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歌文学社区
标题: 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 [打印本页]
作者: 章关培(劳燕) 时间: 2013-5-2 00:37
标题: 在那遥远的地方——纪念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
在那遥远的地方
纪念王洛宾诞辰一百周年
(1913年12月28日出生北京—1996年3月14日逝世乌鲁木齐)
特写/ 劳燕
永远的西部情
金银滩,在青海湖的北岸,这里是一片茫茫草原,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它的西部同宝山与青海湖相临,北、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在这方圆1100平方公里的大草原上,贯 穿过一条安静的小河:麻皮河和哈利津河,河的北岸盛开着亮黄的金露梅,河的南岸生长着许多洁白的银露梅。这里就是青海有名的金滩、银滩大草原。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热土地上,有三十多万支牛羊在这牧区生息。
美丽的金银滩大草原,7、8、9月间,金露梅、银露梅和同百花盛开,百鸟翔飞,尤其是百灵鸟的歌声,动听迷人……美得足以让你震颤:大草原碧草如茵,高高大草原上蓝蓝的天,蓝得醉人,蓝天草原上的云,白得可心,草原的山,美得如画,就连草原的空气也甜得让人心怡。金银滩高高的大草原啊,高得让你感觉伸手可以从蓝天拽下一片白云来。高高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星星点点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穿着藏服的藏民,骑着骏马,悠然从草原上缓缓驰来。远处,山峦起伏,偶尔有雄鹰飞过,从莲花般的蒙古包的远处出没在白云深处。
金银滩的名字早在上世纪就跟一个伟大的音乐家连在了一起。
王洛宾,西部歌王,早在四十年代初,他在金银滩创作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似乎早已成为代表他的一个符号,从金银滩、青海湖出发,唱遍了青海,唱遍了全中国,风靡海内外。感染着无数的人。中国人,没有人不知道这首歌,也没有人不喜欢它。
二十世纪过去了,多少年了,王洛宾,一个让人熟悉又让人敬重的人。熟悉他创作的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歌,在受了那么多的委屈,那么多的苦后,他的歌曲依然充满了浓浓的爱意。使人感佩敬重。
20世纪30年代末,王洛宾在青海湖边的祁连山下搜集民间音乐,在一个小旅馆里,他听到了老板娘哼唱的一首哈萨克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歌词大意是:“姑娘啊,我的马还常常回头看看我,你为什么不再回头?”这首好听的歌有上下两段,内容并不完整,即便是这样,聪慧的王洛宾还是深深地记住了这首歌的旋律。
1939年,王洛宾创作了轻歌剧《沙漠之歌》,这部“轻歌剧”由《我愿做一个牧羊人》等十五首歌曲组成,其中这首《我愿做个牧羊人》与后来《在那遥远的地方》旋律相似,歌词却有所不同。《我愿做一个牧羊人》可以说是王洛宾早期的作品、是初稿。《在那遥远的地方》应是王洛宾这一脉的发展、最后收笔之作。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的出处,正是源于王洛宾自己——1988年,王洛宾曾经应青海省文联、省电视台的邀请,前往他的“第二故乡”青海省参加庆龙年联欢活动。
在青海,在金银滩,他曾经谈起他过去的遭遇,遭受的苦难。他恳切地说,自己的父母也有打错自己孩子的时候。
也许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能对他的一生,他的内心作出准确无误、完整不残、完美无缺的描述。
但是,从这一次王洛宾面对金银滩时湿润的眼神,那种沧桑、兴奋、激动,深深的释怀神情,可以肯定,多少年前,金银滩是曾经给过他温暖和幸福的地方。
在接受媒体采访,记者问及《在那遥远的地方》源出时,王洛宾先生向与会的领导和客人们道出了在自己心中埋藏了50多年的一个小“秘密”。
王洛宾的发言,第一次向媒体和社会公开了《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出处,是在青海省海晏县的三角城。歌中的那位“好姑娘”就是三角城千户长同曲乎的爱女萨耶卓玛。
王洛宾多次来到金银滩草原采风,就吃住在千户长同曲乎的家中,与卓玛一家人结下深厚友谊。不久,导演郑君里为拍电影《民族万岁》特邀当时在西宁的王洛宾一起到金银滩参加拍摄。当时,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当地千户长的女儿卓玛和王洛宾一起配戏,卓玛扮演电影里的牧羊女。
