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汉武大帝的情与愁——《秋风辞》赏析(转帖) [打印本页]
作者: 雪山飞鸿 时间: 2015-6-23 10:48
标题: 汉武大帝的情与愁——《秋风辞》赏析(转帖)
[文学品味] 汉武大帝的情与愁——《秋风辞》赏析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壮志凌云、野心勃勃的君王。他16岁就登上了皇位,即位9个月后曾写下一份诏书,大意是要让大汉朝的百姓五谷丰登、丰衣足食,而且还要周边国家对他俯首称臣。
但是,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虽然刘彻在位期间功勋卓著,国家鼎盛,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自负的汉武帝也逐渐意识到了人世的无常。公元前113年,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归去的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于是刘彻将当地地名改为闻喜,并写下一首骚体诗,就是《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开篇两句,清远流丽,清代文人沈德潜读后批注“《离骚》遗响”四个字。在这首短小的诗歌中,刘彻将自己一生的情感波折展露无遗。秋风萧瑟,大雁南飞,泛舟汾河,饮酒赏乐。在这繁华之时,刘彻感叹乐极生悲,因为他看到了生命的匆匆流逝,发现人生易老,无可奈何。
根据《汉书·武帝纪》推算,刘彻作诗时大概四五十岁,正是知天命的年纪。他为何会悲伤呢?《历代帝王诗》作者毛翰认为:“贵为天子,拥有三千佳丽,九州方圆,比平民百姓更难抛舍,因而超前伤老,也在情理之中。”
从“欢乐极兮哀情多”一句可以看出,刘彻得到了极多的欢乐,但却使得他更加悲伤,这看似矛盾的命题其实也是一个成功君王的心病所在。君王也难逃生老病死这一劫,再多的功名富贵也会成为过眼烟云。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老年的汉武帝为求得长生不老而做出的荒唐事情了。
《秋风辞》也继承了宋玉悲秋的情感基调。草木易衰,人生易逝,与短暂的欢乐相比,漫长的死亡更令人感伤。全诗凄婉含蓄,曲折幽怨,难得地传递出帝王的真实情怀,对后世的悲秋类辞赋也有深远影响。
[艺术视窗] 郭熙《早春图》
郭熙《早春图》
《早春图》为北宋著名画家郭熙所绘。轴,绢本,设色。纵158.3厘米,横108.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整体来看,各种巨岩怪石重重叠叠,堆成走势纷繁的崇山峻岭。
《早春图》局部1
画面上,中间那条山势分明呈现“S”形,从下盘桓而上,形成一条气势连贯的“龙脉”,穿过云雾而孤标耸立,成为俯瞰千岩万壑的高峰。
《早春图》局部2
山腰云雾蒸腾,散发着早春时节湿润清新的气息,而那满山的疏林老树,也透出万物复苏的生机。
《早春图》局部3
山腰左侧,山谷幽深,泉水潺潺,谷底可见三个樵夫正要过桥。
《早春图》局部4
山腰右侧,古树蔽天,楼阁巍峨,岩缝深处,可见数级流泉飞瀑,淙淙有声。
《早春图》局部5
画面下方,近处巨石左边,一条篷船靠在岸边,渔夫渔妇,拖家带口,正走向岩石后面的草屋。而岩石右面,两个渔人正在停船准备上岸。
统观全画,峰峦虽然纷繁复杂,但主峰脉络分明,深谷、庙宇、流泉等围绕主峰,互有呼应。紧要处浓墨重笔,气势逼人,细微处精雕细刻,引人入胜。这种大山大水全景式构图,是典型的北宋中堂山水巨幛。
《早春图》局部6
画面中部左边,有画家题款“早春,壬子年郭熙画”,又盖有一方画家长方印,但已模糊不清。题款表明,此画作于1072年,画家正值盛年。
[史林漫谈] 初 税 亩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工具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但是却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当时的鲁国实行的是按井田征收田税的制度,规定公田纳税,而私田不向国家纳税。这样就使得国家财政收入占全部农业产量的比重不断下降。
公元前594年(鲁宣公十五年),鲁国为了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规定不分公田还是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按土地面积纳税,税率为农业产量的十分之一。这就是“初税亩”。
“初税亩”:初,即开始的意思;税亩,即按拥有土地的实际亩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也就是说,对公田根据其农业产量的多少缴纳十分之一的田税,对公田之外的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农业产量的十分之一作为田税。
由此可见:初税亩是在国家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强行征收的赋税。它破坏了周王朝实行的按井田征收田税的制度,给了奴隶制致命的一击,为奴隶制的彻底崩溃敲响了丧钟。初税亩接近于现代的税收制度,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开端。
[科普领略] 臭氧洞是怎么来的?
研究表明,南极臭氧洞是大气动力、光化学和平流层冰晶云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产物;也与大气环流,特别是平流层极地涡旋的活动密切相关。用大气动力学、太阳活动及大气化学等单个因素都无法圆满地解释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原因。
南极臭氧洞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为制造冰箱和空调器等,人类发明和使用了氟利昂和溴化烃等含氯和溴的化合物,正是这类污染物质最终导致了臭氧层的破坏,在南极地区的实地考察研究也找到了氯氟烃等物质消耗臭氧层的确凿证据。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和溴化烃等含氯和溴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在极地平流层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晶云(PSCs)或液态硫酸气溶胶表面,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而为光化学反应提供活动界面的平流层冰晶云或液态硫酸气溶胶,只有在温度低于-78℃时才出现。
因此,形成臭氧洞需要满足2个条件:大气中存在人类活动排放的氟利昂和溴化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人为因素),是春季南极臭氧洞形成的一个必要条件;而春季南极平流层极地涡旋中较长时间的低温(自然因素),则是南极春季臭氧洞形成的又一必要条件。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在平流层极地涡旋中低温(温度低于-78℃)条件下形成的冰晶云或液态硫酸气溶胶表面,吸附了大气污染物质,才能在太阳光照耀下,激发氯和溴的活性,通过光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在南极春季形成臭氧洞。
正是由于平流层温度、极地涡旋强度和位置的变化,造成了2002年南极春季臭氧洞的异常偏小(最小时只有同期平均面积的1/7)和各年南极臭氧洞强度和范围的变化。在当前大气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下,极地大气臭氧亏损的程度更多地将随大气环流,特别是极地涡旋中的低温状况而发生变化。其中,极夜结束后极涡中的持续低温是南极臭氧洞形成的关键因素。
作者: 钢钢好 时间: 2015-7-25 17:18
汉武帝刘彻,虽为万人之上的君王,也免不了慨叹生命的无常。好帖,学习增长知识。
作者: 雪山飞鸿 时间: 2015-9-17 15:06
:handshake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