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长篇散文图文连载《笑谈回乡梦》 [打印本页]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43
标题: 长篇散文图文连载《笑谈回乡梦》
笑谈回乡梦
笑生
[提纲]
1 念亲恩
2 列车窗外
3 万县面馆
4 故乡情
5 七夕钓
6 会亲人
7 秋夜喜雨
8 小山村
9 大山里的日出
10 舌尖上的万州(转)
一
《念亲恩》
老父年已高,仍在奔波数。
慈母心仍旺,农活不肯沽。
操劳为儿孙,不提半点苦。
勿忘养育恩,心中存父母。
虽在江湖飘,归根不忘祖。
这首《念亲恩》,是在请好假准备回家之前写的。车票,要在网上买,可以提前20天订票。12306那个网站,刚放票,不一会就没了,只订到两张上铺一张中铺。这又不是春节,也不是长假黄金周,还这么紧张,还提前二十天订票,都抢成这样子,着实让人轻松不起来。没办法,中国人多。还好,抢到票了,也就省了这份心,静待回家了。
放假了,小孩的课外课也上完了,收拾好行李,一家人登上火车,回去我的老家,去看看我的爹娘。
我的家乡,在重庆万州的一个山上。那里,离长江不远,就隔着两座山,远远地都能听得到江中轮船的汽笛声。但要走起来,却是要相当长时间的。老家有句俗话,“看得见,喊得应,走得哭。”那是说以前,如今,都修上了乡村公路,虽然还是弯弯绕绕,但毕竟是四个轮的,比起以前的11号来,那绝对是快得多的。
人生如梦,一转眼,我也人到中年而老成“大人”了,带小孩、长胡子了。离家的时间一久,对家乡的记忆逾是日渐浓郁。特别是去年回去,突然感觉老父亲一下子老了很多,背也弯了,腰也驼了,走路也带喘了。也许是隔的时间太久的缘故吧,印象中的父亲,总是那么精壮的。
细想起来,也可能是隔太久。由于生病,不想父母看到我的病态而担心,去年回去,是休养了两年才回去的。那一拖,就是三年没回家的了。所以,对老父亲的衰老格外感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是经常跟朋友们念叨的话。也就是去年回去,感受到老人家的“一年不如一年”,就立下心愿,争取每年都回老家去看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只能争取“常回家看看”的了……..
-
小村.jpg
(75.34 KB, 下载次数: 0)
-
老家全景图1.1.jpg
(108.43 KB, 下载次数: 0)
-
全景图2.jpg
(54.19 KB, 下载次数: 1)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44
第一次上这个论坛,发一篇前段时间写的散文,作为向各位朋友请教的见面礼。还请朋友们多多指教!:)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46
二
《列车窗外》
一路飞驰越平阳,
万顷良田稻花黄。
归心似箭无意赏,
闭目静思慈亲娘。
飞机票太贵,老爸心疼。他老是念叨,来回一趟,坐飞机的话,就差不多一万块没了。多难挣啊!坐汽车也不行,因为我的肾不好,司机也不可能因为我一个人,经常进服务区的,毕竟要近三十个小时的车程。坐火车,除了有厕所、省钱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看风景。火车到重庆,一路要经过广东湖南湖北,都是风景不错的地方,要是自己开车,绝对是走走停停,停停拍拍的。
现在的手机拍照,让拍照变得更方便,不用再搬笨重的相机,拍起来也极为顺手。反正都是不求质量,只求记念,所以,也就时不时坐在火车窗边,拿着手机,对着窗外一阵瞎按。
平原的风景,处处都差不多,满眼都是黄黄的,快秋收了。透过窗外,你真能感受到丰收的味道。但一心就想着回家的我,对窗外这擦肩而过的美景,着实没啥特别的兴趣。
要说风景变化,还是得有山。过了宜昌,进入宜万铁路段,就进入了山区,刚出隧道又进隧道,偶尔有一丝阳光照进来,带来远处郁郁葱葱的美,着实让人眼前一亮。
宜万铁路全长377公里,总投资225.7亿元。前身是川汉铁路,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开建,从宜昌往秭归修了20多公里就被迫停工。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反复勘测研究,2003年重新修建,绝大部分地域是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278公里,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全球铁路独一无二,是我国铁路史上修建难度最大、公里造价最高、历时最长的山区铁路。2010年12月22日10时,宜万铁路在恩施举行首发仪式,正式通车。
有风车的那座山,叫齐岳山,位于湖北省恩施的利川市西部,距利川市仅30公里,距万州港80km,318国道从景区穿过。齐岳山自重庆石柱进入利川境内后,由西南向东北绵延,莽莽苍苍,长达125km,总面积562km2,主峰1911.5m,平均海拔1500m以上,恰似一壁巍峨的城墙横亘西天,成为古时荆楚、巴蜀中间地带的一大屏障和军事要地。山上曾设有七处关隘,明末李自成余部夔东十三家首领刘太仓等在山上立营,坚守九年之久;后川楚白莲教借助天险,大败清军;1934年红三军也曾在此安营扎寨,多次打败前来围剿的敌军。历史上曾有“万里城墙”之美誉。
以前没修铁路的时候,汽车要翻过这座山,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尤其是冬天,那更是危险。现在好了,火车钻山洞,高速公路也通了,眨眼之间,就过了。这宜万铁路的开通,对于象我这样的回老家来说,那可真是福音。以前要坐轮船,从重庆往下,顺风顺水,也得二十来个小时,还不要遇到“扎雾”。从武汉上水,更是时间久的了。现在的火车,只要不塌方,几个小时就从宜昌到了万州,大大地缩短了旅途的时间,也让回家变得更加容易起来。也正因为这样,从广州出发回万州的火车,都是满满的,难怪票不好买的了。
-
IMG_20130811_095049.jpg
(74.02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0_145730.jpg