卓玛是一位年轻漂亮的藏族姑娘,乌黑的大眼睛,粗粗的长辫子,身上挂满金丝边的 色长裙,使她像小鸟一样轻盈,她有着一张柔和的鹅蛋脸,面容姣好秀美。
在卓玛身边的那几天,王洛宾不仅感受到了卓玛淳朴自然的美,也被她活泼、俏皮的性情所打动。王洛宾和她一起放羊,一起拍戏,感到很快乐。短暂的几天相处后,摄制组就要离开这片草原了,王洛宾徘徊在卓玛家的帐房外,留恋的情愫被越来越沉的夜色包围着。
清晨,电影队离开青海湖畔要回到西宁去,卓玛骑着马送了一程又一程。草原上的姑娘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能用一双潮湿的明眸送王洛宾渐渐远去的身影。那一刻,王洛宾周身滚动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就在那时候,他想起了《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想起了卓玛在黄昏降临时,手里拿着细细的皮鞭,赶着羊群回家的身影。于是,《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动人的歌,就在王洛宾与卓玛在金银滩短暂的几天相处中诞生了。
作者: 章关培(劳燕) 时间: 2013-5-2 00:40
王洛宾说:“说起《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怎样写出来的,其实还有一个小秘密,那是与卓玛姑娘一起拍电影的时候不小心被卓玛姑娘在自己背上抽了一鞭子,产生了灵感,写出来的。自己今年75岁了,要是早20年说这段话,恐怕还要脸红呢!”
这次1988年青海“庆龙年联欢活动”时,当时的青海省文联领导藏族诗人格桑多杰也听到了王洛宾和萨耶卓玛这段凄迷美丽,动人肺腑,纯洁的爱情故事,格桑多杰于是为《在那遥远的地方》现场赋诗一首:《伊呀阿热罗》。歌词的大意是:
“心中有一片多情的牧场,秋云间宽敞,春雨里花香。你是哪方的雪乡,你是哪方的湖光,岁月把你珍藏,去找春燕的梦乡——伊呀阿热口罗。
心中有一位尊爱的卓玛,朝云间牧羊,月光下吟唱。你是哪方的草原,你是哪方的姑娘,岁月把你珍藏,寻找遥远的帐房——伊呀阿热口罗。”
王洛宾先生则即兴为诗人的大作《伊呀阿热罗》谱曲。这首《伊呀阿热口罗》被大家称为是《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姊妹篇,以后在民间广泛传唱。
在中国,多少年来,人们都把这首歌当成了新疆民歌或是青海民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先生的代表作,是王洛宾先生采用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与藏族民歌《亚拉苏》的部分旋律,并且自己作词为藏族牧羊姑娘萨耶卓玛谱写的一首“草原情歌。”严格的讲这是一首创作歌曲。
王洛宾说,《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他根据哈萨克族民歌《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改编的, 而这首民歌是他在甘肃省民乐县从流浪的哈萨克族人中搜集到的。根据哈萨克族民歌,这首民歌原来的名字并不是《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 其原名是《阿可芒黛》。 在哈语中“阿可”意为“洁白”,“芒黛”意为“前额”, 故可以译为《洁白的前额》, 是一首广为流传的哈萨克族民歌。这首歌和其他许多哈萨克族民歌一样, 分为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主歌部分要反复一次。王洛宾说, 因他当时不懂哈萨克族语言, 而演唱者又不能把歌词准确地译成汉语, 所以歌词是“半编半译”的,和原歌词出入很大。
搜集了这首民歌后, 王洛宾应郑君里先生的邀请到青海藏族牧区去拍电影,并在那里结识了当地藏族千户的女儿卓玛, 美貌的卓玛和她在草原上跃马扬鞭的身影令王洛宾倾倒, 回西宁后, 他便根据《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音调创作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歌词是王洛宾创作,是不可争辩的。镶金边的袍子是藏族贵族妇女的服饰, 而哈萨克女子并不穿这种衣服。王洛宾曾说,歌词中“每天看着她的笑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是他怀念卓玛心情的写照。这说明王洛宾是如何对《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进行改编的。王洛宾当时还提供给杜亚雄两个民间流传的曲调版本, 并对它们产生的经过作了说明。王洛宾把它作为插曲用在轻歌剧《沙漠之歌》中后, 成为群众在青海西宁一带口头传唱的版本。