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独享独行 于 2016-3-18 10:16 编辑
我的初中生活片段(一) 1955年,我小学毕业时,只知道县上有两所中学,一所是县上的重点完全中学《长安一中》,另一所是《引镇初级中学》。在选择升学学校时,有部分同学担心《长安一中》重点中学难考,就有18个同学由班主任康老师带队,去《引镇中学》考试,我就是其中之一。 没想到发榜时,无论当初在哪里考试,统统都分到了县上新办的《黄良中学》。因此,我们就成了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共六个班,我被分到了四班。 开学时,学校只有教室、办公楼、教师宿舍以及食堂盖好了,还没有围墙;到处还堆着泥土,也没有专门的学生宿舍,住的是大教室通铺,全校只有一个公共厕所,在西南角,半边是老师的,半边是学生的;吃饭是在食堂前面的一块露天泥土地上,快到吃饭时候了,先由炊事员摆好盘子,将总人数按八个人一堆,有几个菜,每一堆里就摆几个盘子,然后再提个桶,拿把勺子把菜分好;馒头是按定量每人一个,长条形的,我们叫杠子馍。开饭时, 临时组合,八个人凑够了就可以吃,有时候大家一块吃,有时候由一个人再把盘子里的菜给大家分成8份,各自端回教室或宿舍吃。 刚开学时还没有电,上晚自习点的是汽灯,前面一个,后面一个,由年长一点的男同学负责点灯。 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村,男的多,女的少。年龄差距较大,男女学生中都有结过婚的。家庭贫困的多,富裕的是少数。大部分同学从家背面来,交3元副食费,在学校食堂吃饭;最贫困的学生只从家背面来,学校每月补助3元副食补助;有些同学不在学校吃饭,从家里背馍来,或带点自家腌制的咸菜,开饭时回宿舍吃自己带来的馍,喝学校的开水。在学校食堂吃饭是有定量的,有些同学吃不饱,宿舍就经常发生馍被偷了的事。 我来学校报到时,是已过花甲的父亲,肩上扛着交给学校的30斤面粉,背上背着我的被褥,送我来学校的。那时,我哥哥还在小学里教书,因此,每月3元的副食费,自己去交。面粉都是每月父亲送来,后来,可以把粮食拿到粮站卖了,换成粮食证明交给学校,也就再没给学校交过面粉。 女生人数不多,一 二 三班住一个教室,四 五 六班一个教室,通铺一个挨着一个睡。晚上宿舍外面放一个尿捅,2个人轮换着去倒。因为没有围墙,时有周围农民来偷东西的事发生。
2016-0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