(95.59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0_152721.jpg
(100.05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060619.jpg
(46.44 KB, 下载次数: 1)
-
IMG_20130811_094843.jpg
(86.27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094925.jpg
(84.52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094937.jpg
(80.47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095007.jpg
(88.89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095015.jpg
(73.3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47
只有经历过轮渡排队等候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桥对长江天险的重要性。
-
IMG_20130811_104241.jpg
(55.19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104254.jpg
(56.6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104308.jpg
(71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49
三
《万县面馆》
街口徘徊饿肚饥,
路人遥指大道西。
如此寻常一拉面,
成就万县名小吃。
虽然是万州人,但由于家在乡下,也很少往县城跑,对县城里的东西历来都不是很熟,所以说起万州的名胜古迹、名小吃之类的,还真不如问“度娘”。
第一次进城,好象是初中毕业考试。那时候,所有的学生都要去到县城里的中学集中考试。我们的考场在沙河子,也就是当时的万二中。那是第一次坐大巴车,第一次坐轮渡船,第一次见识万州城。只不过,当时坐在车里,看到的都是过眼云烟,窗外一晃就过了,哪打哪都不知道。更何况,更重要的是考试,大家的精力都集中在试卷身上。一考完,就还是坐车回校,也没有机会逗留县城里四处逛逛。
再后来就是高考,还是在那万二中,还是那么热的天。给人的感觉就是,县城里除了人多,就是热。虽然有江风吹着,但江风吹不到的地方,却是很闷很热。也许自己生就了山人命,从小就喜欢吹山风,习惯了那种清凉,对城市里的闷热,总是不怎么感冒。
下火车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本想着直接赶回家吃午饭的,结果火车晚点两个小时,到五桥南站的时候,去乡下的班车已经开出去好久了。下午第一班车,得等到两点左右了。
“找个地方吃饭吧?”寄存了行李,三个人走出车站候车室,来到路边。
“吃东西是吧?那边有好吃的!”顺着声音一看,原来是刚刚载我们从火车站过南站来的面的司机。
“前面一点就有餐馆,要吃有名气一点的,就得再往前面走。”烈日底下,面的大叔一边抹汗,一边跟我们比划划地指点着。
“前面有家万州面馆。那里的面条不错,可以去试试。是老字号哩!”听从面的大叔的建议,我们顺着大街往上走去。
“还要往前面走,那个撑伞幺妹站的那!”见我们没找着,有点犹豫,面的大叔在后面扯着嗓子喊道。回头抱了抱拳头,不禁为万州人的热情感动起来。“万州人就是这样热情!”老婆大人赞了一句。
万州面馆,确实是老字号。墙上挂的宣传版报,述说着它的悠久历史。面条也不贵,相对起深圳的什么拉面来讲,还是挺实惠的。毕竟,这里不象沿海城市,营销手段没那么花俏。总体来讲,还是注重经济实惠的。
吃的东西,说多了,会流口水,还是直接看照片会好一些。简单的一个面条,能做得如此风声水起,自有它的独到之处。这其中的奥妙,也许只有亲自尝过的人们,才最有发言权。
连小孩都说,“好吃!好饱!”
-
IMG_20130811_112552.jpg
(92.9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112603.jpg
(94.67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114058.jpg
(78.07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51
四
《故乡情》
穿山越水回故乡,
粗茶淡饭亦清香。
养儿何须衣锦还,
执手相看泪眼汪。
不管你小孩多大,不管你胡子多长,在老爸老妈眼里,始终都是小孩。这种感觉,走到哪都能感受得到。
人家说,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但象我这样,谈不上衣锦,更扯不上荣归。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连个芝麻绿豆大的官都没混上,更不消说成捆成捆花不完的银子。就算这样,还整了一个“肾不行”!
人啊,各有各的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没时莫强求。在经历一番与疾病搏斗的艰辛之后,终于意识到:人,活着就好!只要活着,就是幸福!要是能健康地活着,开心地活着,那更是天大的幸福!
当母亲从厨房里迎出来,张开双臂紧紧抱住的时候,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起来。老妈还是那么瘦小,尽管那是不少城里人都羡慕的瘦。老妈的手,还是那么粗糙,那可是无数荆棘划过的手!每次看到那双长满老茧,到处是疤痕的手,心里总是揪心的痛,眼泪止不住地在眼眶子里打转转。
老妈很开心,说她瘦的时候,她风趣地说,天生的!就这样子的身体,不管怎么吃,都不长肉。
“天生就是干活的命!”离开土地,父母都不习惯。都六七十岁了,还在田里地里忙前忙后,还养了两头大肥猪。
前些年,他们到过深圳来过年,刚开始的时候,还没啥,但到了后来,就横竖不是经,不是这不舒服就是那不舒服。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老想着家里的鸡鸭庄稼。一回到家里,就啥都正常了!