在流传过程中, 人们并没有按照他所写的歌谱唱, 而是对其歌名和词、曲都进行了改造。歌名被群众改为《草原情歌》许多民歌集中便采用了这个名称,歌词也有不少改动, 如第三段歌词中的“我愿流浪在草原, 给她去放羊”被改成“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第四段的中“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被改成“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对于这些改动, 王洛宾根本不同意。关于歌名, 王洛宾认为:“还是叫《在那遥远的地方》好。”关于歌词, 王洛宾曾说:“选择细细的皮鞭的想法是多余的, 如果你能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 鞭子的粗细早已不是考虑的问题。”关于曲调, 他认为:“在调式上更接近原民歌, 更有民族风格,也更具美感。”《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歌词部分应是王洛宾的作品, 不是民歌。它的曲调部分则属于民歌的范畴, 因为它源于民歌。曲调部分虽经王洛宾改编, 但改编本不流传, 流行的两种唱法曲调和歌词并不固定,它们主要靠群众口耳相传, 又经过群众用传统的作曲手法不断地加工而有所变化发展,所以应当视为民歌。
20世纪50年代,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作为他的保留曲目,唱遍了全世界。
1988年,中国《歌曲》杂志,用五线谱的形式发表了《在那遥远的地方》,并在这首人人能唱的“名歌”上冠以了王洛宾的署名,就这样,传唱了半个世纪的歌曲终于回到了创作者的名下。
1992年,这首歌获得了国家“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1996年1月29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致函王洛宾,明确:“关于民歌的著作权问题,我会认为,谁改编、整理的,版权就应归谁。”
王洛宾给一位友人的信中(青海省西宁市文联《河煌民间文学集》第一集、第29页《在那遥远的地方——歌的产生经过》1980年8月1日)写道:
“四十年来我爱上了这个民族的乐天精神,我年青时向往着青海草原,向往着哈萨克。”并翔实地讲述了他记录《在那遥远的地方》等哈萨克民歌的真实经历。“1938年—1939年间新疆一部落哈萨克人由于和统治者闹矛盾,被赶到甘肃河西走廊,一部分留在祁连山北麓,一部分则越过祁连山到达青海海西地区”。“当时有三十余人,到西宁与统治者商谈‘归顺’事。这三十余人中有几个歌手、冬不拉手,当时通过关系,约请他们,每天去北门外公园弹唱半天,共用了三个半天的时间,记录下二十余首民歌。当时只请了一位维吾尔商人担任翻译,由于语言条件的局限,所以唱词不逐字译出,只能半编半译。比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唱道‘每天看到她粉红的笑脸和那金边闪动的衣裳’那时在藏族千户长家中看到他们的姑娘穿的是金边的衣裳,于是把这金边借用在哈族姑娘的衣服上,实际上哈族姑娘的衣服上就不镶金边。后来传唱开了,这个金边问题,也就不便再纠正了。总之,1939年春我从记录下的民歌中整理出十多首,流传抗战大后方。计有《在那遥远的地方》《都塔尔和玛丽亚》《欢迎歌》《流浪的哈萨克》《黄昏里的炊烟》《沿着天山》《暮色苍茫》《小马驹》《走不到天边》、《美丽的姑娘》等等。”尽管当时受历史条件及语言条件的限制,王洛宾还是忠实地记录并介绍了这些哈萨克歌曲。由他记谱、整理、介绍了大量的哈萨克歌曲和西北其他民族的民歌。
王洛宾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宏扬中国民族音乐,而且他做成了。
作者: 章关培(劳燕) 时间: 2013-5-2 00:43
本帖最后由 章关培(劳燕) 于 2013-5-2 08:48 编辑
王洛宾一生足迹遍及大西北。在那遥远的神奇的大地上,他搜集、改编、创作西部民歌。从1937年奔赴大西北,直至1996年病逝于西部边陲乌鲁木齐,整整六十个春秋,他深深地植根于大西北的生活与风情中,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传播了千余首久唱不衰的西部民族音乐作品,其中有50多首作品是在金银滩草原完成的。他留给了青海各族人民一笔丰厚的财富,他打破地域、语言、国界,走出去,把最美好的旋律推到世界。用他老人家自己的话说:“关键是灵犀一点。民歌是一种传承,没有记谱,通过这种传承进行再创作,这个再创作是伟大和不简单的。”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一直被作为“青海民歌”在各地传唱。直到1980年王洛宾先生平反之后,《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掀起你的盖头来》等由王洛宾创作改编的一大批歌曲才得以“物归原主”,作品的署名权归还给了王洛宾,《在那遥远的地方》被正式署名“作者”为王洛宾。
