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柳州是一座工业城市,所以原来只准备在这里简单休整,看看柳侯祠。但是下了火车,看到柳州的天空依然是蓝天白云,不觉精神一振。游览了几处,发现柳州竟然大有可观。
先说箭盘山,这是一个不收门票的公园,给人的印象却并不比桂林的名园逊色。论山峰的峭拔雄奇,这里不输伏波山,但是由于花树亭阁的点缀,使它多了几分绚丽色 。论水面的开阔,这里也不输象鼻山,但是却少了爱情岛、群象园之类现代景点的喧嚣和矫揉造作,更为静谧温柔。加上山下的奇石馆和园内的处处奇石,更显得生动多姿。无论是湖滨幽径还是山边小路,都随时可能将游客带人一个如画的小环境,给人以一阵惊喜。
再说柳州东门。感谢柳州的设计者,居然想到在楼群之中还保留了一座古城门。虽然,在四周高大建筑的映衬之下,东门已经显得低矮;但是,一片广场托出三开间的城楼和巍峨的飞檐斗拱,还是给人以一种肃穆沉着之感。登上城楼,俯瞰柳江,远望对岸的群峰以及其上的亭阁宝塔,默读柳宗元的“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别是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柳州旅游的重头戏自然是柳侯祠。一路行来,唯有柳州才保留着这样一座建筑,纪念一位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供人们徘徊流连,凭吊追思。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四年,终于任上。柳侯祠历史久远,柳氏病故后三年地方人士就按照他“馆我于罗池”的遗愿,在罗池旁建庙以作纪念。 唐代就有官绅及文人墨客游历柳侯祠。清代由赵屏藩、杨道霖(柳州知府)重建于1906年,其后陆荣廷、张发奎、廖磊、白崇禧等均有修整扩建,除文革初期遭到破坏外,历代都加以保护。柳氏在任上兴文教、释奴婢、修城郭、植树木、移风易俗、政声颇著。 我们漫步于柳侯祠下,仰视“福四民”、“芒寒色正”的匾额;蹀躞于园中树下,细读“雷塘祷雨文”碑和“荔子碑”;悄立于罗池和柑香亭畔,想象昔贤的音容笑貌,不禁心向往之。
总之,至少今天的柳州,还是一座宜居亦且宜游的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