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一) [打印本页]

作者: 直言人生    时间: 2016-3-28 07:28
标题: 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一)
本帖最后由 直言人生 于 2016-3-29 14:56 编辑

王力《汉语诗律学》
[近体诗、古体诗部分]


       本书为我国语言学界泰斗王力先生积几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成,堪称研究汉语诗律学经典之作。书分为两部分:“导言”阐述了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本论”分为5章,分别叙述近体诗、古体诗、词、曲、白话诗和欧化诗。


导言
  1.韵语的起源及其流变
  1.1诗歌起源之早,是出於一般人想像之外的。有些人以为先有散文,后有韵文。这是最靠不住的说法。因为人类创造了文字之后,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丁相当的程度,当然韵文和散文可以同时产生。韵文以韵语为基础,而韵语的产生远在文字的产生之前,这是毫无疑义的。相传尧帝的时候有一首康卫歌:
  立我蒸民,莫匪尔极;
  不识不知,顺帝之则。
  (列子仲尼篇。)
  又有一首击壤歌: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何有於我哉?
  (帝王世纪。)
  我们当然不相信这两首诗是尧时的民歌。前者是凑合诗经周颂思文的两句和大雅皇矣的两句而成的,且不要管它。后者的风格似乎也在战国以后;不过,它也不会太晚,因为它用的韵是古韵之部字,以息食哉为韵,这种古韵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依我们的猜想,它也许是战国极乱的时代,仰慕唐虞盛世的人所假讬的。同样假讬的诗还有一首南风歌,相传为帝舜所作:

  南风之薰兮,
  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
  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圣证论引尸子,又家语。)
  我们不必因为它的出典不古,就怀疑到它的本身不古;这种诗歌很可能是口口相传下来的。试看它以时财为韵,这种占韵也决不是汉以后的人所能伪造的。(伪造古韵最难,因为直至明末陈第以前,并没有人意识到古今音韵的不同。)总之,尧舜时代虽不一定能有这种风格的诗,却一定已经有了诗歌的存在,假使这尧舜时代本身存在的话。
  1.2至於韵语,它在上古时代的发达,更是后代所不及的,这里所谓韵语,除了诗歌之外,还包括着格言,俗谚,及一切有韵的文章,譬如后代的汤头歌诀和六言告示,它们是韵语,却不是诗歌。古人著理论的书,有全部用韵语的,例如老子。有部分用韵语的,如荀子,庄子,列子,文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法言等。文告和卜易铭刻等,也参杂着韵语,例如尚书,易经,和周代的金石文字。许多嘉言,是藉着有韵而留传下来的,例如孟子滕文公上所引放动(尧)的话:
  劳之,来之,
  匡之,直之,
  辅之,翼之,
  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
  来直翼得德是押韵的。至於格言俗谚之类,就更以有韵为常了。例如: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
  (左传文公十七年。)
  虽有智慧,
  不如乘势;
  虽有礠基,
  不如待时。
  (孟子公孙丑上。)
  兵法如三略,六韬,医书如灵枢,素问,都有大部分的韵语。这些书虽不是先秦的书,至少是模仿先秦的风格而作的,於此可见韵语在上古是怎样的占优势了。



(待续)

作者: 宋金来    时间: 2016-3-30 10:14
学习受益,问好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