“美不美,家乡水。”人们都说,故乡的水都是甜的。这一点,确实不假。每次回到家里,总会有这样的感觉。也许,是因为身体里的细胞,也思念着这久违的味道罢了。
咱家的水,来自后面的山林中。在小的时候,那里只是一洼泉水。老爸在那里挖了一个坑,用竹筒将山水接回家,不管天怎么旱,都能有一口吃的水。后来在政府的引导下,家家都挖起了水窖。老爸也就顺势将这个泉眼给挖深挖大,用水泥石块给砌起来,满满的一池水,足足有十来方。这样一来,更不用担心吃水的问题了。
“奶奶做的饭好吃!”女儿在桌上的表现,足以让奶奶十分地自豪。做父母的,都有一个愿望,就是让小孩吃好!如果看着小孩开开心心、爽爽利利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那是一种幸福!我记得老爸老妈来深圳的时候,就是这样,不管怎么样,他们都喜欢看着我吃饭,尤其是大口大口的扒饭。
己为人父后,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我也喜欢吃完饭,看小孩大口大口地吃饭,要是她吃得开心,一种莫名的感觉,总会油然而生……
-
IMG_20130812_192846.jpg
(47.26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1_191720.jpg
(56.16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2_060612.jpg
(71.2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2_061752.jpg
(57.55 KB, 下载次数: 0)
-
1_21.jpg
(227.91 KB, 下载次数: 0)
-
1_8.jpg
(125.39 KB, 下载次数: 0)
-
1_17.jpg
(107.08 KB, 下载次数: 0)
-
1_18.jpg
(114.84 KB, 下载次数: 0)
-
1_20.jpg
(154.42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52
从狗尾巴草那里,我看到了自己的人生!{:soso_e100:}
-
四十一岁《写给自己》_副本.jpg
(192.61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54
五
《七夕钓》
七夕洒下多情钓,
乐做渔翁听蝉噪。
趁着牛郎会织女,
请起池王喜儿笑。
这首打油诗,是七夕当天,钓起邻家鱼塘的漏网鱼王,心里头一高兴,就写了这样一首打油诗。
说起钓鱼,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事。我们老家有句老言子,叫“打鱼摸虾,饿死全家。”意思就是说,这靠水中求财的事,难以养家糊口。虽然从卫星地图上看,老家离长江很近,但毕竟这里是山上,不可能象江中渔民一样,靠江中打鱼而生存。山人就得靠山吃饭,就得挖地锄田,这才是正业。而那些钓鱼的,在山里人看来,就是二愣子,不务正业的。
钓鱼,在人们看来,那是极风雅的事。所谓的闲情逸致,其实就是享受鱼儿上钩带来的那点快感和愉悦,并不是因为想吃鱼而去钓的。现在市场方便了,想吃鱼,市场上随便就大把。哪怕是在我们老家那样偏僻的地方,市场上也有鱼档,也有专业卖鱼的。
传说中的姜太公钓鱼,是用的直针,那叫愿者上钩。我不是姜太公,但也用过针来做过钩,只不过是用弯针。那是小时候,没钱去买鱼钩,就偷偷地从老妈针线包里,抽掉一根小缝衣针,放在煤油灯上一烤,再用钉子压着,一弯就弯成一个鱼钩,只是没技术做倒须而已。这种方法,好象还是小学课本里教的。隐隐记得好象是红军过草地时,不知哪位老总用过。
现在钓鱼,再也不用缝衣针了,鱼竿、鱼线、浮标什么的,市场上都有,还带车盘,挺先进的。对于我这个不经常钓鱼的菜鸟来说,完全足够的了。尽管喜欢钓鱼,但由于意志不坚定,思想不集中,导致技术不过关,从小到大都没钓到过什么鱼。因为我是一个性急的人,浮标老不动,心里就毛躁,一毛躁就会东一下西一下,鱼没钓起来,地倒挪了不少。
也正因为如此,我在乡邻眼里,是钓鱼“不杀生”的。随便我去哪家鱼塘钓鱼,人家都会大大方方的说“随便你钓!”其实不是因为我“不杀生”的名声,更多的是因为乡里人的实诚。
七夕那天,天还是很热。重庆的高温,那可是名不虚传的,绝不是盖的。尽管老家远离城市,高高在山上,但太阳的毒辣,着实让人觉得可怕。到了下午太阳偏了西,才稍稍有点缓和。呆在家里,也没啥事做。就拿起新买的鱼竿,叫上老婆,守在儿时经常守的家旁边的鱼塘边,希望奇迹的出现。
鱼塘虽然就在屋旁边,但却不是自家的,是邻居家承包了的。去年刚刚说要换承包人,清了塘,大鱼小鱼都捞干净了。今年放的还只是小鱼。想着也只是混时间,躲在树荫下回味回味儿时的欢娱,也就不在乎鱼上不上钩的了。
不一会,浮标动了两下,可能是水里的鱼饿了,连我的钩也来咬。肾上腺素马上开始增加分泌,三下两下,拉起一条两斤左右的草鱼来。
首战告捷,心里头很是兴奋,拿起鱼就往家跑。“哟!你都钓得起来鱼了哦,不错不错!”老妈一看,笑容满面。话一转,“只不过这是人家头年才放的鱼,还小哩,还是给放回去吧!”
