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短论·诗词写作中的“省略” [打印本页]

作者: 晚春轩主    时间: 2016-4-29 18:05
标题: 短论·诗词写作中的“省略”
    见某诗友律诗中有“国槐哑噤青肤火,宫柳羞输白玉红”句,“白玉兰”省略为“白玉”,我先后跟帖:
      在律版看到。青肤樱简略为“青肤”、白玉兰简略为“白玉”,削足适履?
      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工具。(人们说话以至诗文中)省略简称比比皆是,恐怕也应该有个约定俗成的问题。不然,谁想怎么略就怎么略,听者读者会不会误解甚至一头雾水呢?
      西红柿能不能省略为“西红”?黄山市、黄山松能不能省略为“黄山”?黑龙江能不能省略为“黑龙”?


    诗词中为了凝练或押韵、平仄、字数等需要而省略减字者,不乏名作先例。网络广为流传的《古诗词写作入门浅谈》之修辞手段篇,列举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 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白帝,即白帝城。省略了城。《望庐山瀑布》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香炉,省略了峰字,指的是香炉峰。李白在《奔亡道中》中:申包惟痛哭。申包指的是申包胥。孟郊《寄郑给事》中:赏菊类陶渊。陶渊指的是陶渊明,省略了明。《浅谈》作者同时指出:虽然这些省略并不太高明但如果不知道就会对诗文无法理解,那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单单从字面解释完全可以理解为:太阳照在香炉上,香炉冒着紫烟。这样就歧解了这首诗的内涵。
      个人认为,这种被人认为不太高明的省略,我们诗词创作中还是慎用为宜。

      王力先生《汉语诗律学》有专门一节讲11种方式的省略,其中有:11、歇后。隐去语末的一个字,或几个字,叫做歇后。例如:耳闻英主提三尺,眼见愚民盗一抔。(唐彦谦长陵。)(担三尺剑,盗一抔土。)歇后语非但在散文里罕见,在诗句里也非常罕见,应该认为偶然的例外,不宜模仿。

      这种歇后修辞,我也做过尝试。在《七律·窝案》中,有“口口声声三个代,形形色色一群贪”句。在中华诗词论坛与一些熟悉诗友的酬答作品中,网名更多有歇后,如《七律·野人四少》:骚客八千皆自雄,野人部落四条龙。九门好武兼好色,大有花心恃花容……以上所举省略,并非因字数、韵律所限不得不如此,而是故意为之——感觉唯其如此,才更显得诗句随意些,调侃味自然流露。相反,如果用全称反而减味。考虑到九门提督、大有同人都是这里的“风云人物”,只写半个网名,相信多数读者心领神会。

       个人认为,省略,包括歇后,一是应该为了作品凝练、提味之需,而不是因字数、平仄等限制削足适履。二是须顾及语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明说也好,省略、隐喻、暗示、欲言又止也罢,总之,要尽量让听者、读者明白你的本意。


附:廖国华先生跟帖:
      如不懂植物分类品名,谁知青肤是樱树之一种 ? 反正俺是不懂 .
      查百度,(1).青色的树皮。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緑髮抽珉甃,青肤耸瑶楨。”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青肤,青皮也。” (2).苔藓的异称。

      只有进咖啡店才可来杯''猫屎'',进宠物店只怕不行.
      人民币不知可否省略为''人民.'' 俺是诗读老了, 越来越不懂诗了.









作者: 老党    时间: 2016-4-29 19:20
本帖最后由 老党 于 2016-4-29 19:21 编辑

拜读学习,因学识浅薄,不敢妄评。祝老师五一节快乐!点亮,引起大家留意。
作者: 青山多妩媚    时间: 2016-4-30 10:54
受益匪浅。学习了。
作者: 晚春轩主    时间: 2016-5-1 06:28
老党 发表于 2016-4-29 19:20
拜读学习,因学识浅薄,不敢妄评。祝老师五一节快乐!点亮,引起大家留意。

谢谢,劳动节快乐!
作者: 晚春轩主    时间: 2016-5-1 06:58
青山多妩媚 发表于 2016-4-30 10:54
受益匪浅。学习了。

诗词炼句,非线性句式,包括倒装、省略等,使用得当,可使作品更加凝练、生动、富有韵味。如“香稻啄余鹦鹉粒”,“古道西风瘦马”,都使作品大放异 。但如果使用失度,则令人难解。
作者: 青山多妩媚    时间: 2016-5-1 11:06
晚春轩主 发表于 2016-5-1 06:58
诗词炼句,非线性句式,包括倒装、省略等,使用得当,可使作品更加凝练、生动、富有韵味。如“香稻啄余鹦 ...

               以后向老师多多学习,节日快乐。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