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他可不是糟老头儿】《勤奋人生、人性光辉、读懂范文典》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6-4-28 14:41
标题: 【他可不是糟老头儿】《勤奋人生、人性光辉、读懂范文典》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6-4-28 16:13 编辑

【他可不是糟老头儿】
《勤奋人生、人性光辉、读懂范文典》
2016-4-27
  2005年的一天,我在朋友的引荐下拜访了范文典老先生。那年他老人家75岁。但见他满面红光,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思路敏捷,思路清晰,声音洪亮,表述透彻。
他的手掌一伸,很形象,很生动地讲起了禹州五龙山古文化、古遗迹、古遗址、古传说,4个小时,一气呵成,没有你插话的余地。从此我也对五龙山感兴趣了,我经常领着朋友们去他那里听五龙山的故事。渐渐地我对五龙山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
我们这样的接触保持了五年,2009年底我回陕西定居了。
2013年,我回许昌,又去拜访了范老先生,范老仍然神采奕奕地为我讲了一遍五龙山的故事。
三年后, 2016年,我回许昌,再去拜访范老先生,看上去他比十年前还年轻,还精神!这次,他仍然伸出手掌,却突然五指分开,于是,从五龙山的形成,到大地震五龙山分了成五个山峰四个风口,仍然一气呵成,毫不含糊!
临走,他老送给我了一本《中国艺术家》杂志,里边的一篇《范文典——均不能言最可人》的文章吸引了我,也让我更加深了对他老人家的认识。
他一生都在勤奋地探索、探讨、研究、努力工作。为了五龙山的考察研究,他已经100多次上五龙山,今年86岁,仍然上了五龙山。他退休以后用了8年的时间,走了16个省、100多个市县、16个省市的博物馆、图书馆,走访了数十位专家教授,写出了4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
范老先生的一生勤奋、传奇,处处彰显人性的光辉,他做的三件事:
1、中国钧瓷的恢复、继承、发展;
2、五龙山古文化、古遗迹、古遗址、古传说的考察、论证、研究、收集,传承;
3、中国先祖黄帝的传说故事收集了220个。
所有这一切,离不开他本人不懈的努力,不懈的追求,不懈的探索,所有这一切的成就来自两个字——勤奋。
换换别人,或许机遇擦肩而过;或许别人在喋喋不休的“君子动嘴不动手”的唠叨中变成空谈。
然而在范老的身上始终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一步一步地去做,一步一步地去走,这种精神,这种韧性,这种坚持,唯他一人,因此造就了他的人生传奇!

读懂范老先生,请看下边的相关链接:

【链接】
范文典先生简介:
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
中国尖端技术与产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原分会会长
中国书圣吴道子国画院名誉院长
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编辑部顾问编委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河南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
许昌古玩行业商会名誉会长
中国钧瓷禹州研究所名誉所长高级顾问
范文典是恢复钧瓷第一人,受过周总理接见。我国外交钧瓷礼品的选送把关均出于他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他把中国的钧瓷国宝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创建了六个分厂,解决了钧不盈尺的技术难题。)