“这鱼要在深圳,肯定正好上桌,不小的了。就算放,这会也不能放,放回去,它会给其他鱼报信的!”从小都相信鱼是聪明的,是会聚议的,不然我怎么老是钓不上鱼哩!
将那小草鱼放在盆里,又回到鱼塘边,心想着这钓上的鱼还不能吃,确实有点不舍得。正想着哩,浮标一下猛地一钻,深深地扎进水里,鱼线呼呼地向前放。
“大家伙!”起手一拉,很沉!心里那个乐啊,甭提了!
“慢点拉,别让它跑了!”老婆在旁边加油哩!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尽管没钓过大鱼,但也看过人家钓鱼的,将鱼竿顶在肚皮上,来来回回地跟水里的大鱼较着劲,时不时露出的鱼头,时不时翻出的鱼尾,都在刺激着兴奋的神经。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就是“一定要把它给拉上来!”
二十多分钟过后,在我手即将崩溃之前,这鱼终于先于我投降了,乖乖地停在了岸边。嘴一张一张的,好象也在喘气一样。
老婆用背兜将鱼捞了上来,一路笑着小跑回了家。
有大鱼了,自然就放了小的,也不用怕它报信了。
为了让鱼塘主人家也高兴高兴,我直接把鱼背到了坎下面的邻居家。再说,这院子里,也不能偷偷摸摸的吃鱼,姜蒜油一放,莫说是满屋子飘香,整个个院子都闻得到鱼香味。
“哟,这条鱼,是去年清塘时的漏网鱼!”鱼主人一眼就认出来了。“你的运气真好。前几天我家小孩回来,几个人守了好几天,都没把它给整上来,你这一回来,一会就给钓上来了,看样子,是老天爷送给你们的口食份!”
鱼主人很大方,也没提钱的事。好说歹说,塞了一张钱给他。毕竟,人家养着也不容易,就算高兴,也要大家一起高兴高兴嘛。
十斤半的鱼,着实让家里人都很开心。鱼头鱼骨炖汤,鱼身鱼柳炸鱼片,酸菜鱼、红焖鱼都吃了个遍,就连鱼肠鱼肚,也用泡姜泡椒炒炒,香味扑鼻,老爸和侄子超级喜欢。
说起吃的,口水又来了,还是不说的为妙!
歇歇……
-
IMG_20130813_185521.jpg
(108.14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2_060628.jpg
(75.7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3_182235.jpg
(87.06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56
六
《会亲人》
各自奔波难得见,
月下促膝话当年。
人生如梦且似幻,
酸甜苦辣皆笑谈。
外一首
《忆祖》
音容笑貌今犹在,
无奈已成两堆土。
不畏辛劳何所求,
儿孙满堂却作古。
回一趟老家,省亲,是必须的。
尽管现在的亲戚们,都住得东一个西一个。要是以前,过一个院子,就把整个族的亲戚都见完了。农村发展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都在城市里买了房,当起了城市人,老家尽留些破败的旧房。这世界真是颠倒了,城里人向往农村的清新,乡下人又羡慕城市里的繁华!真应里《围城》里面那句话,“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又千方百计地钻进去。”这其中的道理,又有谁得解得清楚?
就算没离开城市的,好多又出门打工去了,你回来的时候,他没回来,他回来的时候,你又在外,根本很难见着。不说别的,我弟兄两个,算起来都差不多好几年没见过面的了。
外公外婆家,那是必须去看的。尽管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了,但记忆中,他们始终在那。
每每想写些文字,关于记忆中外公外婆的,但总是不能成笔。写得了几句,眼睛就湿湿的,已无法继续。这种状态,至今都没能有所改善,还是算了吧。有的东西,还是让它留在记忆里,用思想去回味算了。
我从小就经常呆在外公外婆家,就算读中学,都基本是隔一两周就去地趟。外公外婆对我们,那是相当的好……
还是不想这些了,毕竟,再想那两堆土也不可能出现奇迹。讲讲别的开心的事罢了。
我有三个舅舅,大舅是每次回去都能见着的,因为他没出门。大舅自己养了十几桶蜜蜂,每年都会自己取蜜。他的蜜,从没卖过,都是送给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亲戚。我也跟着享受过这大自然的神物。
二舅将家搬到了很远的地方,每次都不是那么方便去见。(其实是借口)但确实是差不多二十年没见过了,读书那阵子,他们就搬走了,再加上都在外面打工,很少能有机会见着。
这次回去,刚好幺舅在附近干活,表弟又有摩托车,听说我们去他家后,收了工就赶了回来。