从1999年起,千户长同曲乎的后人就在金银滩草原上建起了“西部歌王——老房东帐房”度假村。
2002年,千户长同曲乎的后人萨耶卓玛的弟弟高贝和妹妹才让卓玛经海北州政府的安排下,在自己家的老宅大院中亲切会见了王洛宾先生之子王海成先生。高贝和才让卓玛向王海成展示了他们珍藏多年的王洛宾先生馈赠他们的礼物,和王洛宾曾经使用过的物品。全家人激动地回忆起了王洛宾先生在金银滩草原留下的故事。
青海海北州从2002年7月开始,每隔两年就要隆重的举办一届“金银滩草原王洛宾音乐艺术旅游节”,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世界名曲是王洛宾先生热爱青海秀美山川,热爱青海各族民众的心声;《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是藏汉同胞民族团结的象征;《在那遥远的地方》更是王洛宾先生为青海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奉献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的金银滩草原乃至整个青海省,都将《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自己的知名文化品牌。
人们无数次在这里欢聚、歌唱、缅怀。总是在金银滩大草原,总是在建国初期中国国产故事影片《金银滩》的拍摄现场。
海北州的海晏县还特意投入专款修建了王洛宾文化广场,在金银滩草原上修建了卓玛的塑像,在西海镇设立“王洛宾展馆”,常年举办“王洛宾在青海事迹展览”。
2005年7月,王洛宾音乐艺术节在青海湖畔金银滩大草原举行。
2005年7月18日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走进青海》在省会西宁举办。在此之前,2005年6月15日,《同一首歌》节目组的总导演孟欣就郑重其事地在演出前率编剧、舞美设计、舞台搭建等人员来青海察看了演出场地,了解了青海的人文景观,民俗风情,希望能够制作出一台青海人民喜欢的演出。2005年7月18日,第六届中国青海结构调整暨投资贸易洽谈会(青洽会)开幕当天晚上,《同一首歌》首次走进西北,走进青藏高原,在这块离蓝天最近的地方放歌。港台明星、大陆知名演艺人员组成的强大的演员队伍齐聚青海,共同为青洽会举杯。这是《同一首歌》在西北的第一场演出。这台名为《同一首歌——走进青海》第六届青洽会大型文艺晚会的会场内设置了25000多个座位。
晚会现场特意邀请到了来自新疆的王洛宾之子王海成先生和卓玛的妹妹才让卓玛、外甥女才秀卓玛和外孙女楠木金与全国的电视观众见面。
在现场,王海成和卓玛家人走上《同一首歌——走进青海》的舞台,他们的眼中涌满了泪潮,台上台下所有人的心被这感情的潮汐感动着,他们同台高歌一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
《在那遥远的地方》
歌手 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活泼动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那粉红的笑脸
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我愿每天她拿着皮鞭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作者: 章关培(劳燕) 时间: 2013-5-2 00:46
永远的王洛宾
2009年6月30日,王洛宾音乐艺术馆于在海北州隆重开馆。该馆集中陈列了关于王洛宾的大量照片、实物及200余件不同时期的歌曲、歌剧手稿,是全国最大规模的集中体现王洛宾音乐文化和西部音乐的艺术馆。走进这座西部音乐的艺术馆,你可以立即见到王洛宾的雕塑像,标记着作者王洛宾姓名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词曲谱,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中词中那位好姑娘萨耶卓玛,许多画家,满怀深情,为这首歌,为美丽的卓玛精心绘制了诗意画……
草原情歌的歌唱的旋律,在王洛宾音乐艺术馆深情地回响着,进入了每个人的心中,打动着每一颗心,他触摸着大西北广袤的大地,抚摸着金银滩草原,传感着一个灵魂的蛰动,一颗伟大的心的跳动……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最好的。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1938年他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王洛宾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代表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等。