【转载——《中国艺术家》】
范文典——钧不能言最可人
撰文:高一梦
   2014-12-12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 ”的神奇“窑变”闻名于世,被宋徽宗定为御用珍品,并以其古朴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复杂的配釉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宋“靖康之变”后受挫,及至金、元复苏,元末明初渐衰,明清基本停烧,清晚复烧,民国几致停产。1949年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被定为国礼,达到鼎盛。
  时至今日,在钧瓷之都——禹州市神垕镇,生产再创辉煌,呈现“窑烟遍地起,到处放光辉”的繁荣景象,“闲观窑变神韵色,静听钧瓷开片声”也成了神垕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无论是烧瓷,卖瓷,品瓷,斗瓷,或者跟游客们讲述钧瓷的历史,他们的口中都少不了一个妇孺皆知、家喻户晓的名字,那就是范文典。
范文典,1932年生,河南省禹州市方山镇人。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轻工业部1983年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国家发改委2006年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2010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50卷系列丛书评委编委,中国民间美术学会河南分会顾问,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中原分会会长,中国画圣吴道子国画院名誉院长,许昌市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高级顾问。
  1953年,他与钧瓷结缘,此后一个甲子的年华,他都奉献给了钧瓷。可以说,他给了钧瓷第二次生命,而钧瓷却缔造了他传奇的一生:一个“九品芝麻官”,受到过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家里吃过饭,与一代文豪郭沫若谈笑风生,一代左笔大师费新我视之为恩公并亲赠力作以表感激之情……
  这样的经历不胜枚举,最让人称奇的是,钧瓷竟于1979年救他于垂死,给了他第二次生命。世间的因果往往有着让人无法言说的玄妙,在范老的眼里,钧瓷已经不止是普通的瓷器,而似近六十载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爱人,他赏之,恋之,伴之,念之。
  赏钧 温润之颜
  年届耄耋的范老,思维非常清晰,记忆力惊人,有关数字的表述均准确无误,举手投足不失干练,言谈间不乏专家风范。谈起钧瓷立刻眉飞色舞,原本满面的红光里悄悄地荡漾着发自内心的眷恋。
  他和钧瓷的缘分要追溯到1953年,那一年他21岁,刚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日,中共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提出建立钧瓷合作社,后经地委讨论通过,报省委同意,又报中央批准,河南省委、省政府、许昌地委、行政公署组成了一个专门工作组到神垕进行考察调研,因范文典素来喜欢钧瓷,且颇有研究,故禹州县委指派他全程陪同。
  1954年3月9日,工作组奔赴神垕,经过为期十天的调研,写出了钧瓷现状调查报告,从禹州到省委均引起极大震动。省委书记吴芝圃和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亲赴中央向周总理汇报,周总理指示迅速把钧瓷恢复起来。
  1955年春,周总理派北京故宫博物院古陶瓷老专家陈万里先生来河南对钧瓷进行考察。范文典如影随形,陪着他上山下乡,调查了46天,收集了60多件钧瓷,整理了数百件实物,协助陈老写出了7000余字的考察报告《禹州之行》,刊发世界。
  在陈万里老先生的影响下,范文典走上了业余收藏之路,跟着陈老学习钧瓷的鉴赏和收藏,慢慢了解了钧瓷,认识了钧瓷。他说,钧瓷共有270个造型,包括神瓷(65种)、官瓷(36种)、宝瓷(70种)、民瓷(99种)。如何粗识一件钧瓷的价值,范老侃侃而谈,从烧制工艺上来讲,无论是柴烧、煤烧、气烧、电烧,都是取其热量,温度都要达到1250度才行,但因煤烧瓷器釉厚,且煤的火焰傲,所以烧出来的瓷器更显厚重、朴实、古雅,价值略高,真正的收藏家一般都认煤烧。