十几年没见过面的亲人,心想着有好多好多的话讲。但真正见见着的那一刻,却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只能感叹这人生如梦,岁月无情了。
幺舅妈杀了一只鸭,香喷喷的炖老鸭汤,那是在城里绝对闻不到的。星光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天南海北地聊着,不管聊什么,终归会聊到那过世的两位老人。眼泪花花在眼眶里直打转转儿,好在是晚上,不然一个大男人,如此感情脆弱,是要被人笑话的。
还是不写这段了,就此打住算了,尽量让自己想些高兴的事,看些美丽的乡村风景算了。
-
《梦中祭祖》.jpg
(134.17 KB, 下载次数: 0)
-
日落.jpg
(81.31 KB, 下载次数: 0)
-
通往梁上之路.jpg
(72.43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7_181831.jpg
(73.13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4_101755.jpg
(123.02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4:59
七
《秋夜喜雨》
昨夜一阵秋雨寒,
洗灭威风老旱龙。
风停雨住人清爽,
万千枯禾生机重。
久旱逢甘霖,是人生几大幸事之一。虽然已经立秋,但立秋过后的秋老虎,却是相当不饶人的。
这天晴的日子一久,自然而然就盼着下雨。老妈说,今年的天气很怪,电视里老是说四川那边下大雨,但重庆这边,就是没雨,从水稻种下田去,就几乎没怎么下过雨。太阳天天这样烤着,很多作物都晒焦了。往年随处可见的南瓜,今年也少见了,只是偶尔在路边见到一个半个,还是细不拉丁,蔫不拉几的。
天边起了云,希望能带点雨。远远的山顶上,一团团的火烧云,变幻着自己的形象,一会儿象这个,转个眼又变成了别的什么东西。难怪以前人们会把它们说成是天神降临的征兆。会这七十二变的,除了孙悟空,也就是神仙才做得到的事了。
院坝里,老爸老妈收回了不少玉米棒子。要是回来得早,还可以吃到嫩玉米糊糊,可惜今年回来的晚了点,加上太阳也大,没几天嫩玉米就晒成发老玉米,也就没有去弄来吃的欲望了。听人说,老爸他们,怕我们回来看到农活多,会下地去帮忙。于是乎在我们回来的前几天,两个人突击收了很多玉米回来。
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有些想法,是常人根本无法想象的。
有云就有希望,用手机查了查天气预报,说是局部有雨,不知道这局部能不能局到我们老家这里。
有了云,就得防着雨。一家老小齐上阵,扫的扫,遮的遮,把玉米粒拢在一堆,用胶纸盖住,免得雨淋过后成“白晒”。
雨,终于如期而至,在半夜的时候,突然一阵大雨,噼呖叭啦敲打着屋顶的瓦片,一阵凉意挟杂着泥土的芬芳,从窗外飘来,煞是惬意。
一场秋雨一层凉。雨,只下了一小会。早上起床的时候,老妈已经穿上了长衫。不难看出,年纪一大,对这天气的变化确实要明显得多,经不起寒了。但明知自己年纪大了,还是不停地干活。我脑海里,时常显现着这样几个字:生命不息,耕作不止。
在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地方,要想有收获,就得勤快;要想收得到,就得抢。有时候就是这样,辛辛苦苦种一季,一个疏忽,一场风雨,就可以让一年的辛苦付之东流。所以说,农民是辛苦的。尤其是山区这种靠天吃饭的地方。
出来打工十几年,不敢说有所成就,也不敢说让父母可以放弃农田耕作。自己不是那种成功人士,挣的钱也只能糊口而已。但不管怎么样,每个月老婆都会定时寄几百块回家。几百块,不多,以现在的物价水平,一会就不见了。也正是因为这样,我经常跟老婆说,自己不抽烟,就当是把一个月节约下来的烟钱,拿给父母,就当是支援支援吧。十几年来,都是让老婆出面定时汇,其实也是让她有个印象,也让婆媳之间,拉近了丝丝距离,不至于象有些家庭一样,热热闹闹的。
尽管这样,老人家还是不肯少种田。用邻居们的话讲,“勤快得很!”特别是前两年,在得知我生病过后,老妈更是将三叔家废弃的水田都要了过来,种上了水稻。
每每讲起,老妈总会说:“都是一家人,大家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有力的出力,不能给你们添麻烦。”
面对这样的父母,我只能说,自己是幸运的。只要他们喜欢,就让他们去干吧!做做农活,也是一种身体上的锻炼。也许这样,他们更能长命百岁!只能是每次在电话里提醒他们,别太累了,尽量少做点吧,够吃就行了……
一阵暴雨过后,赶集的人也多了不少。在第二天的集市上,居然见到小车拉着人工增雨的大炮往集市后的山上跑,不知是不是雨后放空炮交差哩?反正过后几天,就一直没下过雨!
