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仓鼠”李斯及其“老鼠哲学” [打印本页]
作者: 章关培(劳燕) 时间: 2013-7-31 12:48
标题: “仓鼠”李斯及其“老鼠哲学”
“仓鼠”李斯及其“老鼠哲学” 劳燕
文新论坛
说起老鼠,人皆恶之,“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灭鼠是古代先民的经常性活动。《礼记·郊特牲》:“岁末腊祭,迎猫,为其食田鼠也”。人们呼唤猫的到来,以便把田鼠都吃掉。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食苗实硕鼠,点白信苍蝇。” 然而,从古至今,老鼠虽被人骂,被人恨,被人打,反而越来越多,在自然界中这厮繁殖能力、生存技能非常强,比如北极的一对“旅鼠”,一年可以繁衍到165万只,天下无敌,挡也挡不住,打也打不完。
在文学和诗赋中,老鼠作为负面形象和意象出现,《诗经》首开其例。
《诗经·国风· 魏风·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汝,莫我肯德。逝将去汝,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汝,莫我肯劳。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成现代文,意为: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的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安乐地。安乐地呀安乐地,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插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自由自在乐逍遥!
《硕鼠》是魏国的民歌,《硕鼠》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大、肥也,形象地刻划了君主的丑恶面目,让人联想到鼠之所以硕大,正是贪婪、腐败肥私所致。从此篇启始,后来的文学作品,大多沿袭《硕鼠》的传统,把老鼠作为揭露鞭挞的对象。
《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这两种说法,均指出了此诗的主题:《诗经》中“硕鼠”是喻指贪得无厌的君王。
韩非子则把依托君主做坏事的奸臣比作“猛狗”与“社鼠”。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景公问于晏子曰:‘治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公曰:‘何谓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往托焉。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夫国亦有焉,人主左右是也。内则蔽善恶于君上,外则卖权重于百姓,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腹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这两段说得很明白,人畏猛狗,国亦有猛狗,就是那些“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的大臣。“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怕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是社庙中的老鼠。”国君身边的这些有道之士、便嬖小人就是猛狗与社鼠。在朝廷内便对国君蒙蔽善恶,在朝廷外便向百姓卖弄权势,不诛除他们,他们便会胡作非为,危害国家;要诛除他们吧,他们又受到国君的保护,国君包庇他们,宽恕他们,实在难以对他们施加惩处。 《诗经》《硕鼠》篇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思想。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君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君主忘恩负义的本性。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幻想着能找到一块摆脱压榨和剥削的理想国土。故诗的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
《硕鼠》幻想逃离现实的社会,前往没有剥削的乐土,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乐土、乐国、乐郊的思想,思想史上可以视为中国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硕鼠》的“乐土”思想的脉络渊薮,可以追溯到史前神话传说,《山海经·大荒西经》:“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已经初见端倪。这一思想的脉络延伸,发展到后世,典型的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设想的“桃花源”。《山海经》中的“有沃之国”,是人间理想在神话中的表述和呈现,在《诗经》则理想摆脱硕鼠成灾的家园,逃逸于“乐郊”,去到“乐国”“乐土”,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则描绘出一幅男耕女织、没有剥削的“桃花源”,不过,这样的“有沃之国”、“乐土”、“桃花源”是没有的,最终没有被找到。
《诗经》的《硕鼠》篇,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痛苦,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不但写出了奴隶们的反抗,而且写出了奴隶们的追求和理想。因此,它比单纯揭露性的作品,有更高更重要的思想意义。
老鼠以盗窃、寄生的方式生存,历来为人批判、否定。也有羡慕老鼠这种盗窃、寄生方式的人,把老鼠的这种生存技能予以拓展、延伸,不是简单地以效老鼠的生存之技法,而是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理性认识,并予以实践,这个人就是李斯。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有感于厕鼠和仓鼠悬殊的生存状态,决心做一只仓鼠。《李斯列传》开卷有言: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
李斯少年时,家境贫寒,但李斯很小便聪慧过人,好学不倦。成人后,因办事干练,被人举荐为看管粮仓的小吏。有一次,他看到吏舍厕所中的老鼠,吃的是肮脏的粪便,这吃粪便的老鼠,即便埋汰如此,却还经常受到人和狗的侵扰。李斯来到粮仓,却看到另一番景象,这里的老鼠出入、居住在宽大的仓库房舍里,吃的是堆积如山的谷粟,且没有任何人打扰。于是幡然醒悟,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处耳”。意思是说,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李斯是故不以厕所吃粪之老鼠为然,认定做人臣当如“仓鼠”。人的贤与不贤,决定于他所处的地方。