  那么在煤烧的瓷器当中,何种瓷器为钧瓷翘楚?范老说了一句俗语:胎薄,釉厚,紫口,铁足,润如玉。钧胎削薄匀整,土质精细,烧结度好,极少沙眼孔隙;钧釉较厚,里釉加外釉约等于胎厚,釉面匀净,柔润光滑;钧瓷口部呈紫褐色,釉色几乎退净,原胎露出来,但上面还会残存一层薄到透明的釉;钧瓷底部瓷实,颜色呈红褐色,与铁锈颜色一般,故多称铁足;钧体五光十色,颜色厚重古朴,典雅端庄,美轮美奂。
  民间用 “钧与玉比,钧比玉美,似玉非玉胜似玉”来形容钧瓷釉质的纯净和釉色的瑰丽。而范老则用“沁色六十年的玉”来形容钧瓷,他说美钧就像被汗水浸润了六十年的玉,水头足,光泽亮,但是那种亮是圆润柔和的,不刺眼,摸一下,则是温润如玉,冬暖夏凉,就像一岁左右吃奶娃娃的小肚皮,细腻柔滑,润如凝脂。
  范老赏钧,如同灯下看美人,眉眼带笑,言语含情。可谓赏钧之颜兮,温润如玉。恋钧之美兮,怜惜如香。
  恋钧 香玉之怜
  杜甫一首《佳人》可谓建国后钧瓷的真实写照: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钧瓷本系皇家御瓷,几次停烧,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方重获新生,使其重绽华靥,再展清姿,禹州人责无旁贷。
  1961年范文典带着“再创钧瓷辉煌”的使命走马上任神垕镇委书记、镇长,任期十五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革新炉窑、创新釉色、增加造型、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在神垕大大小小瓷厂有200个,员工约18000人,但真正生产钧瓷的只有76个厂,人多的200个,人少的则十几个。他在原来的国营瓷厂、一厂、二厂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四个瓷厂,为镇办一厂、二厂、三厂、四厂,一、二厂烧制耐火材料,三、四厂烧制生活用瓷。神垕最早的钧窑为卢钧窑,有两种解释,其一,姓卢的开的窑,其二,泛指小窑,用小炉子烧的窑,每次只能烧制一两件瓷器。
  1963年,范文典组织工人、老艺人、技术人员、管理领导干部13人成立了改新领导小组并任组长,对钧瓷落后的窑烧成工艺、釉色工艺进行了深入细致改革。改新后,窑炉最小为两立方半,三立方为准,最大不超过四立方,每窑烧制瓷器增加到三百件乃至五六百件,经过三年560多次的调配和烧成试验,终获重大突破,打破了传统的“钧不过尺”,直到一米多高、两米多高的造型获得成功。釉色革新也有很大进展,单一朱砂红的历史定论,又出现了海棠红、玫瑰红、鸡血红、胭脂红、桃红等十多种窑变红色和紫、青、兰、白、绿等多 灿烂,相映生辉。当时一位日本记者看了新出的钧瓷展览,用“登峰造极”来形容钧瓷釉色之美。在组织全国专家鉴定时,著名学者、河南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安金槐先生曾就“钧台、钧瓷”赋诗一首“禹州夏时古钧台,钧瓷声誉由此来。北宋名闻国内外,推陈继往出新材”。 1965年3月改新小组分别受到河南省政府、二轻厅、省城镇集体工业联社发令表彰和嘉奖。
那时候钧瓷的造型仅局限在180个左右,虽然尝试着用一个造型衍生出三个型号,还是略显单调。后经武汉大学和天津美院在神垕开门办学,造型才达到了六百多个。武汉大学主要推出了人物像造型,如十八罗汉、观音像等。天津美院的王麦杆、王志江、王老虎等教授对钧瓷造型的发展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他们的带动下,河南大学、河南省轻工学院都把神垕作为开门办学基地,对钧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使钧瓷发展后继有人,从1966年到1974年,范文典积极设法培养钧瓷技术人才,兼任神垕镇陶瓷职业职专校长六年,培养学生数百人,大多成长为陶瓷厂钧瓷技术骨干或管理领导干部、技术骨干中,已经被评为国家级钧瓷工艺美术大师的四人(刘富安、杨志、杨国政、孔相卿)、省级陶瓷、钧瓷工艺大师43人,高级钧瓷陶瓷工艺美术师32人,中级美术师63人,技术员89人,还有钧瓷传承人杨志、苗长强、任星航、孔相卿等。
  公务之余,他还为国内外130多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提供资料,写作发表、播出文章160多篇,参与25次影视片拍摄。提供资料给相声演员马季、赵连甲、赵炎、李文华等数十人演出节目,讲述钧瓷典故和传说,使赵连甲等撰写《宝光-宝瓶奇案》、《祸起芦春献宝》10多万字的评书小说。业余撰写论文报道文章《钧瓷艺术特色》、《钧瓷今昔》、《国之瑰宝-钧瓷》、《宋代名钧》、《钧瓷重放异 》、《钧瓷美出理想之表》、《钧瓷双龙活环瓶》、《禹州古钧历沧桑》等,发表20多篇。《钧瓷今昔》入编《中国发展文库理论与实践》一书,获得《中国报导杂志》中国发展文库编委会二等奖;《钧瓷的艺术特色》一文,于1989年中国民间美术学会河南分会第二届南阳会议上宣读,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禹州 瓷为耀州窑器》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中外陶瓷研究会”1986年西安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被评为优秀论文,获一等奖。起草制定的“钧瓷质量分级标准”1981年由许昌行政公署发布使用,后被河南省政府和中央国家轻工业部认同,供全国钧瓷分级、鉴定、收藏。1992年受国家外交部、轻工业部、河南省政府委托,协助日本拍摄钧瓷影视片两部。