-
IMG_20130822_073833.jpg
(106.66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22_085421.jpg
(44.2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16_185649.jpg
(159.6 KB, 下载次数: 1)
-
DSC_0010.jpg
(93.99 KB, 下载次数: 1)
-
1_10.jpg
(98.44 KB, 下载次数: 0)
-
1_11.jpg
(69.6 KB, 下载次数: 0)
-
1_12.jpg
(96.93 KB, 下载次数: 0)
-
1_23.jpg
(90.55 KB, 下载次数: 0)
-
1_25.jpg
(82.34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5:00
八
《小山村》
残阳似血叫蝉欣,
漫山遍野铺黄金。
皆说此地赛仙境,
孰知老农苦与辛。
外一首
《乡村记事》
昔日乡里外求财,
残砖破瓦乱心怀。
小儿不知老农苦,
金玉直扑旧人来。
家乡的梯田,也是挺美的。虽然没有龙脊、元阳梯田的壮观,但在我眼里,却是熟悉而美丽的。因为,这里有我童年的记忆。
小的时候,老人们经常讲,脸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就是说种田干农活辛苦。也许在城里人看来,那是多么悠闲、惬意的事。
陶渊明不就是弃官回家种田么?成语里不是还有个词叫解甲归田之类的。好象都把归隐山林、开荒种田描写成是极为浪漫的事,事实上,那都是一种错觉。不敢说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但凡解甲归田的,大多身上都带有或多或少的银子。这样的人,不愁吃穿,不用看天吃饭,种点花花草草,弄点青菜萝卜,闲时拉拉二胡,钓钓鱼,再附弄点风雅,确实是十分之快乐的事。
出生在农村的我,当年却是一心地想往着,走出大山里,离开这个鬼地方。为啥?因为干农活苦啊!
从小学到中学,自己的成绩都不算太差,只是没有十分地用功而已。再说,那时候,除了课本,也就没有别的东西好学。不象现在的娃,一会英语,一会美术,吹拉弹唱什么都有。我们那时,除了自己做个弹弓、做把假枪,就是钓摸虾玩泥巴。对课本没兴趣,估计历来都是通病,也许是课本设计水平的原因罢了。
要说懂事,得从高中开始。周末回到家的时候,刚好是农忙天,老爸出门去了,只剩下老妈一个人在干活。农村的娃是勤快的,我也很是自觉地拿起扁担,帮忙挑粪到山那边的地里。
由于个子不高,扁担绳子卷收了一大截,勉强可以挑得走。力气也不大,只挑了大半挑。山这边的路还算好,虽然也是坡,但总体来讲,还可以歇歇走走。但下到山那边,路就有点难了。爬过梧桐山老虎涧的人,都知道那里的山路是驴友踩出来的。我们老家的路,也跟这差不多。“走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成了路。”
学生娃,气力不济。走走总想歇歇,但到了下山路上,却成了难题。歇没处歇,放不下挑子;走不能走,下不了梯子。只能扯着嗓子、拉着哭腔,喊老妈了!
老妈比我还矮,但她走惯了这样的路,走得倒是很快。回头望了望,心再急,却也是一样没办法。她的挑子,也在肩上。一边叫我挺住,一边急急地下坡,找了一个稍微平坦的地方,放下扁担就往上爬。等到她爬到我站的地方,我的腿肚子,已经抖得不成样子了。
老妈接过扁担,转身就下坡去了。转头之间,我见到了她的眼泪。
我,自己也哭了。
打那时起,心里就想着,一定要好好读书,一定要走出这个山窝窝!
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南下深圳,加入了打工者的行列。虽然没啥成就,但也算离开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离开了自己厌恶的农活。
喜欢摄影,也经常看到人家拍回来大片。人们在欣赏梯田大片的时候,都会感叹、盛赞。我却总是不解风情、不合时宜地跟朋友们讲,梯田很美,但耕作的乡亲,却是辛苦的,尤其现在,留在村里的,大都多是老人和小孩,相当不易啊!
-
1_20.jpg
(154.42 KB, 下载次数: 1)
-
1_22.jpg
(139.63 KB, 下载次数: 0)
-
1_6.jpg
(130.41 KB, 下载次数: 0)
-
1_7.jpg
(66.02 KB, 下载次数: 0)
-
1_8.jpg
(125.39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5:02
九
《大山里的日出》
生在大山里,田间忙无边。
终日穷劳碌,无心山水间。
倘若食无忧,亦可赛神仙。
抬头望望天,美景在身边。
可惜如梦幻,还得挥锄锨。
脸不朝黄土,幸福梦翩翩。
回家的这段日子,很少看到早上有云的,太阳从山头冒出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碧空万里无云,这对于拍日出来讲,没有云的衬托,就象鲜花没有绿叶一样,象我这样的菜鸟和装备,是不太可能拍出来好片的。
日出是壮观的。曾记得中学的时候,就有一篇课文描绘日出的,但那是海里的日出,与大山里的日出,那真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用文字来描绘日出的壮观,自认为功底还不够,绝对讲不出自己那种感受,有句词叫:只可意会,不能言表。也许正符合此时的心境。
记得高考的那年,作文的题目有两个,其中前面一个短文要求,用一个圆来写一篇百多字的小短文。“圆”的东西,在我印象里,最深刻的就是太阳。因为在考试前,总是想到自己如果考不上,就只能脸朝黄土背朝天地晒太阳了。于是乎,就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自己坐在长江边的礁石上,看着远处的大山,太阳从山顶冒出来,一点点地冒出来,旁边一个农民,挥动着手中的锄头,一锄头锄下去,一个圆圆的太阳,即刻被挖了出来,在锄尖放出眩眼的光芒......
