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旧帖】家乡过年的风俗 [打印本页]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6-1-22 06:59
标题: 【旧帖】家乡过年的风俗

                                      家乡过年的风俗

                                       (一)窗花

      记得小时候,农村里家家过年都要贴窗花,集市上虽然有卖的,但大多数家里都是自己来画或者剪。我家里就数我大姐手巧,在我们那里也是出了名的,无论是绣花、剪纸还是描画,大姐做出来的都是最漂亮的,令周围的人羡慕不已。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也教我画窗花。一到腊月里,母亲早早就买好画窗花的各种颜料和纸,让我照着样子来描,然后上颜色。慢慢我就不用照着描了,能自己画出菊花、梅花、佛手等等,毕竟跟着大姐耳濡目染,学起来还是很快。有时候也跟着大姐学剪窗花,也是大姐给我画好样子我照着剪,剪窗花的剪刀很小,先把几张纸叠在一起,用针尖来扎很多下,那样纸就相互贴得很紧不容易散开,一次可以剪几个。在这方面我绝对没法跟大姐比,我没有大姐的天赋,只是照猫画虎罢了。

      到了三十下午就开始贴窗花。各家的窗花如何也代表着各个家庭的荣誉和文化水平。因此,窗花就成了农村人过年的一道风景线。

                                                   (二)祭祖和拜神

      在农村,腊月二十三和二十四这两天是祭灶的日子,白天家家户户大搞卫生,扫屋子、刷墙。到晚上把厨房里揭下来的旧灶王爷烧了,也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另外,还要做一种叫灶托的托托馍,是用白面做的,里面是芝麻盐很好吃,这种灶托要留给不在家里的每一个人,这种馍放多久也不会坏,老人还说吃了这种馍牙不长虫(农村人把龋齿叫虫牙)。有句顺口溜:“张王李赵,二十四黑了祭灶。”意思是说张、王、李、赵这四姓人家在外面工作的人多,回来得晚,晚一天祭灶。

       三十晚上吃年夜饭之前,要在堂屋里供桌上摆好祖先的牌位或者照片(我家里人只有我奶奶有张放大的相片,是在城里开店的表叔请人画的),再摆好香炉和插蜡烛的烛台,最后在桌子前面绑好猩红色的桌裙,地上铺着麻袋,供拜祭磕头下跪用。这些都是由父亲一个人去摆放。香炉和烛台是铜做的,平时是放在简易楼上的一个藤条筐里,里三层外三层的用纸包裹着,用时才拿出来,这些祭祖的物件是祖传的,是父亲的宝物,也是和我叔父、堂兄家共用的,到祭祖的时间都来拜。

      布置好堂屋的供桌,我常常和父亲一起去贴神像,有财神、门神、灶王爷、天地爷、土地爷、龙王爷,都是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对联是自己写,没文化的人家会请别人写。对联写得好坏也标志着一家人的家境、地位、文化水平。我上小学时也写过,记得灶王爷的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但那时我并不懂是什么意思,直到成人后才明白了其中的含义。财神爷贴在堂屋,是所有神里享受待遇最高的,祭品和拜祖宗的差不多。灶王爷贴在厨房,其他的都贴在外面适当而固定的神龛里,也是和我叔父、堂兄家共同供奉的。

      到了吃年夜饭的时候,要先摆上祭品、点着蜡烛、上香。上香前必须先把手洗干净,拿着点着的香先插上,再磕头,起来后要鞠躬。上完香就是献饭。这些都是由父亲、叔父和堂兄去做的。祭其他的神我可以跟着父亲去帮忙。祭祖和财神的饭是用碗盛,放上两根香当筷子。外面的神都是放一些饭,摆两根香当筷子,祭祖和敬神后才能吃饭。一个地方,一种风俗,这只是我童年的点滴记忆。

                                                   (三)拜年、打灯笼

       我家祭祖的堂屋里,还有一张红枣木的八仙桌和两把太师椅,那是我记忆中家里最好的家具,雕花很精致。平时靠墙放着,到三十晚上就放到屋子正中间,三边放长条凳子,一边放两把椅子,那是长辈或贵客坐的上席。大年初一一大早,嫂子就做好四碟凉菜摆在桌子上,我记得菠菜和红萝卜是一碟,红绿相间很好看,凉拌莲菜是一碟,炸花生米一碟,猪蹄做的冻肉一碟。酒是用一个小铝壶装,用时要在开水锅里转几下温温,让酒不要太凉。平时我父亲就是这样喝酒。其他还有柿饼、核桃、油炸的果子等等。做好一切准备,等待拜年的人来。