一个人有无出息就像这老鼠,在于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优越的环境。看到厕所里的老鼠在吃脏东西,每当有人或狗走近,就吓得抱头鼠窜,惊慌逃跑,仓库中的老鼠在偷吃屯积的粟米,毫不担心人犬惊扰,吃得好,睡得饱,同样是老鼠爱大米,难道厕所里的老鼠比较愚笨、比较胆小,仓库里的老鼠比较勇敢、比较机灵吗?都不是。凭什么,看人吃肉,大口喝汤,自己啃骨头,李斯由此悟到职场的真理,他感慨地说,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如同老鼠一样,决定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环境不同,生活品质就不同,尊严卑屈的程度也不同。李斯似乎就此“悟道”,人一定要呆对地方。想做大事,就得师法仓鼠,后来李斯拜荀子学习帝王术,学成之后要谋职,他又想起老鼠的启示。但哪里是“粮仓”?哪里是“厕所”?经过分析研判,李斯发现他所处的楚国,如同“厕所”罢了,而其它韩、赵、魏、齐、燕五国,都积弱不振,难成大业,唯有秦国值得投效。也就是说,李斯认定秦国才是“仓库”,其它诸国只是“厕所”。李斯于是矢志不渝呆在秦国,宁屈身吕不韦门下,以求得接近秦始皇的机会,后李斯以七国争雄的形势的透析和闪烁着政治智慧的对策,得宠于秦始皇。
他后来也碰到过“职场危机”,有人警告秦王,从国外来秦国当官的人,多数只是为其母国设想,胳臂总是往外拐的,应该将诸如李斯之流驱逐出境。李斯于是上书给秦王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这篇书信,就是有名的《谏逐客书》,秦王读了《谏逐客书》,大受感动,取消逐客的决定,让李斯复职。
李斯借吕不韦登上高位,又借助秦王搬倒吕不韦,得以参与秦王政权,一路高升,做到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尊贵显赫,功成名就,此乃他一生权力的顶峰。
至此,李斯本该享誉后世,名垂青史,可“老鼠哲学”使得李斯私欲膨胀,贪心不足蛇吞象。秦始皇死后,赵高政变,废嫡立相亲庶争权,李斯与赵高合谋,助二世为孽,最终为赵高所不容,公元前208年,李斯父子被秦二世以“叛国罪”腰斩于咸阳闹市。
刑前,李斯忆起发迹前平淡安适的生活追悔不已,与其子抱头痛哭。“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最后遭五刑而死,夷灭三族,毋宁说是他信奉“老鼠哲学”的必然结局。在“老鼠哲学”支持下,李斯可以意气风发,顺应了历史潮流建功立业,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制定法令,维护巩固秦的统一;也是在“老鼠哲学”支持下,李斯又与赵高合谋,助二世为孽,一失足成千古恨。司马迁对此有过一个总结:“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要不是贪心不足死于非命,孔庙里怎么说也得有李斯的一席之地。
李斯落得腰斩市曹的下场,一切回到起点:一个上蔡的小吏,一个厕所里吃粪的老鼠。老鼠在厕所里吃屎,尚且惊恐不安;而在大仓里吃粮食的,却不受打扰,安逸自在。个中缘由,于厕吃粪、又瘦又小见人就逃的老鼠,原来是无所凭藉,又肥又大见人不避的粮仓老鼠,是有所凭藉的,有凭藉,就是有权势,有靠山,有本钱。所以,做人就要效法仓鼠。这就是著名的“李斯哲学”,李斯的效法仓鼠的哲学思想,史称“老鼠哲学”。
“老鼠哲学”千百年来为许多人揣摩、研究,很多人效法李斯,信奉李斯的“老鼠哲学”,决心做“仓鼠”,尤其在官场,深谙此道的仓鼠,史出无穷。不要以为“老鼠哲学”荒谬不经,不要以为李斯其人少见多怪,信奉“老鼠哲学”、一心要做仓鼠如李斯者大有人在,下一个“仓鼠李斯”所在都有。今人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其实都是“老鼠哲学”的翻版,从李斯到今日的贪官,其实是一条又粗又长又黑的历史的官场贪腐链。然而,就思想史而言,李斯对于老鼠的“哲思”具有重要的认识论的意义,从社会学和政治史角度而言,李斯只是一只属于贪腐类的“仓鼠”,就“老鼠哲学”学术而言,李斯是一个了不起思想家和政治家。“老鼠哲学”是中国认识论发展的一个界碑,这些,不在此篇杂文讨论。
硕鼠,社鼠,无论处在“厕所”吃粪做“厕鼠”,还是跻身“粮仓”做“仓鼠”,其实都是势利贪腐、盗窃、寄生之属,这就是“仓鼠”的本质和本性。
唐代柳宗元《永某氏之鼠》(三戒之三):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上自下死)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此篇记叙永某氏恣鼠不问,由是鼠皆相告来,至“终不厌”。自“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杀鼠如丘。“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说明(鼠之)饱食无祸非可恒。
藉鼠之饱食无祸非可恒的故事,以讽喻社会上“窃时以肆暴”,即偷得机会便肆无忌惮的任意作乱的人。
北宋苏轼少年时尝作鼠赋:“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拢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苏东坡叹道:奇怪啊,这是老鼠聪明之处。关在袋子里,袋子坚固而不能咬破。因此并没有咬,却假装咬,用啃咬的声音迷惑人;没有死而假装死,以这个方法谋求脱身啊。我听说过天下动物,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因此驯服龙杀伐蛟,捕乌龟猎麒麟,可以趋役万物生灵而成为他们的主宰。我最终却被一只老鼠所支配,中了这小东西的计谋,为它从处女一样的静默中突然像逃跑的兔子一样逃脱而大吃一惊,作为人又有什么聪明的呢。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朝堂上嫁毒枭鸱,仕途中阴爻硕鼠。”《为袁氏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关东之军丁朝衣败叶,暮餐寒沙,则督理粮储,永消硕鼠之奸。”清黄遵宪《台湾行》:“取我脂膏供仇虏,眈眈无厌彼硕鼠。”总之,老鼠,不是个好东西,史有定论。做仓鼠,却是一切贪腐者不言的心照。老鼠哲学,是将老鼠的行为方式作理性升华,成为一种哲学思考,被引申为封建社会中官场一种养心术、权术,成为政治家审时度势、于官场中施展的权术,言论行为准则信条。
今日贪污腐败者,不可不鉴“仓鼠”李斯,今日反腐倡廉者,乃至思想理论界,不可不知“老鼠哲学”。
[url] http://www.138392.com | | っ | っ注| : っ ]
作者: 无水河 时间: 2013-8-1 10:21
好一篇醒文!一针见血,精辟犀利,不同程度上训戒了“今日贪污腐败者”确实是大快人心。
[url] http://www.138063.com | | ︱ | ︱注| : ︱ ]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