时光过去二十多年了,里面的文字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清楚地记得这一题目,甚至连第二个作文题目是啥都搞忘了。但这一个题目,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尽管里面的文字,只记得个大概。但当时自己描述的场景,却是深深的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临行前一天的清晨,从被窝里钻出来,眼望着东方的天空,隐隐有些霞光在闪现,立即兴奋地拿起相机,跑到鱼塘边的田角,扒开茂密的玉米杆子,好不容易找了一块较为开阔的地方,立住脚,按下快门。
旁边的草丛中,虫儿叽叽叽地叫着,风吹着稻穗,沙沙沙地响。突然担心起草丛里有没有蛇,心里有点怕怕的。但为了拍日出,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扯了根玉玉杆子,四周围捣鼓了几下,没什么异样,才放心下来安安心心地拍照片。
边拍照片,脑海里下意识地想着,山里的景色多美,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无暇地欣赏,因为他们要忙于生计,对每天升起又落下的太阳,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惊的了。
回头整理照片的时候,就写下了题头那首诗,顺便也在微信照片的后面,写下了下面几句不知啥体的诗,就算是自己的感慨罢......
故乡的日出
没有草原的广漠,
没有大海的壮阔,
但却透满了,
乡间的芬芳。
那种,
故土的味道!
-
1_27.jpg
(65.75 KB, 下载次数: 0)
-
全景图2.1_副本.jpg
(56.11 KB, 下载次数: 0)
-
1_26.jpg
(74.26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23_063856.jpg
(58.95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23_063233.jpg
(51.33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23_063432.jpg
(57.01 KB, 下载次数: 0)
-
IMG_20130823_063816.jpg
(60.62 KB, 下载次数: 1)
-
IMG_20130823_063828.jpg
(61.8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5:05
十
《舌尖万州城》
城小小吃多,
香辣劲如风。
只要肚能装,
自西吃到东。
这着小诗,是流着口水的随想。
就在写完前面几节的第二天,昔日的同学在微信上推介了万州的美食。说是人家“玩子爷爷”早早地就在网络上将万州的美食整理了一遍,叫做《舌尖上的万州》。
这里面讲的,大多都是我吃过的,确实不错,在网上转过来,也好让细心的朋友感受感受三峡门户万州的美食。
以下部分,节选自网络。(用我老婆的话讲,本人只是伪吃货,只能是看人家吃的。)
《舌尖上的万州》里是这样描述的。
万州人的早晨与其他城市的人一样,是忙碌的,无心顾及什么美味,一碗炸酱面或许是最快捷的,师傅顾虑到了面条的营养单一,便在煮面的时候,加入了菜叶,色香味俱全的炸酱面,已呈现在我们面前。面条与炸酱的完美搭配,中国人“和而不同”的精神,在这道面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人们不下五分钟便吃完了,坐车,步行,沿着马路,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学习。
另一群万州人,则喜欢吃一种叫做鸡梳子粑粑的油炸食物,“鸡梳子粑粑”最早出现在和平广场假山下面,摊主姓黄(瘸腿),据说曾经是中国远征军的一个军人,回到万州后,后因为工伤退职,他应该是万州最早的“鸡梳子粑粑”发明者。糯米常常用来蒸煮食用,而在万州,一个个糯米团在师傅的手下,裹上面粉,抹上葱花,花椒,盐,味精,原本平淡的味道顿时生动起来。
刚炸出来的的鸡梳子粑粑包裹在一层吸油纸之上,原本普普通通的糯米、面粉,在厨师手上,转化成了一道晨间美味。
而在几小时后的中午,格格似乎是万州人偏爱的美食,没有之二。格格,自三国时期起源。格格的制作,得从一个个蒸笼说起。
当年刘备军队就地取竹子编制成蒸笼,再拌上杂粮蒸羊肉食之。后来聪明勤劳的万州人就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烹制羊肉,经过1780余年的改良和发展,终于形成了今天独具特色的餐饮。 好的格格离不开精挑细选的羊肉,羊肉对于南方城市来说很少作为主食。厨师们精选精瘦羊肉,配以秘制的调料码入味,用大火上蒸笼层层叠叠于蒸台上,尤如宝塔般参天,又如石林般壮观,清雾缭绕、香气四溢、香辣适口、回味悠长、鲜而不腻、嫩而不膻、令人馋相顿生,吃后吮指难忘。
在卖格格的餐馆里,你通常会看到另一道古怪的东西,名为“汽水”。当然,此汽水非彼汽水,二者毫无共同之处。这种汽水的做法是将肉剁成极细的肉酱,略放些盐,将其敷在碗壁上,然后上锅蒸。蒸至碗中出现小半汤水,撒点葱花,即可食用。当然,精华乃是那小碗汤,鲜美无比。这等古怪的小吃,估计也是其他地方难见到。
万州人在品尝格格的香辣之时,似乎也很喜欢其他感官的辣。