  钧无言兮可人,情未诉兮暖心。范老为钧瓷可谓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庇护其于危难之时,力挽其于湮灭之际,一片怜香情,满怀惜玉意,他把赤忱和眷恋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钧瓷,及至白头,依然不改初衷。
  1997年,范老退而不休,开始致力于钧瓷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拓展。
  他粗读了许昌、禹州、长葛、鄢陵的《旧志书》、《新志书》、《上古禄》、《上古神话演义》、《三皇本纪》、《山海经》、《史记》、《补史记》、《神仙传》、《老子》、《庄子》等古史著作,对许昌禹州的悠久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提高。许昌因曹氏统一三国建都于此,有汉魏故都之美称;禹州有伏羲氏始演八卦的天台山、乾坤山,初写连山易的连山,继写归藏易的归藏山,炎黄战后的定君山,黄帝修道三教合一的崆峒山,西天王母招请天下3600位神仙的九里山,生育夏伯父子的文山,养育中华古寿星八百岁彭祖的五龙山以及颍、雷、兰、龙潭、涌泉、下宋、石粮等八条河流,是上古时期养育30多个姓氏民族的摇篮山川,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之一,是三皇五帝和夏伯父子活动足迹最密集的地方,是我国第一个建都所在,又是最早最多的中国古钧、名瓷基地。综上所述,许昌禹州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他是从外事、旅游战线退下来的,衡量了目前的情况和时代的要求,认为应设法组织,大力开发,积极发展旅游经济。
  为配合开发一事,范老最近两年调查组写了一些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材料,已发表了九篇文章,约三万余字,有《许下屯田与曹操的经济建设思想》、《夏禹故宅主题旅游资源调查》、《对轩辕黄帝故墟旅游资源的调查》、《伏羲氏之根在禹州》、《道教宗祖胜地逍遥观》、《中华古寿星八百岁彭祖》、《五旗山与五旗迷》、《钧瓷今昔》、《钧瓷传奇》、《发展药用桑果生产,快捷走上致富之路》等;已做过现场调查在写待发表的有八篇约四万余字文章,如《连山易,归藏易,周易与禹州》、《崆峒山,九里山逍遥观风景区的价值观》、《国宝钧瓷重放光 》等。
  为发展设想引进资金修建古遗迹风景区,他经调查对照史料已经写了八项建议书达十三万字,如《开发修建许昌八龙 万寿祭祖风景园暨许昌青梅亭苑风景游乐区的建议书》、《开发修建许昌曹操丞相府,藏兵洞,碾上碾米大粮仓古遗迹名胜游览区的建议书》、《开发竹林七贤-竹林寺的建议书》、《开发登封嵩岳书画院中华碑林的建议书》。开发修建禹州市五龙山古文化风景旅游区暨龙陵苑的建议和遗址规划意见(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被批准立项引资3.9亿开发,修建禹州市方山镇古“方国”伏羲氏龙文化和夏禹“夏社之封坛”夏文化旅游资源景观的建议(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已和20多家外商谈判引资。
  为开发许昌特色旅游资源,深挖禹州神垕钧瓷旅游文化,范老常不知疲倦地听取年轻一辈钧瓷艺人的工作汇报及开发设想,身兼艺术顾问给予指点,对许昌市问钧瓷业将钧瓷文化与书画和茶文化紧密捆绑、借力开发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认可,对钧瓷艺人温福现能够开拓思路,打破禁锢,致力打造集烧瓷、观光、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钧瓷生态园、“立体提升钧都形象,大力弘扬钧瓷文化”的做法给予了赞赏,并寄寓厚望。