      很快,村里成群结队的男人(大人小孩都有)就来拜年,那是正儿八经作揖磕头,一边拜还一边喊着“三爷、三婆、三叔、三婶(我父亲排行老三):给你拜年了”。磕完头有些人带些吃的就走了,有的会留下喝盅酒。整个上午拜年的人一拨接一拨,很是热闹。

      初二开始走亲戚,一般初四之前是女儿回娘家,外甥看舅舅或者是晚辈拜长辈,带的礼品是点心和蒸的花馍。初五开始是娘家给女儿或者舅舅给外甥送灯笼,送灯笼带的是麻花和蜡烛。如果是女儿嫁出去的第一年,那灯笼可要有讲究,这既是给女儿婆家的脸面,也是娘家身份的标志。有钱人家送玻璃宫灯,没钱人家也要送绸子大红灯笼。一般最常送的灯笼有火葫芦红灯笼,还有兔子、羊、公鸡、莲花、花盆等等灯笼。西安有个东羊市,是有名的灯市,各种各样的灯笼都有,真让人佩服那些民间艺人的巧手。

      打灯笼是我们小时候很开心的一件事,一帮同龄人男男女女打着灯笼走街串户,比着谁的灯笼漂亮,谁的蜡烛燃的时间最长,有的男孩子还故意来吹女孩子的灯笼逗大家玩。小时候就听母亲说正月十五前打灯笼是避难的,所以再穷的人家都要在十五那天晚上灯火通明。

      童年的记忆里过年是最快乐的,长大了,却再也找不回那份快乐,那份感觉了!

                                                                                                                                2007-02-28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6-1-22 09:31
大姐小时候感受的民俗风情浓厚,而我童年记忆里几乎空白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6-1-22 18:04
三叶草 发表于 2016-1-22 09:31
大姐小时候感受的民俗风情浓厚,而我童年记忆里几乎空白


生活环境不同,我们的孩子以及他们的孩子更是没有印象了。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6-1-23 06:48
很想再回到从前,吃腊月二十三嫂子做的祭灶的坨坨馍;腊月父亲到集市卖了柴回来,会给我买一个发卡。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6-1-23 06:53
前几天和儿媳通电话时,小孙子还在电话里说:奶奶,我还记得去年过年,我们去你那过年,你给我买摔炮,很好玩;你做的小酥肉很好吃,我还想吃。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6-1-24 07:38
年越来越近,更想念我的亲人们!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8-2-17 06:52
小孙子又来过年了!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8-2-17 09:30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8-2-17 06:52
小孙子又来过年了!

祝贺大姐与大儿子一家团圆!

旧风俗很有仪式感哇!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8-2-17 09:30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8-2-17 06:52
小孙子又来过年了!

祝贺大姐与大儿子一家团圆!

旧风俗很有仪式感哇!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8-2-17 10:51
三叶草 发表于 2018-2-17 09:30
祝贺大姐与大儿子一家团圆!

旧风俗很有仪式感哇!

三亚我们住的地方还能放炮,给孙子买了多种多样花炮。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8-2-18 08:41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8-2-17 10:51
三亚我们住的地方还能放炮,给孙子买了多种多样花炮。

这样过年的气氛更浓啦,团圆相聚其乐融融!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8-2-18 08:41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8-2-17 10:51
三亚我们住的地方还能放炮,给孙子买了多种多样花炮。

这样过年的气氛更浓啦,团圆相聚其乐融融!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9-2-4 05:40
今天又是一年年三十,大儿子一家来陪我过年了。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9-2-4 05:43
小孙子这次来,又给他买了摔炮,他说两年前来我给他买了摔炮,他回去写了一篇作文,还获奖了。
作者: 李兴书    时间: 2019-2-4 09:24
给乡党拜年,祝新春快乐,阖家幸福!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9-2-4 12:16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在这里又认识了一位乡党,真高兴!我现剧天涯海角,也算是他乡遇故人了,更有一份别样的感觉,欢迎常来交流!祝新春快乐!阖家团圆。
作者: 三叶草    时间: 2019-2-4 19:45
给大姐拜年啦!祝大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9-2-5 15:50
三叶草 发表于 2019-2-4 19:45
给大姐拜年啦!祝大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大姐也给你百年,同样祝福健康快乐!万事如意!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