夏天的万州,你时常会听到背街小巷里传来凉面凉粉的叫卖声。凉面,在普通不过,可是在凉面里加上芥末,你一定没有试过。朱红色的辣油和新鲜刺鼻的芥末酱浇在浅黄的凉面之上,这是凉面美味爽口的所在。也是万州人火辣性格的概括。
(忍不住插一句,这程凉面,是我们这次回去吃的,专门让师傅不放辣椒,却还是被辣得呼呼声!只好换了包面,也就是这边说的抄手、馄饨。)
夜晚,周家坝。这里汇聚了万州烤鱼的精华所在。提到烤鱼,人们头脑中一闪而过的往往是巴掌大的活鱼或干鱼,像牛羊肉串一样直接放到炭火上,放少许盐、辣椒等调料,烤熟即食。而万州烤鱼却与传统烧烤做法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采用“先烤后炖”的独特做法,融合了烤、炖两种烹饪工艺的精华。色拉油、牛油、红油、香油、孜然、胡椒粉、白糖、花椒、辣椒、豆豉、豆腐、西芹、生菜、香菜、花生、味精、盐,几十种调料的组合正体现了万州万川毕汇、万商云集的历史。也正是这种包容和创新的精神,使得万州烤鱼名震天下。
包容,独特,创新,万州美**神所在。多少万州人心里,总有一道万州美食,从小到大,,从襁褓到蹒跚,那是时间的味道,也是人情的味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味道,哪一种是情怀。
论坛上写的,好象还意犹未尽。
(笑生续)以上网友介绍到的东西,我也吃过好几样,不管别人觉得如何,作为家乡人,都是很喜欢的。
记得上次,也就是上前年,跟老婆小孩回去的时候,就是从鸽子沟,一路吃上去,再一路吃下来。凉粉、冰粉、凉面、格格,每样都只吃一点点,尝尝味,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尝到更多的美味了。
现在想起来,我们也勉强算得上标准吃货的。
万州的物价也不低,但吃的东西,却相对比较便宜。这次回去吃的程凉面,才三四块钱一碗,份量感觉还可以,挺多的。
说起万州烤鱼,在深圳的时候,曾经吃过好几回,可惜后来肾不行了,不敢吃辣的盐的,就只能眼看着别人吃的份了。香味扑鼻,口水直流啊!那绝对是勾引!前次回去的时候,还专门跑到了心连心广场,在那里吃了一次正宗的万州烤鱼。吃着烤鱼,喝着啤酒,再来一碗嫩苞谷糊糊,那滋味,绝对一个“爽”!
吃的东西,说多了,早上那点早餐,很快就下到底了,还是不说的为好。在网上找了些照片,再看看电脑里有没有前些年留下的吃照,传些上来,让大家过过眼瘾罢了!
-
43b5b0b7d0a20cf49bd2676176094b36adaf9981.jpg
(75.66 KB, 下载次数: 0)
羊肉格格
-
43d93f6d55fbb2fb8e7f23b44f4a20a44723dcf3.jpg
(50.96 KB, 下载次数: 0)
万州烤鱼
-
51ccf9edab64034ff496b9a0afc379310b551df7.jpg
(29.7 KB, 下载次数: 0)
汽水
-
61be9c510fb30f2462de75bdc895d143ac4b03fa.jpg
(44.62 KB, 下载次数: 1)
万县面馆
-
69c780025aafa40fc39cb57bab64034f79f019f0.jpg
(60.59 KB, 下载次数: 0)
凉面
-
98_101208094830_1.jpg
(47.05 KB, 下载次数: 0)
-
bef57f1ed21b0ef416a801e0ddc451da80cb3e86.jpg
(36.63 KB, 下载次数: 0)
鸡素子粑粑
-
p_large_CHKs_0bab00008f1b5c16.jpg
(83.76 KB, 下载次数: 0)
肥肠酸辣粉
-
p_large_iaiw_0bab00008f415c16.jpg
(99.8 KB, 下载次数: 0)
-
p_large_iifp_0bab00008f365c16.jpg
(48.53 KB, 下载次数: 0)
萝丝油钱
-
p_large_KrMl_0bab00008f205c16.jpg
(70.68 KB, 下载次数: 0)
包面
-
p_large_Qs7e_0bab00008f3a5c16.jpg
(88.62 KB, 下载次数: 0)
格格
-
p_large_sqgV_0ba20000011b5c16.jpg
(65.71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5:07
结语
《回乡梦》
辞家回深已多时,
离愁压心不提笔。
闲来无事轻回味,
沉醉犹在乡梦里。
用在老家拍的月亮,在中秋节的时候,做了一张贺卡,送给我的朋友们,也可谓是一道独特的祝福!
-
中秋祝福_副本.jpg
(72.99 KB, 下载次数: 0)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10-5 17:55
欢迎你来到散文版发帖子,文字流畅,图片很美,确是图文并茂,欣赏了!只是希望慢慢发,一次别发的太多。
作者: 居云笑生 时间: 2013-10-5 18:50
独享独行 发表于 2013-10-5 17:55
欢迎你来到散文版发帖子,文字流畅,图片很美,确是图文并茂,欣赏了!只是希望慢慢发,一次别发的太多。
好的,谢谢鼓励!
下次会留意的了:handshake
作者: 独享独行 时间: 2013-10-5 19:11
居云笑生 发表于 2013-10-5 18:50
好的,谢谢鼓励!
下次会留意的了
谢谢理解!另外适当把字放大点,因为我是老花眼。
作者: 李听圃 时间: 2013-10-11 09:46
图文俱佳,附议版主所言,太多不利于交流互动。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