  范老收集古名书著6万多册套、古名人字画4800多件,其中大书法家王羲之、画圣吴道子的字画杰作30余幅,古瓷、古青铜、古玉器等1400多件,旧伪档案700余卷。为党委、政府、公安及考古工作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受到表彰,成为河南著名的收藏家、许昌市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高级顾问、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理事。
  1961年到1995年,范老兼任国务院钧瓷礼品检验员、讲解员,积极选瓷配合国家外交、外贸、轻工等十多个部委赴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销,配合省地市县到全国五十多个城市展销,曾给数百万国内外人士和三千多位国家领导人以及大使汇报介绍讲解钧瓷,曾为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原总理周恩来、各委主任、部长、军队首长260多位选钧瓷作为出国访问礼品。因为钧瓷,他与各界名流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2年,周总理亲切接见,寄寓嘱托;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出国带钧瓷,找他去挑,亲切地邀请“小范”去他家吃饭;张玉凤、谷牧、叶剑英、陈毅、孔从洲曾与他合影留念,他至今仍是原河南省委书记刘杰的座上宾。
  1976年在北京展览钧瓷,范文典任中央领导讲解员、展览领导组副组长,机缘使然,携带钧瓷去拜访一代文豪郭沫若。郭老因病卧床许久,看到钧瓷却忘记了病痛,欣然披衣下床,一件件欣赏。兴之所至,让女儿开箱抽取墨宝相赠。
  范文典曾与一代左笔大师费新我在历史动荡时期患难与共,先是陪他在医院看了四个月的病,后收留他在神垕住了足足七个月,私交甚厚。费新我离开神垕以后,想要钧瓷又不好意思直说,就用大信封装着两张白纸寄给了范文典。范文典琢磨再三,悟不透个种缘由,只得写信请教。费新我回信曰:哈哈哈,哈哈哈,咱俩都笑了,我喜欢钧瓷,你喜欢字画,咱俩是两张白纸,一无所有。范老恍然,专门安排孩子给他送了一批钧瓷,费新我为表感谢,为他题写了周总理诗作“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1992年,费新我去世前留下遗言,内容大致“我这一生,创作了许多书画作品,其中我最喜欢的书法作品第一幅被故宫博物院收藏,第二幅被上海博物院收藏,第三幅在河南神垕范文典处”,对友情之倚重令人起敬。
  而他与香港大企业家刘平演绎的一段超乎常情的友谊则在神垕传为佳话。1979年范文典因肝坏死住到医院,某日,呼吸暂停,家属被通知准备后事。消息传出去,各界朋友表示沉痛哀悼,瞬间送来十九个花圈。送往太平间的路上,外甥女哭成泪人,抱着就是不撒手。就是这一拖,他竟然又活了过来。刘平接到医生给他的电报,十万火急地购买了十六个国家的药,二十多箱,租了一架飞机送到了郑州。就是这药,救了范老的命,同时医好了三个病友。为表感谢,范文典曾与恩人一家欢聚深圳,问及当初的药费,刘平慷慨大笑:“不说了,给我弄一对钧瓷瓶”。瓶到了之后,方坦言:“你这对钧瓷值三百六十万,咱俩扯平”。过命之交,可谓惊天地,泣鬼神,让人唏嘘感叹。
  人生如棋,中盘彷徨,友谊是难得的支撑。范老因钧瓷遍结友缘,与钧一世缘,因钧半生情,令人闻之动容,叹其难能。当真是:
  驿寄梅花纷沓至,神山垕土寻玉来。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几徘徊。
  魏都但有钧如意,无言情暖两无猜。
  天长路远隔空忆,吾居中原君四海。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6-4-28 15:35
奇人奇事啊!老人家也是一件艺术品!

《范文典——言最可人》错了,应该是《范文典——钧不能言最可人》吧?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6-4-28 15:54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6-4-28 15:35
奇人奇事啊!老人家也是一件艺术品!

《范文典——均不可言最可人》错了,应该是《范文典——钧不能言最 ...

转载的原文。问好!
作者: 剪烛西窗    时间: 2016-4-28 15:58
王振江38307 发表于 2016-4-28 15:54
转载的原文。问好!

原文没错,这里你敲错了:

范文典——钧不能言最可人
撰文:高一梦
   2014-12-12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6-4-28 16:14
剪烛西窗 发表于 2016-4-28 15:58
原文没错,这里你敲错了:

范文典——钧不能言最可人

改过来了!特别感谢!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