大院是当年崔氏家族到此开荒占地而兴建的。后来的住户都成了崔家的长工或短工,崔家是远近闻名的地主。解放后,土地和房屋都被政府没收了,分给了在此居住的村民。
      各大院建筑结构相同,都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五间,大门西侧有碾坊。房子四周有高高的围墙。围墙是用当地的茷子土堆积成的,墙足有一米厚,四米多高。大门两侧有门楼,大门是厚厚的两扇门板,里面有门栓。每个大院占地1600平方米。房屋采用土木结构,都是用上等的木料建成的。据说木料是从小兴安岭一代运来的。梁柁直径约50厘米,粗细均匀。檩子是长方体的,尺寸大小一致。柁、檩、立柱均采用丁卯连接,不见一根钉子。可见当年工匠高超的技艺。
      屋顶是用当地的山草,及大甸子里的草苫的,既防寒又保暖。我家就苫过房,苫房时,将晒干的茅草用铡刀切成半米长的段,再把砸成段的茅草一层层铺到房子上,用钉有马掌钉的拍子将草夯实打紧就成了。房脊是用茅草编成好看的花样做成的。
      房子的门窗都是木制的,门上有门板。窗子上有正方形的窗格子,用窗纸糊上。
我家住正房。我记事的时候,我们大院住着五户人家。东厢房已经倒塌了,西厢房住着姓刘的两家人。正房西屋两间住的人家姓聂。我家和老王家合住在东屋的两间房里。老王家住南炕,我家住北炕。五间房中间开门,三家共用一个厨房,中间有一盘磨。那时不计划生育,家家人口多,全院加起来有38口人。孩子多,免不了打架,有时说不定谁和谁就扭打在一起了,抓的头破血流。好在邻里和睦,各家管各家的孩子。小孩子又不记仇,转身功夫就又和好如初了。
      我七八岁的时候,屯里还没安电,家家用煤油灯照明。晚上睡觉时我们两家都放下幔子。老王家大儿子结婚没地方住,他家就在炕上有梁柁的地方挂一个吊打(隔断)隔开。由于屋里住的人口多,所以炕上很拥挤,连翻身都感到困难。如果你赶上吵夜睡不着,那就遭心了。因为夜里你会听到打呼噜的声音,说胡话的声音,咬牙咯吱响的声音,以及孩子大人起夜往屋地尿罐里撒尿的声音,感冒咳嗽的声音,婴儿哭闹的声音,大人喝斥孩子的声音......
      赶上吃饭时,谁家有好吃的,另一家孩子就会眼汪汪地看着。这时,吃得好的一家就会拿一些 给另一家送过来一点。大多时候两家的伙食是一样的,那时候,难得吃一回好吃的。高粱米饭、大碴子、玉米面饼子能吃上溜儿就不错了。有时怕粮食不够吃就弄一些野菜团充饥。喝稀粥吃玉米面糊糊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老王家小两口半夜吵架,将煤油灯摔在地上,吓得我和仨弟弟用被子蒙住头,蜷缩在墙角,生怕油灯爆炸。一屋子人谁也没有睡好觉。
      那时没有啥热闹,冬季农闲时,就会东家西家窜门闲聊。西屋聂家招人,每天晚上都一屋子人。屯里有个老高头善于讲古(讲故事),聂家常常将他请来给大家讲。老高头没文化,但记忆力惊人。早些年常去城里书场听书,听过就牢记在心里了。讲古的时候,聂家把平时不舍得用的带罩的煤油灯拿出来挂在梁柁上,把灯调到最亮。炕上炕下坐满里人,有的叼着长秆儿烟袋,有的怀里抱着孩子,有的磕着瓜子。老高头讲得绘声绘色,大家听得聚精会神。直到屋里接连传来鼾声才停止。我那时听过的书有:《济公传》、《小五义》、《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
      我至今还记得老高头在描述某英雄人物进酒店吃酒时,店家忙碌的情景:“只见店小二,脚凑火,手和面,胳膊肘子丁当倒大蒜,不多一时饭菜做好......”
      如今,老屋已于十五年前就被扒掉了。虽然历经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老屋依然风采依旧,一点儿也没有走样。据说当年扒房费了好大力气呢。扒出来的房木被一家家具店看中,以高价买走了。在老屋前五米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具有现代风格的红砖碧瓦的新居。四周的围墙也变成了红砖墙。我也从老屋走出来,搬进城里住进了楼房。可不知为什么,老屋的影子还常常在我的脑海中出现。它是我人生的一段珍贵记忆,将永远存放在我心灵的底片上。




作者: 单衣    时间: 2015-5-5 22:42
老屋里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份属于老屋的记忆,或感伤,或温暖!
作者: 单衣    时间: 2015-5-5 22:45
由于屋里住的人口多,所以炕上很拥挤,连翻身都感到困难。如果你赶上吵夜睡不着,那就遭心了。因为夜里你会听到打呼噜的声音,说胡话的声音,咬牙咯吱响的声音,以及孩子大人起夜往屋地尿罐里撒尿的声音,感冒咳嗽的声音,婴儿哭闹的声音,大人喝斥孩子的声音......飞侠的老屋很壮观哦!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5-5-6 07:00
老屋找到了当年的温馨,欣赏飞侠深情好文!{:soso_e181:}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5-5-6 07:59
单衣、沙君评已到位。问飞侠好。{:soso_e183:}我辽北的老家也是那样子。
作者: 战鹰    时间: 2015-5-6 13:12
那个年代的必然,少小的记忆总是那么温馨。我还是憧憬现在和将来的更好!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5-5-6 20:20
单衣 发表于 2015-5-5 22:45
由于屋里住的人口多,所以炕上很拥挤,连翻身都感到困难。如果你赶上吵夜睡不着,那就遭心了。因为夜里你会 ...

谢谢单一细评鼓励,辛苦了!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5-5-6 20:21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5-6 07:00
老屋找到了当年的温馨,欣赏飞侠深情好文!

谢谢淘沙版一直以来的支持,问好淘沙!:handshake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5-5-6 20:22
老党 发表于 2015-5-6 07:59
单衣、沙君评已到位。问飞侠好。我辽北的老家也是那样子。

原来老党兄也是辽北人,荣幸之至,问好老党!:handshake
作者: 鹿城飞侠    时间: 2015-5-6 20:23
战鹰 发表于 2015-5-6 13:12
那个年代的必然,少小的记忆总是那么温馨。我还是憧憬现在和将来的更好!

谢谢战鹰支持!:handshake
作者: 浪淘沙    时间: 2015-5-6 20:31
鹿城飞侠 发表于 2015-5-6 20:21
谢谢淘沙版一直以来的支持,问好淘沙!

:handshake加油!
作者: 单衣    时间: 2015-5-6 22:07
鹿城飞侠 发表于 2015-5-6 20:20
谢谢单一细评鼓励,辛苦了!

谢谢飞侠没把一上面再家一个横:L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