1996年,王洛宾在新疆乌鲁木齐去世,享年83岁。他终于回到北京,和夫人黄玉兰一起安息在金山陵园,在他的墓碑背面上刻着《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手稿。
王洛宾倾其毕生精力,深入挖掘、传播西部民歌,收集、整理、改编、创作了歌剧八部,千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
《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
世界上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能听到“西部歌王”、“民歌之父”、 “人民音乐家”王洛宾的歌。
《在那遥远的地方》,风靡全球,被多个国家作为经典收藏。法国、德国把《在那遥远的地方》编为中音乐教材,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马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等把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作为保留节目。 音乐无国界,王洛宾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是二十世纪当之无愧的音乐大师,他的作品是世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在中国西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伟大的音乐游牧人王洛宾,倾注了毕生的西部情。永远的王洛宾,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树了永远的音乐丰碑。
(......)
2012年10月5日,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王洛宾金曲典藏》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系列演出。
(......)
三月的金银滩
2013年,三月的金银滩,袅绕着歌王的旋律,金银滩的鲜花,正在深情地开放。人们去到那遥远的地方,去祭奠歌王。献上一束金银滩的鲜花,祭奠歌王。
3月10日,王洛宾研究专家刘书环先生作主题为《牧歌·囚歌·恋歌——纪念王洛宾先生》专题演讲。
王洛宾生活在动荡年代,大多史料丧失贻尽,人生和作品备受争议,如何还原一个真实的王洛宾。二十多年来,刘书环先生踏着王洛宾的足迹,遍访王洛宾生前好友,收集整理了大批珍贵资料。刘书环先生在演讲中,展示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解读歌王传奇的一生,使听者耳目一新,如饮甘霖。
三月的金银滩,纪念“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启幕。
3月14日,中国民歌之父、伟大作曲家王洛宾逝世17周年纪念日。
中午14时,“在那遥远的地方”歌声在乌鲁木齐红光山亚欧艺术馆新闻厅传出,在料峭的春日中飘扬。
“为歌者而歌”纪念王洛宾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艺术展,王洛滨二子的女兒王平在现场含泪答謝全世界爱好王洛宾歌曲的各界朋友。
……
人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读着王洛宾的遗言:
“愿透过歌曲带给人们美的享受”
人们来到这遥远的地方,抚摸着这个经历遭遇过所有艰辛、苦难、磨难,探索、创痛,幸福,容纳同时超越时代的、带着最丰富的历史信息的伟大的灵魂,希望与真实的王洛宾相遇。
......
每一场音乐会,每一次展览,每一场演出,人们都在怀念,都在思索,都在感动。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
歌王已去遥远的三月的金银滩。
歌王的歌声在全国、全世界每一个地方。
作者: 燕语 时间: 2013-5-3 15:52
永远的王洛宾,永远的西部情。
非常喜欢王洛宾的歌 百听不厌!
作者: 无意笑笑生 时间: 2013-12-7 19:49
西部歌王,永远在我们心中!
作者: 侯诗杰 时间: 2013-12-8 11:28
章关培(劳燕) 发表于 2013-5-2 00:46 
永远的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地方》——谱写出人类的共同心声。
欢迎光临 四季歌文学社区 (http://shijiwenxue.top/) |
Powered by Discuz! X3.1 |