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乐滋滋地过日子】《秦椒·1》 [打印本页]

作者: 王振江38307    时间: 2016-6-19 17:29
标题: 【乐滋滋地过日子】《秦椒·1》
本帖最后由 王振江38307 于 2016-6-20 23:44 编辑

【乐滋滋地过日子】

《秦椒·1》

2016-6-19

   专门买了一个大大的拉轮式的旅行包,装啥?装大锅盔。
过完春节,过完律儿,我就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为时一个月的河南许昌之行。
  这一生我在许昌生活了近50年,我的同胞,我的朋友都在许昌,自从2009年我定居西安,每年都要回去,回去必带陕西的辣椒面,陕西的大锅盔。到许昌后,泼出来辣子油,来接我的人,来看我的人,都让他们用大锅盔蘸着陕西的辣子油吃,就像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出访西方某些国家,必吃面包蘸盐一样。
   一来二去,大锅盔、辣子油成了我每次回河南许昌的必备礼物,礼轻仁义重,每次带得都不够,所以每次带的数量都在增加。今年我专门买的大旅行袋,10块钱4个(约2斤重)大锅盔,买了100块钱的,40个;15块钱的辣子面,买了100块钱的6,6斤。卖辣子面的大胖娘们儿(又高又大)的辣子面非常地道,她的干货类的食品我已经买了7年了,非常熟悉,彼此信任,过称后又多给我添上了3大勺子,彼此会意地哈哈笑了,像我这样的老客户,小客户,赚不赚我的钱已经是小事了,这些年,每次买东西我都和他们两口子聊上几句,很是和谐,她老公加工阳棚,不会磨钻头,我就帮他磨,教他磨,磨钻头是我的拿手好戏。
   这一大兜子馍,进火车站,安检也会引起注意的,难免细问问咋回事?
   每回回到许昌后,我姐已经给我准备好了两壶纯菜籽油,泼辣子油必须用地道的菜籽油,如果是正宗的西北高原上产的菜籽油更好,色重,香味持久。
   我没做过类似凉皮之类的生意,我不敢加大辣子油的制作量,只能一次泼2两左右的辣子油。我姐捐献油了,所以我姐先享受,她一边蘸着辣子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让我教她说陕西话:
“馍夹辣子”
“辣子夹馍”。
   我的大锅盔、辣子油以朋友圈为单位不断地蔓延着,我侄女、我侄子、我外甥。我同学、我朋友、我工友、我文友、我武友。吃了、拿了,还不停的打电话:
“再给我泼点儿辣子油!我专要下面那干的,太好吃啦!”
“再给我泼点辣子油,我专要上面那油儿!那油太好吃啦!”
“再给我泼点辣子油,晚上我端个碗去取!”
哈哈哈哈!
    我忙活着且快乐着。
我不想进饭店,我不想进酒店。大吃大喝没啥意思,也不习惯。
   大锅盔、辣子油,亲情有了,友谊有了,欢乐有了。200块钱,把人打发得铺天盖地,皆大欢喜。
   不管是老罗、老李、老田、老张、老王、老关;
不管是小罗、小李、小田、小张、小王、小关;
他们都是1942的后人,他们有的一家子就有17口子埋在了宝鸡;他们家族的人有的在陕西定居,有的在陕西做生意。许昌是1942的重灾区,许昌在陕西、在西安有很多亲戚。许昌与陕西、与西安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在许昌的岁月里,人们说辣椒,都说秦椒,秦椒才是人们心目中最正宗的辣椒。
我在陕西上班的时候,馋了,就烹几个陕西的线椒,撒上点盐,香辣、香辣地!
现在卖辣子面的配方,除了线椒,还要放朝天椒一类的,就像一个乐队,高中低音都要有。每家的辣子都有绝招,每家的辣子油都有自己的秘制特点。
陕西人吃辣子不吝啬油,重点就是吃油,因为陕西富庶。
河南人吃辣子吝啬油,饭店里的辣子油只是象征性的沾点油花。
所以,陕西的凉皮现在在河南到处开花,但是远远不是陕西凉皮的原味道了,所以,我回河南一般都不吃凉皮。
现在辣椒已经是人们不可缺少的调味食品了,2008年西南地区的辣椒绝收,河南有的种了辣椒的农民一下子发了大财。
无论怎样,秦椒那独有的色泽,独有的香味都是其他辣椒难以比拟的。是做饮食生意的必须搭配的宝贝。
有道是:
今朝有酒今朝醉,辣子夹馍真好吃!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